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呦呦講故事啦啦
-
2 # 腦暴故事
主要是董卓德不配位,才不配位,一朝把權掌,不知自己姓啥了,頭一大,身邊人再一扇風,什麼奇葩事都敢幹,就玩完了。
-
3 # 沉默不是因為詞窮
其實董卓年輕時也是俠義心腸,出身窮苦。當時也是像及時雨宋江一樣的人物。只是身逢亂世,後來掌權以後有點剛愎自用!導致被殺!
也可能是人到晚年,又掌握大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些飄了,如果還是像年輕時那樣以扶危濟困,行俠仗義的堅持始終就不會是後來的結果。總之他的一生很像近代的袁世凱,年輕時轟轟烈烈,到晚年身敗名裂。演義小說上說的只是小說,不要當真!
-
4 # 靜閱黃庭
“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眾,睚眥之隙必報,人不自保。嘗遣軍到陽城。時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系車轅軸,連軫而還洛,雲攻賊大獲,稱萬歲。入開陽城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
上面的這段話出自《三國志》,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來,董卓殘忍、嗜殺,妄想用嚴刑峻法控制天下。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董卓試圖用血腥的手段壓迫天下人,導致天下所有人奮起反抗。他手上縱使有再好的牌,也註定會一敗塗地。
-
5 # 十里春風影視剪輯
常言說: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用在軍閥董卓身上恰如其分。
董卓為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統二十萬大軍,在陝西一帶割據一方,是非常的牛的了。因朝廷十常侍張讓、段珪等禍亂朝綱,董卓得詔引軍進京,誅殺閹黨。恰逢宮廷內亂,董卓半路上碰到了流亡的少帝和陳留王,董卓護駕有功。此時,董卓屯兵京城外圍,有鐵甲馬軍,有武力值第一的猛將呂布相助,又有護駕的招牌,從軍事上和政治上來說,已經相當不錯,實力不可小窺。但是就這麼張好牌,卻被董卓打的一塌糊塗,落得個暴屍於市的下場。
董卓
01
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出入宮廷,略無忌憚,懷有不臣之心,遭到群臣的猜忌。
02
董卓為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在朝廷上下沒有根基,在沒有大臣支援的情況下,廢少帝立陳留王操之過急,引起很多實力派的反對,如袁紹、王允、盧植、丁原、丁管等等。雖然也有大臣屈服於董卓,但都是懼怕他的,心裡並不支援。
王允
03
鴆酒殺少帝,摔死太后,絞死唐妃,淫亂宮廷,屠戮百姓,掠奪財物,姦淫婦女,殘暴行徑,引起群臣憤恨,天下人憤而誅之。
04
董卓劫掠洛陽商賈,燒京都,遷長安,專橫跋扈。蒸煮招安投降歸順的軍士,殘殺酒宴上的官員,把他逐漸推向失道寡助的境地。在司徒王允的策劃下,巧施“連環計”,把貂蟬明許董卓,暗許呂布,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讓呂布殺掉了董卓。
貂蟬
孟子說的好: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董卓適逢東漢後期朝廷昏暗墮落,軍閥割據時期,以西涼為根據地,挾天子而令諸侯,天時地利都有。但由於他專橫跋扈,恣意妄為,為天下人所憎恨。正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董卓失去人心,必然眾叛親離。 -
6 # 漩渦鳴人yy
董卓一手好牌,打個稀爛,你怎麼知道他手裡那是一副好牌?我告訴你董卓手裡這個牌,論其他人來打,說不定輸的比董卓還慘!
董卓剛剛入京的時候有多慘就3000兵馬,為了給自己壯大聲勢,甚至白天進軍營,晚上偷偷調出來,然後第二天再次大漲旗鼓的進軍營,這樣的戲碼對上眼重複多次才能夠鎮壓京城內部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
為了能夠穩定形勢,為了能夠維持自己的聲望,董卓甚至不惜把膝蓋跪下來去和當時的那些權貴文城打交道,為了籠絡那些地方大員,可以說董卓是能夠給的東西都已經給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家還是要謀反,因為人家看不起你,你就是一個鄉巴佬,而且你一個鄉巴佬憑什麼擁有那麼多的權利?
所以四殺謀反什麼亂七八糟的全都往董卓的身上招呼,作為一個西涼武將,其實處理這些事情董卓還是表示內心心有餘而力不足,幸虧董卓身邊多出來一個謀士叫做李儒,稍微處理了一下這件事情,否則董卓手裡這副牌還要更爛。
西涼軍打仗確實厲害,但也架不住這些文成權貴在那裡拆自己的臺,即便是董卓死了之後,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京城內部還是存在著多股的保皇黨,很顯然,董卓沒死的時候也受到這些保皇黨的掣肘,西涼軍看似強大,看似好像一頭猛獸盯著皇帝這塊肥肉,但事實上誰都明白,董卓這個時候就等於坐在火上烤,心裡的難受勁兒,別提有多難過。
可即便是擁有這麼強悍的軍隊,董卓又敢幹什麼呢?李傕和郭汜兩個人可以說已經是無法無天了,可依舊不敢殺皇帝,甚至面對皇帝的脅迫,他們還得同意皇帝撤出關中地區,由此可見,董卓一方面能夠聚18路諸侯在虎牢關,另外還能夠將皇帝穩定在長安,他手段高明也可以令人稱道。
但是即便如此,董卓還是不得已把最壞的結局進行下去,那就是與天下為敵,為了能夠逃避18路諸侯的追殺,選擇放棄洛陽,選擇得罪權貴 。為了能夠拿得出軍餉,董卓得罪了四方諸侯的同時還在那裡挖墳,因此得罪了不少的保皇黨,為了能夠讓自己名正言順,董卓將皇帝給廢掉,然後又自己立了一個皇帝。
可以說董卓從進入洛陽的那一刻開始,就開始了自己苦逼的後半生,如果上天再給他一次選擇,我估計他絕對不想進洛陽。
什麼髒活累活,什麼黑鍋都往我身上扣,我就一點兒好處都沒得到,還不如在西涼老家自己一個人逍遙快活,你說我手裡有一副好牌,那我問你我這副爛牌我該怎麼打?
-
7 # 歷史文武君董卓,一個因一道聖旨改變了其命運的人,在坐擁西涼鐵騎20餘萬,謀士良將盡有,可是卻在歷史的大浪中被迅速拍倒,總結一下無非就是三個原因:
一、廢立皇帝,獨攬大權。
董卓在進京之後,幫助皇室剷除“十常侍”,但是其並沒有讓自己變成漢室的功臣,而是在獨攬大權的時候,廢掉漢少帝,擁立漢獻帝,並殺死漢少帝和何太后。此事,也引起了不少朝中大臣的不滿,很多人敢怒不敢言,而反對的丁原和袁紹,一死一出走。再者即使他擁立漢獻帝為帝,他每次下旨時,都是自己去表達,這一點跟曹操的借漢獻帝之嘴表達就相差太遠了。
二、亂提拔人,失去掌控地區。
雖然董卓在除掉“十常侍”還是何進餘黨,但是大量的空缺位置,使得董卓認為能夠招攬一批能為自己效勞的人士,但是卻聽信周毖、伍瓊的建議,人用了一批名士,但卻無人為其效力,最終將二人殺死,但是為時已晚。這批名士便是:韓馥(冀州牧)、劉岱(兗州刺史)、孔伷(豫州刺史)、張邈(陳留太守)、張諮(南陽太守)、曹操(驍騎校尉)、袁術(張諮死後封南陽太守)、袁紹(渤海太守),你會發現這些人全部都是十八路諸侯的主力啊!
三、西涼根基不穩,無後續輸出。
西涼本身就是貧瘠之地,而且又與外族接壤,雖然利於建立騎兵,但是經濟上卻與關內相差甚遠啊!並且西涼人口本身就少,常年的征戰,導致軍隊的數量與關內的諸侯相比就差太多了。再者說:西涼的馬騰和韓遂降服於董卓,但是等到董卓真正的出走西涼,後續的兵力與物資,馬騰和韓遂在無支援,導致董卓只能在關內折騰。
綜上總結,可以看出,董卓手裡牌再好,不但沒有把目光放遠,更是在自己的揮霍之下被淘汰啊!
-
8 # 天堂1999
我也來吹一波
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料的出現,董卓也開始被翻案了
首先,董卓不是軍閥,是正規的東漢西北國防軍軍,而馬騰,韓遂才是軍閥。
也說說東漢末年的情況。
漢桓帝,漢靈帝時期,經過2代皇帝的努力,將國家權利從大將軍手中收回到了皇帝手中。
漢靈帝為了維持皇權,將國家最精銳的軍隊,交給了董卓。
也就是說,西北軍區總司令是董卓,總參謀長是賈詡,一方面軍司令華雄,二方面軍司令徐榮,三方面軍司令李傕,四方面軍司令郭泗。
就是黃金軍勢力最大的時候,漢靈帝都沒有動用這支國防軍,因為皇帝和董卓有約定,如果不是劉協即位,董卓就要進京勤王。
漢朝的祖制是新帝登記,新的外戚做大將軍,這是防止出現王莽再次出現的方法。
大將軍何進,私自更改漢靈帝的詔書,為了自己能繼續做大將軍,立了自己的劉辯為帝。
終於漢靈帝的太監們自然不幹,就殺了何進。
再後來,想做王莽的袁紹袁術家族殺了太監。
這也是董卓進京,殺光袁氏的最重要的原因,因為該死。
所以,其他人才是軍閥,唯獨董卓不是。
這樣董卓年輕的經歷和後期的作為才說得通。
後來曹操為什麼不廢除劉協這個董卓立的皇帝。
實際上是劉協才是漢靈帝立的正統皇帝 ,曹操作為漢靈帝的臣子,自然不會違背。
至於皇帝沒有行政權,大將軍掌握行政權是漢朝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東漢西漢大部分人都認可。
後來李傕郭泗吊打呂布,關東軍閥也才說得通。
國防軍主力加上有總參謀長賈詡,打敗地方的民兵武警部隊是常規操作。
董卓即將掃滅軍閥割據的時候,被世家大族的王允給暗殺,也是三國的懸案之一。
三國未解之謎,袁紹家族為什麼要殺光何進和太監集團
董卓被刺殺
關羽兵敗
赤壁之戰
這些都是不符合邏輯的
都是一方勢力要結束戰亂,有人強行加戲,將戰爭繼續延續下去的。
董卓可能是真正的漢靈帝的顧命大臣,這是好多人不敢想象的。
董卓非世家大族出生,年輕的時候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和後面董卓為了篡位而政變不一致。
如果董卓真的要篡位,賈詡,李傕郭泗張繡等人肯定不會跟隨,他們是國防軍,不是董卓的私人軍隊。
回覆列表
主要表現有幾下情況 1濫用職權 剛愎自用 荼毒忠良
2霍亂後宮 失去人心 軍閥割據
3主要還是歲數大了 禁不住誘惑 好色好財 被人分化 最終被兒子給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