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
2 # 勃飛720113
酒的別稱有:杜康、歡伯、杯中物、壺觴、壺中物、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麴櫱、春、茅柴、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藥、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1、“掃愁帚”,“釣詩鉤”
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後便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
2、“歡伯”
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譯文: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
3、“青州從事”,“平原督郵”
“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則是壞酒的隱語。“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因為青州境內有齊郡,齊與臍同音,凡好酒都是酒力下沉到臍部的,從事又是美職;
而劣酒則不下肚,至橫膈膜為止,平原有鬲縣,與膈同音,督郵又是賤職,故以此為喻。
4、“清聖、濁賢”
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昉等撰寫的《太平御覽》、《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
5、“九醞”
九醞是一種經過重釀的美酒,公元196年,曹操將古井貢酒的前身九醞春酒及釀酒秘笈《九醞酒法》進獻給漢獻帝,自此九醞春酒成為皇家貢酒,年年進貢,歲歲受寵。
1、杜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傳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發明的,故以釀酒的祖師爺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稱。
2、般若湯:“曲肱但作吉祥臥,澆舌惟無般若湯。”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就把酒稱作“般若湯”。蘇軾《東坡志林·道釋》:“僧謂酒為般若湯。”竇革《酒譜·異域九》:“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蓋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曾給甘肅皇臺酒題詞“香醇般若湯”。
3、杯中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陶潛《三責子》)“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杜甫《戲題寄上漢中王》)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
4、壺中物:“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張祜《題上饒亭》)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
5、忘憂物:“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壺自傾。”(晉陶潛《飲酒之七》)“勞將箸下忘憂物,寄與江下愛酒翁。”(唐白居易《錢湖洲以箬下酒,李蘇州以五斗酒相次寄道無因同飲聊詠所懷》)酒能使人忘掉憂愁煩惱,故以“忘憂物”為酒的代稱。
6、紅友:“偶然兒子致紅友,聊為桃花飛白波。”(明王世貞《三月三日屋後桃花下小酌紅酒》)“留君且住,喚紅友傳杯,青援剪燭,伴我夜深語。”(清朱彝尊《邁陂塘·答沈融谷即送其遊皖口》詞)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八》:“常州宜興縣黃土村,東坡南遷北歸,嘗與單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攜酒來餉曰‘此紅友也’。”
7、釣詩鉤、掃愁帚:“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斗。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蘇軾《洞庭春色》)古時詩人借酒激發詩興,解憂消愁,故稱酒為“釣詩鉤”、“掃愁帚”。
8、春:“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李白《月下獨酌》)“聞道雲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杜甫《撥悶》)“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蘇軾《洞庭春色》)“春”為歲之首,又喻大地生機勃勃,萬物更新,從而引發人們的希望與嚮往。唐人好以“春”為酒的代稱。《國史補》雲:酒有郢之富春,烏程之若下春,縈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詩經·豳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9、黃醅:“世間好物黃醅酒,天下閒人白侍郎。”(白居易《嘗黃醣新酌憶微之》)“賴有黃醅法,終年任醉醒。”(陸游《山園雜賦之二》)此以“黃醅”為酒的代稱。
10、白墮:“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蘇轍《次韻子瞻病中大雪》)相傳晉人劉白墮善釀美酒,“飲之得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城人爭相饋贈。見北魏楊衍之《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
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後因以“白墮”為酒的代稱。
11、凍醪:“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杜牧《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詩·豳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宋朱翼中《酒經》:“抱甕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甕速成而味薄。”
12、流霞、霞液:“愁人坐狹邪,喜得送流霞。”(庾信《衛王贈桑落酒答奉》)“霞液朝可飲,虹藝晚堪食。”(吳筠《遊仙詩》)傳說項曼都好學仙道,後隨仙人上天,飲流霞一杯,數日不飢。事見王充《論衡·道虛》。後以“流霞”、“霞液”指美酒。
13、壺觴:“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陶潛《歸去來辭》)“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白居易《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壺觴,盛酒的器皿,後來用作酒的代稱。
14、歡伯:“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宋楊萬里《和仲良春晚即事》)“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金代元好問《留月軒》)酒能消憂解愁,給人們帶來歡樂,故酒有“歡伯”之別稱,最早見於漢代焦延壽《易林·坎之兌》:“酒為歡伯,除憂來樂”。
15、醇酎:“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左思《魏都賦》)“中山冬啟,醇酎秋髮。”(張載《酃酒賦》)醇酎是上等酒的代稱。
16、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
17、醑:“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李白《送別》)“餐菊為糧露為醑。”(楊萬里《小蓬萊酌酒》)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
18、醍醐:“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迎我歸。”(白居易《將歸一絕》)醍醐,特指美酒。
19、黃封:“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蘇軾《與歐育等六人飲酒》)黃封,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書言故事·酒類》:“御賜酒曰黃封。”
20、青州從事、平原督郵:“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嚐,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齊;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後以“青州從事”作美酒的隱語。以“平原督郵”作壞酒的隱語。
21、麴生:“病來幾與麴生絕,禪榻茶煙雙鬢絲。”(陸游《初春懷成都》)“麴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明代清雪居士的詩句)“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麴秀才。”(清代北軒主人的詩句)“故麴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蒲松齡《聊齋志異·八大王》詞)唐人小說中有秀才麴生化酒的故事。見鄭《開天傳信記·麴秀才》。後以“麴生”指代酒。
22、麴道士、曲居士:“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陸游《初夏幽居》)“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黃庭堅《雜詩之五》)麴道士、曲居士,是對酒的戲稱。
23、麴櫱:“憑誰給麴櫱,細酌老江干。”(杜甫《歸來》)“麴櫱有毒,安能發性。”(蘇軾《濁醪有妙理賦》)麴櫱,本意指酒母。《尚書·說命》:“著作酒醴,爾惟麴櫱。”《禮記·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櫱必時。”後用作酒的代稱。
24、茅柴:“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茅柴,本是對劣質酒的貶稱,後亦成為市沽薄酒的特稱。馮時化《酒史·酒品》:“惡酒曰茅柴。”吳聿《觀林詩話》:“東坡‘幾思壓茅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
25、香蟻、浮蟻:“閒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韋莊《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
26、綠蟻、碧蟻:“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謝眺《在郡臥病呈沈尚書》)“歌麗泛碧蟻,放繡箔半鉤。”(吳文英《催雪》)因酒面上浮有綠色泡沫,故以“綠蟻”、“碧蟻”為酒的代稱。
27、椒漿:“雨過風清洲渚閒,椒漿醉盡迎神還”。(唐李嘉佑《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製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漿。”漿本指淡酒,後亦作為酒的代稱。
28、狂藥:“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藥解愁回。”(唐李群玉《索曲送酒》)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不羈而得名。唐房玄齡《晉書·裴楷傳》:“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藥,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
29、酒兵:“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唐張彥謙《無題》)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李延壽《南史·陳慶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
30、清聖、濁賢:“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贈孟浩然》中聖,醉酒之意。)“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唐李適《罷相作》)“閒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陸游《溯溪》)東漢未年,曹操主政,禁酒甚嚴。有一次尚書郎徐邈違令在家狂飲,喝得酩酊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