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歷史上的唐朝是以長安為都城,因此很多研究古代語言學的人就猜測說當時的語言應該是北方話,或者長安話。唐詩發展繁榮昌盛,當時的格律詩是按照怎樣的語言為準的呢?而詩人想要寫詩的時候,韻腳是按照怎樣的標準呢?

    唐朝的格律詩,格律中的平仄,是按照隋朝開始的《切韻》體系。這個體系,從隋唐至近代一直被沿用下來,唐朝的《唐韻》、宋朝的《廣韻》、《集韻》、《平聲韻》等等一脈相承,一直是官方承認的正統。

    切韻在今天已經看不到了,但是唐朝的官韻、宋朝的官韻可以看出是一脈相承。官方之所以要規定四聲韻部的標準,是因為格律詩和律賦常常稱為科舉制度中的必考科目。

    所以可以說,唐朝的格律詩中的平仄,都是以隋朝的《切韻》為基礎,自然是平衡了很多地區的方言為基礎的一種體系。 切韻的制定,為隋唐以後的詩文樹立了一個標準。

    例如唐朝舉子錢起的試貼詩《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根據唐朝韻書的標準,如果冬、東混押,青、庚混餚都屬於落韻。錢起這首詩通篇押青韻,不雜庚韻。

    格律詩的平仄、押韻和生活中的語言是不一樣的。清初經學家、文學家在《唐人試貼·序》中說:“夫詩有由始,今之詩,非風雅頌也,非漢魏六朝所謂樂府與古詩也。

    律則專為試而設,唐以前詩,幾有所謂四韻、六韻、八韻者,而試始有之。唐以前詩,又何曾限以三聲四聲三十部一百七部之官韻,而試始限之。是今之所為詩,律也,試詩也。

    作為一種考試工具,格律詩必須嚴格依照韻書來定平仄和韻部。即使後來的韻書發音與生活發音漸漸不同,詩人們作詩,官府取士,依然按照官韻而不是生活語音。

    隋唐人編撰的韻書,是我們語言研究的寶貴財富,因為千百年來詩人們嚴格依照韻書作詩,所以今天的我們讀起齊梁以後的詩文都比較容易理解。今天大部分的詩詞,幾天讀起來依然押韻。即使不押韻,我們也能有據可查,就是因為有官修的韻書 ,為中華語言的傳承立起了一把標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首英文歌高潮是hai ei hai ei的,是男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