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以一種近乎抑鬱的狀態找到我。
她一直在備孕,半年過去了,杳無音信。
沒有成功懷孕,並不是她沮喪的原因。
她沮喪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懷孕成功,她無法給她先生、公婆還有自己親媽在內的所有親友團一個交代。
這讓她無比焦慮。
都說現在新時代女性,早就經濟獨立、身心自由了。
她就是當代女性裡一個優秀的代表。但是,家裡人的壓力,讓她不堪重負。
她說,她自己不想要孩子,但是家裡壓力太大了。
除了生,別無選擇。
一個年過30的已婚女人,似乎工作、興趣、自身價值等一切都不再重要了。
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你的日程上有一項你作為女人必須要完成的任務:生孩子。
這個年齡的女人,全身上下,從裡到外,除了你的子宮是有價值的之外,你的思想、你的外貌、你的喜好、你的職業生涯、你的自身價值,一切都是扯淡。
事情本不應該這麼針鋒相對。
生與不生,本來只關乎個人選擇,無對錯之分。
生一個孩子,那是上天的恩賜,是愛情的結晶。
我們的智慧和血液得以因此延續。人類本來也是要這麼一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下去的。
但不生孩子,也同樣沒毛病。
那是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也許你不想生,也許你的條件讓你覺得自己不適合教養一個孩子。
也許你就喜歡二人世界。
無關道德評判、無關自私與否、無關他人,更無關對錯。
但是,這其中不應該有任何的綁架。
那些不顧高齡,執意懷孕的女人、那些為了生孩子打了幾百針的女人、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做試管嬰兒,然後臥床半年下不了地的女人......
如果是女人自己願意生,我們要歌頌母愛的偉大;
但如果是迫於壓力不得已而為之,那就有些可悲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人,對於生孩子這件事情,是糾結的。
糾結並不是壞事。
糾結源於文明的進步,我們開始有更多的思考和觀點,我們更慎重。
畢竟是人生大事。
我們也不是80年代的農村婦女,她們除了生,似乎也沒什麼好考慮的。
事實是,面對現在的生活壓力、情感訴求以及對生活品質和意義的追求,生與不生,早已成為一個問題。
我的一位在百度工作的女性朋友,膚白貌美大長腿,內外兼修。
即便是她這樣女神級的人物,在30+的當下,也無可奈何地要直面“生與不生”的問題。
更讓她焦慮的是,似乎30+不結婚,還有大把時間;而如果30+沒生孩子,那留給你的時間,可就不多了。
有deadline的思考,往往讓人特別焦慮。
但女神畢竟是女神。
她以縝密的邏輯思考和歸納總結能力,總結了關於“生與不生”的幾點憂慮,很有代表性。
生孩子吧,又不是很喜歡小孩,好像自己還沒長大,怎麼就要當媽媽了?
再說,物質或者心理上,還沒有做好準備,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會不會影響生活質量?那是肯定的,畢竟,更多時間要用來陪孩子。
會不會影響夫妻感情?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兩個人的交流就少了。
不生孩子吧,萬一以後想要,而自己又過了最佳生育年齡,身體不好恢復不說,如果到時候壓根兒生不了了,自己會不會後悔?
都說生個孩子,有利於家庭穩定,萬一以後老公想要孩子,而自己過了生育年齡,老公會不會去外面找小三,給他生孩子?
顧慮重重。
有這麼多顧慮,本身就說明壓力太大了。
其實生與不生,最重要的前提是:你是不是真的想生?
先不去管任何其他因素。
人的成長是有階段的,所以心理學上有一個分支:發展心理學。
也就是說,你到一個年齡階段,才做好了一個階段的準備,才會生出一個階段的需求。
不要著急,順其自然就好。
如果你確實身處這個階段,你就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你是不是真的想要一個孩子。
無論思考的結果是什麼,不去預設答案,然後直面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其次是,你是不是可以做到,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孩子不是一個物件,他值得你們好好對待。
孩子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被動地被你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你們理應竭盡所能地照顧好Ta。
我的朋友曾經就跟我說過,她不想生小孩。因為,她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給小孩子一個健全性格。
在她小時候,她的父母雖然已經竭盡所能地照顧她,但是,受制於她家本身的經濟情況,她在物質和心理上都是缺失的。
這種缺失,對她性格有影響,導致她不快樂。並且,她在未來的很多年裡,都要很掙扎、很努力、也很痛苦地去做性格的自我修復,去問這個世界很多問題的答案。
這個過程太痛苦,她不希望讓她的孩子經歷。
這種情況下,也許,不生孩子,也是出於愛。
朴樹曾說,自己不想要小孩,是因為他既不相信這個世界,也不相信自己。
同理。
所以,她認為,想生,就要好好照顧,沒有這個能力,幹嘛禍害孩子?
也是話糙理不糙。
對於孩子是不是會降低生活質量,就全看個人了。
當然,一個孩子帶來的幸福,是其它事情無法比擬的。
這會是任何一個為人父母的人跟你說的話。
但事實是,生孩子,對女人的影響,絕對是大於男性的。
且不說有多少女人,因為懷孕生孩子,而折戟職場,單就說生完孩子後對孩子的照顧,肯定也是要佔用大量時間。
而且很可能一持續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
當你想去健身的時候,你好意思把家裡嗷嗷待哺的孩子,推給別人,然後自己去做別的嗎?
所以,生了孩子,又不想降低生活質量的話,你就要有足夠的智慧,來分配你的時間,要足夠堅定,知道哪些對你是有用的。
此外,家裡人最好還要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支援。
對於影響夫妻感情和家庭穩定的顧慮,真是讓人為難。
我的一位“過來人”朋友,曾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這些“後來人”,勸我們結婚後,一定要儘早生一個孩子,才能牢牢把丈夫拴住。
要不然,二人世界總有過膩的一天,那一天,就是丈夫出軌、家庭瓦解的時候。
聽起來真是駭人聽聞。
其實,要稍稍糾正一下,不是有利於“家庭”穩定,而是“婚姻”穩定。
但是,如果這句話倒過來說,你就會看到一個近乎荒謬的現實:難道你家庭的穩定,需要靠一個孩子來維持?
那我質疑這個孩子在這個家庭成長的健康和快樂程度。
夫妻雙方,是這個家庭最重要的支柱,夫妻的感情本身,才是家庭是否和諧穩定的核心。
你不應該把本應屬於夫妻雙方的責任,偷樑換柱般、神不知鬼不覺地轉移到孩子身上。
而生孩子對夫妻感情的影響,也是莫衷一是。
有人認為,生孩子會影響夫妻感情。
理由是,生了孩子,夫妻雙方(尤其女方)會傾向於把注意力更多放到孩子身上,從而忽略丈夫。
有人認為,不生孩子影響夫妻感情。
理由是,二人世界時間長了總會無聊,生個孩子轉一下注意力,分散下本來可能會朝對方發洩的火力。
可見,夫妻感情,其實跟你生不生孩子,沒有關係。
至於這位過來人姐姐教導我們的“如果女人年紀大了生不出孩子,老公可能會去外面找年輕小三,來給他生孩子”這樣駭人聽聞的說法,那簡直就可以說是威脅了。
如果老公真是這樣,那我覺得,要不然咱就算了吧。
你老公如果是這樣的人,說明三觀和人品都有問題。
最壞的情況,你生了孩子,他該出軌還出軌,到時候你還得帶著孩子自己過。
請不要禍害孩子。
如果你們夫妻雙方感情本來就沒有牢固到可以走完一生,那孩子所在的家庭成長環境,真的也是要打一個問號。
這個環境下,養育孩子,我不認為這個決定,是明智的。
所以,至於“孩子”與“家庭穩定”二者之間的關係,我想,並沒有必然聯絡。
那最後,只剩下一個問題:
如果,本來決定不生孩子,但萬一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又想要孩子怎麼辦?
擔心自己會後悔怎麼辦?
朋友裡面就有,本來雙方結婚時,都商量好了要丁克,但是到四十多歲,忽然就丁克不下去了。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後悔當初自己的決定。
但是,要知道,我們都是成年人。
當初做的決定,是結合自己當時的各方面因素,最後做了這個決定。
這個決定是我們自願做的,沒有人逼著我們。
而在這個世界上,任何決定,都是伴隨著風險的。
這也是我們任何一個人,在做任何決定時,就應該知道的。是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之一。
成年人,應該拿得起,放得下。
與其後悔,不如看看自己站在什麼位置,把拿在手裡的牌打好,好好利用自己既有的資源,過好現在的生活,規劃好未來的生活。
而不是患得患失。
孩子是天使,是上天的恩賜。
生孩子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在外人的壓力和強迫下。
家人的想法固然重要,但女性本身的想法也很重要。
所以,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女性應該與家庭成員之間好好溝通,既表達自己,又不能專權;既照顧到家庭成員的想法,又不能無視自己內心的感受。
面對要不要生孩子這樣一個重要的論題,無論生與不生,都應該是家庭共同決定的結果。
--END--
朋友以一種近乎抑鬱的狀態找到我。
她一直在備孕,半年過去了,杳無音信。
沒有成功懷孕,並不是她沮喪的原因。
她沮喪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懷孕成功,她無法給她先生、公婆還有自己親媽在內的所有親友團一個交代。
這讓她無比焦慮。
都說現在新時代女性,早就經濟獨立、身心自由了。
她就是當代女性裡一個優秀的代表。但是,家裡人的壓力,讓她不堪重負。
她說,她自己不想要孩子,但是家裡壓力太大了。
除了生,別無選擇。
一個年過30的已婚女人,似乎工作、興趣、自身價值等一切都不再重要了。
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你的日程上有一項你作為女人必須要完成的任務:生孩子。
這個年齡的女人,全身上下,從裡到外,除了你的子宮是有價值的之外,你的思想、你的外貌、你的喜好、你的職業生涯、你的自身價值,一切都是扯淡。
事情本不應該這麼針鋒相對。
生與不生,本來只關乎個人選擇,無對錯之分。
生一個孩子,那是上天的恩賜,是愛情的結晶。
我們的智慧和血液得以因此延續。人類本來也是要這麼一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下去的。
但不生孩子,也同樣沒毛病。
那是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也許你不想生,也許你的條件讓你覺得自己不適合教養一個孩子。
也許你就喜歡二人世界。
無關道德評判、無關自私與否、無關他人,更無關對錯。
但是,這其中不應該有任何的綁架。
那些不顧高齡,執意懷孕的女人、那些為了生孩子打了幾百針的女人、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做試管嬰兒,然後臥床半年下不了地的女人......
如果是女人自己願意生,我們要歌頌母愛的偉大;
但如果是迫於壓力不得已而為之,那就有些可悲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人,對於生孩子這件事情,是糾結的。
糾結並不是壞事。
糾結源於文明的進步,我們開始有更多的思考和觀點,我們更慎重。
畢竟是人生大事。
我們也不是80年代的農村婦女,她們除了生,似乎也沒什麼好考慮的。
事實是,面對現在的生活壓力、情感訴求以及對生活品質和意義的追求,生與不生,早已成為一個問題。
我的一位在百度工作的女性朋友,膚白貌美大長腿,內外兼修。
即便是她這樣女神級的人物,在30+的當下,也無可奈何地要直面“生與不生”的問題。
更讓她焦慮的是,似乎30+不結婚,還有大把時間;而如果30+沒生孩子,那留給你的時間,可就不多了。
有deadline的思考,往往讓人特別焦慮。
但女神畢竟是女神。
她以縝密的邏輯思考和歸納總結能力,總結了關於“生與不生”的幾點憂慮,很有代表性。
生孩子吧,又不是很喜歡小孩,好像自己還沒長大,怎麼就要當媽媽了?
再說,物質或者心理上,還沒有做好準備,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會不會影響生活質量?那是肯定的,畢竟,更多時間要用來陪孩子。
會不會影響夫妻感情?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兩個人的交流就少了。
不生孩子吧,萬一以後想要,而自己又過了最佳生育年齡,身體不好恢復不說,如果到時候壓根兒生不了了,自己會不會後悔?
都說生個孩子,有利於家庭穩定,萬一以後老公想要孩子,而自己過了生育年齡,老公會不會去外面找小三,給他生孩子?
顧慮重重。
有這麼多顧慮,本身就說明壓力太大了。
其實生與不生,最重要的前提是:你是不是真的想生?
先不去管任何其他因素。
人的成長是有階段的,所以心理學上有一個分支:發展心理學。
也就是說,你到一個年齡階段,才做好了一個階段的準備,才會生出一個階段的需求。
不要著急,順其自然就好。
如果你確實身處這個階段,你就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你是不是真的想要一個孩子。
無論思考的結果是什麼,不去預設答案,然後直面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其次是,你是不是可以做到,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孩子不是一個物件,他值得你們好好對待。
孩子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被動地被你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你們理應竭盡所能地照顧好Ta。
我的朋友曾經就跟我說過,她不想生小孩。因為,她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給小孩子一個健全性格。
在她小時候,她的父母雖然已經竭盡所能地照顧她,但是,受制於她家本身的經濟情況,她在物質和心理上都是缺失的。
這種缺失,對她性格有影響,導致她不快樂。並且,她在未來的很多年裡,都要很掙扎、很努力、也很痛苦地去做性格的自我修復,去問這個世界很多問題的答案。
這個過程太痛苦,她不希望讓她的孩子經歷。
這種情況下,也許,不生孩子,也是出於愛。
朴樹曾說,自己不想要小孩,是因為他既不相信這個世界,也不相信自己。
同理。
所以,她認為,想生,就要好好照顧,沒有這個能力,幹嘛禍害孩子?
也是話糙理不糙。
對於孩子是不是會降低生活質量,就全看個人了。
當然,一個孩子帶來的幸福,是其它事情無法比擬的。
這會是任何一個為人父母的人跟你說的話。
但事實是,生孩子,對女人的影響,絕對是大於男性的。
且不說有多少女人,因為懷孕生孩子,而折戟職場,單就說生完孩子後對孩子的照顧,肯定也是要佔用大量時間。
而且很可能一持續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
當你想去健身的時候,你好意思把家裡嗷嗷待哺的孩子,推給別人,然後自己去做別的嗎?
所以,生了孩子,又不想降低生活質量的話,你就要有足夠的智慧,來分配你的時間,要足夠堅定,知道哪些對你是有用的。
此外,家裡人最好還要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支援。
對於影響夫妻感情和家庭穩定的顧慮,真是讓人為難。
我的一位“過來人”朋友,曾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這些“後來人”,勸我們結婚後,一定要儘早生一個孩子,才能牢牢把丈夫拴住。
要不然,二人世界總有過膩的一天,那一天,就是丈夫出軌、家庭瓦解的時候。
聽起來真是駭人聽聞。
其實,要稍稍糾正一下,不是有利於“家庭”穩定,而是“婚姻”穩定。
但是,如果這句話倒過來說,你就會看到一個近乎荒謬的現實:難道你家庭的穩定,需要靠一個孩子來維持?
那我質疑這個孩子在這個家庭成長的健康和快樂程度。
夫妻雙方,是這個家庭最重要的支柱,夫妻的感情本身,才是家庭是否和諧穩定的核心。
你不應該把本應屬於夫妻雙方的責任,偷樑換柱般、神不知鬼不覺地轉移到孩子身上。
而生孩子對夫妻感情的影響,也是莫衷一是。
有人認為,生孩子會影響夫妻感情。
理由是,生了孩子,夫妻雙方(尤其女方)會傾向於把注意力更多放到孩子身上,從而忽略丈夫。
有人認為,不生孩子影響夫妻感情。
理由是,二人世界時間長了總會無聊,生個孩子轉一下注意力,分散下本來可能會朝對方發洩的火力。
可見,夫妻感情,其實跟你生不生孩子,沒有關係。
至於這位過來人姐姐教導我們的“如果女人年紀大了生不出孩子,老公可能會去外面找年輕小三,來給他生孩子”這樣駭人聽聞的說法,那簡直就可以說是威脅了。
如果老公真是這樣,那我覺得,要不然咱就算了吧。
你老公如果是這樣的人,說明三觀和人品都有問題。
最壞的情況,你生了孩子,他該出軌還出軌,到時候你還得帶著孩子自己過。
請不要禍害孩子。
如果你們夫妻雙方感情本來就沒有牢固到可以走完一生,那孩子所在的家庭成長環境,真的也是要打一個問號。
這個環境下,養育孩子,我不認為這個決定,是明智的。
所以,至於“孩子”與“家庭穩定”二者之間的關係,我想,並沒有必然聯絡。
那最後,只剩下一個問題:
如果,本來決定不生孩子,但萬一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又想要孩子怎麼辦?
擔心自己會後悔怎麼辦?
朋友裡面就有,本來雙方結婚時,都商量好了要丁克,但是到四十多歲,忽然就丁克不下去了。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後悔當初自己的決定。
但是,要知道,我們都是成年人。
當初做的決定,是結合自己當時的各方面因素,最後做了這個決定。
這個決定是我們自願做的,沒有人逼著我們。
而在這個世界上,任何決定,都是伴隨著風險的。
這也是我們任何一個人,在做任何決定時,就應該知道的。是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之一。
成年人,應該拿得起,放得下。
與其後悔,不如看看自己站在什麼位置,把拿在手裡的牌打好,好好利用自己既有的資源,過好現在的生活,規劃好未來的生活。
而不是患得患失。
孩子是天使,是上天的恩賜。
生孩子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在外人的壓力和強迫下。
家人的想法固然重要,但女性本身的想法也很重要。
所以,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女性應該與家庭成員之間好好溝通,既表達自己,又不能專權;既照顧到家庭成員的想法,又不能無視自己內心的感受。
面對要不要生孩子這樣一個重要的論題,無論生與不生,都應該是家庭共同決定的結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