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流血的王冠

    崖山位於今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故又名崖門。

    補充:

    1、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2、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這一最早由一些外國學者提出的觀點認為,崖山海戰之後,由漢人建立的南宋政權滅亡,“異族”入主中原建立一統政權,標誌著古典意義上的中國時代結束。其實,以今日之史觀看來,此觀點頗為片面,且存極大謬誤。當代中國,是一個擁有多民族燦爛文明、團結奮進的國家。歷史上政權的更迭實質上都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中實現多民族融合的必由之路。所謂的“崖山之後無中國”反映的南宋的滅亡,實際上是開啟了一個大中華文明全面融合、生息共榮的嶄新時代。

  • 2 # springswallow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 3 # 情感上那些事

    崖山海戰 ,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 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 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 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

    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 之後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社會轉型的一次嘗試化為泡影。正是因為宋朝嘗試放棄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所以才會在軍事上持續弱勢。在冷兵器時代的東亞季風區,集權農業帝國或許是文明延續的最優選擇。

  • 4 # 小劉解讀

    “崖山戰後無中華”。南宋的滅亡,元朝的統一,標誌著中華民族第一次由外族接管。

    大致位置有考證,在今天廣東江門新會附近。現有解放後所立石碑,上刻有“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十三個行草大字。

    崖山之戰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的轉折點。華人認為自己是最文明、最強大、最光榮的種族,中國領導世界,中華統治四夷。而在崖山海戰之後徹底顛覆了。中國皇統斷絕,夷狄成為統治者,沉重打擊了華人的自尊心。

    宋朝的滅亡,元朝的統一。絕對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中華文明上第一次亡國。中國獨立發展的程序被打斷,曾經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科技、科舉與世族相結合的官僚制度、先進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斷了,蒙古人統治的元朝開始實行封閉、保守、輕工商業和更加集權的制度,並正式以程朱理學為科舉的主要內容和政府的官方思想做為主導;而之後推翻蒙元建立的明朝又走向保守封閉的道路。所以,不少外國的史學家將宋朝滅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所以說“崖山之後無中華”。

  • 5 # o七杯茶o

    崖山位於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崖山之戰

    亦稱宋元崖山海戰,崖門之役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廣東省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崖山海戰直接導致南宋覆亡,因此它是宋元之間決定命運之戰。戰爭的結果是元朝漢人水軍以少勝多,宋軍在元軍和颱風的雙重打擊之下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良將都追隨末帝殉國,十萬軍民亦不幸遇難。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隕落,同時也宣告華夏文明的殘存勢力徹底敗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徹底征服,華夏文明的價值體系,認知體系,文明體系等都被摧毀,以至於近百年後明朝建立時,不得不大體沿用元朝的體制,因為,誰也不知道宋以前是個什麼樣子了,史書傳下來的僅僅是有關前朝的隻言片語。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浪漫主義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認為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從此華夏民族精神和氣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故史學界有“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說法。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之後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帝國轉型的嘗試化為泡影。宋朝嘗試放棄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向官僚商業帝國轉變,技術革新正在飛速發展。這個過程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然而蒙元的崛起,特別是漢人部隊加入蒙元作戰體系後,歷時38之久的襄樊攻防戰最終趙宋力戰不支,40餘萬精銳部隊損失殆盡。直接導致宋朝在數年之內丟失了幾乎全境,一切文明成果化為灰燼。

    至1279年元月的宋元崖山之戰時,南宋到了存亡的最後一刻,能跑的,投降的都已經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準備死心塌地跟著南宋一條道跑到黑的死腦筋了,或者說是有氣節,有追求的人了。此時,蒙元方面的主將是元鎮國大將軍張弘範,他認識到了這一戰的重要性,因此並沒有急於進攻宋軍,而是等到各路元軍陸續到達崖山地區,再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剷除趙宋餘孽。至2月初六,元軍在崖山方向共集結了約30餘萬人的部隊,大部分為漢人部隊,主力為蒙古騎兵,陸上作戰方面元軍在半個多月期間摧枯拉朽的完全掃清了宋軍殘餘。在崖山海域的宋軍漂浮於海上,斷糧斷水,無以為繼。元朝的漢人水軍部隊約2萬餘人,戰船四百艘,從河口面向大海進攻,雖然人少,但是翼側有河岸保護。因此,態勢上看,元軍從北東西三面對宋朝軍隊形成了包圍,南面是大海。此時宋朝軍民合計近20萬人,其中作戰部隊應不過5萬,因為宋主將保康軍節度使張世傑(也是個姓張的,但兩人的命運迥異)此前敗退時的部隊不過2到3萬人,加上小朝廷的兵力能達到5萬就已經了不起了,戰船約一千餘艘,相信還有大大小小的民船不計其數。開戰前由於遭受圍困,宋軍人困馬乏,這場戰役可以說宋朝軍隊是不得不打,不想打也得打,被逼到絕路了,最後全軍覆沒沒什麼可以驚訝的,力量對比實在是太懸殊了。你看看,漢人替蒙元逼死漢人,這事情有多可悲。(漢奸才是滅亡趙宋的關鍵)本來崖山戰敗也並不至於宋朝殘餘勢力全軍覆沒,但是決戰的最後一夜,湊巧趕上臺風登陸(人要是倒黴,喝口水都能被嗆死),把一切漂浮在海上的船隻都送入了海底,絕大多數的趙宋擁躉盡沒於此。至此,華夏文明古典浪漫主義時代以戲劇性的方式落下大幕。

    這時候有現代小夥伴腦洞大開的想到,為什麼趙宋的10餘萬人不去臺灣和海南島,或者進軍東南亞呢?嘿嘿,願望是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我們再來看看宋朝這幫人的處境就知道答案了:首先,宋朝的軍民當時已經失去陸上基地,在沒有淡水,沒有糧草中度過了近一個月,當時已經到了喝海水度日的程度,眼看就要支撐不下去了,這種狀態下航海去臺灣,去海南島根本不現實。其次,當時宋軍的戰船和民船的條件非常不好,絕大多數船不適合航海,航速低(最快7節),抗風浪能力差,橫渡海峽非常困難,只能沿著海岸航行,但沿途都被元軍攻佔的情況下,又有元軍一路尾隨,去海南島或者去臺灣,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三,自然條件也不允許,史料記載,崖山之戰結束的當晚有一場大風雨,把戰敗的宋朝軍民又洗刷了一把,無數戰船泯滅,葬神海底。很難想象在廣東的冬季,居然有颱風這樣的大風浪,莫非真是天亡大宋。呵呵,我們的初衷是好的,企圖為趙宋保留一下血脈,寄希望於他們改寫歷史,然而願望往往只是願望,那十幾萬宋朝人也不是傻子,他們肯定想到了,只是沒辦法實現而已。接受吧,這就是歷史。如果把你傳送回南宋末年,就算你有心救國也是無力迴天啊。(當你比別人聰明太多時,往往適得其反,會被視為妖怪或者瘋子,到頭來也是一事無成,更有可能性命不保,感覺可以拍個電視劇啦,哈哈!)

    這裡還有一個插曲: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初,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崖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但文天祥拒之,寧肯引頸就戮也不出面勸降,並書絕命詩《過零丁洋》以明志。估計他在現場親眼見證了南宋最後的悲壯和慘烈,親眼見證了自己理想的破滅,想必已是萬念俱灰,傷心欲絕,唯有一死才能給自己和天下一個交待。(賦詩: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

    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後發元朝滅宋的第一功臣,身為漢人的元鎮國大將軍張弘範的肖像圖鎮樓。

    還有就是趙宋“餘孽”,宋軍主將保康軍節度使越國公張世傑,以及宰相陸秀夫跟末帝。(都是苦命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分和肌肉含量低,怎麼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