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331613897073
-
2 # 新家長課堂
很多的家長都有著相同的困惑:
為什麼我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給了她那麼豐盛的物質條件,她卻經常為了一件小事和我們爭吵?
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明明那麼可愛,到了青春期卻會歇斯底里的對我們喊叫?
如果我們和孩子相處時經常發生這種情況,那就說明無論你給與了多少,實際上孩子並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在親子相處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顧及孩子感受,只是一味的給他我們覺的好的,這並不算是愛。
給與愛的前提必須是我們懂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在想著什麼?知道他要什麼?知道他此時此刻的感受又是什麼?
叛逆行為背後的吶喊聲!人的成長過程蘊含著自然發展規律,例如孩子四個月會翻身、六個月會爬、一歲會說話......
大人們覺得孩子從3歲開始就不好管了,其實是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覺醒,他知道媽媽是“我”的媽媽,爸爸是“我”的爸爸,孩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這是孩子的第一次自我意識覺醒。
青春期是孩子第二次自我意識的覺醒,這個時候的孩子總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主了,但家長仍舊覺得他還是個小孩,不相信他有能力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以為我們可以以我們的人生經驗引導他走向更好的未來!
往往這便是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對抗的開始,家長沒意識到“控制”≠“愛”,孩子也不覺得“愛”=“控制”。
若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規劃走,家長會擔心,甚至隱隱產生一種失控感,反而越加頻繁的用各種方式讓孩子繼續按照自己的規劃來,這種對抗一旦開始,我們最終要面對的便是日漸疏遠的親子關係。
面對孩子日漸激烈的對抗行為,家長該怎麼做?應對對抗行為的三個有效方法
家長一定要認可孩子的成長,因為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在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情後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兒子你長大了,恭喜你啊,爸爸發現你做的這個事情非常棒,我真的覺得你長大了。”
我們要鼓勵我們的孩子大膽的嘗試,要堅定的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在孩子嘗試著做一些事情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孩子爸爸相信你有能力處理好你身邊所有的事情,我跟你媽就是你堅實的後盾,如果說有什麼樣的事情需要我們給你建議,那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但是最終的決定還得你來定好。”
讓孩子感受到愛,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值得被愛。在孩子需要一些建議時我們可以說:“孩子你知道嗎?爸爸媽媽非常的愛你,你在爸爸媽媽心中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地位,因為我們愛你,所以今天在你做這個事情之前,爸爸媽媽必須要為你提出一些我們的建議。如果說能夠對你有一些幫助的話,我們會很開心的。”
想要知道孩子不被尊重,不被愛的結果嗎?
張老師推薦影片——《松子被嫌棄的一生》,看後或許能給為人父母的我們帶來一絲啟迪。
當我們想要管教孩子之前,我們需要先向孩子表達愛,有愛才有管教,如果說沒有愛的話,親子間的管教就變成了一場戰爭。
孩子總是反著幹,父母就該審視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言行讓孩子錯誤的覺得:只要做的事情跟父母說的事情不一樣,我就是在做自己了,導致父母說的越對孩子就做得越錯。
孩子做事拖拉、磨唧的內在需求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是和我們經常會發生一些衝突、爭執,贏的還總是我們家長。
做事拖拉、磨唧或許是孩子對家長髮起的隱性攻擊長期被父母壓制的過程中,孩子的委屈、痛苦無處發洩,當孩子發現自己做事慢父母會焦躁、憂慮,為了發洩委屈,無意識中孩子做事就會越來越慢,其後隨機而來的就是自責和內疚,從而產生自我攻擊,對自己產生懷疑,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不應該存在,自己存在都是多餘的,就是個累贅......內在沒有幸福感。
家長應該怎麼防止這類情況發生?在平常的交流生活中,我們應該給孩子一些多贏的機會,家庭是孩子出生以來的第一個江湖,他在這個江湖裡面都輸的一塌糊塗,那他到社會上的大江湖裡她還有贏的可能性嗎?
他會覺得自己會永遠輸下去,既然做什麼都要輸,我幹嘛還要努力呢?幹嘛還要奮鬥呢?直接投降得了。
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也是導致孩子做事拖延的主要原因。當父母的眼神或行為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能失敗,否則就會遭到父母的指責,當孩子感覺做錯事的結果讓自己難以承受時,他們就會為了避免承擔這種痛苦,而不願意做這個事情。
當孩子做事拖拉時,或許他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避免失敗而受到責罵。
當孩子做事拖拉時父母要怎麼正確應對?要允許孩子犯錯誤我們要經常對孩子說,孩子,你大膽的去做,你要允許自己犯錯誤,因為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在醋中成長學習的啊,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也常犯錯誤呢,大不了我們重新再來唄。
要允許孩子慢慢來因為萬事萬物都是有一定發展規律的,一個小樹苗長到能夠成材是一個慢的過程,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到長到成人,不也是一個慢的過程嗎?
現在這個社會節奏太快了,導致我們內在衝突越來越多,也就導致人們越來越焦慮,但大家要記住,凡事欲速則不達!
你每一次催促孩子,都會在孩子的內心種上一顆種子,讓他覺得只要走快了、跑快了,就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讚美,能得到爸爸媽媽的愛!
但本來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父母的催促下孩子的身心就處於一個分離的狀態,他的內心就會越發焦慮不安,越發恐慌。
孩子在焦慮情緒的影響下,內在的防禦機制被喚醒,做事就會越來越慢。
答疑
孩子經常鬧離家出走怎麼辦?一說他他就出走。
家不僅僅是一個房子,她更重要的是帶著溫度,經常離家出走是因為孩子覺得家裡充滿了不信任,充滿了批評,指責,謾罵,讓孩子在這個家裡總有濃濃的挫敗感,總是有委屈,有憤怒,所以孩子想要離開這個家。
而我們一說他他就要離家出走則是因為從小到大他可能累積了很多的委屈,很多的憤怒,現在我們再說她一句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把他們從小到大的負面感受全都調動出來了,所以呢,他就想要離開這個地方,因為這個裡邊感受不愛。
張老師推薦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看完這部電視劇或許會給你意外的啟迪。
家庭教育的2個真相
家庭教育的真相,也就是說在我們家裡面,我們給予我們孩子的愛,不是以我們付出多少來衡量的,而是以孩子感受到多少來衡量的。家庭教育的真相,打不是愛罵不是愛拼命指責不是愛,會痛的通通不是愛。
回覆列表
孩子愛頂嘴,都被父母看作是不聽話的表現。其實,有時候頂嘴正是孩子獨立思想和特別個性的表達。
孩子與家長頂嘴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孩子雖做錯了事,但是對父母漫無邊際、長篇累牘的說教感到厭煩;
(2)孩子犯錯後有了悔改的表現,但是父母的處理不冷靜,讓他們感到家長有些小題大作;
(3)孩子沒做錯事,但卻遭到無端的責備;
(4)父母逼迫他們去做他們不想做或者不願立即去做的事;
(5)父母之間鬧矛盾,孩子無端受牽連。
孩子和父母頂嘴的確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父母親應當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多下些功夫!同時還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因為現在的孩子畢竟接受教育早,接觸的傳媒多,而且頂嘴也是孩子不良情緒得以宣洩的一個途徑,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它們判斷是非的能力強了。
面對頂嘴的孩子,父母要慎重對待,對於真的頂嘴要合理應對,對於個性表達的“頂嘴”卻要適當鼓勵。但是頂嘴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一旦習慣成自然,也不利於他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長大成人後的人際關係的和睦。
所以作為家長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引導:
1、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孩子頂嘴多半是由於他們還沒學會恰當地表達,父母沒必要因此發火,更不能借題發揮,甚至因為自己遇到不痛快的事而遷怒於孩子。沒法讓孩子有效地停止頂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在教育孩子時不免粗暴急躁,而這種不當的處理方法往往很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
2、遇事冷靜,賞罰有度。作為家長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都不要急躁,先要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再決定處治方法,不搞連帶處罰,不翻舊賬。賞罰前,要講明道理,讓孩子徹底信服。
3、主動了解孩子的意圖。父母應明白,孩子向來都是很直接地用言行來表達自己的意圖的,從來不會遮遮掩掩。所以,在孩子頂撞你時,你應該問問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個小傢伙想怎樣?”當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圖後,你就會理解為什麼突然之間這孩子變得那麼粗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助於父母緩和氣氛和自己的情緒。父母這麼做也是給孩子做出了一個榜樣,教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4、注重言傳身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自己都時常跟愛人頂嘴,跟老人發生衝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父母多多以身作則,平日處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長輩時言行尊重,孩子自然會聽從教導,而不再頂嘴的。
5、給孩子申辯權利。即便知道它們在狡辯,也要耐心聽他們把話講完,然後因勢利導,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