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道紀小小說
-
2 # 層城鵷雛
這個有點不合適吧!學生們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早讀課肯定以背誦語文和外語為主,如果再增加一節課專門用來誦讀國學經典,勢必會增加孩子們的學業負擔。這與國家所提倡的“減負”相違背,有待於商榷。
今天的一些人,總覺得國學高大上,其實是不正確的。一些教育機構也打著“國學”的旗號,到處招搖撞騙。背誦了一些《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聲律啟蒙》、《唐詩宋詞》、《論語》等書籍,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高高在上。其實差的很遠,國學是一個很大的詞,諸子百家經史子集都屬於國學。
國學屬於歷史唯物主義,大部分都是糟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繼承那些優良傳統文化,理解諸子百家的精髓。國學的精華散落在了語文課本里,語文老師教學的時候重點講解一下就行了。語文課本精通了之後再去研究國學也不遲。
增加一節國學誦讀課,肯定要請專業的國學老師來講解,肯定要買相應的教材。對於家長們來說,又要出高額的課時費了。每個學生一節課按照50元來收的話,一個月大概22節課,家長們每個月就得多出1000塊錢,雖然並不多,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安排誦讀國學經典課的初衷是好的,可以繼承與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往聖繼絕學。但是實際的操作並不可行,因為其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
3 # 節度使95
經典的解讀都有問題,你讓孩子讀是可以,怎麼回答提問?還有,你認為的經典是什麼?《論語》比你想像的深多了!讀增廣要解意,有的老師根本沒這人生經歷,會瞎解的。包括《弟子規》裡面有些解讀都有問題,這麼幹只會讓孩子厭惡國學的。誤導了孩子才是大事!
非要讀,我建議讀《金剛經》。這文對孩子的專注力提升有好處,而且經文的法力是說你不懂也能接入思維,對孩子性格塑形有好處。校園能少好多糾紛!孩子專注力提升,能從眾多資訊裡找精華,找自己想要的東西――現在的問題,資訊太混雜不堪了,孩子沒有辯識度也沒有自制力。成人都有這問題,何況孩子了。
《金剛經》是《大般若經》的精華,這一篇能受用一生。我剛在想明天寫篇《金剛經》的解意,空性之外,文章是有主旨在裡面的。
這麼晚發個提問出來,你也是費心了!我建議你聽我的試一試,效果絕對比讀其它書好。
《論語》,《春秋》,都不是他們這年紀能讀懂的,這是古人要用一生研習的內容。古人可不比今人蠢。等到高中大學再學儒門典籍,孩子也許就能自解了。
弘揚國學,不在一時。也不在讀,在力行。
-
4 # 虛受讀書
要的,一定要。
這是關於人的本性訓練塑造的過程,與孩子的將來從事什麼職沒有關係。
培育孩子的眼界,品性,這是夯實基礎的事情,絕不過時。
為什麼要在學校實行,因為很多家長對此認識不到位,在學校推行經典誦讀又制度可保障。孩子們在群體環境下更容易更輕鬆學習。
如果你要做,你們學校要做,我完全支援。
-
5 # 飆叔講故事
國學糟粕太多,要讀經典,像《弟子規》這樣糟粕多的內容,不讀也罷。
但在讓孩子們充分理解經典含義的基礎上,讀《三字經》《論語》等經典還是有必要的。關鍵是老師。老師都不懂,讀啥呢?
一定要讀,《道德經》《金剛經》這類不懂意思讀了也能靜心的確實可以考慮。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不懂意思也不要緊。但最好懂意思。
-
6 # 快意人生的蝙蝠俠
謝邀。一個民族最害怕的不是沒有自己的文化底蘊,而是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卻守不住,丟了自己的根基,這是很可悲的。國學是中國歷史上哲人的偉大創造,蘊含著深刻道理,有很多我們無法跳出圈子。現在很多人認為國學沒有用,這是很膚淺的,是對國學的不理解,是沒有領會到國學的深刻內涵。學校教育,不僅要滲透國學教育,還要採取多種方法,科學規劃時間,留出朗讀的足夠時間。國學的傳承,是不會影響學生的其他學習的。有人認為學國學了,就忽視科學,這是錯的,國學科學相得益彰,互相映襯,像紅花配綠葉,才會展現勃勃生機。
-
7 # 國病
其實是可行的。今天看傳統私塾教育在文字能力這一塊是遠遠超過今天的語文教育的。
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恐怕最失敗的就是語文了,用西式那一套語文教育方式不適合我們的語言文字教學,不是教壞了,而是瞎耽誤功夫。
現代的語文教育走入了誤區,教一些沒用的或用處不大的東西也就罷了,佔用時間太多。比如語法,一筆帶過就可以了,因為漢語並沒有那麼強調語法。而且你會說本身就已經是掌握其中那點邏輯了,即便要教也是教書面語法,口語中最粗淺的那一類語法,比如被字句、把字句,教了幹什麼呢?又比如一個小學生你天天強調中心思想有幾個意思?他能理解什麼是思想嗎?神經病。
漢語其實更加強調書面語,今天的人不掌握古漢語文字是文字能力下降的最大問題。因為全面不掌握古漢語精華文字,所以就只能取名餓了嗎之類的名字,取名的掌握了,受眾不行也沒用。更可怕的是,今天的語文還不如方言口語裡的古漢語豐富,就是說除了認字以外,另一方面還教壞了。普通話的古漢語詞彙遠遠低於方言裡的古漢語詞彙量。以至於很多人不知道方言裡很多詞彙是有對應的字詞的,因為那是古漢語。所以上語文課反而學壞了。
今天為了那一個作家是否入選語文爭吵不休,其實方向就是錯的。語文選篇應該是強調文風、語言與時代的差異,比如古風體是什麼感覺,屈原《離騷》又是古風體裡的一類。民國體的語言又是一類,比如錢鍾書、張愛玲。王朔為代表的流氓體又是一類。方言體的文字又是一類。學生感受到了不同文風,他才會被啟發嘛。
有些經典對於學生,尤其小學生沒必要去理解。只需要能朗朗上口,體會過,能記住。這樣未來他自己就會不斷反芻咀嚼回味。裡面的那些風格、詞彙會更早被記住和掌握,而不是思想。所以像《詩經》《論語》《道德經》《楚辭》《唐詩宋詞》這一類是可以透過誦讀、背誦提高的。不必過分講解,沒必要。講了也聽不懂,而且未必能講對。期末考試就是背誦出來就行了。記住一部分,印象大部分就成功了。所以學校裡能有一節這樣的誦讀經典的課非常必要。
經典其實既是語文,其實還是藝術。什麼思想不思想,搞些莫名其妙的作家選進去,到了多年之後根本就沒印象。我就光記得魯迅那幾篇了。因為語言文字沒有特點,選進去幹什麼呢?
今天應該減弱的是數學,太早教並沒有意義,能學會又有什麼用?絕大多數人最後都用不上。物理反而可以三年紀之後就進入。英語則滾蛋,小學幼兒園學什麼英語,神經病了。
-
8 # 梅里一了
謝邀,首先,我對國學這種提法就很莫明其妙,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不知道這世界還有哪個國家有一套自拉自唱的學問稱為國學的,對於一個奔向現代化的國家,應該是放眼世界的,一切先進的文化,皆可拿來為我所用,當然也包括自己的歷史傳承,何必固步自封非要自詡什麼國學呢?其次,什麼是經典?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選擇標準,四書五經,十三經,二十二子,二十五史?這可不是花一節課就能背誦的,既便你花畢生的精力,皓首窮經,也未必能整明白,花一節課,背幾個句子,又有何益。會幾句之乎者也,就顯得有文化麼?真的未必。其三,現代知識日益豐富,社會分工日益細化,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學習方法日益注重綜合歸納,死記硬背這種農耕時代,資訊匱乏的笨辦法並不值得廣泛推廣。因此,個人認為,用一節課背國學經典完全沒有必要,而設一節自習課,讓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自己有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卻很有必要,當然學生對傳統經典中的話題展開討論,也受歡迎。如果有人只對古典詩歌有興趣,能夠把全唐詩倒背如流,可把它弄到綜藝節目來個真人秀,但不能以此為標準,要求所有學生都去背唐詩。
-
9 # 瀚墨無極
這又是一大命題,“學校每天按排一節課誦讀國學經典可以嗎”;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個人認為,中小學校贊時還是不易按排的好,首先國學經典太深奧,涉及面很廣,以現在的師資力量,教學水平,很多學校是達不到的,沒有專業的教師教學,或許會曲解國學的藝術思想,把積極的變消極的。再一方面,中小學生思想單純,知識面較窄,理解能力差,所以還是贊不認同;但上點思想道德教育課還是可以的;當然,讀到大學時情況就不同了,學生知識豐富,思路廣博,各方面條件已成熟會造就對國學的愛好,甚至還有創作的能力。
國學我們習貫向來是以“風”“騷”連在一起,“風”是代表《詩經》,“騷
”指《離騷》代表《楚辭》。國風和離騷在過去的確為我們指示了文學創作的兩條光明大道。今後也還會繼續起著應有的作用,“詩經”和“楚辭”對於後世文學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
10 # 東風別業
這不就是誦經嗎?每天一節課,每週五節課,比數理化科學教學課時還要多。要搞國學教?神學宗教有唱詩班,也只不過代表制,少課時的。大行渾淪吞棗灌輸?奇思妙想何其多?
實際上,八德八禮,弟子規,三字經什麼的已經進入教室進入課堂,學校道德教育很成功,學生很善良,以至於畢業走向真實社會不能很快適應。放過可親可愛的下一代吧!不要一味加碼了!國學進課堂的目的是什麼?銷書?國學大師就業?道德綁架?道德說教?繼續喂心靈雞湯?目的隱藏,則動機不純喲!那麼所謂國學能不能系統地進入課堂?條件是什麼?答案是能,條件是脫離封建而現代化,能為科學,為現代理念唱讚歌。比如能提倡自由人格平等,基本人權,法治意識,競爭意識等。所謂國學經典為封建社會服務幾千年,積毒很深,可比於河豚,必須深入批判,才能教授。國學大師們要加倍努力啊!這是最後的機會。否則你的國學必將被人民徹底拋棄。國學進入課堂,還有一個原則問題,那就是佛學也被當國學看待,佛經,比如心經,金剛經能不能進入課堂?如果那樣,就真正是千古絕有的佛國了!
-
11 # 壁線
不合適!可別亂出餿主意了!國學再怎麼說也上升不到全民必修的高度。那麼,喜歡的人去研究就好,為什麼要強制學習呢?你的思想狀態有問題
回覆列表
俗品國學經典為您解答,國學的內容很廣,有些內容也很深奧。小學開始學自然很好,其實小學現在學的詩詞便是國學中的內容。想要更好的傳播國學,可以加上如笠翁對韻之類的內容,讓孩子們知道詩詞是怎麼寫的。還可以加上《三字經》和《弟子規》規範孩子們的行為,瞭解中國的歷史朝代和名人故事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這樣來看,每天安排一節國學課非常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