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月陽春66

    人們常說,人窮怪屋基,以前中國落後,文盲多,就有人說原因之一是漢字落後,後來政府下力氣掃盲普及義務教育,文盲基本上沒有了,可見漢字當了回背鍋俠。

  • 2 # TanKingsyong

    文字的選擇是很有意思的問題,通常來說和語言習慣、文化環境及社會功能密切相關。使用拼音文字有助於規範讀音、加快書寫速度,但是依舊沒有辦法滿足我們的交流需要。這裡我們講一講為什麼沒有必要使用拼音文字與漢字混用,來消除文盲。

    漢語的語言習慣

    -語言結構方面

    絕大多數的漢語方言隸屬於漢藏語系,使用漢字進行記錄。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單音節為單位[記作“(輔)-元-(輔)”,即(C)-V-(C)],絕大多數有聲調,數、格與時態變化不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語言不像印歐語系用一個詞根加上各種詞頭詞綴來表示意思,而是透過多個單字詞的拼合來表達。所以一音一符的漢字具有先天優越性。

    圖1 漢藏語系,橘紅色為漢白語族,綠色為藏緬語族藏語支,黃色為藏緬語族緬語支。

    可能有讀者會說,使用一音一符的拼音文字能不能同樣達到這個效果呢?理論上其實是可以的,當一種語言的所有發音方式組合數大於日常所用的基本字詞數目時,那就無所謂採用了何種文字載體。可是必須注意,所有的語言在自然演化的時候總是會傾向於使用發音清楚且省力的拼讀組合,因此對於單音節詞的語言來說,有效音節數目必然遠遠小於聲母×韻腹×韻尾的積。

    我們可以用南韓語做一個例子。韓語的聲母19個(含零聲母),韻腹21個,韻尾8類28個(含開音節,部分韻尾同音異形),無音調,所以南韓語的可能音節上萬。但是大部分的音節由於過於複雜,許繼口語並不採用,所以真正的有效音節也僅有1500到2000個。讀者可以試試普通話的音節計算,然後看看字典裡面列出的有效音節數目,應該有很直觀的體會。

    圖2 南韓語的子音母音表。

    -語言的演化

    除了語言結構的先天因素外,語言的變化規律也是導致拼音文字不容易移植到漢語環境的一個原因。近800年以來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不斷南侵,漢語的聲調已經從八個減少到四個,濁子音大量丟失,入聲在官話(不含江淮官話)中也已經沒有了。這就導致了同音異義詞的大量增加,同樣讀音的字就更多了。

    參看同樣使用拉丁文詞進行書寫的越南語,雖然其聲調依然有八個,但仍在20世紀初合併了大量的同音異義詞,令現代越南語比上世紀初平庸得多。這對於普及系統的文化幾乎是有百弊而無一利。

    圖3 越南語聲調系統,河內音。

    所以總結一下,從語言自身的角度來說,由於有效音節數的限制和自身簡併發展特徵,對單音節詞佔主導的漢語來講,是很難使用表音文字精確進行意思的傳達的。所以即使是為了掃除文盲,也沒有必要使用文化降維的方式來做這種欲速則不達的事情。

    文化環境和語言的社會功能

    -特定的文化環境

    這一節主要講一講面對外來文化為什麼不提倡使用表音文字。自近現代以來,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確實被西方落下了不少,目前仍然在全力趕超。相應地許多西方科學社會名詞被引入到了漢語中,不過為什麼我們不用拼音文字對其加以描述?

    我們知道當外來文化進入一個社會的時候,有兩種歸宿即異化和歸化。異化指外來文化保持原初的屬性,比如原有的語言文字載體或原有的思維方式等等。具體的案例可以看看民國初年文學家的小說,譬如魯迅的一些作品借鑑了當時歐美和日本的語言分析思潮,因此在當今看來有一些拗口(當然其內容的高超水平依舊不宜否定)。

    歸化則是外來文化採用本土的載體,移植進入文化當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中國的科學家和社會學家就開始大規模將西方現代名詞詞轉譯為中文,如electron(伊來克敦)→電子,chlorine哥羅林素→氯元素(港臺仍然把氯仿叫做哥羅仿),bourgeois布林喬亞→資本主義,等等。即使是一些必須音譯的事物,依然儘可能貼近我們的思維方式。在港臺的一些化工品配方表上面,中英混雜的書寫方式很難能夠理解。因此從掃除文盲的角度來講,歸化的文化移植方法自然也是更加貼合人民生活所需的。

    在文化移植的角度,日語和南韓語也是非常鮮活的案例。日本人在早期由於遣唐(隋)使將先進文化帶入列島,借用漢字音訓拼寫當地語言。後來發展成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外來詞和大部分的實詞,用假名書寫固有的詞語。這是一種長期的糅和過程,由於日語漢字和假名之間並無直接的語音對應關係(假名由漢字脫胎而出倒是沒錯),加上教育水平落後,所以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的文化層次依然很低,並且漢字和假名的使用相當混亂。

    圖4 現代五十音圖。

    明治維新以後,由於日本脫亞入歐的思潮,借用西方名詞的時候往往直接音譯,尤其是自然科學名詞。所以現在看到日本電子技術、化工製藥等領域的文獻是清一色的片假名,不僅阻礙理解,而且腐蝕了日本人的英語發音。南韓語對於外來發音的轉寫也有相似的處境。因此對於現在科學技術爆炸的局面,最好還是該中則中,該洋則洋,使用拼音文字可能會出現理解上的困擾。

    -語言的社會功能

    中國封建時代長期大一統的局面,決定了國內文化環境大同小異的特徵,人們書同文而語不同音。因此在進行國內文化交流時,使用表音文字容易導致不同區域的文化交流成本上升,對於普及文化、塑造民族自信心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雖然中國的漢語遣詞造句整體比較統一,但是仍然面臨著方言的界限。即使是同一方言區內部,也可能出現同詞異義和同義異詞的情況。使用拼音文字必然要加以註釋,使表達的經濟性下降。而且在法律、醫學文書上容易產生歧義,增加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從現代社會執行的需求來說,採用表音表意雙軌文字也是不現實的。

    圖5 南方諸方言,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商務印書館。

    綜上,在面對特殊的社會語言環境和語言功能時,人們也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文字載體。表音文字雖然有其正面價值,但是摻雜進注漢字當中卻增加了文化的傳播成本,對於掃除文盲是沒有顯著的正面效應的。

  • 3 # 北斗星BDS

    拼音文字?咱就不說shishishishi了,來個日常的看拼音寫漢字

    ❶Xunuandetaiyangguangmeizhelandezhaozailinguangshanshandehumianshang.

    ❷Youshishiqiushizhiyiwuhuazhongquchongzhixin.

    ❸Luoxiayuguwuqifei,qiushuigongchangtianyise.Xifenglie,changkongyanjiaoshuangchenyue.

    ❹Guan"ganzhutiduiyuzuoweiguan"ganketidezhiwushengzhiqiguandewaiyanjinxingguan"gan,youcichanshengshenglishangbingshangshengweixinlishangdeyuyuegan.Qishijiushishuoshanghuaxinqinghao.

    每題25分,看看自己能得多少分再定奪。

    答案:

    ❶煦暖的太Sunny沒遮攔地照在粼光閃閃的湖面上。

    ❷有實事求是之意,無譁眾取寵之心。

    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❹觀感主體對於作為觀感客體的植物生殖器官的外緣進行觀感,由此產生生理上並上升為心理上的愉悅感。其實就是說賞花心情好。

  • 4 # 匠心智造齒輪

    拼音文對消除文盲意義不大,漢字是象形文字,即使不認識,但意義可猜得八九分,且現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文盲終將退出歷史舞臺且漢字傳統代代相傳!

  • 5 # 平湖夏荷

    我把這個問題理解成兩個問題了。一是為啥不實行拼音和漢字雙軌制;二是消除文盲。

    記得出國旅遊時,曾經有一個外華人問我:你們的中文什麼時候會改變成拼音文字呢?我說,不會改變的。語言是一個民族重要的特徵之一,怎麼會改變呢?何況使用漢語的人口眾多。

    大概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有人呼籲過漢字拼音化改革。說是方塊字無法適應現在的電子科技,影響我們走向世界。後來各種漢字輸入法的出現,解決了漢字傳輸問題後,幾乎聽不到關於漢字拼音化的聲音了。

    至於雙軌制,我覺得特殊行業,特殊地方偶爾用一下就行了,不用推廣。文字除了是交流工具外,它還是文化、思想、情感的載體呢。改來改去的,淨給我們的後代增加麻煩。如果個人有能力,有需要,儘可以多學幾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還是越簡單越好。歐盟幾十個國家,幾十種語言,開一次會,光檔案翻譯都要一大堆。

    再比如我們國家,在地理上東西跨五個時區,為啥要統一使用東八區的標準時(即臺北時間)呢?為了簡單方便統一。但在實際應用中,各地也制訂了不同的作息制度,例如新疆。

    再說消除文盲問題。我認為現在真正的文盲已經很少了。國家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好多年了。只要願意接受教育,就不會成為文盲。至於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差異,風俗習慣,文明程度等等,則會隨著文化的傳播擴散,不斷的融合消除。

  • 6 # claytonma

    人總是傾向於接受簡單的事物,比如之前的二簡字。如果允許拼音文字,它的傳播範圍肯定更廣(因為領導們都會用簡單的,然後上行下效)。這樣的後果是,中文出現大量概念混淆。即使是目前的中文體系已經因為諧音問題導致專業領域各種不便了,更何況純粹的拼音文字。(訂金/定金,權力/權利)。概念混淆導致邏輯混亂,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都是極大的阻礙。

  • 7 # 雲鶴閣

    是不是有文盲跟是不是用漢字這種表意文字和所謂的拼音文字沒有任何的關係。

    比如印度,他們使用的所有的文字包括英語印地語都是拼音文字,他們就沒有文盲嗎?如果有,為什麼?如果沒有,又是為什麼?資料顯示,2020年,印度的文盲率高達50%。

    實際上,漢字學習,無論繁體還是簡體,都不是文盲多少的原因,跟漢字沒有半毛錢關係。文盲問題跟教育有關,跟貧困有關。如果很貧窮他就上不起學或者輟學,那樣的話,很多文盲就是必然的。

    希望從今往後,再也不要把文盲的多少和漢字掛鉤,應該和上得起學和上不起學掛鉤。

  • 8 # 無情雨173092703

    文盲不知道全國還有多少,至少這幾十年的義務教育基本消除了年輕一代的不識字現象!老一輩的不識字很難改變!現在教育水平在提升,但是文化水準在下降,比如″滴答″,以前是嘀嗒,嘀噠,遠上寒山石徑斜,連個押韻都取消了,不知道教育專家怎麼想的

  • 9 # Teana人2

    意向文字相對於拼音音像文字更加透明清晰,音像拼音文字的發音由於受到方言發音的影響相對的來說,比較模糊含混不清,令人發省實在的含糊,莫能兩可,無法變通與形容。

  • 10 # 貴州山裡的小草

    現在的中國,學齡段的人有多少不上學的?徹底消除文盲與用什麼文字無關。現在中國小學一年級識字不是用得有拼音文字嗎?還提這種問題的人要麼無知,要麼是想徹底消滅漢字吧?

  • 11 # 上谷騎士

    消除文盲,已經不是現階段文化工作的任務。這個任務,作為新中國早已完成了。如果實行拼音文和漢字文雙軌制,徒增混亂和麻煩而已,不具可行性!

  • 12 # 波濤44403430

    漢語是一個龐大而又複雜的系統,一詞多意,一字多意,比比皆是,拼音文是不能與其相提並論的,拼音文只能作為漢語系統的學習工具吧。

    只是個人的理解。

  • 13 # 夏雪來賓

    拼音文字的利弊已經有很多人論述了。總體來說是弊多於利。

    不知道你說的雙軌制,雙到什麼程度。

    如果是既允許使用拼音,也允許使用漢字。在兩者中二選一。勢必會造成混亂,尤其法律法規,合同檔案上,會因為歧義而無所適從。

    如果是在一個文字中同時使用漢字和拼音,實際上在很多少兒讀物裡就是這樣做的。但是如果普遍使用,將會極大地增加社會成本。

    文盲的多少與文字無關的。是與社會總體教育水平相關。你看很多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文盲率比中國高多了,比如說黑非洲,比喻說印度。

  • 14 # 大衛1969

    “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方向”,這是漢字的趨勢。但是這個提法有一點點瑕疵:漢字改革應該走的是“表音文字”的方向。

    一個科學的文字,要具備“易學、易寫、易記、易認”的特性。漢字由於它圖形化的特點,它的“易認”,是拼音文字所不能比擬的。漢語拼音就是拼音文字。漢字改革,必須保留漢字易認的特性。

    所以,直接用漢語拼音,不符合華人的閱讀習慣。我們可以將漢語拼音寫成類漢字的形式,“漢音”就是這樣的一個漢語的表音文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區分假性近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