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示抱歉,因為近期才觀看紅海行動,所以現在才過來發表個人見解;雖然久了一些,但希望別介意。
那麼,現在我給各位讀者談談紅海行動中所透露出來的“狙擊要訣”。
狙擊的目的是什麼?狙擊的目的就是一名神槍手暗中放冷槍-------這無疑是很多外行對狙擊的理解。不少軍事愛好者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知道狙擊手射殺的物件,應該是戰場上的重要目標。但這仍有失偏頗。尤其是特種作戰中的狙擊,控制戰場,為分隊指揮員提供及時準確的戰場資訊報告,為決策提供依據,才是狙擊小組的第一要務。狙殺戰場上出現的重要目標,消滅對己方構成的重大威脅,是為完成第一要務而實施的手段。絕不能因貪功戀戰而本末倒置。
《紅海行動》主要描述了五場戰鬥:公海解決人質、工廠接應僑民、公路途中遇襲、小鎮浴血苦戰和機場搶奪“黃餅”。第一場戰鬥中,由於大多數船員被海盜集中關押在駕駛艙裡充當人質,“蛟龍”一隊雖然控制了左、右側駕駛艙門,但苦於無法露頭觀察,不能準確掌握艙內情況。穿牆雷達這種高科技裝備(與熱成像儀功能相似,但有所不同)雖然可以隔牆探測到人體熱源,月無法敵我識別,因此只能靠搭乘直升機的狙擊小組在繞飛貨船的過程中,透過望遠鏡確認駕駛艙內敵我人數及站位,透過無線電對講機將這一至關重要的資訊傳遞給隊員們。在隊長定下攻擊決心,要求個位置同步攻擊時,又是狙擊手利用自己身處直升機上,能對艙內情況一覽無遺的獨特優勢,打響了第一槍,不僅一舉擊斃了位於駕駛艙正中、身前有人質遮擋的海盜,消滅了隊友們難以第一時間制服的危險目標,而且成功分散了另兩名海盜的注意力,為隊友一舉突入駕駛艙,在確保人質安全的情況下一槍斃敵創造了條件。
在工廠接應僑民的戰鬥中,“蛟龍”二隊助理負責留守車隊,保住撤退點,而“蛟龍”一隊的狙擊小組則搶佔制高點,負責控制整個戰場,掩護隊員們由工廠露臺突入廠區。期間,叛軍發起汽車炸彈襲擊,隊長聽到街面上的爆炸聲,第一時間透過對講機,從狙擊小組那裡瞭解戰場實況。街面上叛軍和政府軍打成了一鍋粥,有生目標不少,但狙擊小組卻始終一槍不發。因為當時街面上雖形成了僵持局面,但局勢尚屬可控。此時如果貿然加入團戰,會提前暴露狙擊位置,影響掩護隊員及僑民們撤離任務的完成。而這恰恰是狙擊小組的主要任務。在隊友們掩護僑民衝出工廠,在槍林彈雨中奔向車隊的過程中,狙擊手只開了三槍。第一槍擊斃的是準備按下汽車炸彈遙控器的匪徒。第二槍擊斃的是離在拆彈的醫務兵最近的、手持AK-47向其掃射的匪徒。第三槍命中的是一個跳上皮卡,操縱MG3機槍向我方掃射的亡命徒。
在公路遇襲反伏擊的戰鬥中,“蛟龍”小隊被敵迫(pai,第三聲)擊炮和居高臨下火力壓制,唯一的出路是掩護狙擊小組快速繞到側翼搶佔制高點,設法消滅敵人重火力,重新控制戰場。
影片中的“蛟龍”小隊,總共8名成員,而狙擊小組就佔據其中兩個名額。在最後的“黃餅”爭奪戰中,狙擊小組就佔了參戰人數的一半。在兵力極為緊張,不少特戰隊員必須一專多能、身兼數職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在特戰小隊裡配置雙人狙擊小組?不可以讓狙擊手單打獨鬥嗎,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雙人狙擊小組比單個狙擊手更有效率。
雙人狙擊小組有一名狙擊手和觀察手組成。觀察手承擔著觀察戰場,為狙擊手提示目標,併為其實施精準射殺提供距離、風速等一系列必要的精準資料。當然,掩護狙擊手射擊,以自身暴露為誘餌,為狙擊手誘出戰場上隱蔽的目標,必要時接替狙擊手,也是觀察手的重要職責。
就戰場效率而言,兩人同時觀察肯定比一人觀察更全面,漏掉重要目標的機率更小。由觀察手負責選定、指示目標,實施測風測距,主狙擊手就可以集中精力、心無旁騖地操縱武器,戰場上的射殺效率自然更高。
以《紅海行動》為例,最能顯示雙人狙擊小組優越性的是在小鎮上雙方狙擊手對決中。在公路伏擊戰鬥中被打傷耳朵的敵狙擊手(下文簡稱“耳朵”),選擇了一個極為刁鑽、隱蔽的位置。幸虧觀察手與狙擊手拉開了一段距離,在另一個位置從窗戶玻璃的反光中發現了“耳朵”的位置。苦於當時聯絡中斷,因此觀察手在自身槍法和槍械均力有不逮的情況下,連發兩發子彈打在“耳朵”隱蔽位置的外牆上,為顧順提示目標。“耳朵”作為一個極富戰場經驗的狙擊手,雖然耳朵被削掉,紗布包住了耳朵,但子彈擊中外牆的動靜還是聽得到的。一發子彈發過來,可以認為是流彈,但接連兩發子彈打在相近位置上,像“耳朵”這樣的老手應該已經明白,自己被發現了。正確的做法是立即轉移,但如此一來就無法繼續壓制觀察手,喪失戰場優勢。就在這猶豫不決的瞬間,我方狙擊手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戰機,一舉將其擊斃。由此可以看出,單人狙擊手在面對雙人狙擊小組時的侷促和無奈。若不是有觀察手的行動,狙擊手被壓制後亦難以扭轉局勢。
戰場上,狙擊手一旦被敵人發現,必然會招來敵人火力的瘋狂壓制,不僅無法完成任務,自身安全堪憂。因此,隱蔽進入戰場,隱藏好自身行蹤,是完成任務的前提。由於狙擊手的機動能力不突出,而且首要任務是控制戰場,為分隊指揮員提供及時準確地戰場資訊報告,因此狙擊手必須先於其他單位進入戰場。
在工廠接應僑民的戰鬥中,街面上戰鬥正酣,車隊前進受阻,隊長定下了從毗鄰的居民樓樓頂索降進入工廠天台的決心。率先行動的不是突擊手,也不是機槍手,而是雙人狙擊小組。只有在狙擊小組佔領制高點,控制了戰場後,其他六名隊員才分兩批一次索降。同樣,在小鎮浴血苦戰中,只有當狙擊小組就位,切實控制了撤離通道後,其他隊員才化裝潛入人質關押地點,展開營救行動。搶奪“黃餅”時,狙擊小組兩名成員分工協作,控制了簡易機場的塔臺,獲得了視野良好的狙擊位置後,隊長和機槍手才開始接敵運動。公路遇襲時,狙擊小組乘車高速機動,暴露在居高臨下的伏擊者眼中。為掩護狙擊小組儘快就位,隊長將能找到的煙幕彈朝敵人伏擊陣地悉數打出,為的就是迷惑對手視線。
有人覺得在狙擊鏡上蒙上偽裝網會影響狙擊手的視野觀察,實際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狙擊鏡的焦距很長,完全可以透過布上的縫隙看到敵人。此外,你若認真觀察,會發現敵我雙方狙擊陣地的選擇,看似隨意,其實頗有講究。
在公路遇襲的戰鬥中,無論是我方狙擊小組還是“耳朵”,都沒有將自己的狙擊位置選擇在山頂稜線上,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影片中,最讓人拍案叫絕的聚集點,莫過於小鎮戰鬥中,“耳朵”的選擇。他在擊傷我方狙擊手、觀察手後立即轉移,將自己新的狙擊位置,選擇在房間靠牆的陰影裡,離牆體和窗戶都有一定的距離。不僅如此,他進入房間後,並沒有在視窗露頭觀察,僅將窗戶打成半開狀態。架槍後槍口離窗戶亦有一段距離。在這個位置上,他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顧順的位置,從容的給予壓制。
Over!
首先,表示抱歉,因為近期才觀看紅海行動,所以現在才過來發表個人見解;雖然久了一些,但希望別介意。
那麼,現在我給各位讀者談談紅海行動中所透露出來的“狙擊要訣”。
第一要務狙擊的目的是什麼?狙擊的目的就是一名神槍手暗中放冷槍-------這無疑是很多外行對狙擊的理解。不少軍事愛好者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知道狙擊手射殺的物件,應該是戰場上的重要目標。但這仍有失偏頗。尤其是特種作戰中的狙擊,控制戰場,為分隊指揮員提供及時準確的戰場資訊報告,為決策提供依據,才是狙擊小組的第一要務。狙殺戰場上出現的重要目標,消滅對己方構成的重大威脅,是為完成第一要務而實施的手段。絕不能因貪功戀戰而本末倒置。
《紅海行動》主要描述了五場戰鬥:公海解決人質、工廠接應僑民、公路途中遇襲、小鎮浴血苦戰和機場搶奪“黃餅”。第一場戰鬥中,由於大多數船員被海盜集中關押在駕駛艙裡充當人質,“蛟龍”一隊雖然控制了左、右側駕駛艙門,但苦於無法露頭觀察,不能準確掌握艙內情況。穿牆雷達這種高科技裝備(與熱成像儀功能相似,但有所不同)雖然可以隔牆探測到人體熱源,月無法敵我識別,因此只能靠搭乘直升機的狙擊小組在繞飛貨船的過程中,透過望遠鏡確認駕駛艙內敵我人數及站位,透過無線電對講機將這一至關重要的資訊傳遞給隊員們。在隊長定下攻擊決心,要求個位置同步攻擊時,又是狙擊手利用自己身處直升機上,能對艙內情況一覽無遺的獨特優勢,打響了第一槍,不僅一舉擊斃了位於駕駛艙正中、身前有人質遮擋的海盜,消滅了隊友們難以第一時間制服的危險目標,而且成功分散了另兩名海盜的注意力,為隊友一舉突入駕駛艙,在確保人質安全的情況下一槍斃敵創造了條件。
在工廠接應僑民的戰鬥中,“蛟龍”二隊助理負責留守車隊,保住撤退點,而“蛟龍”一隊的狙擊小組則搶佔制高點,負責控制整個戰場,掩護隊員們由工廠露臺突入廠區。期間,叛軍發起汽車炸彈襲擊,隊長聽到街面上的爆炸聲,第一時間透過對講機,從狙擊小組那裡瞭解戰場實況。街面上叛軍和政府軍打成了一鍋粥,有生目標不少,但狙擊小組卻始終一槍不發。因為當時街面上雖形成了僵持局面,但局勢尚屬可控。此時如果貿然加入團戰,會提前暴露狙擊位置,影響掩護隊員及僑民們撤離任務的完成。而這恰恰是狙擊小組的主要任務。在隊友們掩護僑民衝出工廠,在槍林彈雨中奔向車隊的過程中,狙擊手只開了三槍。第一槍擊斃的是準備按下汽車炸彈遙控器的匪徒。第二槍擊斃的是離在拆彈的醫務兵最近的、手持AK-47向其掃射的匪徒。第三槍命中的是一個跳上皮卡,操縱MG3機槍向我方掃射的亡命徒。
在公路遇襲反伏擊的戰鬥中,“蛟龍”小隊被敵迫(pai,第三聲)擊炮和居高臨下火力壓制,唯一的出路是掩護狙擊小組快速繞到側翼搶佔制高點,設法消滅敵人重火力,重新控制戰場。
雙人小組影片中的“蛟龍”小隊,總共8名成員,而狙擊小組就佔據其中兩個名額。在最後的“黃餅”爭奪戰中,狙擊小組就佔了參戰人數的一半。在兵力極為緊張,不少特戰隊員必須一專多能、身兼數職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在特戰小隊裡配置雙人狙擊小組?不可以讓狙擊手單打獨鬥嗎,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雙人狙擊小組比單個狙擊手更有效率。
雙人狙擊小組有一名狙擊手和觀察手組成。觀察手承擔著觀察戰場,為狙擊手提示目標,併為其實施精準射殺提供距離、風速等一系列必要的精準資料。當然,掩護狙擊手射擊,以自身暴露為誘餌,為狙擊手誘出戰場上隱蔽的目標,必要時接替狙擊手,也是觀察手的重要職責。
就戰場效率而言,兩人同時觀察肯定比一人觀察更全面,漏掉重要目標的機率更小。由觀察手負責選定、指示目標,實施測風測距,主狙擊手就可以集中精力、心無旁騖地操縱武器,戰場上的射殺效率自然更高。
以《紅海行動》為例,最能顯示雙人狙擊小組優越性的是在小鎮上雙方狙擊手對決中。在公路伏擊戰鬥中被打傷耳朵的敵狙擊手(下文簡稱“耳朵”),選擇了一個極為刁鑽、隱蔽的位置。幸虧觀察手與狙擊手拉開了一段距離,在另一個位置從窗戶玻璃的反光中發現了“耳朵”的位置。苦於當時聯絡中斷,因此觀察手在自身槍法和槍械均力有不逮的情況下,連發兩發子彈打在“耳朵”隱蔽位置的外牆上,為顧順提示目標。“耳朵”作為一個極富戰場經驗的狙擊手,雖然耳朵被削掉,紗布包住了耳朵,但子彈擊中外牆的動靜還是聽得到的。一發子彈發過來,可以認為是流彈,但接連兩發子彈打在相近位置上,像“耳朵”這樣的老手應該已經明白,自己被發現了。正確的做法是立即轉移,但如此一來就無法繼續壓制觀察手,喪失戰場優勢。就在這猶豫不決的瞬間,我方狙擊手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戰機,一舉將其擊斃。由此可以看出,單人狙擊手在面對雙人狙擊小組時的侷促和無奈。若不是有觀察手的行動,狙擊手被壓制後亦難以扭轉局勢。
潛入隱蔽戰場上,狙擊手一旦被敵人發現,必然會招來敵人火力的瘋狂壓制,不僅無法完成任務,自身安全堪憂。因此,隱蔽進入戰場,隱藏好自身行蹤,是完成任務的前提。由於狙擊手的機動能力不突出,而且首要任務是控制戰場,為分隊指揮員提供及時準確地戰場資訊報告,因此狙擊手必須先於其他單位進入戰場。
在工廠接應僑民的戰鬥中,街面上戰鬥正酣,車隊前進受阻,隊長定下了從毗鄰的居民樓樓頂索降進入工廠天台的決心。率先行動的不是突擊手,也不是機槍手,而是雙人狙擊小組。只有在狙擊小組佔領制高點,控制了戰場後,其他六名隊員才分兩批一次索降。同樣,在小鎮浴血苦戰中,只有當狙擊小組就位,切實控制了撤離通道後,其他隊員才化裝潛入人質關押地點,展開營救行動。搶奪“黃餅”時,狙擊小組兩名成員分工協作,控制了簡易機場的塔臺,獲得了視野良好的狙擊位置後,隊長和機槍手才開始接敵運動。公路遇襲時,狙擊小組乘車高速機動,暴露在居高臨下的伏擊者眼中。為掩護狙擊小組儘快就位,隊長將能找到的煙幕彈朝敵人伏擊陣地悉數打出,為的就是迷惑對手視線。
有人覺得在狙擊鏡上蒙上偽裝網會影響狙擊手的視野觀察,實際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狙擊鏡的焦距很長,完全可以透過布上的縫隙看到敵人。此外,你若認真觀察,會發現敵我雙方狙擊陣地的選擇,看似隨意,其實頗有講究。
在公路遇襲的戰鬥中,無論是我方狙擊小組還是“耳朵”,都沒有將自己的狙擊位置選擇在山頂稜線上,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影片中,最讓人拍案叫絕的聚集點,莫過於小鎮戰鬥中,“耳朵”的選擇。他在擊傷我方狙擊手、觀察手後立即轉移,將自己新的狙擊位置,選擇在房間靠牆的陰影裡,離牆體和窗戶都有一定的距離。不僅如此,他進入房間後,並沒有在視窗露頭觀察,僅將窗戶打成半開狀態。架槍後槍口離窗戶亦有一段距離。在這個位置上,他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顧順的位置,從容的給予壓制。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