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星射手
-
2 # 什麼都沒有了
最出名的就是關羽在曹操帳下的招募,那時的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贈送赤兔馬,黃金美女無數企圖就是打動關羽,還有他在喝酒吃肉時,遇到好酒好肉,馬上吩咐送給雲長,可見他求才若渴的心,只可惜關羽不為所動,若換個人,誰不感動涕零。
在曹操打袁紹的時候,聽說舊友許攸來投,不顧光著腳出門相迎,可見他對於人才的重視,而許攸來了之後也幫他贏下了烏巢之戰。
正是曹操這種求才若渴的心,加上對部下的重視,文成武將們死心塌地的追隨也就不足為奇了。
-
3 # 情懷歷史
一
首先,針對曹操手下的大將忠心耿耿,可以舉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龐德對關羽寧死不降,典韋為保護曹操的性命力戰而死,張郃、張遼、曹仁等大將跟隨曹操多年,為曹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可能有朋友要問了,生性多疑,憑什麼獲得這麼多忠誠的大將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對於漢末三國的諸侯來說,多疑是必備的素質之一。比如董卓要能對呂布多疑一點,可能還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對於曹操、孫權、袁紹等諸侯,多疑反倒不是缺點。
二
其次,在多疑的物件上,曹操主要針對的是文人士大夫,而不是張遼、許褚等猛將。而且,曹操的多疑,也不是毫無根據的是猜忌。比如曹操殺孔融,是因為他亂群,不識時務,對曹操多有狎侮之語;再比如曹操殺許攸,是因為許攸這個人仗著自己跟曹操的親密關係,就對曹操不尊敬,而且居功自傲,惹怒了曹操。換而言之,如果劉備、孫權碰到這樣的手下,也不會寬宏大量的。與此相對應的是,曹操在對待武將上,基本上能堅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則。
三
其中,曹操在對待關羽這位萬人敵上,不僅以禮相待,而且給予了非常高的信任。在關羽立下戰功下,曹操也促使其可以獲封漢壽亭候,而不因為關羽和劉備的關係,就對關羽產生懷疑和猜忌。與此類似的是,張遼曾經是呂布的手下,也即曾是曹操的死對頭。但是,在殺死呂布後,曹操對張遼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由此,在對待手下的大將上,曹操禮賢下士、賞罰分明,自然獲得了手下大將死心塌地的跟隨。
四
最後,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操的性格是比較複雜的,其既有生性多疑的一面,也有深信不疑的一面。在官渡之戰後,曹操得知手下有不少人和袁紹有過書信往來,有的人甚至都準備好了後路。不過,曹操戰勝袁紹後,並沒有在這些書信上做文章,也即沒有追求這些人,而是選擇將書信焚燒掉。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不僅體現出曹操對於手下的信任,也是一種籠絡人心的重要手段。
-
4 # 潯陽鹹魚
我覺得曹操“生性多疑”和手下大將“死心塌地追隨”並沒有直接關係。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龐德。
在救援襄陽之前,龐德並未歸附曹操多久,隨於禁出征後,在襄陽之外被關羽擊敗。主帥于禁和東里袞、浩周等一干官員都選擇了投降求生,龐德本來是馬超舊部,和馬超有交情,關羽也以此來說服龐德,龐德卻選擇了寧死不降。
這件事傳到曹操耳中,曹操都覺得意外:于禁這樣一個追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心腹大將居然投降了!一個明明有可以選擇投降活下來的龐德,卻選擇了就義。
可見曹操信任於禁多於龐德,可是,死心塌地追隨的人卻是龐德。
曹操的創業階段可分為四個階段,其部下按照歸附時間先後歸類:
190-191年,起兵反董時,主要以譙沛子弟為主。
192-195年,兗州時期,兗州府官員。
196-203年,建安初,司空府官員。
204年,佔據冀州後及建立魏國時的官員。
下面我簡單分析一下。
譙沛子弟曹操起兵反董時,追隨他的從龍之臣,主要是譙沛子弟。
夏侯氏、曹氏兄弟自然不比說,同是譙沛故里的史渙、文稷也是曹操的心腹。許褚也是沛華人,來的晚一些,在196年初,但是曹操對他同樣信任,許褚長期擔任曹操的貼身護衛。
沛國丁氏和曹操兩家還是姻親,丁家人同樣也是曹操所信任的。例如丁衝是曹操年少時的朋友,曹操入主朝廷後,立刻就提拔丁衝為司隸校尉,另外一個丁斐,素質很差,因為沒錢就把官牛賣了換錢,結果被人告發,免了官。曹操知道後,不但不怪罪他,有次特意把他找來,開玩笑問:“你的官印呢?”丁斐知道曹操知道自己的醜事,也不嘴短:“我拿去換餅吃了!”曹操聞言,哈哈大笑,然後還繼續提拔他當官,並向其他人解釋:“我之有(丁)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
——丁斐貪汙還能繼續做官,這就是因為和曹操親近的緣故,換做別人,哪有翻身之日啊!
所以讓我說,曹操對同鄉是絕對信任的,“多疑”這兩個字是不會出現在對待同鄉的身上。
兗州心腹曹操入主兗州後,因為伐徐州事,遭到兗州官員集體背叛,這時候為數不多仍然選擇留在曹操身邊的人,也同樣得到曹操認可,譬如薛悌、王思、程昱等人。他們也隨著曹操的發達而官運亨通。
樂進、張遼、李典鎮守合肥之時,曹操還派薛悌作為監軍去調和這三位將領,可見曹操對薛悌的信任;
至於王思,程昱,這兩人在當時的風評並不好,喜歡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官運,最後在曹丕稱帝后,王思和程昱都官至九卿。(王思、程昱和曹操也是有過沖突的,後面再說。)
在曹操入兗州之前,潁川人荀彧、棗祗也歸附曹操,荀彧自然不必說,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曹操自比劉邦,把荀彧比做張良);棗祗對於曹操也是有功勞的,可惜早死,曹操為此寫文紀念稱讚他。
還有王必,此人籍貫在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推測是兗州人也是可以的,曹操佔據冀州後,不再去許都見天子,則讓王必擔任丞相長史,留在許都監視天子劉協。後來許都的耿紀等人作亂,王必負傷身死,曹操為之大怒。按照《山陽公載記》的說法,曹操還為王必復仇,殺了不少無辜漢官。
建安名士建安元年末,曹操入主漢廷,開始以天子的名字吸引天下名士歸附,例如荀攸、郭嘉的加入曹操的司空府。
司馬朗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司馬家和曹家早就有交往),丁衝被任命為司隸校尉,諸如此類,還有一些是被荀彧的個人魅力吸引而來的,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段時間的官員任命,都是擔任漢官,坐鎮一方的自然都是曹操信得過的人。
冀州建國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奪下鄴城,自領冀州牧,這時候自然要徵辟冀州計程車人,例如崔琰。
就以崔琰來說,曹操在早期對他還是非常禮遇的,崔琰在袁紹時期,就以正直著稱,袁紹、曹操面對崔琰的批評,都擺出謙虛的姿態來接受批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操的心態已經改變,他積極想恢復“九州制”來壯大冀州,讓自己擁有更大的地盤,建立屬於自己的王國。這期間,積極反對此事的荀彧死在壽春(據說是自殺),曹操在次年稱魏公,開始營建魏國。
荀彧之死,也讓曹操認識到,自己在政治上面臨的阻力將不止他一個人,如果說曹操多疑,可能更多的是表現在這段時間裡吧。為此,曹操還設定一些負責刺探官員言論的人(校事盧洪、趙達等),用來管制言論。
《三國志·高柔傳》:時置校事盧洪、趙達等,使察群下。許攸本是讓曹操打贏官渡之戰的關鍵人物,也是曹操年少的朋友,他嘴巴大,亂說話,讓曹操很不爽;婁圭是在建安年初投奔曹操來的,時間不算早,也不算晚,也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他為人謹慎,但是兩人都因為說錯話而死。
許攸是真的亂說話,因為他當著眾人的面喊曹操的小名,還指著鄴城城門對其他人說,“沒有我,曹操哪進得了這個城門?!”——這是作死。
婁圭則是真的冤枉。當時曹操出行,聲勢浩大,一個名叫習授的官員感慨曹操的儀仗隊很威武,婁圭則隨口說一句:“人生在世,要靠自己努力,不要只看別人的風光。”就這樣,便有人向曹操告發婁圭話裡有話,最終把婁圭給治死了。
崔琰的情況也和婁圭差不多,被人抓了一句話的把柄,最後曹操逼他自殺,本是兗州故吏的毛玠,為人正直,為崔琰求情,結果也被罷官。
我接著說前面的王思。王思這個人風評不好,說話也不行,有一次在公務上說話得罪了曹操,後來是被求情,曹操這才原諒王思,並提拔王思為豫州刺史。可見曹操對兗州故吏還是可以的。
同是兗州故吏的程昱,曹操對他則是非常信任,有人誣告程昱(估計又是某個校事找茬),曹操都不相信。
《三國志·程昱傳》:(程)昱性剛戾,與人多迕。人有告昱謀反,太祖賜待益厚。
其他人如賈詡就很聰明,賈詡閉門不出,不結交高門,不亂說話,用低調的姿態獲得曹操的信任,最終安享晚年。
校事曹操設定校事這種刺探官員言論的官職,在早期遭到負責法律工作的高柔的反對。高柔為此向曹操提意見,要求廢除校事,曹操都不同意。後來,趙達等校事作奸犯科,事情敗露,曹操也是將趙達等人誅殺,並向高柔道歉,但仍然不廢除校事這個官職。
校事這個官職後來是在魏明帝(曹叡)時期才被廢除。
綜上所述,曹操對譙沛子弟是非常信任的,對兗州時期的從龍之臣也是相對信任和重用的,但特別是到了建立魏國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他開始有選擇性的甄別下屬。即便有恩,只要有損於自己威嚴的人,他仍然會考慮痛下殺手,這也是權力地位提高之後必然選擇。
回覆列表
都說時勢造英雄,各憑本事贏天下。而且一個人的評價要結合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曹操雖多疑,但也是有才略有膽識的人物,手下大獎當然是想跟隨他建功立業,而且那時的人誰不替自個多考慮,多疑說明他善辯,懂利弊,一方面他也有很多優點,才華,多疑殺人不假但形勢所迫。手下大將並不是莽夫,權重從曹乃好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