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全部
三十六天
三十六天是道教根據道生萬物的宇宙創世理論,構想出來的神仙所處的空間。它為
學道成仙提供了教義依據。
據宋代張君房編撰的《雲笈七籙》卷二十一“天地部”稱,道教構想的地上之天共
有三十六層:(一)太皇黃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
平育天,(五)元明文舉天,(六)七曜摩夷天,此六天合稱為欲界。
(七)虛無越衡天,(八)太極蒙翳天,(九)赤明和陽天,(十)玄明恭華天,
(十一)耀明宗飄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虛明堂曜天,(十四)觀明端靖
天,(十五)玄明恭慶天,(十六)太煥極瑤天,(十七)元載孔昇天,(十八)太安
皇崖天,(十九)顯定極風天,(二十)始黃孝芒天,(二十一)太黃翁重天,(二十
二)無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樂天,(二十四)無極曇誓天,此十八天合稱為色
界。(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淵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寵妙成天,(二十
八)秀樂禁上天,此四天合稱無色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合稱為三界,共計二十八天
。
三界之上又有四種民天:(二十九)無上常融天,(三十)玉隆騰勝天,(三十一)龍
變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賈奕天。(三十三)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餘
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此三天合稱三清天。三十六為最高一層,稱大羅天,與
三清境合稱為聖境四天。三界、四梵天、聖境四天共計三十六天。
道家著作中雖然已有了關於宇宙創造的論述,但均甚簡略。《道德經》述及“天”
的,大多指的是自然之意,如第九章中“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之類。第十章有“天門
開闔,能無雌乎”句,“天門”一詞,也並非實指天有門戶,一說其比 鞅 孔,一說為
心神出入之所,一說指天地間的自然之理。在道教創立前的中國古代宗教中,天一直是
指神所居之處,也是得道成仙者的居所。《楚辭·遠遊》有“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
之舊鄉”之句,並且認為天有九重;《九歌·大司命》就稱“登九天兮撫彗星”,但是
,
在《天問》中,屈原又問: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①意思是天有九重,誰來管理它
和測量它呢?誰有力量製造它?誰是第一個造天的呢?西漢成書的《淮南子》以“氣”
的哲學思想,發展了“一生二”的道家宇宙論,認為“道始於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
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
十九隅,去地五億萬裡”。②但九野之分仍囿於中央和八方,對於天的內部層次並沒有
進一步的劃分。
太平道在《太平經》中說的“天”僅指日、月、星,雖然稱天地之間“彌遠六極”
了“三十六天”的說法。《真誥·運象篇》在說到“為書之本始”和“造文之既肇”時
稱“五色初萌,文章畫定之時,秀人民之交,別陰陽之分,則有三元八會群方飛天之書
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形成“六十四種之書”,“遂播之於三十六天,十方上下”
在《稽神樞》中說到洞室時,自注稱“此洞既無所通達,正是地仙棲處,必非三十六天
之限也”。④儘管《真誥》有“三十六天”之說,但並無三十六天之名或“三界”之稱
同為南北朝時編定的類書《無上秘要》,收有《三界品》。三界指欲界六天,色界十八
天,無色界四天,共計三界二十八天,各天的名稱以及三界劃分,全同於《雲笈七籙》
卷二十一。《三界品》稱“欲界,陰陽胎生,年積萬歲”,“色界,陰陽有色,與欲界
同,不相交接,人皆化生,年積億歲,不夭不傷”,“無色界,陰陽有形,身長數百里
不以為累,能隱形入微,無複色欲,唯真相知,年歲積劫,雖不事學,而能行善,福報
所畢”。道教的“三界”及其解釋,明顯受到佛教教義的影響,但是界內諸天的名稱則
與佛教不同。另在《三界品》中釋“無色界”時,又稱三界之上,有“常融、玉隆、梵
度、賈奕四天”,⑤即“四梵天”,與二十八天合為三十二天。《無上秘要》稱《三界
品》所引出自《洞玄度人經》。
現存《度人經》有二種,一種為六十一卷的繁本,另一種為宋代陳景元的《元始無
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和元代陳致虛《度人上品妙經註解》的簡本。以繁簡兩種版本作
比較,六十一卷繁本的第一卷和簡本的本文大致相同,可知,六十一卷本的大部分是後
代道士敷衍增添而成。據簡本所述,三十二天按東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並有天
帝名號。例如:東方八天之一,太黃皇曾天,帝鬱監玉明;南方八天之一,赤明和陽天
帝理禁上真,等等。三十二天和三十二天帝君,仍按方向橫向配置。同佛教“三界”按
垂直配置的方法不同。北齊嚴東在注《度人經》簡本時稱“三十二天,位在四方。方有
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羅其上”,此三天指黃天、蒼天和青天,因此“凡有三十五
天,各有分野”,基本上仍是按方向配置。但是嚴東在注“色界”和“無色界”時,又
使用了垂直配置的方法。⑥隋唐和宋代間,《度人經》曾經是道士諷誦各經之首,並且
一度成為道士考試的主要經典,加上佛教三界說的普遍流行,垂直配置的天界說逐漸代
替了橫向配置。唐代道士成玄英注稱“三十五分者,三十五天分界也。三界有二十八天
”,
上為四種民天,“最上三天曰玉清、上清、太清天是也”。⑦唐代李少微又注稱“三界
唐代初年唐高宗曾召見道士潘師正,問及天尊名號。據《道門經法相承次序》記載,潘
師正答稱:“道有三清、三界。
其三清境者,則玉清、上清、太清;三界者,則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下,欲界
有六天。其中,色界,有十八天。其上,無色界,有四天。三界之上,復有四種人天,
合有三十二天。從四人天已下,三界之中,猶未免於三災劫壞。從無色界以上,則三災
所不及,劫會所不幹。其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則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此三清三
界各有諸天帝皇、真仙品格、僚屬極多,非可具述。又有大羅天彌復三清之上。合三清
、
大羅、三界等為三十六天。”潘師正還稱“初從凡學,受持法戒,行無缺犯,則名系仙
錄”,開始入靈山洞府,然後逐步“進道”,登上諸天,最後登上大羅天,“與道同真
常湛極樂”。
三 十 六 天 名
前 面 談 到 元 綱 流 演 , 只 有 三 十 二 天 。 這 幾 重 天 宇 , 受 劫 數
制 約 , 所 以 有 生 有 滅 , 另 有 四 重 天 , 是 不 受 劫 運 影 響 的 , 它
們 是 三 清 天 和 大 羅 天 。 這 樣 , 總 為 三 十 六 天 。 其 名 為 :
三 十 二 天 : 太 皇 黃 曾 天 、 太 明 玉 完 天 、 清 明 何 童 天 、 玄 胎 平
育 天 、 元 明 文 舉 天 、 上 明 七 曜 摩 夷 天 、 虛 無 越 衡 天 、 太 極
蒙 翳 天 ( 以 上 為 東 方 八 天 ) 赤 明 和 陽 天 、 玄 明 恭 華 天 、 耀 明
宗 飄 天 、 竺 落 皇 笳 天 、 虛 明 堂 耀 天 、 觀 明 端 靖 天 、 玄 明 恭
慶 天 、 太 煥 極 瑤 天 ( 以 上 為 南 方 八 天 ) 、 元 載 孔 升 天 、 太 安
黃 崖 天 、 顯 定 極 風 天 、 始 皇 孝 芒 天 、 太 極 翁 重 浮 容 天 、 無
思 江 由 天 、 上 揲 阮 樂 天 、 無 極 曇 誓 天 ( 以 上 為 西 方 八 天 ) 皓
庭 霄 度 天 、 淵 通 元 洞 天 、 太 文 翰 寵 妙 成 天 、 太 素 秀 樂 禁 上
天 、 太 虛 無 上 常 容 天 、 太 釋 玉 隆 騰 勝 天 、 龍 變 梵 度 天 、 太 極
平 育 賈 奕 天 ( 以 上 為 北 方 八 天 )
三 清 天 : 太 清 天 、 上 清 天 、 玉 清 天
大 羅 天
上 述 三 十 六 天 中 , 三 十 五 天 總 系 於 大 羅 天 , 其 它 天 都 有 限 ,
而 大 羅 天 是 無 限 的 , 它 最 高 , 卻 又 包 羅 於 諸 天 之 外 , 沒 有
終 極 。 宇 宙 在 空 間 上 是 無 限 的 。
展開全部
三十六天
三十六天
三十六天是道教根據道生萬物的宇宙創世理論,構想出來的神仙所處的空間。它為
學道成仙提供了教義依據。
據宋代張君房編撰的《雲笈七籙》卷二十一“天地部”稱,道教構想的地上之天共
有三十六層:(一)太皇黃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
平育天,(五)元明文舉天,(六)七曜摩夷天,此六天合稱為欲界。
(七)虛無越衡天,(八)太極蒙翳天,(九)赤明和陽天,(十)玄明恭華天,
(十一)耀明宗飄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虛明堂曜天,(十四)觀明端靖
天,(十五)玄明恭慶天,(十六)太煥極瑤天,(十七)元載孔昇天,(十八)太安
皇崖天,(十九)顯定極風天,(二十)始黃孝芒天,(二十一)太黃翁重天,(二十
二)無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樂天,(二十四)無極曇誓天,此十八天合稱為色
界。(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淵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寵妙成天,(二十
八)秀樂禁上天,此四天合稱無色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合稱為三界,共計二十八天
。
三界之上又有四種民天:(二十九)無上常融天,(三十)玉隆騰勝天,(三十一)龍
變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賈奕天。(三十三)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餘
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此三天合稱三清天。三十六為最高一層,稱大羅天,與
三清境合稱為聖境四天。三界、四梵天、聖境四天共計三十六天。
道家著作中雖然已有了關於宇宙創造的論述,但均甚簡略。《道德經》述及“天”
的,大多指的是自然之意,如第九章中“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之類。第十章有“天門
開闔,能無雌乎”句,“天門”一詞,也並非實指天有門戶,一說其比 鞅 孔,一說為
心神出入之所,一說指天地間的自然之理。在道教創立前的中國古代宗教中,天一直是
指神所居之處,也是得道成仙者的居所。《楚辭·遠遊》有“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
之舊鄉”之句,並且認為天有九重;《九歌·大司命》就稱“登九天兮撫彗星”,但是
,
在《天問》中,屈原又問: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①意思是天有九重,誰來管理它
和測量它呢?誰有力量製造它?誰是第一個造天的呢?西漢成書的《淮南子》以“氣”
的哲學思想,發展了“一生二”的道家宇宙論,認為“道始於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
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
十九隅,去地五億萬裡”。②但九野之分仍囿於中央和八方,對於天的內部層次並沒有
進一步的劃分。
太平道在《太平經》中說的“天”僅指日、月、星,雖然稱天地之間“彌遠六極”
,
了“三十六天”的說法。《真誥·運象篇》在說到“為書之本始”和“造文之既肇”時
,
稱“五色初萌,文章畫定之時,秀人民之交,別陰陽之分,則有三元八會群方飛天之書
,
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形成“六十四種之書”,“遂播之於三十六天,十方上下”
。
在《稽神樞》中說到洞室時,自注稱“此洞既無所通達,正是地仙棲處,必非三十六天
之限也”。④儘管《真誥》有“三十六天”之說,但並無三十六天之名或“三界”之稱
。
同為南北朝時編定的類書《無上秘要》,收有《三界品》。三界指欲界六天,色界十八
天,無色界四天,共計三界二十八天,各天的名稱以及三界劃分,全同於《雲笈七籙》
卷二十一。《三界品》稱“欲界,陰陽胎生,年積萬歲”,“色界,陰陽有色,與欲界
同,不相交接,人皆化生,年積億歲,不夭不傷”,“無色界,陰陽有形,身長數百里
,
不以為累,能隱形入微,無複色欲,唯真相知,年歲積劫,雖不事學,而能行善,福報
所畢”。道教的“三界”及其解釋,明顯受到佛教教義的影響,但是界內諸天的名稱則
與佛教不同。另在《三界品》中釋“無色界”時,又稱三界之上,有“常融、玉隆、梵
度、賈奕四天”,⑤即“四梵天”,與二十八天合為三十二天。《無上秘要》稱《三界
品》所引出自《洞玄度人經》。
現存《度人經》有二種,一種為六十一卷的繁本,另一種為宋代陳景元的《元始無
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和元代陳致虛《度人上品妙經註解》的簡本。以繁簡兩種版本作
比較,六十一卷繁本的第一卷和簡本的本文大致相同,可知,六十一卷本的大部分是後
代道士敷衍增添而成。據簡本所述,三十二天按東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並有天
帝名號。例如:東方八天之一,太黃皇曾天,帝鬱監玉明;南方八天之一,赤明和陽天
,
帝理禁上真,等等。三十二天和三十二天帝君,仍按方向橫向配置。同佛教“三界”按
垂直配置的方法不同。北齊嚴東在注《度人經》簡本時稱“三十二天,位在四方。方有
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羅其上”,此三天指黃天、蒼天和青天,因此“凡有三十五
天,各有分野”,基本上仍是按方向配置。但是嚴東在注“色界”和“無色界”時,又
使用了垂直配置的方法。⑥隋唐和宋代間,《度人經》曾經是道士諷誦各經之首,並且
一度成為道士考試的主要經典,加上佛教三界說的普遍流行,垂直配置的天界說逐漸代
替了橫向配置。唐代道士成玄英注稱“三十五分者,三十五天分界也。三界有二十八天
”,
上為四種民天,“最上三天曰玉清、上清、太清天是也”。⑦唐代李少微又注稱“三界
。
唐代初年唐高宗曾召見道士潘師正,問及天尊名號。據《道門經法相承次序》記載,潘
師正答稱:“道有三清、三界。
其三清境者,則玉清、上清、太清;三界者,則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下,欲界
,
有六天。其中,色界,有十八天。其上,無色界,有四天。三界之上,復有四種人天,
合有三十二天。從四人天已下,三界之中,猶未免於三災劫壞。從無色界以上,則三災
所不及,劫會所不幹。其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則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此三清三
界各有諸天帝皇、真仙品格、僚屬極多,非可具述。又有大羅天彌復三清之上。合三清
、
大羅、三界等為三十六天。”潘師正還稱“初從凡學,受持法戒,行無缺犯,則名系仙
錄”,開始入靈山洞府,然後逐步“進道”,登上諸天,最後登上大羅天,“與道同真
,
常湛極樂”。
三 十 六 天 名
前 面 談 到 元 綱 流 演 , 只 有 三 十 二 天 。 這 幾 重 天 宇 , 受 劫 數
制 約 , 所 以 有 生 有 滅 , 另 有 四 重 天 , 是 不 受 劫 運 影 響 的 , 它
們 是 三 清 天 和 大 羅 天 。 這 樣 , 總 為 三 十 六 天 。 其 名 為 :
三 十 二 天 : 太 皇 黃 曾 天 、 太 明 玉 完 天 、 清 明 何 童 天 、 玄 胎 平
育 天 、 元 明 文 舉 天 、 上 明 七 曜 摩 夷 天 、 虛 無 越 衡 天 、 太 極
蒙 翳 天 ( 以 上 為 東 方 八 天 ) 赤 明 和 陽 天 、 玄 明 恭 華 天 、 耀 明
宗 飄 天 、 竺 落 皇 笳 天 、 虛 明 堂 耀 天 、 觀 明 端 靖 天 、 玄 明 恭
慶 天 、 太 煥 極 瑤 天 ( 以 上 為 南 方 八 天 ) 、 元 載 孔 升 天 、 太 安
黃 崖 天 、 顯 定 極 風 天 、 始 皇 孝 芒 天 、 太 極 翁 重 浮 容 天 、 無
思 江 由 天 、 上 揲 阮 樂 天 、 無 極 曇 誓 天 ( 以 上 為 西 方 八 天 ) 皓
庭 霄 度 天 、 淵 通 元 洞 天 、 太 文 翰 寵 妙 成 天 、 太 素 秀 樂 禁 上
天 、 太 虛 無 上 常 容 天 、 太 釋 玉 隆 騰 勝 天 、 龍 變 梵 度 天 、 太 極
平 育 賈 奕 天 ( 以 上 為 北 方 八 天 )
三 清 天 : 太 清 天 、 上 清 天 、 玉 清 天
大 羅 天
上 述 三 十 六 天 中 , 三 十 五 天 總 系 於 大 羅 天 , 其 它 天 都 有 限 ,
而 大 羅 天 是 無 限 的 , 它 最 高 , 卻 又 包 羅 於 諸 天 之 外 , 沒 有
終 極 。 宇 宙 在 空 間 上 是 無 限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