首頁>Club>
乾隆自稱為“十全老人”?為什麼到老年他後悔了?
1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2526243421

    乾隆繼位以來算的上是國泰民安,他自幼文武雙全,可以說是當時的第一才子也不為過。他小時候受他爺爺影響很大,他六下江南。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在他一生之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老爹沒完成的事他給完成的了,那就是西北叛亂。再後來的評定大小和卓。還有他很好在大臣面前顯擺自己的文章。他自認為自己的這一生創造了這麼多功績,也該給自己一個複合這麼多功績的稱號。

  • 2 # 日慕鄉關

    華人講究“十全十美”,“十全”是個了不起的詞彙,最初用於評價醫師的水平,《周禮·天官冢宰下·醫師》記載:“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事,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後世據此引申為完美的意思。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四位皇帝,仰仗祖宗恩德,在位六十年,實際掌權達六十四年,期間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創造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盛世,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雖說功勞不都是自己的,但是能趕上好時候也是天命,乾隆也十分得意,晚年把生平功績做了總結,算足十件大事,寫成《十全記》,並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樹碑於布達拉宮前,由此自稱“十全老人”。

    這十件大事分別是:

    乾隆14年(公元1749年) 平大小金川;

    乾隆20年(公元1755年) 平準噶爾;

    乾隆22年(公元1757年) 再平準噶爾;

    乾隆24年(公元1759年) 平回部;

    乾隆34年(公元1769年) 平緬甸;

    乾隆41年(公元1776年) 再平大小金川;

    乾隆53年(公元1788年) 平臺灣;

    乾隆54年(公元1789年) 平安南;

    乾隆56年(公元1791年) 平尼泊爾;

    乾隆57年(公元1792年) 再平尼泊爾。

    實事求是的說,這十件大事只有平定準格爾算是名副其實,從康熙年間開始,新疆準格爾部就鬧分裂,葛爾丹為康熙擊敗以後,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葛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續鬧分裂,雍正礙於國力無法解決,採用和談的緩兵之計。乾隆繼位後利用準格爾部內訌的機會持續用兵,終於在乾隆二十二年徹底解決了準格爾問題,維護了西北地區的統一。

    當然,“十全老人”也有不同說法,有說法認為乾隆活了89歲,在中國皇帝中排名第一(南越趙佗不算數),且兒女眾多,晚年更是報上了玄孫,五世同堂,可謂福祿壽俱全,人生大贏家,由此自稱“十全老人”。

    至於哪種說法才是乾隆的真意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也許兼而有之,也許他另有考慮。對於同時代的人來說,只能感嘆:我們不一樣。。。不一樣。。。

  • 3 # 宋安之

    清高宗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最長的皇帝。

    晚年的乾隆帝自稱為十全老人是指他在位期間所立下的十次大的功績。

    這十次功績分別是: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這十次功績是乾隆這一生中最為滿意的十次。

    但認真說來十全的確有些濫竽充數,不過就事論事來說,乾隆的兩次平定準噶爾,一次平定回部的意義重大,因為這三次戰役過後,新疆徹底重新迴歸到中國的版圖之內。

    新疆古稱西域,西漢開始納入中國的疆域。明朝時期受限於農耕文明的侷限性還有陸上絲綢之路的衰落,只是收回了西域的東部。而乾隆年間是徹底收回,大大的鞏固了中國的疆域版圖。

    但其他七全者,就有一些小題大作和湊數之疑了。

    而臺灣鎮壓天地會林爽文的起義竟然被算入十全之內更是讓人匪夷所思。

    所以說乾隆這個十全老人自稱還真是有些誇大事實了。當然最後也的確不全了,民國時代乾隆帝的安息之地裕陵被東陵大盜孫殿英光顧,過後乾隆帝的屍骨是再也全不起來了。

    再說說後來乾隆帝有沒有後悔這個自稱呢。

    答案是沒有。

    其中值得幸運一說的是,乾隆禪位以後嘉慶登基的當年,清朝中期最大的起義白蓮教起義爆發。

    這樣一來,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是在嘉慶年間跟十全老人乾隆帝治下的強大國度是沒有關係的。

    嘉慶三年,白蓮教起義的領袖之一王三槐被擒。乾隆帝得知以後,得意洋洋的侈談“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

    說明了乾隆帝壓根就沒有後悔過。

  • 4 # 奕天讀歷史

    “十全老人”之說主要源於《御製十全記》一文,這是乾隆在1792年82歲高齡的時候,為了炫耀自己取得的“十全武功”,親自撰寫的。乾隆撰寫完畢後,下令將此文翻譯為漢、藏、蒙、滿四種文字,並建造碑亭,銘刻在石碑上,用來將他的功績昭示天下,久遠流傳。

    這“十全武功”都是什麼呢?《御製十全記》原文,“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而喀降,合為十。”

    我們來分別看一下乾隆的這個“十全武功”是不是名副其實。

    “平準噶爾二”,分別發生在乾隆二十年和乾隆二十二年。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了準噶爾達瓦齊部,但不久阿睦爾撒納部叛亂,擊潰了留守的清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軍再次出兵準噶爾,平定了阿睦爾撒納部,並且大量屠殺繼續抵抗的準噶爾人,最終滅亡了準噶爾汗國。

    第二次平定準噶爾之戰,的確是乾隆的功績,讓清朝的實際疆域面積擴大了不少。

    “定回部一”,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平定新疆西部的大小和卓之戰。這次大戰之後,清朝重新統一了西域,將新疆完全納入了統治。

    乾隆再次擴大了清朝實際控制的疆域面積,這是乾隆的功績。

    “打金川為二”,發生在乾隆十二年和乾隆三十六年。

    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軍出兵三次,都未能將大金川土司莎羅奔擊敗。之後又斷斷續續打了兩年。乾隆十四年,莎羅奔主動請降,才結束了這次戰爭。這是十功中的一次偽功,並沒有打贏。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再次叛亂,乾隆派大軍出征。這次戰爭,前後歷時五年,花費七千萬兩白銀,清軍死傷數萬,才總算徹底平定了大小金川。

    乾隆平定大小金川,總體上還是有功績的,加強了對川藏部分割槽域的統治。

    “靖臺灣為一”,這次戰爭發生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率眾在臺灣起義,很快發展成為臺灣地區最大規模的一次起義。乾隆派兵鎮壓,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林爽文被俘,才算結束。

    這是鎮壓農民起義的戰爭,如果從整個歷史程序來看,算不上什麼功績吧。

    “降緬甸一”,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軍隊入侵雲南,乾隆派清軍抵禦。這場戰爭打了四年多,清軍被打的很慘。直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因為緬甸新徵服的泰國區域(當時叫暹羅)爆發起義,緬甸主動議和,清軍最後一支遠征軍三萬多人才避免了全軍再次覆滅的慘劇,被瘴氣搞殘了大部分,只剩下一萬三千餘人退了回來。

    這次戰爭,給乾隆長臉了麼?感覺清軍被緬甸軍隊打的好慘。

    “降安南一”,這件事發生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越南地區的廣南王國攻打安南王國,安南國王請求乾隆幫助。乾隆很慷慨的馬上派兵前往,結果兩萬清軍先贏後敗,在乾隆五十三年,敗退回國。

    乾隆又被東南亞小國給打敗了,唉……好大的功績呀。

    “平廓而喀二”,廓而喀位於現在的尼泊爾地區。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而喀突然攻擊清朝,清朝派去談判的官員巴中私自議和,答應每年給廓而喀1.5萬兩白銀,並謊報戰功。因為巴中未履行承諾,結果廓而喀再次進攻,巴中被迫自殺。

    這乾隆的臉皮是要有多厚呀。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終於覺察到臉發燙了,於是派福康安率軍攻打廓而喀。福康安是個好同志,翻越了喜馬拉雅山,擊敗了廓而喀軍隊。福康安本來想“直搗黃龍”,打到廓而喀首都去,結果跑太快太遠了,疲憊計程車兵們紛紛對福康安說,“我死了”。於是,福康安只能帶著剩餘的一點清軍退回了國內。

    但是福康安的出擊,還是擊退了廓而喀的進攻的,並且保障了清朝對西藏的統治,算是乾隆的一大功績吧。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十全武功”中臺灣的一次是鎮壓農民起義,不應該算呀;徵緬甸、越南,還有第一次徵尼泊爾,都是打了敗仗的,怎麼能算呢。所以,去掉這四次,“十全武功”算六次,都已經有點虛了。

    事實也證明,乾隆的“十全武功”並不十全。

    嘉慶元年,就是乾隆禪位的第二年,就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

    這次起義從嘉慶元年(1796年),一直持續到了嘉慶九年(1804年),歷時9年,是清朝中期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乾隆果然好樣的,除了太平天國起義之外,就屬這次起義規模最大了。

    乾隆對於這次起義也束手無策,直到臨死前都憂心忡忡,作了他一生中最後一首詩《望捷詩》,“三年師屢開,實數不應猜。邪教輕由誤,官軍剿復該。領兵數觀望,殘赤不勝烖。執訊迅獲醜,都同逆首來。”

    乾隆吟完了之後,痛苦而無奈的嚥下了最後一口氣,這就是“十全老人”最後的遺憾。

  • 5 # 忠義千秋123

    裝屁唄!他比他爺爺乾隆,他父親雍正差多了,傳位都沒傳好,兩代人打下的江山,最後讓他弄的國無分文,閉關鎖國,以致後期清朝,被洋人欺負,造成割地賠款,讓中國整整退後100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哪些變態的殺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