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珠寶匠APP
-
2 # 珠寶鑑定師媛媛
耳環成為我們日常穿衣搭配中不可或缺的一物,無論是古代的仙女還是現代的女神, 耳環都賦予了她耳畔處那一抹不可或缺的嫵媚和性感。難怪總有一些因種種原因沒穿耳洞的女性朋友會倍感遺憾,一個女人的耳環,真的可以讓她瞬間氣質生輝。
一現在的耳環材質豐富,在選擇上足以讓我們眼花繚亂,那麼我們要怎麼樣選擇呢?先需要有一個預算,比如想多少錢買一副或者幾幅耳飾?然後根據這個預算鎖定材質,比如千元以下那麼黃金、18K金、鉑金、珍珠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 有了預算之後就是根據自己的風格來挑選款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根據自己的臉型來選擇,如果是鵝蛋臉或者比較小的臉型其實是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因為大多數耳環都是可以佩戴的。那麼自己是什麼臉型?可以按照自己面部的特點找到對應的臉型,知道自己屬於什麼樣的臉型後選耳環就簡單了。
三 每種臉型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耳環,選款式無外乎就是顯得臉小和更突出氣質的,如果臉本來就小的姑娘就不用修飾臉型,只需要讓自己更美就好了,耳環是戴出來的美,所以在選購的時候還是需要試戴才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的。
四 如果是少女戴什麼材質都無所謂,塑膠也是好看的,但是如果到了25歲以上戴耳環的時候儘量選擇有質感的,這樣才會看起來更得體。如果寬裕可以選擇翡翠、鑽石、彩寶等這些材質的耳環,如果只是作為裝飾品的效果選擇價格適中的珍珠也是不錯的。
總之,除了按照臉型和款式來選擇之外,還是需要看顏色來選擇的,而決定選什麼顏色的耳環除了自己的喜好,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膚色,搭配得當才會讓你看起來膚色更白更有氣質。
-
3 # 收藏家雜誌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好好地裝扮自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看著就讓人賞心悅目。這其中,耳飾可是不可或缺的飾品之一。現在的耳飾普遍都做工非常精緻,當然,也很容易就讓人挑花了眼。或許,換個視角,去看一看彩雲之南的少數民族他們的耳飾,感受一下那飾品上留存的手工溫度,會讓你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雲南眾多的少數民族,自古喜愛裝扮自己,耳飾是他們頭部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雲南省博物館藏少數民族耳飾,從形制上可分為耳環、耳墜、耳柱等。
圖1 景頗族竹質耳柱
耳環又稱為耳圈,是穿於耳孔的環狀飾物,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耳飾。現今雲南省博物館所收藏年代最早的耳環,是西漢玉質耳環組(圖2),發掘於晉寧石寨山十三號墓。該組耳飾共有28件,大小有序,以繩相依排列系掛於耳。
圖2 西漢 玉耳環組
至南詔時期,耳環更是普遍流行於官民之中。開鑿於唐代的大理劍川石鐘山石窟,眾多的人物多有耳環為飾。第11號窟《細奴邏、后妃及男女侍者造像》中后妃及侍者皆佩戴著似以金屬製成的圓形耳環(圖3)。第二號窟《閣羅鳳出巡圖》儀仗隊裡一捧瓶侍者佩戴有耳環(圖4)。元李京在《雲南志略·諸夷風俗》中記述:當時的白族“耳(戴)金環,象牙纏臂”。餘遠慶《維西見聞錄》載,清代普米族“男挽總髻,耳戴銅環”。耳環的形制有圓形、橢圓形、稜形、鉤形、半圓形等。
圖3 石鐘山第11窟細奴邏、后妃及男女侍者造像
圖4 石鐘山第2窟閣羅鳳出巡圖中的侍衛
永寧摩梭人耳飾(圖5),銀質,長10.7、環徑5.8釐米,重46克。環為鉤形,其下墜一中空圓球,以花絲分隔為兩部分,上部素面,鏨刻8朵小花,下部以花絲密密包裹直達最底端。佤族銀雲頭銀耳環(圖6),這是佤族最喜愛的耳飾形式。最大的直徑可達約20釐米,可垂至肩部,不同年齡性別所戴耳圈不盡相同。中老年婦女多戴鑲銀絲大耳環。也有在穿孔的耳垂上塞圓筒形銀花的,直徑一般不小於5釐米,可垂至肩部,類似如前所記“眈耳”。
圖5 永寧摩梭人耳飾
圖6 佤族銀雲頭銀耳環
傣族鏨花螺旋耳環(圖7),銀質,徑5.7釐米,重50克。因似蜷曲的螞蝗,所以俗名又叫螞蝗圈。圈上細密鏨刻麥草紋。麗江納西族墜銀鈴耳環(圖8),銀質,通長7釐米,重39克。素面圓形耳環,下面分別系墜四個銀圓球,女子行走起來窸窣之聲如影隨形,增添別樣風情。
圖7 傣族鏨花螺旋耳環
圖8 麗江納西族墜銀鈴耳環
文山廣南瑤族盤雲頭紋銀耳環(圖9),銀質,徑3、通長5.2釐米,重13.9克。耳環圓形,其下有一四面體,每一面鏨刻菱形紋,四面體下,以三束銀片盤卷呈雲紋。西盟佤族銀鑲紅珠耳環(圖10),通長11、徑約6.5釐米,重約50克。耳環半圓形,原有鑲嵌已脫落,下部以銀花絲、炸珠、綴系等方式,形成蓮瓣、繡球等紋樣,分別包裹兩粒紅色珠子。最下端的小圈內,可以隨時系掛纓穗、小鈴、錢幣等。
圖9 文山廣南瑤族盤雲頭紋銀耳環
圖10 西盟佤族銀鑲紅珠耳環
以上多為婦女的耳環,男子則一般在左耳戴重量較輕的一隻耳圈。
耳墜是由耳環和與墜子兩部分組成,墜子以銀片製成響鈴、葉,花朵,瓜果等形狀,還有的綴掛銀鏈、玉石、牙骨、植物珠等,多為婦女飾品。其造型、質地種類繁多,最能體現出濃郁的民族特色。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中,就有多個佩戴耳墜的人物形象出現,有的以花葉作為裝飾。其中一手捧經書女子形象,佩戴的耳墜形制(圖11),似乎與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幾無區別。
圖11 張勝溫畫梵像中佩耳墜者
傣族花籃鍍金鑲珠銀耳墜(圖12),長9釐米,重13.7克。銀質鍍金,在三臺式鑲珠花瓣上,墜掛著十一根墜須,中間一層為花籃、最下一層為魚形墜飾,做工精細。彝族燈籠形鑲石耳墜(圖13),純銀打製,形狀似燈籠,故稱。燈籠耳墜做工精緻,一般為女子出嫁時必備嫁妝之一,圖中燈籠耳墜,長10.5、耳圈徑4.5釐米,重88克。瀾滄募乃拉祜族耳墜(圖14),銀質,通長8釐米,重31克。掛耳一端呈半月形,以三個s形掛鉤綴系山字形銀片,山字形下面整齊掛十根銀針。半圓形和山字形銀片上,細密鏨刻二三排圓珠紋。
圖12 傣族花籃鍍金鑲珠銀耳墜
圖13 彝族燈籠形鑲石耳墜
圖14 瀾滄募乃拉祜族耳墜
潞西景頗族銀“十字”鏨花吊須耳墜(圖15),通長13釐米,重49克。耳墜呈十字花形,下面分別吊墜七組銀鏈及銀片組合,銀片上鏨刻景頗族傳統的花草、星辰、昆蟲等紋樣。彌勒彝族銀鏨花柳葉墜耳墜(圖16),銀質,通長8釐米,重32克。耳環上焊接鏨刻牡丹花,其中一朵花中心鑲嵌有紅珊瑚。下系柳葉墜、鏤空小花、壽字紋等。
圖15 潞西景頗族銀“十字”鏨花吊須耳墜
圖16 彌勒彝族銀鏨花柳葉墜耳墜
耳柱又稱為耳璫,呈圓柱狀,是直接穿入耳垂上的穿孔中作為裝飾的耳飾。平常人們見到這樣粗大的耳柱,都會覺得要佩戴在耳垂上,有點不可思議。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一般是用針或者花枝刺破耳垂後,以帶藥性的樹枝、竹棍或獸牙逐漸擴大,形成可供耳柱穿過的圓洞。《南詔圖傳》中就有多個佩戴耳柱男女的描畫(圖17)。如開南普苴諾苴大首領張寧健、忙道大首(領)李忙靈等。這些耳柱的形制基本相同,鑲嵌一般是“耳綴珠、貝、瑟瑟、虎魄”。
圖17 《南詔圖》中佩戴耳柱的男女
雲南省博物館收藏的圓筒狀耳柱、蘑菇形狀耳柱、長杆形狀、櫻須連綴耳柱等少數民族耳飾,主要是德昂族、傣族、布朗族、佤族中使用。有時他們喜歡用五彩或素色的各種纓穗插入耳柱作為裝飾,顯得五彩繽紛,歡快熱烈。
德昂族婦女耳飾(圖18),德昂語稱“少”,即耳柱。為銀質,中空。筒長8、徑1.5釐米,總重135克。尾部呈喇叭形,頂端似蘑菇狀,頂面由卷團花、穀穗花環託,中間為一圓銀珠。筒下吊一串銀底絨花,各系一朵大紅絨球。
圖18 德昂族婦女耳飾
遮放景頗族男子耳柱(圖19、20)。包銀皮耳柱,通長20、徑1.6釐米,銀質,重20克。此耳柱只是在兩頭,以銀絲纏繞數圈,造型簡潔粗獷。竹質耳柱,長6、徑1.3釐米,鏤刻花葉紋、幾何紋等紋樣。景頗族清代稱為“遮些”,康熙《永昌府志》載,“遮些,挽發為髻,男女皆貫耳、佩刀”。如今景頗族男子已逐漸不再佩戴耳柱,但是出門佩帶景頗刀的傳統一直保持了下來。景頗族婦女一直保持佩戴耳柱的習俗。
圖19 遮放景頗族男子耳柱
圖20 遮放景頗族男子耳柱
佤族婦女耳柱(圖21),通長9、徑2.5釐米,面經6釐米,重41克。耳柱呈傘形,柱體為中空圓柱,至傘面部分略收窄。頂端為圓形,鏨刻有太陽紋,保留著古老耳飾的原貌。
還有一種耳飾稱為耳插,少數民族婦女在平時的生活中,隨手採摘佩戴,亦或是一片鳥羽、一朵小花、一個小果子裝飾自己的耳朵。點綴烏黑秀美的長髮;甚至身體略有小恙時她們會將一些有藥性的植物枝杆穿入耳洞裡,讓藥物透過耳部穴位匯入或鼻子嗅入來達到治病的功效。
回覆列表
瘦長的臉型適合弧形或橫向設計的耳飾,如花形、心形等。可選擇造型誇張的款式,長度則以貼耳式短墜或耳釘為宜,增強臉部的生動感。
圓臉:圓臉的特徵是下巴短、顴骨寬,長條形的耳環在視覺上有縱向拉長臉型的效果,如長水滴型、流蘇垂式、“I”形或“S”形等。
方臉:稜角分明的臉型適合佩戴線條流暢、造型圓潤的耳飾,圓形、流蘇形的耳環都能起到柔化臉部稜角的作用。
瓜子鏈:因為臉型上寬下窄,為了中和上重下輕的感覺,宜佩戴“上小下大”的耳環或耳墜,如水滴形、三角形、扇形~
橢圓臉:完美!隨便帶!想怎麼戴就怎麼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