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台山大雄哥
-
2 # 三農實事分享
池塘養魚如果能夠構建完整的食物網,這樣魚可以直接從池塘獲取食物,就能夠很大程度上節約一定的飼養成本。那麼池塘的生物怎麼形成最佳的食物網狀結構呢?
池塘食物網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如綠藻)及浮萍等可以透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組織合成有機質,並適放氧氣,可以有作為生產者向消費者提供食物以及溶氧量。水中的浮游動物、螺類、蚌類、羅非魚、白鯽、鰱等則作為第一消費者使用一些浮游植物、藻類、水草等。鱉、青魚等以螺類為食,鱅魚食用浮游動物,作為第二消費者。也有一些生物為雜食性,同時以浮游植物、水草、螺類等為食。沒被食用的浮游生物、魚類、鱉等的排洩物、以及人工施加的一些肥料、飼料等則又形成腐食鏈的能量來源。
注意事項在建立池塘生物食物鏈的時候,可以向池塘中投加一些尿素、畜禽糞便等使水體變肥,培養浮游植物、水草等,但要避免水體過肥,導致有害藻類如藍藻等氾濫成災,而藍藻過多,會導致水體溶氧量降低,造成魚類缺氧,藍藻死亡後還會產生大量毒素,使水體pH偏高,嚴重影響魚蝦生長。
-
3 # 侗家小妹
池塘中的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1)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組成,圖中水草、浮萍、水綿 屬於植物為生產者,魚、蝦 是動物為消費者,所以還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的能量最終來自太Sunny能,能量和物質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逐級遞減傳遞.
(3)放入黑魚後,存有這樣的食物鏈:水生植物→蝦→小魚→黑魚,所以小魚的量會減少;DDT是劇毒物質,在生物體內不易被排出也不易分解,隨著食物鏈逐級積累,所以黑魚的營養級別最高,體內的DDT的含量最多.
(4)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一段時間後隨著小魚的量減少,黑魚缺乏食物而減少,慢慢的各種生物的量又處於穩定狀態.
故答案為:(1)水草、浮萍、水綿; 魚、蝦;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太Sunny 食物網.
(3)減少 黑魚.
(4)穩定 自我調節.
(5)光合
池塘裡面的非生物有
非生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礎,可為生物提供生命所需物質.非生物的範疇非常寬廣,如光、溫度、水、土壤、氧氣、CO2等等.透過生物的特徵可以用來區別生物與非生物,歸納起來說,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就是——有無生命.
池塘裡的生物和非生物是怎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
一個池塘就是一個生態系統,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例如Sunny☀,水分,土壤,溫度等;“生產者”,例如藻類,水草等;“消費者”例如魚,蝦,水蛇等;“分解者”,例如營腐生的細菌。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透過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由自然界進入生物界裡,無機物變成有機物。然後,物質以有機物形式,在生物界裡,透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裡流通。最後,植物的枯枝敗葉,動物的排遺物和屍體又透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有機物變成無機物,迴歸自然界。
池塘水裡的生物和非生物,應該用什麼辦法區別?
取一滴水製成裝片。觀察發現有細胞結構的,對刺激能做出反應的,能進行生長或分裂等生命活動,能主動運輸等的為生物。
(分析:生物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有新陳代謝作用;有應激性;都有生長,發育,生殖現象;有遺傳變異特性;都能適應一定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像池塘裡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關係是?
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轉化
下列可以看做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一個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B.一個池塘中的所有青蛙C.一
A、一個池塘既有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部分,又有生態系統中的水、空氣、溫度等非生物因素,因此屬於生態系統.
B、一片池塘中的所有所有青蛙,只是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而缺少生物生存的水分、土壤、溫度、空氣以及生存的空間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作為生態系統.
C、一個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只是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而缺少生物生存的水分、土壤、溫度、空氣以及生存的空間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作為生態系統.
D、一個池塘裡的所有非生物僅是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部分的某一方面,缺少生物部分,因此也不屬於生態系統.
故選:A.
像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 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 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一個什麼?
生態系統
池塘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它的組成包括 A.Sunny、空氣、水等 B.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C.生產者、
B
試題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指Sunny、空氣、水、土壤、溫度、溼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植物屬於生產者,動物屬於消費者,部分細菌和真菌屬於分解者。
點評:此題為基礎知識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
蝦池用什麼樣的生物肥肥水最好
蝦池浮游動植物的作用
蝦池浮游動植物是對蝦前期的直接餌料和中後期的間接餌料,同時是整個養殖期間水質穩定的主要作用者,而浮游植物毛產量到對蝦產量的轉化率為7.1%。
何為對蝦養殖的肥水?
肥水就是培育單細胞藻類和浮游餌料動物,透過人工在灌滿天然海水的池塘施加促進單胞藻類生長的各種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來迅速促使單胞藻繁殖生長。
肥水注意事項
由於生物鏈關係,浮游餌料動物大量繁殖使各種生物在水池中保持暫時的動態平衡,建立起有充足餌料生物的養殖水體以滿足蝦苗攝食,保障早期蝦苗的營養需求和健康生長。但這種平衡是建立在藻類能滿足浮游動物攝食的情況下,隨著浮游動物不斷生長繁殖,水體暫時的動態平衡會被打破。所以,肥水時要注意水體的這種平衡,保證有穩定的、能降解水中有機物來補充水中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細菌,否則很容易造成藻類大量死亡。
最適宜對蝦養殖的水體
最適合蝦苗攝食的動物餌料為撓足類,而適合撓足類、肢角類生長繁殖的餌料是被稱為海洋“牧草”的矽藻,故茶褐色和金黃色水體是早期最適合投入蝦苗的水色。但單一藻類會在不良天氣影響或浮游動物的大量繁殖下出現大量死亡或被吃掉,造成水體變清,那麼要保持這種藻類免受這些不良因素影響,必須在水體中生長各種藻類,形成一種藻相平衡,而矽藻類和綠藻類並存的蝦塘水質是最埋想的水環境。這兩種藻類由於對Sunny強度有不同的適應(浮游矽藻適應高強度的光線,而綠藻稍弱),在不同強度的Sunny下,會選擇適合於自己生活的水層,相互保護,自然形成透明度穩定的水體。如果能保持水中優良的菌相穩定並且沒有人為因素或特別惡劣天氣影響,水體將保持平衡直至對蝦的收成。因此,優良的藻相菌相平衡一方面可形成水質穩定的水環境,另一方面可滿足早期蝦苗攝食天然餌料的目的。
肥水的具體措施
1、清塘完畢後,用60一80目篩絹網過濾,灌進新鮮海水60釐米深,按每畝5一10公斤的茶麩用量,發酵3一5天后,用水溶解潑灑到蝦塘中(根據塘底的瘦、肥酌情增減),或使用【夫沃施沃葉菌肥】,糖分甜度高。
2、在天氣晴朗、Sunny充足的早上,施加肥水育藻劑一次。
3、隔天繼續施用肥水育藻劑,這時的水色為淺褐色或淺黃色,在塘底明顯形成一層底棲矽藻。
4、逐漸加深水位,然後等待蝦苗的投放。池塘水色也逐漸變成茶褐色或黃色為主,淺綠色為次的水體。
5、選好蝦苗,在投苗前兩天,再追施肥水育藻劑一次,使蝦塘水體的透明度降到40釐米,此時的單胞藻類發展到高峰,三天後,浮游動物也發展至高峰期,這是投蝦苗的最佳時期。如果沒有確定蝦苗投放時間最好不要第三次迫施育藻劑,以防造成徒勞。
回覆列表
水產養殖系統的食物網結構
水產養殖系統,產生的能量是根據營養級由低向高流動,它的功能就是食物產出,實現養殖產品的流動,從而提高養殖產量。因此,水產養殖系統是食物網結構隨著能量流動的過程,是最佳化物種結構,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
1、分析食物網的結構,確定水產養殖系統的物流及能流途徑。
養殖理想的狀態就是增加養殖動物營養級以下的生物量,提高食物的供給量,減少養殖動物營養級以上的生物,像清除池塘中的敵害生物是很好的措施。透過池塘養殖動物營養級對比,可以看出池塘的能量流過程,即大藻碎悄/底棲微藻→濾食性生物/沉積食性生物→雜食性動物→肉食性蟹類和魚類,以及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雜食性魚類/甲殼類動物→肉食性蟹類和魚類。
養殖“廢物”資源利用,實現養殖系統結構最佳化
養殖系統結構最佳化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水域空間,提高餌料利用資源,另一方面還要實現“廢物”資源再利用,減少養殖對水體環境的影響。為此,需要根據不同養殖生物的生態習性,瞭解它們的營養關係,對主養生物殘餌和糞便的利用,從而來確定養殖比例,最佳化綜合養殖系統的生物結構。
3、 透過對養殖池塘生物群落食物網的分析,找出各種生物的食物來源,得出這些生物在養殖池塘系統所處的營養等級。利用生物營養等級合理的控制池塘生物群落,規劃池塘養殖品種,使餌料和水體最大化利用,減少投資支出,增加養殖動物食物來源供給,還可實現廢物再利用,改善養殖環境,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