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黎塞留的野望

    三十年戰爭的時候對應的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分別是詹姆斯一世在位後期和查理一世時期。大體而言,在1618至1648年,英國的作為大致可分四個部分。首先是因西班牙在1618年侵佔詹姆斯一世女婿腓特烈五世的領地而詹姆斯一世在中間調和失敗進而在王子查理(後來的查理一世)和白金漢公爵以及下院反對派的請戰下在1625年捲入與西班牙的戰爭;接著又因胡格諾教派問題捲入與法國的戰爭。再接著英國與西班牙作戰的嚴重失利和對法戰爭的失敗,導致白金漢公爵被刺殺,在1629年查理一世又進入11年獨裁專政;最後自然是在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642年爆發英國內戰。在下面我會簡述一下三十年戰爭時期的英國。【順便英國與三十年戰爭沾邊的事件,可以度娘瀏覽一下我使用度孃的第一和第二賬號編輯的英西戰爭(1625-1630)和唐斯之戰】

    西班牙入侵巴拉丁與詹姆斯一世的調和失敗

    在1618年,西班牙侵佔巴拉丁選帝侯、波西米亞國王腓特烈五世的領地,三十年戰爭由此開始。英華人普遍支援腓特烈五世,因為他是新教徒,又是詹姆斯一世的女婿。但是,詹姆斯一世本人卻異想天開,幻想透過查理王子(查理一世)與西班牙長公主的婚姻來促使西班牙國王歸還腓特烈五世的領地。1621年秋議會開始時,下院堅持要對西班牙開戰,詹姆斯一世則宣稱下院無權討論國家大事。對此,下議院起草了抗議書,聲稱宗教事務和對外政策是下院商討的主要議題。詹姆斯一世怒而解散了下院,並向倫敦金融家借款,恢復了王室的賠付能力。

    1623年,前往西班牙向長公主求婚的查理王子(後來的查理一世)和白金漢公爵在西班牙碰壁,受到侮辱,歸來後兩人突然轉變政策,聯合下院反對派,要求對西班牙作戰。詹姆斯一世只好讓步,讓下院重新討論他在1621年已經否決的法案。而詹姆斯一世這種出爾反爾的外交政策,已經使英華人的民族感情受到傷害。

    捲入與西班牙的戰爭

    1625年詹姆斯一世病逝,25歲的查理王子繼位,即查理一世。查理一世繼位初年,白金漢公爵的權力仍然很大。而且,白金漢肆無忌憚地濫用權力,他派馬斯菲爾德伯爵率軍收復巴拉丁,結果指揮不善,英軍很快被飢餓和疾病拖垮。同時英國又在1625年2月派出援軍增援佈雷達之圍的企圖被西班牙挫敗。

    就在英西聯姻失敗的時候,法國方面黎塞留抓住了機會,在查理一世登基後,黎塞留一邊說服國王路易十三與英格蘭聯姻,一邊向英格蘭的新國王查理一世做探試,結果都得到了積極的回覆。而英國方面白金漢公爵為了讓查理一世能娶到法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瑪利亞,他又錯誤地派出船艦幫助法王鎮壓新教徒,從而傷害了英華人的感情。結果在查理一世召開的第一屆議會上,議會只給他14萬英鎊的戰爭補助金,同時宣佈查理一世只可徵收一年關稅,而不能照慣例享有終身徵收關稅的權利

    在1625年三十年戰爭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丹麥階段,當時丹麥與英國、荷蘭達成提供補助金的專約,只要丹麥對哈布斯堡王朝採取軍事行動,即可得到英荷的鉅額財政補貼。但英國這邊在加入戰爭後與西班牙的作戰全部失利,沒有一次獲勝。尤其是1625年加的斯遠征,白金漢公爵本打算效法德雷克打一場媲美格拉沃利訥海戰的勝利,進而轉移國內矛盾,結果他確實效法了德雷克,只是這仗沒有媲美格拉沃利訥海戰卻媲美了德雷克指揮的另一場科倫納·里斯本遠征(逆向的無敵艦隊)。

    英國因此戰人力、財力、物力皆受到嚴重損失,也使英國王室的威信嚴重下降。英國在戰爭中的表現也讓在背後支援英國的荷蘭人大跌眼鏡,因為在上個世紀英國在伊麗莎白的領導下幾乎和西班牙打成平手,而這次居然全部輸掉。

    捲入與法國的戰爭

    這次英國捲入與法國的戰爭是因為胡格諾教徒的問題,早在詹姆斯一世時期,就因為不滿法國鎮壓胡格諾教徒而想皆西班牙聯姻的機會順稍威懾一下法國,只是因聯姻失敗讓詹姆斯一世大失面子而暫時作罷。當1626年法國爆發胡格諾戰爭的時候,英國在1627年插入進來,此時法國正在對拉羅謝爾進行圍困。剛和法國聯姻一年多的查理一世就對自己的小舅子路易十三宣戰,著實讓法華人出乎意料。但結果英國遭到了慘敗,兵力折損大敗,可媲美1625年的加的斯遠征。

    主張開戰但卻吝於給錢的下議院議員們對白金漢公爵群起圍攻,要求他下臺負責並趁機削弱查理一世的王權。1628年白金漢公爵被刺殺身亡,留下故主查理一世單獨和議會奮戰。對西、對法的連續失利,讓查理一世在1629年和1630年先後與法國、西班牙籤訂和平條約結束戰爭。此後查理一世加劇了與議會長期的鬥爭。雙方一來一往最終在1640年引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在1642年爆發英國內戰。(1629-1640年查理的十一年專政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及英國內戰我就省略了)

    插曲:唐斯之戰

    在1630年查理與西班牙結束戰爭後,雙方也自然結束了敵對關係,雙方簽訂的和平條約和之前在1604年的倫敦條約差不多,其中就有英國的運河開放給西班牙船隻,雙方的船隻也可以使用對方的海港整修、避風和整備,這也為不久後荷蘭與西班牙在唐斯附近的海戰埋下伏筆。

    1639年9月,一支西班牙艦隊護送24,000陸軍官兵北上增援弗蘭德斯,途中遭遇荷蘭海軍司令馬頓特羅普率領的一支艦隊攔截,西班牙艦隊且戰且退,之後荷蘭艦隊彈藥耗盡回國補給,西班牙艦隊趁機駛入唐斯錨地修整。英王查理一世聞訊,立刻派遣海軍司令彭寧頓(JohnPennington)率領十餘艘戰艦前來唐斯錨地維護英國sovereignty over territorial waters。 彭寧頓要求西班牙艦隊司令歐昆多(AntoniodeOquendo)降下帥旗以示敬意,驕傲的西班牙人斷然拒絕。兩人正爭吵不休之時,二十多艘荷蘭戰艦的帆影浮現在東南海面。西班牙人望見桅杆上高掛的紅白藍三色旗,頓時魂飛魄散,紛紛砍斷纜繩向西北逃竄,躲到英國艦隊的背後。彭寧頓命令麾下戰艦一字排開,擋在西班牙和荷蘭兩支艦隊中間。一位英國軍官登上特羅普的旗艦宣示sovereignty over,警告說任何一方率先開火,都將遭到英國艦隊的攻擊。特羅普以禮相待,對英華人的警告卻一笑置之。不過特羅普並不想公然開罪彭寧頓,此後的幾個星期裡一直試圖說服西班牙人出海決戰。英國為了以防萬一增加了24艘戰艦,可速度卻遠比不上荷蘭人,為了消滅躲在唐斯錨地的西班牙艦隊,荷蘭人的艦船增加到了117艘。1639年10月初,荷蘭艦船無故炮擊一艘路過的英國商船,讓彭寧頓緊張萬分。雖然特羅普立刻派人前來道歉,但彭寧頓心知肚明:就憑自己這點兒實力,“維護英國sovereignty over territorial waters”純粹是一句空話,現在只能考慮如何全身而退。10月18日,荷蘭艦隊開始準備總攻,同時他們有通知了英華人,而查理一世只能無奈的希望本國還能保住點面子。10月21日,荷蘭艦隊發起攻擊,他們無視英國艦隊的炮火警示,經過一番激戰,西班牙艦隊大敗而逃,荷蘭則徹底超越西班牙成為海上第一強國。特羅普乘坐旗艦大搖大擺巡視唐斯海域,看到在海灘上擱淺的22艘西班牙戰艦大多已經燒成殘骸,這才率領艦隊揚長而去。此事件讓英國顏面大損,依然沉醉在昔日榮光裡的英華人這才尷尬地發現,英國的領海主權不過是皇帝的新裝而已。英國對這次事件的怨恨可能對後來第一次英荷戰爭的爆發產生一定的影響。

  • 2 # 清啊久

    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大事件,就是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並沒有直接參與歐洲三十年戰爭,而是採取了支援新教勢力的做法,這個時期英國正在忙於國內的爭權與內戰,但我認為英國的內戰也從屬於三十年戰爭的範疇。

    在英國,王在議會,如果一個國王,想要有所作為,他必須取得議會(貴族)的支援,伊麗莎白時代封建專制加強了,但前提是伊麗莎白始終很注意與議會的關係,這是伊麗莎白強勢的原因。

    可是這父子倆奪權有術治國無方,經常搞的財政赤字,寵信權臣,在對西對法戰爭中一敗塗地,更加使財政雪上加霜,使得他們與議會的矛盾更加激化,查理要徵稅,議會要當老大,雙方開始打起來,由於查理一世的法國王后篤信天主教,有在英國復辟天主教的危險,這次內戰具有一定的宗教戰爭性質,但是核心是反對君主專制,查理戰敗,被處死。

    由於英國獨特的經歷,百年戰爭(民族意識與島國戰略形成)黑死病(底層農奴地位提高,有一定的話語權,發展好的後來還成了鄉紳)玫瑰戰爭(傳統貴族付之一炬),宗教改革(亨利八世為了離婚與教皇翻臉,沒收教會財產,這些財產流入鄉間,增強了鄉紳的力量)伊麗莎白的橫空出世(撼動西班牙的霸主地位,手工業與海外貿易極大發展)

    所有的一切,資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並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後來經歷克倫威爾專制二次戰爭一些波折,英國率先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荷蘭除外,太小影響不大)

  • 3 # 羅西小南多

    三十年戰爭時,英國也沒閒著,幹了票大事。在1648年三十戰爭結束的次年,英華人就幹掉自己的國王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和父親詹姆斯一世都是斯圖亞特王朝的,是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後裔。他們均相信“君權神授”,並常掛在嘴邊,鼓吹不對任何人負責,把議會踩的扁扁的,想徵稅時就召集議會了。議會怎麼可能如此的乖巧,任憑君主踐踏。矛盾無法調和,只有戰爭上見。後來英華人民在克倫威爾的帶領下,打敗國王,後來竟然將查理一世送上了斷頭臺,真讓人大跌眼鏡。畢竟是國王,又沒犯下滔天罪行,就這樣被處死了,真是令人唏噓不已。當時也有不少華人認為這樣做不好,難怪後來斯圖亞特王朝成功復辟。但這次反對國王的戰爭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進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程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力系統中性點的接地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