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翼
-
2 # 談古論金
本回答針對的是盂蘭盆節的“盂蘭盆”在詞源意義上的含義,不介紹佛教傳說和儀式內容,對此有興趣者再往下閱讀。
盂蘭盆是什麼意思?
唐朝玄應法師在成書於650年的《一切經音義》中指出:
盂蘭盆:此言訛也。正言烏藍婆拏,此譯雲倒懸。
近現代的研究都是在玄應的基礎上進行,日本佛教學者南條文雄認為:“烏藍婆拏”是梵語avalambana(義為“倒懸”)的俗語形式ullambana的音譯。但是,ullambana在文獻中沒有出現過,這隻能說是一個推理。南條之後,有日本學者認為“烏藍婆拏”是巴利語ullumpana(“救助、幫助”)一詞的音譯,也有學者認為盂蘭盆是古粟特語urrvan(“靈魂”)、古伊朗語ulavan(“一年中的第一個月”)、hufrawardan(“可敬的死去的人的節日”)等等的音譯。
所有上述學者的觀點都和玄應《一切經音義》中對該詞彙詞源的描述有關,但是,玄應雖然無疑具有淵博的梵語(Sanskrit)知識,但是他對俗語(Prakrit)知之甚少。
而盂蘭盆很可能就是一個經過俗語演變的詞彙。
《盂蘭盆經》中“盂蘭盆”出現過數次,每個例子都顯示“盂蘭盆”是盛放實物的器皿,是佈施僧侶時用來放置所謂“百味飲食”的容器,而且,這是“盂蘭”這個音譯詞加上“盆”組成的複合詞匯。
經過辛嶋靜志教授的研究,“盂蘭”很有可能是來自梵語odana(米飯)的俗語詞彙形式olana的音譯形式,這麼一來,“盂蘭盆”就是“盛放著米飯的缽”的意思。
之所以竺法護(Dharmaraksa,《盂蘭盆經》的譯者)選擇音譯,按照辛嶋老師的觀點,可能是為了表示這不是一般的米飯,而是在這個特定的節日特定的儀式上,供養和佈施給結束了雨安居的僧侶們的“自恣”(Pavarana)米飯,是一個特殊名詞。
-
3 # 國病
還是我來破譯吧。其實很簡單,全世界核心文化都是圍繞著一個核心命題展開的。
我一直都說佛教、印度教基礎文化源自古中國,我沒有認真研究過梵語,但可以預測,這個語言類似日語,也就是古東夷語言,裡面夾雜著漢語。我聽過心經確實是這樣。
佛教、印度教基礎文化源自古中國是很容易發現的,比如佛教的阿彌陀佛與漢字四、鮮卑拓跋、八簋為一個意思,就是指在四方形祭祀臺上祭祀八芒星太陽。也支天圓地方。
古人會逐級堆砌縮小版四方形祭祀臺。這樣就形成了最早的金字塔。中國的問題是後來發生了兩個黃白兄弟體系的大戰,於是文化在內地這個中斷了。否則金字塔會出現在中國。嗡瑪麗轟,就是成語聚蚊成雷。瑪麗就是七仙女和聖母瑪利亞,今天藏族還會在石頭上刻藏文稱為瑪麗石。印度教更明顯,不僅有漢苗的髮髻還有三叉戟加橫鼓形成的甲骨文牛字,在苗族、漢族文化裡都能找到。
甚至三大菩薩的道場剛好是與之相關民系活動的場所。因為三大菩薩就是代表了各自的民系。我們的代表是騎青獅的文殊菩薩,觀音菩薩代表沿海支體系,普賢菩薩代表白帝少昊系。這是為什麼這裡不說了,有些事冥冥中有不可思議之處。你可以理解為遠古祖先化作了神。
盂蘭盆節是什麼?我這裡使用這一問題的主流答者的截圖進行說明破譯。
第一、盂蘭盆節同樣是那個永恆的文化主題,七仙女與九黎牛郎結合,遭到西王母反對,於是二郎神劈山救母。
盂蘭盆也是這個故事,救母者叫目蓮,按漢語理解,一是代表二郎神縱目,而是蓮花對應寶蓮燈。如果你覺得很扯,那我告訴你,猶太第七月提斯利月,剛好是牛月,代表約瑟第二子以法蓮。你看,七仙女、牛郎、二郎神、蓮花全部在內。聖母瑪利亞就是七仙女,其丈夫就是約瑟。
第二、第七月為提斯利月,希臘戰神阿喀流斯是凡人珀流斯和仙女忒提斯所生。而七仙女族群就是白種狄人,漢語提這個意思就是指白種母親提著父黃母白的阿喀流斯的腳踝放到冥河裡接受洗禮。無論是珀流斯,還是阿喀流斯,都有一個牛語音。今天白人母親還會把孩子倒扣在水裡清洗。
盂蘭又是倒懸的意思。是不是全部對應的。而婦女臨盆,孩子就是倒著出生。就是需要一個盆,婦女生產的位置也叫盆骨。說到底,還是漢語。
第三、為何會選擇鬼節這一天,其實這是數理附會。猶太第七月附會的是七仙女的七。七七就是七夕,牛郎織女。二月十四情人節何嘗不是附會七七數理。七月十四與二月十四根本沒有分別,都是附會二郎神、七仙女和七七、四十九這些數理。
冥神體系就是炎帝體系,炎帝體系就是七仙女(日耳曼)與九黎牛郎結合的這個體系。只不過我們與印度白種、斯拉夫、古羅馬這個體系是後來獨立出來成了黃帝系,天神體系。但根上還是炎帝系。所以猶太第七月還是觸控的月份,在保留猶太文化的羌系彝族裡還保留著七月十四摸奶節。
七月十四鬼節並非源自印度佛教,而是古中國文化。之所以是鬼節是因為炎帝體系就是被分配為冥神體系,古希臘冥神哈迪斯,連名字都是對應七仙女狄人的。
鬼節是很複雜的,既是陰界節日,有代表了愛情和生育,還代表財富。財神的原型就是冥神。因為當年他們趕走黃種老三苗蠻後,他們變得很富有。苗蠻就是棄,就是后稷,就是濟公,就是內陸支,就是我們了。同時是窮神,同時是眾神之神的宙斯,使用閃電的人。但也是七仙女的姚姓後代。
-
4 # 遊史無終
“盂蘭盆”就是“倒懸盆”的意思。據唐代《佛說盂蘭盆經疏》說:“盂蘭是西域之語,此雲倒懸;盆乃東夏之音,仍為救器。若隨方俗,應曰救倒懸盆。”因此,佛教認為“盂蘭盆”能解救已逝去親人的倒懸之苦。
“盂蘭盆”背後的孝子故事相傳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在得道之前,父母已經雙亡。為了報答父母的生育之恩,便以天眼觀察,看到他的亡母,竟然身陷餓鬼道中,腹大如山,喉細如針,無飲無食,只剩皮和骨相連。目連看了悲痛欲絕,便盛了一缽飯菜,使出神力,拿給他的母親吃,食物剛到母親嘴邊,忽然化為火炭。目連更加哀傷,於是便去見釋迦牟尼佛,訴說他母親的痛苦,佛說:“你母親在世時,造下許多罪孽,所以死後才墮入餓鬼道受苦,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力量可救度,須仰仗十方僧眾的威力,方能解脫。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的三個月中,所有僧眾都會聚集在一塊精進修行。七月十五日為三個月修行結束的日子,在此日必定有許多僧眾修行成道,你要救你母親之苦,必須在此日備辦各種上好素食,供養得道僧眾。只有這樣,你母親才能脫離餓鬼道。”後來,目連照著師傅的教導,在七月十五日這天,他不僅認真唸誦佛經,還將許多珍饈美味素食放在盆中,用來供奉僧眾及佈施給僧人,終於,經過目連的努力,他的母親脫離了餓鬼道。從此以後,佛教的教徒們都會在七月十五這天舉行功德法去,為孤魂餓鬼超度亡魂。七月十五也有了“教孝”的功能。
“盂蘭盆會”的習俗在漢語佛教地區,根據《佛說盂蘭盆經》,於每月七月十五日舉行超度歷代宗親佛教儀式,稱為盂蘭盆會。盂蘭盆會有許多習俗,民間較為流傳的是盆供儀式。預先設立三壇,七月十五日清晨,由六位僧人組成行法小組,帶頭的是“導師”,手執“鈴鐸”,緊隨其後的是手執大鼓、木魚、鐺子、鉿子、小手鼓的五位僧人。程式是先“淨壇”後“開壇”,“淨壇”時首先面向佛壇唸誦《大悲咒》、《心經》等,祈求佛菩薩下界指導;其次,行“招魂”儀式,讀誦事先寫好的疏文,招鬼魂入壇;最後由主辦盂蘭盆會的功德主在法會的榜文上用硃筆一點,預示開壇。
開壇後的儀程是拜懺,一直到晚上舉行普施儀式,再放河燈、燒法船、燒靈房,法會才圓滿結束。可見,盂蘭盆會有兩層含義:一是供養僧眾;二是教育人們要有孝心。
回覆列表
盂蘭盆節跟目連救母有關係。
佛祖的弟子目連的媽媽在地獄裡受苦,佛祖號召眾僧一起幫助目連拯救了媽媽。
於是目連就在這一天擺下盂蘭盆招待眾僧。
關於這個盂蘭盆的意思,有很多種說法。
“盂蘭”據說就是梵語倒懸的意思,形容吃苦。
那盆呢?就是供奉之盆,裡面擺上各色好吃的,請眾僧品嚐。
也有人說盂蘭盆整個就是梵語,整個就是供奉的意思。
還有人說梵語裡壓根就沒有盂蘭,所謂盂蘭盆就是魚籃,魚籃念轉音了,就是盂蘭盆。
觀音菩薩不就稱為魚籃菩薩嗎,所以這事應該叫觀音菩薩節,是拜觀音的日子。
合著這一天因該是觀音節了。
《西遊記》第八回第“同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上,如來佛祖召集大家開會,就發表了一番熱情洋溢的講話:“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 ‘盂蘭盆會’,如何?”
也就是說,不管這個盂蘭盆啥意思,吃的主題不變。
光吃可不行,還得幹活,最重要的佛祖安排大家幫助目連救媽媽,這個跟咱們儒家提倡的孝道一拍即合,南朝的梁武帝蕭衍本來就是佛教徒,看到這個故事更是歡喜,每年七月十五日都到寺廟裡親自參加盂蘭盆會。
老大這麼給面子,孝道在華人的心目中地位又那麼重要,正好我們本來在七月裡也要祭祀祖先的,乾脆合到一起吧,於是七月十五這一天逐漸熱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