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佛說
-
2 # 木葉小舍
看書主要是記憶,理解,思考,有行為。能達到眼耳鼻共同記憶為佳。古代讀書,要看,要念,要搖頭,要思。多肢體行為。現今紙張書籍越來越少,媒體介質發生絕大變化,缺少了儀式感,但也並不是壞事,有利就有弊
-
3 # 大墨孤煙
“古書床頭臥,墨香夢裡浮”,難以想象如果你走進一間書房,偌大的房間空蕩蕩的,書桌上只放了一部平板電腦或者手機。從古代竹簡到碑文再到紙質書的出現。人類靠書籍傳遞知識,延續文化。讀書的人都知道,書就是思想的源泉,是知識的載體。喜歡讀書的人每次看到書就有一種親切感,有哲學家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於一個熱愛讀書的人來說書籍就是自己生活的樂趣。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書呈現在網路上面,手機、電腦隨時可以讀到最完整的書。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路上讀書,尤其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在網路上讀書更方便。
這裡我說一下我的感受,我是80後,自小就喜歡讀書,這麼多年以來一直是讀紙質書,每次拿到一本新書倍加愛護,開啟書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書中的墨香。而且喜歡在書上做一些筆記。一本經常反覆閱讀的書,書中通常密密麻麻的寫著筆記。會感受到這本書已經傳遞給我很多知識。我在手機上試著看書,看不了幾頁就感覺我在對著一個電子產品在發呆。根本看不進去。完全找不到書的感覺。一本好的著作,通常會有很多版本,很多出版社出版,各種封面,各種包裝。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彷彿就是知識的重量。而當我對著手機看時,再好的著作顯的都像在看一本低俗的網路小說。所以我非常反對在網路上讀書,根本找不到樂趣。就像把一尊精美絕倫的青花瓷放在豬圈一樣。瞬間感覺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我想傳統的出版依然會被大多數人選擇的,紙質書多數會被當做查資料的備用選擇。不過網際網路的發展逐漸影響著每一個,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和網路連線。不知道往後再往後的年輕人是不是已經不懂的拿紙質書來讀了,或者根本體驗不到讀紙質書的樂趣了。我想這是文化的退步。
-
4 # 崑崙一棵草
有一本書,我買過兩本,一本作為結婚禮物送人,一本留下來給自己,書的名字叫《馬丁伊登》,作者傑克倫敦。
還有一本書我也買過兩本,書名叫《李清照詞集》,一本送給了女友{打聽到她好這口),一本留給自己琢磨理解背誦,沒有年輕的的男孩子喜歡"悽悽慘慘”的格調,但不琢磨又有什麼辦法,你不能不找女朋友吧,哎!
在孤獨的電腦的正對面,有匚字形的三組書櫃,書是從左至右按年代擺放,從上至下則按類別擺放。櫃邊並沒有和書店一樣的類別標籤,因為這些書我太熟悉了,他是我這麼多年來一本一本從書店精選而來,每一本書都留下過我無數手印,每本書都曾經帶給我許多美好的時光。
在書櫃的後面,我還有十個木箱,裡面裝的是容易破損的簡裝書,每一年初夏,我都會把書一本一本拿出去晾曬,然後一本一本撫平放好。裡面封存的不只是書,還是可以穿越的時空。
學德語很多年了,還是離不開當年買下的詞典,一本是《德漢詞典》,一本是《漢德詞典》,都在桌邊,隨手可取,裡面一樣有無數的記號和自作的解釋,對於加固記憶非常方便。
喜歡在書中批註的"壞習慣“,我多年前就有了,幾乎每本書中都有我用紅藍兩種顏色的筆做的註釋。不是有一句話嗎,會讀書的人書會越讀越薄!事實上,每本書當我讀了三遍的時候,我就把它讀薄了,想讀第四遍的時候,我只要按照我書中嵌入的標籤,紅筆的提示,我就能找到這本書的重點和靈魂!當然書的每一章後面和整本書的結尾都有我題寫的總結和感悟。
紙質書可以作為禮物,也是最好的陪伴。紙質書油墨的芳香會淡去,但接下來釀孕的“書香"卻永遠不會散去。
-
5 # 山影小達人
紙質書越來越難起啟封了,現在電子書以及電子新聞基本把看書的時間擠沒了。現在是快節奏的生活,都是看標題和圖文,人心浮動,定不下性來,現在已經為了看而看了,沒有靜下心來,深入學習.現在基本上拿起書就犯困,放心書有覺的空虛.時常是手機不離手,人跟著手機走,除非沒沒有電了,才想起書來,但是已經睡意濛濛,已經沒心思了……書千百年精華,現在書束之高閣的門面,不知道是時代悲哀還是科技的進步.現在專業書基本也是沒有批註,除非考試了,能行角落裡發現它,也許手機替代了一切,也許以後手機就是人的主人.因為現在網民基本上沒手機發現自己啥也是不是,網際網路物聯網需要告清主體是人,而不是手機.書是源頭,是歷史文明的傳承.加入世間沒了電,也許您都不寫了,字不會讀了,不是科幻,因為已經出現.提筆不知道怎麼寫了
-
6 # 馬火蟻
人們上學以來使用的都是紙質書,所以人們對紙質書是有一種特殊的隔斷不了的親情。每當拿到紙質書,心裡便油然而生欣喜之情。聞著那些紙墨香真的使人陶醉。
再說紙質書具有存放價值,三四十年前的一些紙質書,如果放到現在升值了多少?那時的連環畫一般都是七分錢一本,現在據說能賣到上千元。
紙質書還便於人們在閱讀的時候進行思考。讀書還要求眼到心到口到手到,所以讀著紙質書還可以寫寫畫畫圈圈點點進行批註,累了還可以合上書休息一會兒,遇到生僻字詞還可以先放下書,拿出《詞典》查一查。
看紙質書還不容易毀眼。有些人,包括一些老學究讀書一輩子眼也不近視。
讀紙質書還能使人專注於讀書,潛心做學問,沒有其他干擾。
對於小孩子,我們也還是要提倡多讀紙質書!少使用其他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於培養他的好習慣!
-
7 # 滿天看的是星斗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儀式感,就像喝茶有茶道,科儀法事有規程一樣,讀書非紙質不可,沒有了儀式感就失去了看書的氣場和氛圍。
-
8 # 快樂有你有我
當剛出現電子書的時候,我在想,這都有電子書了,以後就不買紙質版書刊了。那個時候,不管是報紙還是小說,不管是名著還是教材,只要有電子版,我就不會去買紙質版。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存在電腦裡的電子書,連翻開都沒翻開過。存在手機裡的小說,看了幾頁後就扔在那裡再也沒有翻開過。而當初為了找某一本書的電子版,可謂是翻遍了所有的網路,甚至有些不能下載的,還要一頁一頁複製到word文件裡。手機裡下載了一個又一個讀書軟體,一本書在這個軟體裡找不到,就下載另一個,結果讀書軟體不少,讀的書卻很少。
為什麼那些電子書最終都塵封在了電子產品裡呢?書在電腦裡,需要開啟電腦才能看,而且盯的電腦久了眼睛也會不舒服,每每想起看一本書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就止步了;書在手機裡,閒暇之餘拿起手機,不是看朋友圈就是看影片,很少能想起來看電子書。於是,當初為了省錢而沒有買的書,也阻擋了自己遨遊於知識海洋的步伐。
慢慢的,我開始定期買紙質版書刊,為自己的成長進行投資。
讀紙質書,可以聆聽翻頁的聲音,可以感受筆與紙摩擦的溫度,可以欣賞文字在紙間跳躍,可以隨時回顧曾經看過的內容,這是一場和作者的深刻交談,是一場直擊心靈的知識碰撞。
慢慢的,也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當一本書買回來,可能你一開始沒有看,但是你總會記得,那些買回來的書還在書架上吸灰塵,需要趁著空閒時間,拿起來閱讀。逼自己看書的次數多了,也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雖然當代年輕人每月閱讀的書目越來越少,但我相信,讀書不會消失。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對於知識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也許每個人都要經歷拋開書本到迴歸書本的階段。因為對於知識的渴求,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
9 # 非遺茶話會
這個標題讓我有點傷感,我已經不再堅持看紙質書了,如果有可替代的電子書,排版質量好的話,我會看電子書。
為什麼我很少看紙質書了?我反思了下,應該是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工作性質我從事IT相關的工作,需要閱讀大量的PDF、DOC、HTML格式的文件、資料。
由於多年的職業化訓練,閱讀電子文件,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而且電腦上的閱讀工具,還有很多種進行快捷編輯、查詢、統計的功能,使得閱讀電子文件更為方便。
其次是沒有時間大部分和我同齡的中年男人,最懷念的校園生活,一定有那麼一個記憶片段:在冬日的暖陽之下,躺在足球場邊的草地上看金庸的武俠,最好還得是三聯版的,那乾淨素雅的封面,清淨淡雅的書香墨跡,不知道陪伴我度過了多少個悠閒的午後時光。
當年看得入神的時候,就算邊上走過去幾個白衣飄飄的妹子,我都無知無感。回想當年,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離開學校,才知道社會有多現實,生活有多真實。為了生活,全力以赴都還不夠,哪裡還有時間看書。為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我們更多地是採用碎片化、即時性的閱讀學習和職業化的訓練,去快速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
996的工時,給人喘氣的時間都不夠,哪還有時間去看書呢?
紙質書貴、重、不方便94年,比爾蓋茨表演了一回行為藝術,坐在30萬張紙上,拿著一張光碟告訴世人,一張光碟比3萬張白紙,能儲存更多的資訊。
今天,資料儲存技術,比20年前,有了巨大的進步。一臺小小的kindle上,能夠儲存上千本書,而且攜帶和閱讀也足夠方便。
相較於在kindle上閱讀大部頭書籍,在紙質書上閱讀大部頭書籍,給我帶來的最大困擾是書籍太厚,閱讀過程中翻頁非常麻煩,必須要手壓住書才能閱讀,不然書頁會翻動。(我只不知道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有經驗的同學請幫忙提供下方法)
雖然我目前更多是閱讀電子書,但是我還是很欣賞那些堅持讀紙質書的朋友。手捧墨香,於心相交,更能釋放出知性的魅力,培養出從容平靜的人格力量。
希望從今天開始,我也能有更多的時候,靜下心來讀一本有著淡淡墨香的好書。
回覆列表
更喜歡紙質書閱讀,因為紙質書可以留下歲月的痕跡,比如小時候看的書籍長大後再回去看,越看越回味,能讓人感受到時光的深遠和久別重逢的美好,這是紙質書籍和時光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
而且紙質書閱讀起來給人一種鄭重的感覺,紙張的質感和筆墨的芬芳能讓人遠離浮躁、手指在紙張上輕輕翻動讓人慢慢沉浸下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本書一杯茶便可以坐上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