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獅
-
2 # I八零印記I
這極大程度上是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中為藝術化效果而杜撰的。至少沒有任何的歷史記載和歷史依據證明這件事的真實性。
而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就如范文瀾所著《中國通史簡編》一書中所寫:是三國時代“最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奸雄的確是曹操的主體性格,但卻不是他性格的全部;他的全部性格要複雜得多,豐富得多,也深刻得多。他不僅是一個絕代奸雄,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和詩人。”
他對歷史的影響是巨大的:
其一、曹操是治世之能臣曹操年紀輕輕就走上仕途,而從進入政治生涯的那一刻起,就試圖用嚴酷的法令改變當時豪強橫行的局面。而自掌權以後,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如其所言:“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三國志魏志》中寫道:在曹操的統治下,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會風氣都與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傾軋營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為而不愛懲罰的官史和豪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選撥人才方面,不重虛謄,唯才是舉,講究“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提倡節儉並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其二、曹操在統一北方後,對北方農業生產的恢復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實現鹽鐵官賣制度,對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不但鞏固了搖搖欲墜的漢末中同政權,而且使北方的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進一步發展。北方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內,處於和平環境之中,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國力得以加強,為此後三國歸晉天下一統奠定了基礎。
其三、征服三郡烏丸和鮮卑,消除了邊疆隱患,有效保護了中原文明的完整性遊牧民族向來是馬背上的屠殺者,自古以來,遊牧民族就沒有停止過對中原邊疆地區的騷擾與威脅,遊牧民族是以破壞和毀滅為生的民族。一旦入主中原,對歷史文物的踐踏和對人類文明的破壞是空前的。曹操征服三郡烏丸和鮮卑,不但阻止了他們對曹魏領土的侵略,維護了邊疆的穩定,也有效地保護了中原文明。
其四、對中國古代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改進灌溉方法,促進了農業的進步,發展手工業和治鐵業,使當時戰禍連連的北方逐步恢復了經濟,讓中原地區成為當時的中心,為以後的統一奠定了物質基礎。
同是,作為傑出的詩人和文學家,對建安風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學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在他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援下,曹魏文學氛圍厚,湧現了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
其文學形象和歷史形象有如此差異的原因主要在於:
一、封建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曹操的一些作法不符合儒家學說的首要標準;
二、為達到藝術效果和藝術衝突,在刻畫人物時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思想。
作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不管歷史中的曹操真實為幾何,卻永遠也代替不了《三國演義》中那個為我們所熟悉、所喜愛、所爭議的典型。就如魯迅先生所說:
“藝術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我們是聽到過的,因為後者須有其事。而創作則可以綴合,抒寫,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也。”
-
3 # 七追風
“夢中殺人”這種事情也能信?天真了吧。
說兩件曹操以前幹過的事兒,大家就會明白了。
第一件就是曹操刺殺董卓。雖然這是小說情節吧,但是寫的很精彩。說曹操從王允那裡拿到了七星寶刀,很激動的說:“放心吧!給我三天時間,我會讓這把刀名垂青史!”
於是,曹操就藏著刀去見了董卓。也不知道董卓是不是故意的,側身過去睡覺,曹操一看機會來了,寶刀出鞘,正準備扎過去,呂布回來了,董卓醒了!
曹操多聰明啊,趕緊假裝獻刀,之後騎馬一路狂奔,逃命去了。
看到沒,曹操算是幹過趁著別人睡覺搞暗殺的事情,所以,這事兒他特別上心,也害怕自己睡覺被人滅了。所以假裝睡覺的時候會做夢殺人,就是告訴別人,想趁我睡覺害我,別想了。
再看曹操逃跑之後那件事兒,就是殺了呂伯奢一家的情節。
人家呂伯奢很敬重曹操啊,趕緊吩咐家裡人殺豬款待,自己去買酒。曹操還在逃亡路上,聽到人家磨刀殺豬的聲音,以為是要殺自己呢,唰唰唰三下五除二,把呂伯奢一家全殺了。後來在路上遇到呂伯奢,又把呂伯奢砍死了。
同時還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這事兒就能看出來,對曹操來說,自己的性命最重要,不管你是誰,不管我有沒有殺錯,殺了就殺了,無所謂。
所以夢中殺人,就是說給別人聽的,我不會給任何人面子,因為我睡著了,誤殺。
-
4 # 楚越寒山
曹操不會夢中殺人。
首先,如果真的會殺人,那就不會至殺一人了。書上寫的只殺了一名近侍,值就是針對性殺人了。
然後我們分析一下他的動機。先別說曹操,任何人最容易丟性命都在睡夢中,參考張飛之死。曹操也一樣,他殺一人,其他人以後在他睡覺的時候就不敢靠近他,就算有刺殺動機的人,也不會選擇操誰夢中行刺。這樣避免了出現孟德獻刀的情況出現。殺一人而換的曹操睡覺時的安全。殺之!
再說一下被殺的人,這個人在書中沒有描繪,但在影視劇中,被殺的這名近侍曾經有亂議軍情的前科。試想,把關心軍情的人放在身邊有點危險了,誰知道他留心軍情是不是為了賣出情報。所以被殺之人也是事出有因。
用楊修的話來說這件事,就是: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耳!
-
5 # 天外村藥房
曹操夢中殺人,最早記載於南朝宋劉義慶主編的《世說新語·假譎篇》:
魏武常雲:“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後陽眠,所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自爾每眠,左右莫敢近者。後來被《三國演義》引用,並放到楊修事件中。其記載如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覆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顯然,無論哪個記載,這裡曹操都並不是真的“夢中殺人”,而是透過宣揚自己這種毛病,使得別人不敢在自己睡夢中接近,從而減少暗殺的風險。為了達成這種宣傳效果,不惜殺死了一個好心給自己蓋被子的侍從。而這種犧牲確實也有了回報,大家相信了曹操的說法,都不敢靠近睡夢中的曹操。
應該說,曹操這種顧慮本身是無可厚非的。按照演義的套路,張飛就是死於夢中的刺殺。至於犧牲一個侍從,當然有些不道德,但在曹操來說,他不在乎。
-
6 # 邏輯文史游
曾有傳言說,如果你叫醒了一個夢遊的人,很可能對他的精神造成傷害,我想如果曹操也夢遊,那你不叫醒他你會死,你叫醒他他會死,這實在令人尷尬啊…
我相信大家都是從《三國演義》中瞭解到曹操夢中也能殺人的事情,說是多疑的奸雄曹操總怕有人在自己熟睡時行刺,於是就告訴身邊的人說自己喜歡在夢裡殺人,所以我睡覺時為了你們的安全可千萬別打擾我。之後的戲份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故意踢被子然後殺了一個侍從,這也讓士兵們相信了主公這一詭異的技能。當然,這種明顯的套路在咱們看來簡直是小兒科,當時隨軍的楊修也心知肚明,在安葬侍從時楊修喃喃的說道不是主公在夢中而是你在夢中啊…於是乎曹操對楊修的厭惡等級又上了一個層次。
遺憾的是,《三國志》裡並沒有任何關於曹操會夢中殺人的記載,而這一橋段最早出現於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在《世說新語》的《假譎篇》中共有十四個故事,而前五個故事都與曹操有關(和袁紹偷看新娘、望梅止渴、心跳殺人、夢中殺人、妙算袁紹刺殺距離),可見在劉指導心中曹操是什麼形象了。而羅貫中在寫小說時可能也是參照著劉指導的故事,再結合曹操的人設,那麼這樣一個多疑、嗜殺的阿瞞就被塑造出來了。
不過又有個細節可能羅貫中忽略了,《世說新語》中記載曹操“陽眠”,就是佯裝睡覺:
後陽眠,所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所殺。而到了羅貫中這不知是故意描寫還是鬧了個笑話他說成了曹操是在白天睡覺,不過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了,曹操成功的嚇唬住了手下,也讓自己的奸詐程度又上升了一個等級~
吾好夢中舉報別人…
-
7 # 九州歷史
《三國演義》說這事,更多是為曹操戴上狡詐的帽子,不過這還真有其事。官渡大戰前夕,曹操的貼身侍衛徐他,陰謀刺殺曹操,因為許褚一直護衛,找不到機會下手。有一天許褚休假,徐他帶人來到曹操大帳。
似乎是心有靈犀,休假中的許褚,一直覺得不放心,又返回大帳,恰好遇見徐他等人。徐他大驚失色,被許褚殺死。
《世說新語》記載,曹操經常告訴侍衛們:“我睡覺,你們不要接近,我會不自覺地殺人”說完這話,曹操就有一次假裝睡著,將被子蹬開,一位侍從給他蓋被子,被曹操殺死。從那以後,曹操睡覺,再也沒人敢靠近。
回覆列表
“吾夢中好殺人;凡我睡著,汝等切勿近前。”說完這句話後沒幾天,一個近侍因為拍馬屁要給主子蓋蓋被子,便被曹操從“睡夢”中一劍殺死。這傢伙死的真活該,你家主子都提前告訴你自己睡覺有殺人的習慣,你說你該不該死。
“夢中殺人”聽起來神乎其神,老曹玩的什麼鬼把戲,莫非真的有這能耐?唯主簿楊修敢說出實情“丞相非在夢中,而是汝等在夢中也”。
曹操為人,生性多疑,猜疑心十分之重,要不然當年也不會殺了呂伯奢一家好人。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心理病態表現,或許與曹操所處的環境有關變,一個人長期處於變化不定、波譎雲詭的環境之中,難免會出現幻覺和疑心病,終日疑神疑鬼,時刻提防別人的暗算。時間久了,就成了心病,進入病態之後,逐漸形成變態。所以曹操夢中殺人是假,疑心成詭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