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女神小薇
-
2 # 不二齋
春,生機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一問告訴你,從古到今,春字是如何演變的。
春字在甲骨文裡是這樣寫的,吳昌碩的大篆裡是這樣寫的,清代趙之謙的小篆是這樣的,到了漢代的簡牘帛書,和現在的春已經很相似了,是這樣寫的,如下圖:在漢代的隸書裡,和現在的春就基本一樣了,這是漢代隸書《乙瑛碑》裡的春字。
到了南北朝時期,春字和現在一摸一樣了,只是那三橫有點長,字型渾厚大氣。草書的春,簡化了很多,這一張是章草。這一張是張旭的大草,如走龍蛇,真敢寫啊!行書裡,這是蘭亭序的春,清新雅緻。看著有點歪啊。下圖是蔡襄的,寫的挺個性的下面是楷書,歐顏柳趙的,按著順序來的最後一幅是啟功先生的楷書你覺得哪個好看啊?
-
3 # 麓風軒
三月鶯飛草長,正是滿春色關不住的時候。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文人墨客總是對春天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春”字也是歷代書法家們樂此不疲的創作題材。
下面就由近及遠,沿著書法文獻,一探古代春色!明 · 文徵明 · 早朝詩
明 · 董其昌 · 岳陽樓記
明 · 黃道周 · 答諸友詩卷
明 · 王鐸 · 李賀詩帖
王均寫法:
清 · 吳昌碩 · 七言律詩軸
清 · 傅山 · 孟浩然詩
明 · 徐渭 · 唐詩宋詞
明 · 唐寅 · 書七律
明 · 王鐸 · 弱侯半山園
元 · 鮮于樞 · 示元度
元 · 趙孟頫 · 閒居賦
元 · 趙孟頫 · 俗塵帖
宋 · 黃庭堅 · 花氣詩帖
宋 · 陸游 · 懷成都十韻詩
宋 · 蘇軾 · 中山松醪賦
宋 · 米芾 · 苕溪詩帖
宋 · 趙構 · 洛神賦
唐 · 杜牧 · 張好好詩
唐 · 唐人 · 月儀帖
唐 · 孫過庭 · 書譜
晉 · 王羲之 · 普覺國師碑
晉 · 王羲之 · 蘭亭序
倘佯在古人的春色裡,醉人的不止是花香,更有墨香......
-
4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我是江上人感謝您邀請!其實《春》字最常用的漢字。書法家們要是能把它寫美寫絕不是易事。楷書還好,因為沒什麼變化。一幅作品中遇到幾個《春》字,還可以寫雷同。要是草書作品中《春》字雷同,人家肯定要說話了,每個《春》字要求有變化。才能寫出一幅好的草書作品來。楷書作品中出現雷同不顯眼,在草書作品中要是出現雷同還是非常顯眼的。所以我們平時練習當中要總結,最好能學會寫幾個不雷同的《春》字。不光是《春》字還有其它的漢字。所以草書學起來,要比楷書複雜一點。
我寫的《春華秋實》中的《春》字。字形瘦高與下面的《華》字寫的寬,形成對比。注意造型與筆力,才能寫出美感來。鬆緊有度,筆斷意連意境十足。《秋》字寫的緊湊一點,《實》字寫的松一點,寶蓋頭要寫的大一點,就像大房子把下面的東西罩在裡面,不被雨淋到。書法看著非常簡單,能寫好書法絕對不簡單。
如我處理《陽春白雪》用了兩筆寫成。看到沒有鬆緊有度,粗細變化,大小變化。這裡的《春》字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與上面用纖絲連線又要與下面用纖絲連線。一氣呵成。看上去舒服不舒服。如果你感覺舒服就已經很美了。寫草書要注意方方面面,你看人家寫的很快,其實人家有這個功力,完全在法度之內,不會出法度之外。出法度之外就是閉著眼睛瞎畫了,那是不行的。
-
5 # 使志安寧之秋
古代書法家如何寫“春”字,下面分字型節錄部分如下:
篆書:隸書:草書:文徵明的春字行書:楷書:不分字型:附圖自《書法字典》線上查,(甲骨文看不懂沒錄)
-
6 # 寇若愚原創詩詞
個人認為古代大書法家們。寫春字有很多種寫法和方式,有依地方風情的寫法,有根據地方特色去寫出風格和氣派來寫的,還有根據春的意境寫出了各具持色好多種春字。
-
7 # 冰兵
以下是我收集的古代大家寫的“春”字:
甲骨文拓片: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
唐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顏真卿《多寶塔碑》: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
孫過庭 《書譜》:
蘇軾《寒食帖》:
米芾《苕溪詩卷》:
蔡襄《安道貼》:
趙構《行書白居易七律詩》:
王鐸《草書詩卷》:
祝允明《行草歸田賦》:
唐寅《落花詩冊》:
張瑞圖《杜甫飲中八仙歌》:
-
8 # 契茶書舍
篆書春
書寫者依次為:
吳大澄、吳昌碩、吳讓之、胡唐、鄧石如、錢玷。
隸書春書寫者或碑帖依次為:
丁敬、《乙英碑》、 伊秉綬、何紹基、《史晨碑》、吳大澄。
書寫者或碑帖依次為:
吳讓之、吳隱、《孔宙碑》、張祖翼、《張表碑》、李權。
書寫者或碑帖依次為:
翁同龢、趙之琛、《辟雍碑》、鄧石如、《馬王堆帛書》、《馬王堆帛書》。
楷書春書寫者或碑帖依次為:
《元珍墓誌》、歐陽通、王敬客、王羲之、《石婉墓誌》、蘇軾。
書寫者依次為:
蔡襄、褚遂良、褚遂良、褚遂良、趙之謙、鄭道昭。
書寫者:
顏真卿。
行書春書寫者依次為:
俞和、唐寅、唐寅、宋人、宋曹、康有為。
書寫者依次為:
敬世江、李世民、李倜、杜牧、柳公權、清人。
書寫者依次為:
王均、王羲之、王鐸、王鐸、王鐸、祝枝山。
書寫者依次為:
米芾、紀昀、蘇軾、董其昌、董其昌、董其昌。
書寫者依次為:
董其昌、蔡襄、蔡襄、趙之謙、趙孟頫、趙孟頫。
書寫者依次為:
趙孟頫、近人、近人、鄧石如、鄭板橋、陸柬之。
草書春書寫者依次為:
愈和、孫過庭、張弼、張旭、張旭、張瑞圖。
書寫者依次為:
張芝、徐伯清、懷素、敬世江、文天祥、文徵明。
書寫者或碑帖依次為:
《月儀帖》、黃慎、王寵、王寵、王羲之、王羲之。
書寫者依次為:
王鐸、王鐸、祝枝山、索靖、蔡襄、薛紹彭。
書寫者依次為:
賀知章、陸居仁、陸游、陳獻章、鮮于去矜、黃庭堅。
-
9 # 翰墨今香
古代書家寫春字,不是隨便寫的,那都是用心在寫。
王羲之的“春”在蘭亭,“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稧事也。”一群文人在蘭亭搞了一次春遊,玩了一次聚會,便留下風流千古的蘭亭雅集。王羲之用心在這個春天裡寫了一篇日記,記錄當天的聚會,一不小心成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王羲之惜春,感慨時間流逝的太快,而“俯仰之間,已是陳跡”,如今我們在談論書聖的春,他也早已想到,“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時光荏苒,逝者如斯夫,還是活在當下,好好珍惜這個“春”吧。
杜牧的“春”是春情與春愁,“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江南的春天總是煙雨朦朧的,連綿不斷的細雨總會無來由的讓心中充滿愁緒,詩人自恃才高八斗,卻一生難有抱負,大好的青春就在青樓中虛度。“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而這個薄名,竟然無法得到心愛的女人“張好好”。
當張好好被迫嫁與他人的時候,為杜牧寫下了“孤燈殘月伴閒愁,幾度悽然幾度秋。哪得哀情酬舊約,從今而後謝風流”,從此一入後門深似海,杜牧也只能落花流水空餘恨。後來杜牧對佳人的懷念,天天想著“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最後抑鬱而死,佳人問訊,悲憤不已,瞞著家人去長安祭拜杜牧,想起之前的愛恨離別,竟自盡與墳前。杜牧的“春”有點沉重。
蘇軾的“春”孤苦無比,“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寒食節,又逢苦雨纏綿,望著漫山啼血的杜鵑花和空中飛舞的白紙,詩人想家了,於是把這份蒼涼多情抒發於筆墨之間,揮毫而就寫成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
從此死了蘇軾,活了東坡,“小舟從此逝,江海度餘生”。蘇軾的“春”在苦雨中煥發了人生的第二春,成就了那個為後人稱道的蘇東坡。
就奉上這三個春吧,再多腦子就不夠用了,我還要去看“春”呢。
-
10 # 千年蘭亭
《說文解字》裡說:春,推也。即春陽撫照,萬物滋榮。
甲骨文中,這個字很有意思,像顆小草從地裡鑽出來,可能在古人眼裡,這才是春天該有的景象。
在小篆裡,李斯將春字規範了,但大體還是沿襲了甲骨文的寫法。
《爨寶子》裡,這個春字有特色。
書聖果然是書聖,“春”字一個比一個俏皮,從章草直接寫到今草。
不過最實用,雅俗共賞的還是《蘭亭序》裡的這個“春”。
在孫過庭的《書譜》裡,“春”字氣象又是一變。
米芾總說自己是宗二王,《苕溪詩帖》裡的這個“春”,是否有書聖的神韻?
黃庭堅笑話老師蘇東坡的字像“石壓蛤蟆”,你看這個“春”像不像頂著塊石頭?
都說徐渭是書法史上難得的天才,天才的寫法就是與別人不一樣。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文徵明的“春”,飄逸,巴適!
-
11 # 海德堡的夜晚
個人覺得範笑歌隸書中的春字很特別,是用篆書的字式,隸書的寫法,並且主筆橫畫是所說的“範橫畫”,像大鵬展翅一樣,在書法史上別具一格。
-
12 # 不二齋
現在是立春節氣了,雖然剛剛來了一場大降溫,但是感覺整體的氣溫還是提升了不少,尤其是白天,即使是在山東,普遍的氣溫已經達到了十幾度以上,路邊的柳條也綠了,真的能夠感覺到是春天來了,春風拂面的感覺真好。
“春”字由9筆組成,除了甲骨文和篆書,歷代書法家的寫法都基本相似,都是把撇和捺當成主筆,突出書寫,而橫畫和下面的“日”字都寫的比較收斂。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蘇東坡的《洞庭春色賦》、文徵明的《行書自作詩卷》等等。
在隸書裡,道理其實也是一樣的,比如漢代《張遷碑》裡的“春”字。
楷書裡也是這樣,如唐代顏真卿《多寶塔碑》裡面的春字。
而篆書和甲骨文裡由於沒有撇和捺這兩種筆畫,寫法則比較複雜。
我們看春字在甲骨文裡的形象,大概就像小草從土裡鑽出來,在太Sunny的照耀下,開始生根發芽,茁壯生長,春字最初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吧。
一天之際在於晨,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來了,開始新的生活和奮鬥吧。
回覆列表
春字啊,樓主好雅興,哈哈。那就來看看歷代各種春字吧!先來看看甲骨文拓片版的春字吧,風姿各異、希望君能大飽眼福!
北魏《元懷墓誌》晉《爨寶子碑》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
唐 顏真卿《多寶塔碑》
唐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
明 文徵明《行書自作詩卷》
明 唐寅《落花詩冊》
清 伊秉綬《隸書聯》
宋 蘇軾 《洞庭中山二賦》
隋 《董美人墓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