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點點歷史
-
2 # 千佛山車神
二戰中的泰國是神一樣的存在,戰時還是軸心國,戰後秒變同盟國,華麗轉身戰勝國
在二戰之前,整個東南亞都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唯有泰國是本地區唯一保持獨立的國家。
早在二戰初期日本就開始積極拉攏泰國,並主動調停泰國與法國之間的軍事衝突。而當時的泰國政府也希望藉助日本人的力量奪回被英法侵佔的領土。
於是兩國的關係日益緊密。
(泰國近代遭受列強侵略,損失了大片領土。二戰時日本打出的“趕走白人”的口號極大的吸引了泰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後日本從中國回揮師南下,進軍東南亞,很快便奪取法屬印度支那。
隨後日本要求借道泰國進攻英屬馬來西亞和緬甸,泰國政府最初沒有同意日本的要求,但是在跟日軍發生小規模衝突失利之後,泰國政府選擇與日本合作。
隨後日本和泰國簽訂《日泰同盟條約》,到次年1月,泰國正式向英美宣戰。為此作為回報,日本將部分在緬甸和馬來亞半島佔領地割讓給泰國。
(二戰期間日本將佔領的英屬緬甸、英屬馬來西亞、法屬印度支那部分土地更讓給泰國)
在整個二戰期間,泰國一直作為日本的盟國,直到戰爭末期眼見日本大勢已去,泰國才跟中、英、美等盟國進行接觸。
到1945年,盟國的情報人員可以在泰國政府的預設下,自由出入曼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宣佈“無條件投降”。泰國隨即在翌日宣佈:“泰國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並廢止了《日泰同盟條約》。
對於泰國的首鼠兩端的行徑,英法兩國其初拒絕承認泰方的“撥亂反正”,要求嚴懲泰國。
但美國和蘇聯初於戰後重建東南亞秩序的考慮,接受了泰國的解釋。於是泰國從一個法西斯國家一舉轉變成反法西斯國家,成為一個戰勝國。甚至在戰後向日本提出戰爭賠償,並獲得一百五十億日元的索賠。
可以說,二戰時的泰國簡直就是上天派來坑日本的。
-
3 # 小司馬說
泰國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更名為泰國。其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中部,是東南亞君主立憲制國家。
泰國(暹羅)二戰經過
同日本二戰前,暹羅開始都是以中立國自居,始終保持中立姿態。二戰前日本透過改革及對外擴張掠奪等一系列措施,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領域迅速崛起,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二戰爆發後眼見日本日益強大,攝於日本的威脅,暹羅逐漸開始傾向於日本。在二戰中期公開向英美等同盟國宣戰。
(二戰時期的東南亞)
1941年日軍在泰國南部沿海登入,經過一番激戰之後,暹羅兵敗投降,宣告日本對暹羅的實際控制。被日本佔領後,暹羅隨即跟隨日本宣佈加入軸心國集團;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和暹羅鑑定了《日泰攻守同盟條約》;
1942年1月25日泰國宣佈向英美宣戰,日本也將部分曾經在緬甸和馬來半島北部佔領的土地割讓給暹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暹羅翌日宣佈泰國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後來這份宣言被戰時的同盟國承認。戰後美國還強佔了泰國一塊地皮做軍事基地;
1949年泰華人民將舊稱“暹羅”更名為泰國。
(二戰期間暹羅軍人)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二戰結束後,泰國政府竟然向日本索要戰爭賠償,經過日泰兩國的磋商。1955年日泰兩國簽署《日泰兩國特別日元問題解決協定》,日本承認在二戰期間對暹羅(即泰國)的經濟掠奪,在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將透過賠款及無償經濟援助形式進行解決。最後,泰國竟然從日本人那裡獲得了共計150億日元賠償。
從嚴格意義上說,暹羅是二戰期間日本在東南亞(亞洲)的唯一盟友。當時的暹羅政府出了“大泰族共榮圈”的口號,甚至想趁機把領國緬甸也納入自己的版圖。隨著日本的節節敗退,暹羅政府又立馬同日本國翻臉,主動又投向同盟國。可謂是朝秦暮楚。(二戰時期暹羅陸軍元帥頌堪,二戰期間他與日本侵略者結成同盟)
同中國需要說明的是二戰期間,暹羅不僅成為日本的幫兇,還同中國發生過兩次規模較大的戰役。
1942年,暹羅派出2個師的兵力協助日軍進攻緬甸。在緬甸,中國遠征軍同暹羅軍隊進行了浴血奮戰。最終中國軍隊戰敗,被迫撤出緬甸景棟。
1943年,在日本最高指揮部的指揮下,暹羅軍隊派機械化部隊從緬甸北部向中國雲南發起進攻。被中國軍隊打的四處潰散。
由於泰國地域面積不大,且領近東亞大國,整個國家就是在抱大腿過日子。歷任泰國(包括暹羅時期)政府在外交層面都執行“見風使舵”的政策,即牆頭草,隨風倒。憑著這一政策,泰國始終是遊刃有餘的遊走在各大國之間,無論是在二戰時的日本還是當今的美國。
-
4 # 地圖帝
在大家普遍的認識裡,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德、意、日三個國家挑戰全世界。但在這三個國家之下還有很多僕從國及二流法西斯國家,比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它們同樣參與了對同盟國的進攻。而在亞洲,人們的關注點普遍集中在日本身上,很少注意到除了日本之外還有一個東南亞國家泰國,也是法西斯的一員。
圖-泰國的位置
曾經有一種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亞洲只有三個獨立國家,分別是中國、日本和泰國。原因很簡單,中國太大、日本太強、泰國太巧。什麼意思呢?中國太大,自不必說,到今天仍然是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單獨任何一個歐美列強都不可能將其一口吞下;日本太強,也很容易理解,畢竟這是唯一透過脫亞入歐走上強國之路的亞洲國家;泰國太巧,則是緣於其剛好介於英屬印度與法屬中南半島之間,雙方刻意留下一個獨立的泰國作為緩衝區。那麼泰國又是怎樣與日本勾搭到一起的呢?
圖-暹羅就是泰國
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日本的逐漸富強就讓深受殖民之苦的泰國感到豔羨。在泰華人看來,短短几十年就能夠躋身列強、擊敗大清的日本簡直就是全體亞洲人的榜樣。尤其當日俄戰爭結束之後,龐大的俄羅斯被日本打殘,泰國更是把日本視為東方黃種人的驕傲。在這種背景下,泰國接連向日本示好,既有向日本學習富國強兵之術的需要,也有假借日本之手驅逐西方列強的打算,於是日泰關係逐步升溫。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日本軍隊迅速向東南亞挺進,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地相繼被日軍攻克,獨木難支的泰國此時能夠保持獨立已屬萬難,接下來自然是進一步向日本靠攏。實際上,即便今天來說,東南亞國家對於日本的態度都很矛盾,客觀上日本的侵略確實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但日軍以“解放者”的姿態進入,趕走了殖民百年的英法列強也是不爭的事實。
圖-日本海附近地形圖
戰爭進行到後期,日軍的戰線越拉越長,而用於作戰的資源越來越少,如果要繼續打下去,那麼在被佔領國強徵資源和勞力就不可避免,於是“以戰養戰”出爐。值得一提的是,被佔領區出人出力支援日本顯然並非自願,也就不能算作法西斯幫兇,但此時的泰國是有獨立政府和國防的,這個時候你緊跟日本步伐,與日軍聯合作戰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吧!1941年12月11日,泰國與日本簽訂《日泰攻守同盟條約》,正式加入日方陣營。
圖-日本的位置
一個月後,泰國向英美宣戰,日本則將緬甸和馬來半島北部的部分領土割讓給泰國,自此日泰之間各取所需、狼狽為奸。戰爭期間,日本向泰國派出大量顧問和工程技術人員,向泰國傳授現代行政管理和工業技術,同時以日本軍隊為樣板訓練泰國軍隊。在東南亞叢林中,中國遠征軍面對的不僅僅是山下奉文的日本軍隊,還有泰國的正規軍。只可惜泰國軍隊的作戰能力實在太差,加上法西斯很快戰敗,整個二戰期間泰國對英美等國造成的傷害微乎其微。
圖-泰國傳統服飾
日本投降之後,泰國見風轉舵,宣稱自己是受害者,並且1942年對英美的宣戰無效,真是曠古未聞。然而一番運作之後居然也就不了了之,這裡面既有英美對重新劃分東亞格局的考慮,當然也少不了泰國由來已久的機會主義外交傳統。但不管怎麼說,泰國洗白了!
回覆列表
有人說二戰中的泰國是“聰明”的外交政策,也有人說是無恥的“牆頭”草作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二戰中泰國的表現。
在近代史上,泰國是個獨特的存在,在東南亞國家紛紛淪為殖民地的情況下,只有泰國夾縫中求生存,獨善其身。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中所謂的“軸心國”主要是“德意日”三國,在歐洲德意還有很多“僕從國”如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而在亞洲,日本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因為他也有一個盟國,或者叫合作國,即泰國。
早在1940年日本和泰國就簽訂了《日泰友好條約》,但是泰國也對日本有所防備,他們曾釋出動員令,如果日軍入侵,泰國將不遺餘力進行抵抗。
但是當這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泰國的抵抗僅僅持續了幾個小時,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泰國和日本簽訂了《日泰同盟條約》,隨即泰國對英美宣戰。
在結盟日本的過程中,泰國確實獲得了一些利益,在東南亞也著實耀武揚威了一番,佔領了一些爭議領土。
泰國的外交特色在於他的見風使舵,在依附日本的同時,泰國在暗地裡也從未和英美斷絕聯絡,“自由泰人運動”就在暗地裡和英美交換情報,秘密組織抵抗力量。
日本戰敗宣佈投降之後,泰國政府迅速出來澄清曾經對英美的宣戰無效,由於“自由泰人運動”的存在以及英美處於東南亞利益的考慮,泰國的“宣戰無效”宣言竟然被同盟國承認,泰國迅速和日本撇清了關係。
更讓人稱奇的是戰後清算的時候,作為日本盟國的泰國,竟然要求日本進行戰爭賠款,最終得到了150億日元的賠償。
其實不僅是泰國,二戰時期很多東南亞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都曾和日本關係曖昧,而且也都在戰後向日本索要了戰爭賠款,這也是小國外交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