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間戲

    愛爾蘭的分裂實際上宗教和政治矛盾的綜合體,別看愛爾蘭面積不大,但其內部鬥爭的複雜程度完全不亞於印度和巴基斯坦。

    筆者簡要說明一下愛爾蘭問題的由來,估計大家就能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從16世紀開始,英國就開始入侵愛爾蘭,並不斷強化對愛爾蘭的控制。

    愛爾蘭人也進行了積極的抵抗,期間,製造了大量的流血衝突,其殘酷和慘烈程度大致和《勇敢的心》所描繪的蘇格蘭人反抗英國統治差不多。

    (▲《勇敢的心》電影劇照)

    但怎奈英國強大,最後還是控制了整個愛爾蘭島,17世紀開始,英國開始對愛爾蘭北部地區進行大規模移民,大量的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遷居於此。

    新移民大多信奉新教,而北愛爾蘭原住民大多信奉天主教,兩種宗教爆發了激烈的衝突,並最終以新教(新移民)的勝利而告終。

    接著,英國通過了新的法律,確定由新教徒來統治整個愛爾蘭島。

    19世紀初,英國直接將愛爾蘭併入了自己的領土,但與此同時也激發了當地的獨立運動。

    佔統治地位的新教徒擔心,由於自己是愛爾蘭的少數群體,一旦愛爾蘭獨立或自治,會嚴重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他們形成了一個“聯合派”,主張愛爾蘭繼續留在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內。

    (▲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市)

    再過一個世紀,愛爾蘭的獨立運動越來越強大,新教徒意識到僅靠政治施壓已經無法阻止愛爾蘭人尋求獨立了,於是北愛而蘭的新教徒組建了一支以阿爾斯特省的名字命名的志願軍,而天主教徒呢,則針鋒相對,也組建了自己的志願軍——愛爾蘭志願軍。

    一戰結束的那一年,愛爾蘭舉行選舉,主張獨立政黨新芬黨贏得了選舉,但是在北愛爾蘭地區,由於新教徒佔有優勢,所以新芬黨在地區選舉中都失敗了。由此,愛爾蘭開始陷入地區分裂(原來是政治和宗教分裂)。

    英國政府順勢頒佈了《愛爾蘭仲裁法》,將愛爾蘭分解成北愛爾蘭和南愛爾蘭(留下半個愛爾蘭總比整個愛爾蘭獨立好)。

    1921年,愛爾蘭透過獨立戰爭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但還是英聯邦成員,叫做愛爾蘭自由邦),但是根據和英國達成的《英愛條約》,北愛爾蘭可以在一個月之內自主決定其歸屬。

    (▲參加愛爾蘭獨立戰爭的蒂珀雷裡志願軍第3旅)

    其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聯合派占主導地位的北愛爾蘭最終退出了愛爾蘭自由邦,繼續留在英聯合王國內。

    以上,就是北愛爾蘭從愛爾蘭分離出去並最終加入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過程,到此,算是已經回答完題主的問題了。

    但是需要補充說明一點的是,儘管北愛爾蘭主張留在聯合王國內,但其中有一個地位舉足輕重的少數派卻主張加入獨立後的愛爾蘭共和國,這個派別被稱作民族派,在20世紀後半期,民族派和聯合派進行了殘酷的武裝鬥爭,甚至越來越趨向於恐怖主義化,這就是世人皆知的北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了,不過這個話題和題主的問題無關,就不展開來講了。

    (▲北愛爾蘭獨立運動期間,對立雙方都開展了大量暗殺行動,圖為控訴親英派暗殺行動的紀念壁畫)

  • 2 # 澹奕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四個單元構成,其中的英格蘭、蘇格蘭與威爾士的地位都是“邦”,而最晚加入聯合王國的北愛爾蘭,是唯一以“地區”加入的成員。

    當初愛爾蘭自由邦選擇脫離英國的時候,其東北六郡也就是如今的北愛爾蘭卻予以拒絕,選擇留在英國內部。北愛之所以做出如此決定,主要還是因為英國數百年對當地的移民,已經極大改變了北愛的族群與宗教文化結構。愛爾蘭島是歐洲第三大島,這座氣候溫和植被茂盛的大島,早在公元前7000年前後就出現了早期居民。12世紀開始,英格蘭國君亨利二世率軍攻入愛爾蘭,此後數百年英格蘭對愛爾蘭用兵不斷。直到1801年愛爾蘭正式與不列顛王國合為一體。愛爾蘭島,也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塊海外領地。

    來自蘇格蘭的詹姆斯一世成為不列顛王國的君主以後,開始擴大對愛爾蘭的殖民。大量來自於蘇格蘭與英格蘭的人口,移居到愛爾蘭東北部的阿爾斯特省。而這些以新教徒為主的新移民,歷經數百年最終將阿爾斯特省的人口結構徹底改變。從族裔角度來說,愛爾蘭屬於凱爾特人後裔,信奉天主教為主;而北愛爾蘭人口主要以英格蘭後裔以及新教徒為主,雙方之間的文化差異非常巨大。同時,由於英國的有意為之,北愛爾蘭人口中雖然也有很多愛爾蘭人,可大多都已經不會愛爾蘭傳統語言蓋爾語。與愛爾蘭相比,北愛無論是語言、宗教還是人口結構上都更加親近英國,而非愛爾蘭。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愛爾蘭取得了更多的權利,而愛爾蘭脫離英國在當時看來也已經成為了遲早的事情。隨著英國對於天主教禁錮的取消,愛爾蘭的天主教族群與新教族群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愛爾蘭島的新教徒們,非常害怕將來生活在一個天主教徒擁有壓倒性優勢、受到羅馬教廷支配的國度之中。20世紀初期尤其是一戰結束以後,愛爾蘭島的新教徒等紛紛聚集到阿爾斯特省地區,要求留在英國內部。當時的愛爾蘭為了儘早脫離英國,最終同意愛爾蘭島南北分治。南方的愛爾蘭自由邦脫離英國,而阿爾斯特省九郡中,以新教徒為主的六郡組成“北愛爾蘭”加入英國,其餘三郡歸入新生的愛爾蘭。

    不過長久以來,北愛爾蘭問題都是英國最頭疼的問題之一,雖說當地以新教徒為主,可天主教徒與希望加入愛爾蘭的群體並非沒有。從愛爾蘭南北相離以來,雙方之間的衝突就沒有停止過,甚至著名的英國王族成員路易斯·蒙巴頓勳爵也在此遇刺。不過,吃進嘴裡的肉斷然沒有吐出的道理,多年來英國也從不肯放棄對於北愛爾蘭的所有。

  • 3 # 三井壽Mitsui

    時下,我們經常能聽到北愛爾蘭天天喊著要脫離英國,鬧獨立。那麼,北愛爾蘭人民為啥要脫離英國?一場大饑荒,讓國民傷心了!

    英國的是簡稱,全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本土包括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此外,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我們看上面的地圖,在英國周圍,僅有愛爾蘭是一個獨立國家,而其北部的北愛爾蘭屬於英國本土屬地。成天喊著要脫離英國的就是北愛爾蘭。

    其實,北愛爾蘭喊著要脫離英國,也是有原因的。

    英屬北愛爾蘭與愛爾蘭王國地處一個島上,在很多年以前,人們都在一起生活,民俗民風也都一樣。

    根據資料記載,公元前6世紀,凱爾特人陸續從中歐入侵愛爾蘭,逐漸形成統一的文字和語言,建立起至少五個小王國,成為現代愛爾蘭人的祖先,但未能形成統一國家。 後來,正是羅馬人征服了英倫三島----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

    剛開始,三島上的居民共融共生,相處和諧。但是,在羅馬後期,因為宗教信仰問題,愛爾蘭與英格蘭、蘇格拉分成了兩個陣營。

    十六世紀之前,基督教會在歐洲一統天下,但是十六世紀發生驚天動地的宗教改革完全改變了歐洲,基督教世界一分為:一方是原來的羅馬天主教,也稱為舊教,另一方是新出現的抗議教派,也稱為新教,多數人習慣稱基督教。新教和舊教成為死敵。新教教徒起來反抗羅馬教廷,主要是不滿羅馬教會一手遮天,宗教世俗權力在握,腐敗墮落,背離了基督悲天憫人拯救世界的主旨。英國大部分地區改宗成新教的一派,而愛爾蘭人仍然堅持信仰羅馬天主教。

    此後,英國新教教徒和愛爾蘭天主教徒之間出現了難解難分的歷史糾葛,直到現在。當然,愛爾蘭和英國交惡,這只是剛剛開始。

    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很多國家走向獨立。大航海時代開始後,英國快速開展殖民地運動,海外圈地無數,經濟十分發達。但是,愛爾蘭人們卻沒有這樣的眼光,於是就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更主要的是,英國把愛爾蘭看成了英國的本土,這種局面堅持了幾百年。

    但是,因為宗教矛盾,英華人從骨子裡是看不起愛爾蘭人們的。那個時候,很多英華人佔據了愛爾蘭大片土地,然後租給愛爾蘭人。這些英華人不在愛爾蘭居住,卻要收取當地人們的租稅,讓愛爾蘭人們非常不爽。

    更為不爽的是,愛爾蘭人們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大饑荒,而英國救援不力。

    中國已經將馬鈴薯列為了糧食,而在很多年前,愛爾蘭人們就是以實用馬鈴薯為主。但是,在1845年至1850年間,因為一種名字叫做晚疫病菌的卵菌,造成了馬鈴薯腐爛,繼而失收。

    馬鈴薯絕產,相當於愛爾蘭人們沒有了糧食,所以很多人死於饑荒。根據史料記載,在這5年的時間內,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這個數目除了餓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約一百萬因饑荒而移居海外的愛爾蘭人。

    自然災害,我們不可以避免,但是愛爾蘭人們憎恨英國的救援態度。因為那時候,愛爾蘭已經屬於英國統治,當人們遇到飢餓災荒的時候,都希望英國能夠伸出援手。但是,結果很讓人們失望。

    因為宗教信仰不同,英國高層認為愛爾蘭人們之所以發生饑荒,是不信仰新教的結果,是在遭受報應,很多人認為應該教訓下愛爾蘭人們。

    所以,面對愛爾蘭的史無前例的大饑荒卻無動於衷,英國任災情蔓延和愛爾蘭人民拋屍遍野。後來,災情危重,當第一艘運糧船達到愛爾蘭時,運送的救災玉米卻無法食用,腐爛發黴。為啥呢?因為申請的程式十分複雜,時間太慢。

    這場饑荒讓許多愛爾蘭人對英中國產生不滿,愛爾蘭獨立運動開始。 1921年12月6日,英被迫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屬英國。

    英華人的妥協,讓愛爾蘭人們看到了希望。1949年4月,愛爾蘭宣佈成立共和國,自動退出了英聯邦。1949年4月18日,英承認愛獨立,但北部6郡仍屬英國。

    北部6郡就是今天的北愛爾蘭。雖然北愛爾蘭屬於英國管轄,但是與愛爾蘭國民同宗同源,所以期盼離開英國迴歸愛爾蘭的呼聲也就越來越高,喊著脫離英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ython中有一種語句for i in range還有for i range這兩個句子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