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守智

    雖然演電影和演電視劇都是演戲,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兩種藝術形式,從體量、表達方式、時長等各方面其實也有較大差異。

    不僅如此,在外界的觀眾、市場反響甚至是演員本身,也會將電影和電視劇兩種藝術做很大的區分。

    比如曾經不僅電視觀眾,連演員本身,或許都有意無意覺得演電影更高階,更藝術,更抽象,即使是很接地氣的作品和角色,也是要在電影院大銀幕上呈現,難免有種高大上的仰視。而電視劇相比之下,無論是題材、表達形式還是獲得方式,都更接地氣更親密,也就隨和親切些,沒那麼有距離感,或者說沒那麼高階。

    所以之前好些年,有些電影票房成績很好,有些電影演員收入高,名氣大,電影市場比電視劇市場風光紅火。但是最近幾年,這種態勢正在被扭轉和改變。

    這一方面是因為電視臺和網路平臺的崛起,對電視劇有了更多需求,這個市場也迅速崛起。特別是智慧手機和電腦網路,助推了大家對電視劇的興趣和獲得,拉動了電視劇市場的火爆,所以這幾年電視劇的收視和收益屢創新高,電視劇演員不僅可以獲得比演電影更高的片酬,還能刷屏收穫更多人氣,贏得更多的片約和商業賺錢機會。這些都很大程度提升了電視劇市場的火爆和人氣,而且是常態化,超過了電影市場要在黃金檔才能有機會締造偶爾的票房黑馬的偶然性。

    另一方面,最近這一年,因為疫情原因,很大程度影響了電影院,從而拖累全球電影市場,迅速萎縮蕭條。而影視劇透過電視機和網路的獲得方式更有優越感,吸引了更多人和更多關注,兩者的反差又被逆向拉大。

    所以電視劇現在就是比電影火,這也改變了觀眾和演員對這兩種藝術形式的看法和選擇。相比以前電影是眾星雲集,現在電視劇的製作也很豪華,演員陣容名氣和實力增強,甚至出現了以前一個人都能扛起一部劇收視和演技的演員,現在扎堆演一部劇,有的主動降番互相成全合作。比如最近播出的幾部電視劇,都有這樣的情況。

    先是扶貧劇《山海情》中,雖然電影方面表現很好,兼顧電視劇的黃軒是絕對主演,但是給他演配角甚至來客串的,很多都是資深影視演員,比如張嘉益、閆妮、姚晨、王凱、白宇、黃覺、陶紅等等演員,以前都是能在電視劇中獨挑大樑的,也來演配角或者客串。

    接棒播出的《正青春》中,雖然年輕的吳謹言是女一號,但是殷桃、劉敏濤、左小青等前輩,都是資深演員,曾經也是很多影視劇中演女一號的,現在也能在一起合作,不那麼計較戲份和番位。

    還有電視劇《假日暖洋洋》中,雖然姚晨是飾演女一號,但是女二號張靜初,曾經可是姚晨更火的電影咖,之前演電視劇也是演女一號的,而前輩陳小藝曾經也是諸多電視劇的女一號主演,很有演技和收視口碑,但是諸多實力派扎堆演一部劇,不積極戲份和咖位。

    從這些電視劇演員陣容越來越豪華,還有雙女主雙男主劇也很多,逐漸取代大女主大男主劇,看似是演員敬業,忠於作品和角色,不計較咖位,其實也是折射了當下影視劇很火,但競爭也很激烈,所以大家才會識時務為俊傑,有戲拍有錢賺,有展示機會,才能贏得更多機會,形成良性迴圈。否則,還要以為一家獨大傲嬌,估計就沒那麼多機會,很快就被取代或者淘汰。

  • 2 # 諸哥娛樂

    關於第一個問題,電視劇比電影火:

    一是電影屬於一次性消費,最多兩個小時就看完了,好比去釣魚,一次釣上來了,容易就撤了。反觀電視劇,圍繞一個釣魚人能衍生出幾十集的劇情,每集都留有懸念,這才產生了追劇一說。

    電視劇《愛情公寓》

    二是電視劇的劇情線索多,普通人物結局不同,引發觀眾追著看。而電影一般只有男女主角,加上匆匆而過的配角,展現的線索相對單一。如,《愛情公寓》,電視劇每集都有不同的劇情,線索多吸引人,而電影版雖然是基本原班人馬,卻普遍受到吐槽。

    《鄉村愛情》

    三是受眾群體電視劇多且穩定,觀看電視劇除了一些年輕人追新劇,一些四十歲以上的,喜歡看各種家庭鄉村類電視劇,看上去也熱鬧,一集集看,也是在打發時間。

    關於第二個問題:演員都是明星扎堆

    電影中演員也是扎堆的,但是很多都只是客串,蹭個熱度。而電視劇不同,主角配角都有一定戲份,發揮空間大,臺詞也多,演不好觀眾一目瞭然。同時電視劇拍攝週期要長,每個演員都要去琢磨劇情和臺詞,拍出來的作品明顯更有層次。電影的劇情作為配角臺詞和戲份本來就少,對於一些老戲骨等實力派演員,往往不喜歡參演電影,而是更熱衷於電視劇,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三十二已》

    如今的演員越來越精明瞭,他們不再盲目接劇本,往往是選擇不錯的劇本,而電視劇的好劇本也在增多。如2020年《三十而已》、《隱秘的角落》、《山海情》等電視劇提供了豐富的多樣化選擇。相信只要有好的劇本加上優秀的導演和製片,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能出精品。

  • 3 # 吉月文

    電視劇行業比電影行業更興旺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一個大趨勢,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有短時間的一些刺激因素。

    這個大趨勢從根本上來看,還是因為電視劇的受眾更廣泛,光看門檻更低。

    第一,兩者相比電視劇的受眾可以覆蓋從小孩到老年人的全年齡段,電影的受眾目前在中國主要集中在青年人,也就是20~40歲的這一撥人。受眾相對有限,自然也就限制了行業規模。

    第二,電影的經濟門檻設定的比電視劇要更高。要想看電影需要付出每次數十乃至於上百元的支出。電視劇的成本就低得多,只要有個電視機,再交一個有線電視的費用就可以。而且這些費用並不僅僅針對電視劇。也就是說電視劇的觀看成本是非常低的。經濟門檻高,自然也就使得受眾有所降低。

    第三,電影的時間成本要顯著高於電視劇。電影需要在指定地點,花費指定的時間才能完成欣賞。電視劇則完全可以在家中進行觀看,在觀看的時候,時間成本也要顯著低於電影。

    第四,在網路時代,電視劇可以很方便的遷移到網路端進行播放,從而在時間限制方面突破了原有的電視臺播放限制,優勢進一步提升。而電影則因為需要藉助特效,在轉移的時候會損失一部分觀影效果。遷移的時候反而不如電視劇來的順利。

    這些因素導致電影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面對電視劇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逐步處於下風了。

    當然自這個階段以來,還有一系列的短暫性刺激因素。這些因素也刺激了兩個產業的不同走向。下面做一點簡要介紹。

    第一,電影行業比電視劇行業更早的受到了國外同行業的競爭壓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過一個沉淪。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放國外大片引進,這對於中國產電影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衝擊,所以當時中國產電影的票房總額和佔全國票房的比例都出現了雙下降的情況。電視劇行業雖然也引進過國外電視劇,但很快就受到國家控制,後來完全形成了以國內電視劇為主導的模式。

    第二,電視劇的製播分離很好的刺激了整個行業的發展。中國早期電視劇的發展主要是依託電視臺進行的。比如四大名著都是由央視出資投拍的。八九十年代大量的經典電視劇都是由電視臺製作的。而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電視劇行業開始推行製播分離制度,電視臺作為單純的採購方不再進行電視劇的製作。這種模式刺激了電視劇的生產,使得電視劇行業成為中國文化領域市場化水平最高的行業之一,從而促進了電視劇行業的迅速發展。

    第三,中國消費模式的改變為電視劇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商業運作模式。在這個模式當中,消費品行業憑藉著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成為了電視廣告的主力。充沛的廣告收入,為電視臺採購電視劇提供了資金保障。而這又促成了電視劇行業的繁榮。

    第四,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方式,需要和其他的娛樂活動相互競爭。電影和電視劇不同,不能在家中進行觀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娛樂行業快速發展。除了電影行業以外,網咖,夜總會KTV,遊戲機房等如雨後春筍都發展起來。這些行業實際上和電影展開了錯位競爭。但是,卻不能影響主要在家中進行的電視觀看活動。

    可見,電視劇和電影整體來說是一上一下兩個發展趨勢。在這兩種發展趨勢之下,就會形成資金在不同行業的分別對待。從演員角度來看,電視劇和電影的製作本質上差異不大,完全互通。決定演員參演電視劇和電影的主要動力還是資金。說的難聽一點,誰有錢誰是老大。拍電視劇的經濟回報高於電影,自然就會使得演員以電視劇為主要工作。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經濟理性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後多久來月經為正常?來月經對哺乳有影響嗎?需要停止哺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