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瓜群眾b
-
2 # 夢戀妖精鄉
《花開伊呂波》
P.A.WORKS青春三部曲第二彈。
“多麼無趣的景色啊 被大樓裁剪的狹小天空 搭上擠得像沙丁魚罐頭的電車 在被染得橙紅的城市中 進行片刻的逃避之旅”,在故事的開頭就說出一大段富有哲理性話語的主人公松前緒花,每天每天看著城市中千篇一律的景色,原本望眼欲穿的人生,卻在母親和她男友突如其來的逃跑中迎來了改變。
緒花被送但位於鄉下的外婆家。期盼著的幸福生活、和藹的外婆卻並沒有出現,邂逅、工作、淚水、美麗……雖然滿身傷痕,但這不正是緒花一直期待著的閃閃發光的人生嗎?
《TRAI TRAI》P.A.WORKS青春三部曲第三彈。
這是個有關音樂的故事。高中時進入音樂系的坂進和奏卻因為母親突然去世,因自責而放棄了音樂的道路。但在步入高三時,與宮本來夏和沖天紗羽的相遇又讓她同音樂產生了聯絡。圍繞她們的青春故事、和奏的心結、以及學校的故事就此開始……
《白箱》同樣是P.A.WORKS的作品,一部帶有科普性質,描述業界動畫人眾生百態的作品,本人心目中PA社的巔峰。
喵森、繪麻、靜香、美紗、今井綠五位少女在高中時代共同製作了一部動畫「神佛混淆七福陣」,她們以甜甜圈為誓言之物許下以後一定要五個人共同製作出一部動畫作品的誓言。然而誓言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喵森的迷茫、繪麻的失落、靜香的艱辛……在不同道路上奮力奔跑的五個人能否重新聚在一起呢?在成功之時,流下的淚水又會是什麼樣的味道呢?這裡我就不再劇透了,有興趣的自行觀看吧。
《NEW GAME!》芳文社旗下作品,蘿莉的工作日常。
19歲少女涼風青葉在讀完短大後步入職場生活,她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遊戲公司,在那裡她遇到了自己崇拜已久的角色設計師以及各式各樣可愛的前輩們。就這樣,蘿莉製作遊戲的真實系日常就此開始了……
這部作品有福利,有賣萌,有歡聲笑語,也有眼淚,不要被蘿莉的外表所矇蔽了哦。
《吹響吧!上低音號》不同於《輕音少女》這類偏向輕鬆日常的作品,京吹則更真實,也更加沉重。
本作主角黃前久美子就像現實生活中最為普通的我們一樣,雖然學了幾年上低音號,但是也一直處在半吊子狀態。進入北宇治高中之後,受同學的影響她最終還是進入了吹奏部,重新吹起她的上低音號,但是,就算這樣,在她的潛意識裡,還是維持著一種玩玩的心態。
然而新來的老師卻以無比認真的眼神許下了要奪得冠軍的目標,而這樣給她們帶來的,就是波瀾萬丈的每一天、殘酷的淘汰模式,以久美子那種敷衍的心,碰壁就是遲早的事了。
《櫻花任務》同樣也是P.A.WORKS的作品,喵森染髮下鄉記。
20歲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木春由乃,在機緣巧合下來到鄉下迷你獨立國做起了國王。一直想在城裡工作的她一開始並不打算留下來,但是突然間看到幼時來這旅遊的她扮演國王的照片正顯眼地貼在牆壁上時,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她於是就暫時性的做起了國王,挑起觀光地復興的重任……
因為劇情較為單調緣故,看起來會有些枯燥。作品或許達不到《白箱》的高度,不過靜心來慢慢看,還是有它閃亮的點的。
-
3 # 王小木的圖書館
近兩年,關於女性成長的書籍和影視越來越多,亞洲的女性開始從家庭中走出來,更加關注個人的成長。然而,市面上關於女性覺醒的書籍和影視大多充斥著酒瓶裝新酒的雞湯。很多偏雞湯類書籍和影視,由於缺乏對現實的深入研究,缺乏對當下背景下女性職場與家庭生存現狀的深入調查,所以很具有偏見性,甚至為推銷產品,扭曲正常的生活觀。
女性需要的並不是,一兩個人的成功就代表了所有人,這些個例之所以大熱,正說明了女性並沒有在精神上真正的覺醒。只有當我們真正的在精神上認可自己,堅持自己獨立的價值觀,我們才能真正的說我們已經獨立了。然而,事實是很多女性還困擾於家庭與職場之間,甚至於二胎的開放讓女性在職場上的發展更加受限。一直到今天,我們並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實現自身於家庭的平衡,所以越來越多的女性晚婚晚育,甚至不婚比例開始大幅增加。
我們真正要獲得的是精神上的安全感,那麼精神上的安全感如何獲得呢?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一本書《嘉莉妹妹》,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女人如何從依附男人蛻變到獨立自主,而支撐著她走過來的是她敏感而希望受到尊重的自尊心。
《嘉莉妹妹》的作者西奧多·德萊塞從小貧困的生活經歷,以及青年的顛沛流離,造就了他的作品特點。他是一個現實主義作家,而他的作品大多反應了美國當時的社會生存狀態,尤其是底層人民的生活。而這本小說的創作,便是以其妹妹的經歷為藍本,加上他早年的生活經歷和做記者時的所見所聞而來,具有很高的反應當時美國社會的現實主義價值。
《嘉莉妹妹》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虛榮的女人,依靠男人上位,而且來自農村,沒讀過什麼書,卻又看不上杜洛埃和赫斯渥的某些做法,同時擁有著非常不同於世俗的精神境界。這些似乎都不可能,而且,娛樂圈並不是那麼好混的,而嘉莉的路卻走得順極了。
我們忽略某些瑕疵,德萊塞的目的不是寫一個女人的奮鬥史,成功史,也不是寫嘉莉成名後的輝煌。仔細讀這本小說會發現,德萊塞的筆墨更多的在三部分,一是描寫嘉莉出到芝加哥時,姐姐家這種社會底層人的生活現狀,以及在這種現狀中人的醜態。二是寫嘉莉進入到杜洛埃和赫斯渥這類中產階級圈子,這個圈子人的醜態,他們以結識多少多少有地位的人為榮。三是寫和赫斯渥私奔到紐約,赫斯渥落魄後,底層人生活的艱難。
第一部分,嘉莉離開農村,到了芝加哥,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她,見識了貧窮導致的姐妹之間毫無親情,見識了工作,生存的艱辛。但是,她熱愛打扮,每週都斤斤計較著自己的週薪除去生活費,還剩多少,攢多久才能給自己買件新衣服。而姐姐家扣扣索索的過日子,這與她的觀念完全相背離。很多人可能會說,嘉莉太虛榮。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嘉莉固然有虛榮的一面,但是這一面促進了她,促使她後來的努力。而一個人還有對待衣著,對待形象的 熱情,說明這個人對生活還是充滿了熱情與期望。試想一個對所有失去興趣,人生只剩下努力掙錢,還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在這一部分中,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社會,中上層階級的人只會越來越好,底層人只會越來越差,這不僅僅與眼界學識相關,更與一代代累計下來的家族底蘊有關。底層人要想跨越階層,何其艱難。真正跨越了階層的人非常少,而財富的增長就像指數級函式,對於底層人,可能永遠停留在前期的積累,對於富人,財富越往後越呈現指數級增長。
第二部分,嘉莉遇到了杜洛埃和赫斯渥這類中產階級。此處,中產階級已經可見當時美國紙醉金迷的消費觀,價值觀。他們以認識有地位的人為榮,以在高檔酒店吃飯為榮,以參加各種酒會為榮,以參加各種貌似有身份的人才能才加的聚會為榮。而此時的嘉莉,像生活屈服了,她被杜洛埃包養著,過著金絲雀般的生活,這期間的她開始參加一些這些中產階級熱衷的聚會。
然而,德萊塞給她的形象,就是這渾濁社會形態的一股清流。她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開始的時候也許屈服於經濟現狀,但是和杜洛埃生活在一起後,兩人的差距就表現出來。固然杜洛埃會掙錢,但是嘉莉的思想境界完全高於杜洛埃。其實,一個連自身溫飽都解決不了的人高談高尚品質,說來有些可笑,但是德萊塞就是想要用一個現實中不太可能的形象反諷當時的社會狀態。
嘉莉和赫斯渥私奔到美國後,赫斯渥落魄後,便一直萎靡不振。但是嘉莉不同,她無論什麼樣的環境,總是將自己的小家佈置的溫馨美麗,困境中,她想到的是積極去找工作,而非一直自怨自艾。這段落魄生活中,兩人在價值觀上的矛盾就凸現出來。雖然文字中處處流露嘉莉的虛榮心,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嘉莉的心態是積極的。
當然,對於嘉莉成名後的形象,德萊塞也是有給我們刻畫的,上層社會的呃描寫倒不是很多,有可能是德萊塞對上層階級不瞭解,也有可能是中產階級已經淋漓盡致的表現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奢靡之風,上層就沒必要再重複描寫了。
最後,這本小說固然有很多經不起推敲的漏洞,但是我們的核心並不是像對待推理小說那樣,一定要邏輯嚴謹。你可以把它當做一部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因為嘉莉這個形象,說實話在現實中確實不太可能存在,但是她主要是為了反襯,而且小說的主題主要是原原本本呈現當時的社會。
而嘉莉的身上,對女性的啟示意義,則是無論何時都要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這獨立的思想我們可以透過讀書而來,也可以透過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地,都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
回覆列表
推薦一部美劇《廣告狂人》,裡面的有個女角色peggy,美國六十年代布魯克林貧民家庭出來的女孩,憑藉超強的事業野心和堅持不斷的奮鬥,從寫字樓一名女秘書,奮鬥到公司的創意總監,最後還收穫了真摯的愛情。
《廣告狂人》第一季裡peggy扎著馬尾穿,著土土的衣服,走進畫風完全與自己迥異的公司時的情境。
完全感受不到這個世界的善意,女人們都在比美,男人們都在不懷好意地盯著美的看。來自布魯克林的Peggy,在初入曼哈頓寫字樓的時間裡,除了同樣不受待見的菜鳥pete想泡她,也就剩光鮮的Joan高高在上地點評一句,如果我是你,會把自己還算好看的腳踝露出來。連懷胎十月都能被人們當成胖而忽視,存在感是有多低。
peggy並沒有屈服於環境,申請自己的辦公桌和加薪,一次次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廣告水平。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了,不過她最終還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