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醫生線上
-
2 # 健識局
很多人喜歡照鏡子觀察臉上是否長斑,擔心它們影響美貌。但其實,在肉眼看不到的血管裡,也在長著“斑”,它們不僅會加速血管甚至全身的衰老,而且一旦長在某些特定位置,等同於在體內裝上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破裂的可能。因此,務必要對血管裡的“斑”高度重視起來。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如果把血管看成一條單向四車道的公路,血液是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車,那麼血管裡的這種“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像堵在公路上的石頭,影響血流暢通。
不過,不要覺得血管斑塊一出現就很緊張。每個人的血管裡幾乎都會長斑,大概從十五六歲起就開始出現;到了40歲左右,這些斑塊會越發明顯;若到60歲還沒有一枚血管斑塊,已屬稀奇。
斑塊的分佈,意味著血管裡有多少“垃圾”。人體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質,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這些脂質含量一旦過高,就可能變成血管中的“垃圾”。當垃圾在血管中越堆越多,就會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形成一塊一塊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最開始,這些斑塊通常順著血管縱向分佈;隨著斑塊越來越大,就會慢慢在管壁上向內突入,導致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使得血流變緩。此後,一旦出現誘發因素,比如動脈斑塊的某個部分破裂,就會像火山噴發一樣,誘發一系列變化,形成血栓或引發梗塞。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等因素,都可能成為不穩定斑塊破裂的誘因,會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危及生命。
-
3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斑塊並不是人人都有的。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得清楚斑塊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斑塊?所謂的斑塊其實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體現。當脂類物質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沉積和聚集在血管內皮後,就會在血管內膜呈現黃色粥樣的物質,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幾乎是所有動脈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比如常見的冠心病、腦梗死、外周動脈血管病等。
當脂質沉積越來越多,大量的巨噬細胞就會趕來吞噬掉這些物質,而達到一定極限時,巨噬細胞就會死亡並聚集在動脈粥樣硬化區域性,形成了脂質團塊,這也就是斑塊。斑塊的外部被一層膜包繞,這個包膜被稱為纖維帽,而正是這個纖維帽,其結實程度決定了這個斑塊是不是穩定,而穩定與否,則決定了是不是會有急性血管事件的發生。
所以說,斑塊只存在在動脈粥樣硬化的人身上,年齡越大,越可能有動脈斑塊。
斑塊危險嗎?要分情況。從嚴格意義上講,斑塊外有纖維帽包裹,是不容易脫落的。很多人認為心梗、腦梗等疾病是因為斑塊脫落、堵塞血管所致,其實並不是這樣。斑塊脫落是比較少見的,大多數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是因為血栓所致。不穩定的軟斑塊容易潰破導致出血,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會在出血處聚集,這樣一來就容易發生血栓,血栓會進一步堵塞血管,誘發血栓性疾病。
所以,要想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最主要的是想辦法將軟斑塊和混合斑塊變成穩定的硬斑塊。平時要注意控制血壓血糖,勤運動,別吃太油膩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堅持服用他汀來降低血脂,穩定斑塊。
-
4 # 楊進剛
在血管中的斑塊是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突出到血管管腔中。俗話叫垃圾,好像是大馬路上仍的垃圾一樣。
斑塊當然不是人人都有。總體而言,年齡越大,斑塊有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30年前,阜外醫院就做過一個研究,觀察不同年齡的人具體的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結果發現,動脈粥樣硬化開始於兒童,然後逐漸進展,在中青年進展最快。到老年後,基本上就人人都有了。
甚至還有些人,在剛剛出生時就有動脈粥樣硬化,這主要與子宮環境和準媽媽的生活以及遺傳有關。
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脂質沉積和動脈壁內的炎症反應共同導致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飲食、不運動、精神壓力大、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與斑塊形成有關。
如果僅僅發現有斑塊,但沒有症狀,比如心絞痛、心肌梗死、腦中風、短暫性腦缺血、下肢跛行等,一般僅僅診斷為動脈粥樣硬化症,吃藥即可。
斑塊如果逐漸進展,即使是把血管完全堵住了,一般也不會出現嚴重症狀。但如果在斑塊基礎上,斑塊破裂了,形成血栓,血管的突然閉塞和中斷。在冠脈表現為急性心梗或猝死,在頸動脈,可以表現為腦梗。
嚴重的斑塊,即使沒有血栓,如果影響了血流,或斑塊在重要的部位,可能需要處理。
斑塊也有兩種型別,一種是不穩定的,一種是穩定的。不穩定的就是那種可能很快會破裂、長血栓的。
從影像學上看,不穩定的斑塊有一定的特徵,但也僅僅作為初步判斷,只要是不影響血流或,仍主張藥物治療,特殊情況也可進行介入治療。比如經過臨床判斷,此處有血栓的跡象。
總之,有斑塊,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減緩進展,而是預防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動脈粥樣硬化應從兒童抓起。
-
5 # 湖南醫聊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所導致的死亡人數逐步減少,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迅速增多,目前已成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中風所致死亡人數最多。
一、血管斑塊的形成及其後果?早在1998年國外就有學者提出,動脈粥樣硬化是伴隨我們一生的風險,從10歲開始就有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逐步向血管斑塊轉化,有些人40歲左右便形成明顯斑塊甚至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所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與消退同時存在。
研究表明,在有吸菸、高脂飲食、高血壓、高血糖等危險因素存在時,導致血管的內皮逐漸受到侵襲損傷,LDL(低密度脂蛋白)較正常情況更易進入內皮下,吸引單核細胞進入血管壁,並引發一系列炎症反應,單核巨噬細胞吞噬氧化的LDL,形成泡沫細胞,泡沫細胞死亡後釋放遊離的LDL,形成脂質核心,平滑肌細胞的移行和增殖以及纖維組織的沉積使斑塊體積不斷增大,並引起結構的變化使斑塊被纖維帽覆蓋,這是動脈斑塊形成的大致過程。
而抗動脈粥樣硬化是由HDL(高密度脂蛋白)影響膽固醇逆轉運發揮作用的。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大於動脈粥樣硬化消退時,便逐步出現血管斑塊形成。
當斑塊破裂時,脂質核心裡的致血栓物質就會被暴露在血液中,引起急性血栓栓塞,造成心腦血管事件,最常見的即為腦中風、腦動脈供血不足,其次是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有些還會導致外周血管疾病,如下肢動脈硬化可以導致腿部肌肉的供血不足而發生間歇性跛行甚至截肢。
二、血管斑塊的型別有哪些?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從性質上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穩定斑塊(又稱硬斑塊):如鈣化斑塊、纖維斑塊,它們在血管壁上不易破裂脫落;
另一類是不穩定斑塊(又稱易損斑塊):如軟斑塊、複合斑塊,它們結構不牢固,易破裂從血管壁上脫落而進入血流,流到血管下游時便會堵塞血管,發生臨床上所謂的“梗死”,如腦梗死(中風),心肌梗死等。
血管斑塊就如“水餃”,纖維帽是餃子皮,氧化的LDL(脂質核心)為餃子餡。若皮厚餡小,則該“餃子”是穩定斑塊,而皮薄餡大的“餃子”則為易損斑塊。
三、動脈斑塊如何篩查?目前篩查動脈斑塊常用的方法包括:顱內多普勒(TCD),頸部血管彩超,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CTA/CTP(CT灌注成像)和DSA。
其中,頸部血管彩超及TCD是篩查動脈斑塊最常用的方法,而磁共振對易損斑塊的診斷(MR-VPD)最適合,它是目前唯一獲得美國FDA及CFDA批准的臨床用血管斑塊分析技術,主要用於鑑別斑塊型別、易損性及易損程度,從而準確評估卒中風險。
四、怎麼預防血管斑塊形成(一)戒菸、體育運動和其他生活方式改善
1.戒菸:是預防斑塊形成的第一道措施,戒菸也是降低卒中風險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戒菸1年後,卒中風險減半,其卒中風險在5年內接近非吸菸者,每43例永久戒菸者每年可以避免1次卒中。
2.合理飲食: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最主要的飲食原則是限制脂肪攝入量。因動物脂肪主要含飽和脂肪酸,它對心腦血管系統有不利的影響,可以促進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並使形成的脂蛋白易於附著在血管壁上,有的還能引起LDL在血液中堆積,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因此不建議攝入過多,我們推薦可儘量進食適量的植物脂肪,且膳食中脂肪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5%以下。
3.增加體育運動: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它有利於減輕體重、增強體質和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適應調節能力,穩定血壓水平。可根據年齡及身體狀況選擇慢跑或步行,一般每週3-5次,每次20-60分鐘。
4.控制體重:儘量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25(kg/m2)。
(二)降壓、降脂、降血糖
對於有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宜及早注意監測血壓、血脂及血糖的變化,力爭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進而預防中風。
(三)動脈斑塊的治療
動脈斑塊形成後,除了上述處理外,還需口服他汀類藥物,甚至有些還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具體需要到醫院諮詢神經科相關醫生。
回覆列表
現在人生活條件好,飲食營養也豐富,不愁吃喝,看似生活狀態不錯,其實我們都知道,現在人所承受的精神壓力,要遠遠大於以前。現在人可能不為吃喝發愁,但是卻會為了車子、房子、位子、女子、兒子發愁。現在人通常處於一種過度勞累、身體透支的狀態,長此以往,會危及身體健康。
不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及精神壓力過大,往往最先誘發的就是心腦血管方面的病變,當很多人在體檢報告上看到“動脈有不穩定斑塊”時,立馬就精神緊張起來,動脈血管裡出現了斑塊,這是多可怕的事情,“這個斑塊會自己掉下來嗎?”“這個斑塊會使頸部血管堵上嗎?”“能不能吃藥或者手術把這個斑塊消掉?”這是病人的第一反應,害怕這個斑塊會影響到生命。
那麼事實上這個斑塊是否真的有危險呢?答案就是的確有風險,但是如果早期發現,加強調理治療,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沒有想像的可怕。因為:
一、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動脈不穩定斑塊?動脈不穩定斑塊是由於多種危險因素導致的頸動脈血管壁損傷、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團塊狀結構。斑塊的形成與很多因素有關,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二、動脈有不穩定斑塊,其實是很常見的現象,其實說簡單一些,就是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像蠟樣的脂類,使動脈彈性減弱、管腔變窄,當這些蠟樣的沉積物一塊一塊形成時,就稱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般而言,一個人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大約從青春期(15歲左右)就開始隱隱發育,至40歲左右變得明顯,而到60歲左右,查遍頸動脈沒有發現一枚動脈硬化斑塊的人就屈指可數了。從這個因素上講,這也是一個正常的生理演變過程。
三、動脈有不穩定斑塊,是身體的一個預警訊號,當動脈有不穩定斑塊時,還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頸動脈是最易受累的部位,是提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訊號。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那麼就說明身體上有病變,是需要做好積極的預防以及治療工作的。
四、動脈有不穩定斑塊,更重要的就是做好預防工作。預防包括禁菸限酒,降低血脂,控制血壓,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多參加健身活動等等。治療手段主要是藥物和手術二種方式。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物和調脂類藥物;手術治療包括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頸動脈支架成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