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故.
-
2 # 皛舒
嗨,能有什麼習俗,三十兒起床後,就忙著收拾,為除夕年夜飯做準備唄。
到了四五點就開始煎炒烹炸,忙活完了就開吃,海闊天空的聊天、吹牛。
哈哈哈,年年如此。^o^
-
3 # 信君創意
在湘西北有個叫柳巷的小村莊,屬於家族性的自然村落,集中在一條河的岸邊,小河小到不能再小了,其實跟一條溪沒有多大區別,當然,這是眼下狀態,而在二百多年前,據說是一條能撐船的地方。
老一輩人還留傳了一句一一XX巷的姑兒會駕船的口頭語,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這已經僅僅屬於傳說罷了。傳說就傳說吧,總比沒傳說好嘛,況且,柳巷出生女流之輩中多女漢子還真不是吹的。
跑遠了,趕緊回來看吃年飯。對於大多數地方來說,過年的中心思想就是這歺年夜飯,即是年三十晚上的那歺團圓飯,可XX巷的語境中吃年飯是包括兩歺飯的,一歺在清晨,一歺在傍晚。
準備年飯要從大年二十九的晚上開始。等到年底大掃除基本完成了,估計時間就到了通常農村熄燈就寢的時候,那麼,也就是一家之主人考慮要煮年肉了,這年肉基本都是從屋樑上取下來的臘肉,用火坑裡的柴火燻得黃金亮色那種最正宗。
煮年肉的內容也不是單單煮幾塊臘肉,一同煮在大鍋裡的有同樣醃好燻過的自養土雞,以及過年前自家宰殺的豬腦殼,豬腦殼上的毛最好是用燒紅的火鉗烙得燋黃燋黃的,外形看起來整個獵腦殼完好無損,而後腦勺那一面是用大劈開了的。
與肉類一起煮的還有一樣必煮物:蘿蔔片,蘿蔔是新鮮得脆嘣嗄響的小蘿蔔頭,圓圓的,極似雞蛋大小,但蘿蔔片下鍋要比肉類遲將一半的時間,得觀火候,等到肉類在鍋中煮至六七成熟的時候才最合適。
煮好年肉就到了該歇息的時候了,主人會把煮好菜用大盆裝好,如果這個時候,家中的小孩還沒有入睡,或者還在灶邊轉來轉去等著聞肉香,往往會被家長給塞一小塊煮熟的筋肉到嘴裡,筋肉就是瘦肉的土話。
臘制的筋肉在煮年肉的鍋裡煮過之後,那個香啊!我是領教過無數次的,灶房裡被煮年的熱氣瀰漫著,灶門火有通紅的火苗映得一面牆也似在笑,這靜謐的夜彷彿一切都在奔著“年”去的。
多數時候,鄉村人都以雞叫開口作為作息的一個特殊的節點,雞打鳴,就表示一天的真正開始了,而柳巷人的年飯系統工程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一家中,也是家中掌事的人來操控這頓最高級別盛宴了。
除了正值中年的父母,再沒有更適合的人選了,而往往父母中兩人總是有廚藝的高低之分,而居於其次的那一位也是樂得屁顛屁顛兒的。正式開始還得從起床之後的洗潄開始,一份對年關的敬畏與虔誠就在這盆洗臉水的嘩嘩聲響中提到了心坎上。
洗潄完畢,首先是裝香總蠟於堂屋的神臺上,蠟光使寫有天地國親師位的大紅紙有了生氣與莊重。藉著微弱的亮光一一記住這個時刻千里別開電燈,好像這是一項必須的秘密行動,不要驚動這個世界的其它一切。
煮好肉類要連盆一併到神籠下的臺上,豬腦殼臉朝前(也不知緊閉的眼與微張的嘴是什麼表情,就認定是公認的偷笑吧)豬腦殼成為了主角,上方插不一根竹快,主人家就要恭恭敬敬立於臺前,雙手合十,一仰一合叩拜祖上,末了會有稍許的靜默,屏聲靜氣之中盡是些祈願與祝福吧!
敬了祖,就拿上香蠟紙來到灶房,敬司命公公婆婆,照例是三拜一合,將點亮的蠟燭插在灶前的灰缽裡,灶臺也因此有了親切感。然後又去豬欄敬黑身都督,企求來年豬欄裡是生龍活虎,喂的豬是頭頭膘肥體壯。
祭祀的儀式告一段落,就要淘米煮飯,米下了鍋,就將木桶樽洗淨,備上樽被子,年飯的樽被子還是新買的帳布最可心。主菜基本是半成品,就只用刀切成形裝盤備用,佐料簡單搭配,以老習俗為主。
估計這個時候大鍋裡的米已經過了八成熟,準備好炊具,將煮得差不多的飯舀起來瀝乾,清理鍋中的米湯後,就將木桶樽放入鍋中,先空樽燜一下,等樽熱了身,再將煮過的飯倒入樽中,蓋上鍋蓋,就只管往灶裡添柴加火了。
值得一提的是,佐料中一般都忌用過於刺激的選項,像辣椒,蔥薑蒜都基本避用,油鹽醬醋倒是可以保留。但聽說也有沒那麼認真的人,什麼佐料都會來那麼一點點。我家還是比較守規矩的。
約莫兩個小時的功夫,飯菜備齊,就開始將火坑的劈柴點燃,那種焦乾焦乾的松樹篼算是最佳標配了。火在火坑也有笑聲,噼啪作響,屋子裡的生氣更濃了,是招喚老和小起床的時候。
老人倒往往不請早早就等在了火坑邊,可小孩子們的起床多半有總難度,睡眼惺忪,哈欠連天,連飯菜的香味都不起作用了,那麼,就哄就呵,盡是些夸人的話,一直都在往過年要怎麼開心啦,怎麼圖吉利方向上引導,小孩子是經不起鬨的,好話沒有說盡,基本都成了小乖乖。
這個時候,所有出外的門都是緊關著的,最忌諱在這個關鍵時刻有外人來敲門喊叫,如果偶有意外出現有破了規矩的人,擾了別人的年飯場子,主人家會極不爽快的,心裡的那個砣要揣大半年才會消,更有甚者會因此與之交惡。
菜是冒著熱氣端上來的,這個舉家團圓的大歺檔次之髙那還用說嗎?積攢了一年的心 血,期盼了一年的心願,怕是全都集合到這張桌子上了。別急,開飯前,先得敬祖叫飯。這個時候,圍繞飯桌的電燈也亮了起來。
叫飯就是叫祖人吃飯,飯盛了,巴到碗底的一小瓢,酒倒入杯中,兩三大口還是有的,額外幾杯飲料是倒給已故的奶奶和母親的。叫飯的儀式感也同樣正式,當家的像是背了一通家譜,畢恭畢敬,小孩子的不懂事,會在這一刻被制止,也決能靠近祖人在吃喝的桌椅傍。
欣好一會兒功夫不長,撤了叫飯的碗筷酒杯,就可享用這桌美食了,家人齊聚,但席上最大的規矩是不要喧譁,隨便說話也是不允許的,想吃什麼,自己主動動筷子。
偶爾關照一下老的,幼的,也是輕聲細語,慢慢吃是亮點,而且還是應合了天在慢慢明亮的節奏,你看,這多有喻意啊!與天意同步,好日子就在前面等著一家子呢!
等吃得差不多了,快一點的也得坐在桌邊等一等別先放下碗筷離席,就這麼靜靜的,輕鬆的陪伴在家人旁邊,享受著人生的大歺,幸福的暖流不從心泛起那還有可能嗎?
飯畢,也別急著收拾,先得放上一卷鞭炮,脆響在屋內震盪,如一陣巨大的號角聲吹響,在向天、向地、向周圍的人群宣佈,咱也過年了。鞭炮的煙霧還沒有完全消散,踩著剛落地的紅紙屑將去把關到現在的大門開啟,清新的空氣就會隨之湧來,溼潤又爽朗空氣中迎來的是節日的景象。
白天齊齊的都是放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放假,俗事操持有多遠滾多遠,身子骨輕飄飄的感覺是發至內心的,不關心世界所有的不愉快,不公平和所有的陰暗角落,心的敞亮是徹底的,時光的美好就停留在此刻。
柳巷的這一天沒有吃午飯的習慣,下午四五點開始操辦那真正意義上的團圓飯一一團年飯,也就大眾而言的年夜飯了。其實,這頓團年晚宴完成是象徵性的,飯菜都是早上剩下的,而且是以一個或幾個爐子燉缽為主,早上沒有動筷子的那盤魚依然只能當“看魚”作陪襯放在桌上。
人還是這些人,有點差別的是桌上可以放下莊重,隨便說說喜慶的話,但不吉利的話就不要提了,喝酒的,燉缽裡要加菜心之類的,儘管召呼,保管隨叫隨有。到了這樣的光景,真能大吃大喝的又有幾個人呢?
真正的年夜飯結束的時候,火坑裡的火就越燒越旺了,夜的降臨,滿屋的火光燈光,吉祥的光如期而至呀!三十夜的火必須是紅火的,就著火光,老人要為晚輩,特別是小屁孩子派發押歲錢了,小票子雖小,但一定是斬新的,沒有絲毫折印的角角,元元,都會小屁孩興高采烈的理由。
火坑裡的火一直就這麼旺著,柴是隻添不減,坐在火坑邊的是坐得住的老人,孩子們跑來跑去,嘻嘻哈哈,新衣上的折印都分明可見,小子手中永遠是鞭炮,姑娘頭上永遠是朵朵開著的花兒。玩累了,就被召呼到火坑邊上與大人一起準備守歲了。
柳巷的年飯講究得太講究了,從天還沒亮一直吃到天黑,有緊有松,張馳有度,動靜搭配,明暗交錯,與其說是齊頭齊尾的一頓大餐,還不如看作是一場人生劇場的一場大演練,規模宏大,氣象周全,氛圍濃厚,祥瑞之中心升美麗。而這樣的習俗,這樣的節奏只在柳巷,出不了五里地的路程,就是另一番情景了,你說怪不怪?
-
4 # 播玉齋
我所在的地區風俗主要有這些:
首先是大掃除,把房子、院子收拾得乾乾淨淨,貼對聯之前把所有該倒的垃圾倒掉,因為貼上對聯任何東西都被視作“財”,不能往外倒了,一直到大年初五才可以。
其次要在先人的墳前燒點紙,離的遠的會在家裡上柱香,告慰一下。
然後就是貼對聯了,一般在中午,貼好以後要響一鞭炮,宣告一切收拾妥當,準確迎接新年。
下午當然就準備年夜飯了,一家人吃團圓飯。
零點的時候要鳴炮,迎接新年。有精力的會守歲到天亮,精力有限的就可以休息了。
早上要早起,一般五、六點鐘,然後再響一次鞭炮。響這次炮前我們這還會燃燒甘草和柏樹枝,驅除邪穢。
等全家人都起來,吃過早飯就可以出去拜年啦。當然這頓早飯一般也是有講究的,一半餛頓一半面,叫做“銀絲吊元寶”,寓意大家應該都知道啦!
-
5 # 愛讀書的嘉莉妹妹
大年三十,我們的習俗就是貼春聯,貼門神,貼窗花,放鞭炮。在吃的方面,就是包餃子,煮餃子吃。然後大家圍坐在桌前,一邊看著春晚,一邊吃著瓜子和糖。等到12點到了,媽媽會去燒香,燒完香後就可以放鞭炮了。這時候可以睡覺也可以不睡覺,但一般是不睡覺了。
第二天早晨,媽媽會做好飯,然後起個大早去燒香,好像是玉皇廟之類的,我也不太懂,我也沒燒過香。
我們起床吃早飯後,不可以洗碗,這好像也是習俗。媽媽燒完香後回到家,會有人過來拜年。
回覆列表
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吃一頓團圓飯,吃完之後可以一起看一會電視,打一會麻將或者撲克,晚上的時候去廟裡燒香拜佛,而年輕人肯定是上網玩到很晚,第二天早上睡個大懶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