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維也納
-
2 # Muandkamu
其實也不凌亂啊,只是外國的名字比較少,在法國更少,就那麼幾個。再加上隨祖父,父親名字的,所以繼位的就是那些名。重名的多就只好稱為幾世,或者外號。如果你要想記住整個法國國王譜系,就一定要詳細學習,理清關係,才不容易混。建議可以先記住綽號。
-
3 # 三隻腳的大烏鴉
就是按順序排列的啊。
第一個叫路易的國王是路易一世,第二個叫路易的國王是路易二世……第十六個叫路易的國王是路易十六。其他菲力、查理之類,都以此類推。西方國家的國王都是這麼稱呼的。
但某某一世和某某二世只是代表叫某某的國王的順序,他們之間未必就是父子關係,有的可能是父子,有的可能是爺孫,有的可能是叔侄,也有完全沒血緣關係的,甚至還有子父關係,比如西西里王國的馬丁二世就是馬丁一世的爸爸,兒子馬丁死了老子馬丁繼承王位,所以兒子是一世而老子反而成了二世。
-
4 # 昭楊
其實亨利,查理,路易都是法王的名字,不是稱號,但的確都是法國國王常用的名字。
法國一千多年的王權歷史上有18個路易王,10個查理王,還有5個亨利(如果算上在位1天的亨利五世),這些名字重複出現不是帝王的心血來潮,而是因為這些名字要麼意義特殊,要麼有這些名字的帝王在法國曆史上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後來的國王出於紀念或者出於宣傳,特意的選擇這些名字,所以這些重複命名的名字本來就是有政治目的的。
關於中世紀歐洲人姓名的演變和起名背後的意圖,參加我發表於2016年6月11日澎湃新聞 私家歷史欄目的文章
http://www.thepaper.cn/baidu.jsp?contid=1473745
裡面特別詳細的寫了腓力這個名字怎樣從拜占庭帝國輾轉透過基輔羅斯公主安娜遠嫁而傳入法國,並被用來起名的。12世紀初的為了能夠沾上拜占庭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之父名為腓力)的榮光,將希臘-馬其頓名字變成了西歐國王的名字。
下圖為公元800年前後接近統一西歐的查理曼,歐洲國王愛用查理這個名字和他關係很大
查理這個名字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公元700年至900年,即加洛林王朝的法蘭克帝國從崛起到分裂的關鍵時期(法蘭西的直系前身西法蘭克王國在此時期建立)出現三位以查理為名的國王或軍事領袖,包括擊敗阿拉伯遠征大軍,被尊稱為鐵錘查理的宮相查理,被教宗加冕為皇帝,建立起加洛林最大版圖的查理曼大帝(鐵錘查理之孫),以及西法蘭克王朝的建立者禿頭查理(查理曼大帝之孫),這三位查理都武功赫赫,有開國之功,這讓查理這個古日耳曼語裡面意為”男人“的詞彙變為強力君主的代名詞,所以得到後世法國國王的沿用。
路易則更多和虔誠有關,第一個皈依天主教的法蘭克國王叫做克洛維,起名字clovis轉寫過來就是louis(路易),而中世紀法國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聖徒國王聖路易(路易九世)。
要知道從中世紀到大革命前,天主教在法國思想意識形態都具有官方保護和近乎全民信仰的地位,國王用路易這個名字表達虔誠變得再正常不過了,因此先後有18個路易。最有意思的是,路易一世(查理曼之子,禿頭查理之父,法蘭克帝國第二任皇帝)外號就是虔誠者,俗稱虔誠者路易,這不僅是一個巧合。
概括的說,當法國內外動盪,國王認為應當表現強有力的軍事能力的時候,喜歡給王儲命名查理,而當法國王認為需要表達虔誠,作為國民表率的時候,則喜歡起名路易。路易和查理兩個名字交替出現,不正是法國王權的文治武功,一張一弛的體現嗎?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查理也好、路易也好、腓力這些都不是稱號而是名字。是法國國王的名字,而且其實法國國王的名字不但不凌亂相反在卡佩王朝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其實法國王室在給自己的孩子命名的時候還是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規矩的。透過一個人的名字甚至可以發現一些已經被歷史遺忘的東西。
(中世紀的法國國王名字絕對不是瞎起的,而是按照一個非常嚴格的制度命名的,可惜孩子壽命是不穩定的,不是每一個按照傳統命名的孩子都有機會登上王位,所以才會讓今天的人覺得法國國王的名字混亂)
我們先來說說卡佩王朝給自己的孩子命名的方式,這個方式就是長子跟孩子的祖父同名,次子跟孩子的父親同名。如果還能有三子和四子那就不受規矩約束了想叫什麼就叫什麼。比如卡佩王朝著名的國王菲利普二世,他是他的父親同時也是前任路易七世第三次結婚才生下的兒子,既是長子也是獨生子,所以他的名字用的是他的祖父菲利普一世的名字,他是法國的第二個叫做菲利普的國王所以叫做菲利普二世。而菲利普二世自己的長子也就是未來的國王路易八世,用的就是菲利普自己的父親路易七世的名字,而他第二次結婚生下的兒子就用了他的自己的名字。這個孩子沒能繼承王位受封布洛涅伯爵,也就是布洛涅伯爵菲利普。這就是卡佩王朝給孩子命名的規矩的例證。
但是瞭解法國曆史的人肯定馬上就能找到反例那就是路易八世死後,繼承他王位的兒子並不覺菲利普而叫路易,他是法國曆史上第九個叫路易的國王,所以被叫做路易九世,也就是著名的聖路易這又怎麼解釋呢?其實很簡單這個事實剛好向我們揭示了一個被歷史遺忘的人,那就是路易八世真正的長子的存在。路易八世其實有一個長子叫菲利普,可惜沒能長大就死了,他既沒有受封爵位也沒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僅僅是憑藉王室命名的習慣被歷史記住了。路易九世其實是路易八世的次子,因此才被命名為路易。
當然卡佩王朝的命名習慣因為夭折的緣故肯定也會出問題,比如路易九世自己,他的長子應該用自己的父親路易八世的名字命名為路易,他也確實有一個叫路易的長子,可惜並沒有能夠登上王位17歲就死了,理論上他的次子應該用他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但路易九世自己就是他父親的次子,所以他和他父親同名。如果再按照卡佩王朝的命名法,用聖路易自己的名字命名,那麼聖路易的兩個兒子就都叫路易了。我們知道聖路易的長子,1244年出生1260年逝世,他的次子1245年出生只比哥哥小一歲,為了避免兄弟重名聖路易用自己的祖父,孩子的高祖父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了這個孩子,他1270年登上王位就是菲利普三世。菲利普三世為自己的孩子命名的時候又遵循了卡佩王朝的傳統。把自己的長子命名為路易,次子隨自己叫菲利普。可惜長子再次夭折,於是菲利普三世的次子繼承了王位,稱為菲利普四世。
(中世紀的法國有加羅林和卡佩兩個王朝,加羅林王朝代表著世襲的正統君主他們喜歡的名字是查理和路易,而卡佩王朝則從第一代厄德開始就以法國貴族的首領自居,他們喜歡的名字是于格和羅貝爾)
說完了法國王室的命名法我們再談談為什麼法國王室用來命名的名字為什麼反過來調過去就這麼幾個。我們知道中世紀的歐洲是一元化的基督教社會,每個人都是基督教徒,這一點國王也不能例外。而基督教的教名其實用的都是特定的聖人的名字,每一個聖人都有他自己的特定含義。所以教名肯定不是亂叫的,王室成員尤其是大機率要繼承王位的長子次子的名字就不能亂起。
比如說查理和路易這兩個名字就是非常典型的加羅林王朝的名字,加羅林王朝的法國國王一共就用過四個名字查理、路易、卡洛曼和洛泰爾。而其中卡洛曼和洛泰爾其實只出現過一次,所以並不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相比之下路易出現了五次,查理出現了三次。
而當時與加羅林王朝競爭的卡佩王朝以及卡佩王朝的支持者又叫什麼呢?第一個被選舉為法國國王的巴黎伯爵叫做厄德,厄德死後他弟弟又被卡佩王朝的支持者選舉為法國國王,他的名字叫羅貝爾,他戰死之後他的女婿魯道夫又被選舉為國王稱魯道夫一世。卡佩家族獨霸法國王位的最初一百多年裡,卡佩家族的法國國王有兩個于格,一個羅貝爾一個亨利還有一個叫菲利普,沒有一個叫查理或者路易。這就從側面證明了查理和路易的加羅林王朝色彩。而真正卡佩家族的名字其實于格和羅貝爾這樣的名字。
(菲利普也就是腓力這名字其實是一個東正教風格的名字,是這位基輔的安娜帶到法國王室的)
但是進一步的考察我們會發現卡佩家族對名字的選擇在亨利一世這一代發生了突變。首先亨利就是一個非常德意志色彩的名字,法國曆史上這還是第一次有國王叫亨利,實際上整個法國的歷史上也只有四個叫亨利的國王。但更神奇的是亨利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菲利普,而菲利普其實是一個東正教信徒更喜歡的教名。這種突變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亨利一世的王后來自東正教國家,也就是基輔的安娜。基輔的安娜把帶有濃厚的東正教色彩的名字菲利普帶到了卡佩王朝。而從菲利普之後,卡佩王朝就轉回了典型的加羅林色彩的教名路易。也就是說卡佩王朝的名字在亨利一世這一代發生了第一次突變,他的兒子用了一個東正教的名字菲利普。而在他兒子菲利普這一代發生了第二次突變,他給自己的兒子起了一個被他們卡佩王朝趕下王位的加羅林王朝最常用的教名路易。這又是為什麼呢?
(卡佩王朝在獨霸法國王位一百多年以後開始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身份轉換,那就是從法國貴族的領袖變成法國的世襲正統君主,路易這個名字的迴歸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步,而在路易九世治下他重整了聖丹尼斯修道院,把那些沒有做過國王的人包括他自己的祖先在內和都和正統國王區分開,這就標誌著卡佩王朝對加羅林傳統的復歸,在名字上也是加羅林王朝笑到了最後)
一切只能從亨利一世那一代來解釋,亨利一世雖然是虔誠者羅貝爾的長子,但是羅貝爾卻並不喜歡這個長子,相反他給自己的次子起了一個典型的卡佩王朝的名字羅貝爾。這幾乎就是想要廢掉長子轉而讓次子繼承的明確訊號。而且還為此爆發了內戰,亨利是依靠諾曼公爵的力量才得以保住自己的王位的,所以實際上亨利一世對自己的父親和兄弟都充滿了仇恨,所以才拋棄了傳統的卡佩王朝的教名羅貝爾或者于格,而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為菲利普。而從菲利普一世開始當年造反起家的卡佩王朝已經獨霸法國王位超過了一個世界,現在他們想要把自己的形象從法國貴族的首領轉變為世襲的法國國王,除了要想辦法實現王位世襲之外,在教名方面他們也自然要向加羅林王朝靠攏,這就是為什麼加羅林王朝的典型教名路易在卡佩家族裡重新被使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