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道君行晚

    這兩句詩,文天祥描寫了自己的兩次經歷。第一次經歷,文天祥兵敗撤退經過惶恐灘。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贛江,灘頭水流險急,故名。第二次經歷,文天祥1278年12月在廣東被俘,押解北去,1279年正月經過零丁洋。零丁洋,現在的珠江口。這兩句詩巧妙地運用了地名,表現了國家淪喪自己被俘的蒼涼意境。

  • 2 # 波羅密2

    先借上一位老兄對兩個地點的解釋,這兩句詩,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贛江,灘頭水流險急,故名。零丁洋,現在的珠江口。

    實際上這兩個地名也有其它深層含義,屬於一語雙關,當自已戰敗之後,急急入喪家之犬,心裡對國家和個人命運,非常擔憂,心中惶恐不安。走到惶恐灘,觸景生情!

    自已被俘,押解到零丁洋,想起自己孤苦零丁,獨自面對未知的挑戰,前途坎坷,性命隨時不保,淒涼孤獨之情,孤苦零丁之感,油然而生。

  • 3 # 曉西關

    零丁洋好像在珠江吧!惶恐灘頭抱歉不太清楚。

    詩的意境我個人理解:家國仇恨之前個人生死無所畏懼。

    這是一種氣節,中國傳統文人的風骨,而這種氣節、精神隨著歷史的傳承而留下來。

    請原諒我直言:我們現在的部分精英、專家、學者缺乏的就是這種精神、氣節、風骨,一味地吹捧逢迎,為點蠅頭小利而失去脊樑,成為洋奴。

    而真正傳承下來的“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大多都是屠狗啖酒之輩的百姓。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有自己的風骨、氣節和精神!

  • 4 # 綺閣書生

    《過零丁洋》是南宋抗元名將、身為狀元、丞相的文天祥的名作。全詩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文天祥被俘後的誓死明志之作。全詩慷慨激昂,一腔愛國激情,光照千秋。

    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

    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贛江,水流湍急,極為險惡,為贛江十八灘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零丁,語意雙關。即指零丁洋,也指自己孤身奮鬥,毫無援兵。被捕後,被囚禁於零丁洋的戰船中。南宋已到窮途末路,獨木難支,曾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拒不投降,最後在柴市從容就義。留下《正氣歌入、《過零丁洋》、《指南錄》及《指南後錄》等氣壯山河的詩文。

  • 5 # 半山樵書生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這是文天祥七言律詩《過零丁洋》中的兩句。

    公元1278年,南宋末帝趙昺"祥興(用來紀年的年號)"元年,十二月(農曆月份),文天祥在廣東海豐縣"五坡嶺"兵敗被俘,元將張弘範押著他前往厓山,硬要他寫信勸降仍在抵抗元軍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當然不願意去做,實在拗不過,經過零丁洋時便寫了這首千古傳頌的詩明志。

    2,先看初中《語文》第六冊的古詩附錄,註解已經簡略解釋了"惶恐灘"在江西萬安縣,可能是文天祥曾經戰鬥失利的地方。多的部分,前面"絃斷有誰聽?"見全詞。

    岳飛的詞《小重山》(或許應該題為《小重山•瑤琴》):昨夜寒蛩(qiong二聲,蟋蟀)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3,後面的《別雲間》,作者是明末的夏完淳,跟文天祥是同樣抵抗外敵入侵,兵敗被俘就義的民族英雄,而且年紀更小,只有十七歲。

    4,5,6,惶恐灘的具體情況,請看搜尋結果。

    7,8,9,萬安縣在哪裡?看看二十多年前不太準確的《交通圖冊》,江西省部分地區。文天祥就是離萬安不遠的吉安的人(《宋史•文天祥列傳》)。

    10,下面幾圖是中專農校《語文》第二冊的,只寫文天祥被俘前後情況的《文天祥傳》。也註釋了:零丁洋,厓山在哪裡。

    11,12,零丁洋,就是在廣東省中山縣南零丁山下的一片海洋,故名零丁洋,應該是在珠江的西江口附近。而厓山在廣東新會縣南,面對南海。

    13,《交通圖冊》的新會,中山等地的關係。"厓山"很可能,也許是崖門左下方,經線邊的那個小島(參考第14,15圖)。

    14,15, 16,17,厓山之戰時,文天祥被囚於元軍戰船上,親眼目睹了南宋對元軍最後的"大規模"抵抗[不是南宋軍民"最後的"抵抗,因為我知道:重慶至今還有幾大抗元名城遺址儲存較好:忠縣皇華城,雲陽磐石城,萬州天生城等等。尤其是重慶合川的釣魚城,不但此前把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打得傷重而亡(兄長蒙哥戰死了,因此才有忽必烈爭權,擊敗弟弟"阿里不哥"奪得汗位成為"元世祖",這是後世史家評價帝皇功過的重要的"廟號"),宋廷厓山滅亡後還抵抗了元軍很久,最終為保全民眾,而接受了久攻不得只能改成招安策略的忽必烈的"不殺一軍一民"的承諾,幾十名都統(好像相當於校級以上軍官)降元之後集體自殺,以命殉故國南宋。好在忽必烈也算守信的開國明君。釣魚城附近的人代代相傳這樣的故事]。文天祥還寫了詩作,請看搜尋結果。

    18,19,20,筆者不同意"厓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以後無華夏"的說法,因為漢語漢字未滅,各種中華文明的典籍史冊等等在民間還有很多,元朝並未去大量地刻意地毀滅這些,只是他們自己不願意好好地學,不理不睬漢族人的文化,制度等等罷了。漢族人只不過丟了執政地位,這個不能代表"中國"的一切,更重要的種種優良傳統,血性一直都在,在元清兩朝不過明智地暫時地,部分地隱藏罷了。否則,十四年艱苦抗戰的精神血性從何而來??還存在的種種傳統文化,技術,從何而來??那種說法,時時刻刻想著入主大陸的島華人最歡迎了!去年我就在網上親眼看到過,他們還想著美夢,妄圖用這種"理論"來洗腦華人呢!有愛國心愛中華民族之心的華人,絕不能接受鼓吹這種謬論!!同時應該明確:元清兩朝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則也會被人鑽空子利用!!元,清自己,以及他們之後的明,民國,當今都早已認可元,清是中國!

    21,

    22,23,24,下面幾圖,就是文天祥看了厓山之戰,寫出來的悲痛的詩。25,26,27,別的人為厓山之戰寫的文學作品。

    28,29,30,31,32,33,34,35,上面31~35圖對零丁洋的說法,可能不對頭,筆者存疑,認為文天祥寫詩時過的零丁洋應該在更西南邊一些。請看別處網友的"滿意回答",與筆者資料大同小異。

    36,以下幾圖是《二十四史》中的《宋史•文天祥列傳》。37,上圖表明,文天祥是一個純粹的文人,沒有系統地學過兵法謀略,軍事技能,沒有像岳飛那樣自小文武兼修,因而面對強大的元軍,民族英雄文天祥智謀能力不足,只能盡力而為,總是敗多勝寡,最後被俘,求死殉國。所以,報國需要精益求精的本事,"精忠報國"改成"盡忠報國"是不對頭的。這也許是筆者匆匆忙忙粗讀《宋史•文天祥列傳》受到的最大啟發。

    起兵抗元之前,文天祥算是一個風流才子,"平生自奉甚厚,聲伎滿前"就是:平時自己把小日子過得很是豐厚,肯定有很多能歌善舞善奏樂的美女環繞身邊身前了。。38,39,40,41,42,43,這裡上,下二圖,文天祥的母親和他唯一的兒子,都在傳染病流行時,和幾百名士兵一起死亡了。而且"妻妾子女"都被元軍抓住了。國將破難救,最親近的家人已經不在,自己又落入敵手求死不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戰友們血戰而出不了力,凡此種種,"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范冰冰曾經主演過電視劇《亂世漂萍》中的潤格兒......),足以讓文天祥感慨,"感嘆孤苦伶仃"了。"惶恐,零丁"在這首詩裡都有雙關之意。

    44,45,46,47,48,49,50,《宋史》是元代"脫脫"等人奉朝廷旨意修撰的,代表著元朝官方的看法,看看他們對文天祥是多麼地稱讚??

    附:文天祥詩二首。 《和朱松坡》(七律)學醫未至大醫王,笑殺(煞)年年折臂傷。屏裡江山如出色,亭皋(gao一聲,水邊高地)松菊已成行(hang二聲)。細參不語禪三昧(mei四聲),靜對無絃琴一張。多謝嶺頭詩寄我,滿園梅意弄春光。 《贈蜀醫鍾正甫(fu三聲)》炎皇(炎帝神農)覽眾草,異種多西州(指四川)。為君望峨(峨眉山)岷(岷山,或岷江),使我淚雙流。向來秦越人(扁鵲本名秦越人),朝洛(洛陽)夕邯鄲。子(先生)持鵲經(扁鵲寫的《難經》)來,自西亦徂(cu二聲,往)南。江南有羈(ji一聲)羽[被羈絆(ban四聲)縛住的鳥類,比喻作者自己],豈不懷故營。何當同皇風(太平之治),六氣[陰,陽,風,雨,晦(hui四聲),明。或中醫的風,寒,暑,溼,燥,火]和且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所有痛苦的經歷是不是人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