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群眾人民

    不多說,就是手機鬧的,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連生病了還發朋友圈呢,你說你生個病還讓全世界知道,難道讓人給你慶祝嗎,慶祝你終於進醫院了,呵呵噠,真是醉了!轉回原題,以前手機不發達的時候人們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嘮嘮家常,談談工作,現在見面不知說啥,都在朋友圈早曬完了,過年了,吃飯拍,放鞭炮拍,拜年拍,就差上廁所拍了。所以,手機是罪魁禍首,不說了,趕緊看手機去了。

  • 2 # 入丘山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觸,我個人是這麼理解的:

    不是沒有年味了,而是我們對過年的期待感少了,因為社會發展了,日子過好了,生活條件提高了,自然也就沒那麼期待過年了,以前期待過年,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窮啊,一年到頭可能也吃不到一口好吃的,穿不到一件新衣服,就盼著過年的時候殺豬宰羊放鞭炮,可以美美的大吃一頓,現在人們隔三差五就是雞鴨魚肉,十天半個月的就逛街買衣服,沒有以前提起過年就能產生的飢渴感了。以前給親戚拜年都拿啥?菸酒糖茶,尤其是糖,那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大家的日子都甜了,並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好的,以前招呼客人都是衝糖水,那是相當奢侈的。

    第二個原因是科技發達了,過去除了吃好穿好,還有一個事情是大家都期待的,那就是一家團圓!以前交通也不發達,資訊也不暢通,家人跟家人之間靠發電報、寫信、排隊打座機等方式聯絡,放到現在你敢想嗎?出趟遠門坐火車也好汽車也罷,極其折騰人,又慢環境又差,現在好啦,動車飛機不管去哪兒都是一會兒,綠皮車也淘汰了,交通便利了,有了手機電腦平板這些物件兒,隨時能跟思念的人影片語音,就跟在身邊似的,想回家也方便,開心了,心裡的念頭就少了!科技對世界對生活的改變太大了!

    綜上所述,並不是沒有年味兒了,而是現在的生活太好了。跟以前比,每天都是在過年。

    要非說個別的原因,那就是我們長大了,從被父母照顧變成了照顧父母和子女,肩上的擔子也重了,撐起了一個家,操心的事兒多了,並不像小時候那麼無憂無慮了,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 3 # 歡歡

    春節一直以來都是華人最重視的節日,然而隨著我們年紀越來越大,以前陪我們一起長大的“年味”卻漸漸消失了。吃年夜飯時,以前我們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好吃的,喝好喝的,談天說地,沒有幾個小時這頓飯是吃不完的。然而現在呢?有的說自己要減肥,隨便吃幾口就不吃了,有的低頭玩手機,沉浸在自己世界中。 收紅包時,以前那是最興奮的時候了,有了壓歲錢可以買點想玩的、好吃的,而現在收紅包只是個形式,平時就有很多的零花錢,並不怎麼期待這一刻。

  • 4 # 領跑體育

    對於現在過年沒年味我是感同身受,每年春節回家一次 ,一般我都會在家呆一個月以上,但是發現現在的過年再也不像以前了,那就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再也感受不到過年的氣息了呢?

    手機成了最重要的“夥伴”

    低頭族隨處可見,即便是回到家過春節也會發現,大家都是手機不離手,一小時不知要開啟手機多少次,要是沒了手機不知道大家還能不能生活。現在過年都是自顧自的玩手機,突然有點懷念沒有智慧機的春節了。

    搶紅包成了大家的愛好村鄰之間不熱情了

    現在就是利益社會,哪怕是農村,看到別人家掙錢了,或是別人家孩子走出去有工作了,鄰居都眼紅嫉妒啊,嘴上恭喜你,心裡想的只有自己才知道,這樣就造成了不串門的結果,都是自己在自己家裡待著,原本春節吃完年夜飯應該是村鄰聚一起搞搞活動,聊聊天,但是現在都看不到了。

    因為這些原因,我們現在再也感受不到過年的味道了,年味已經慢慢淡化丟失了!

  • 5 # 小丫愛美食

    人們越來越覺得過年沒有意思了,好懷念小時候濃濃的年味,這是因為我們內心沒有了盼頭!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年成了我們的盼頭,盼著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而現在平時的生活和過年一樣,沒有了期盼,而那些繁瑣的老禮卻又不少,讓人身心疲憊不堪。其實,生活也是如此,沒有盼頭和希望的生活,也會覺得空虛無聊,沒有意思!

  • 6 # 老何9882

    我也覺得沒意思,雖為此節忙活了許久,但總到這節日就發愁。我響應號召,生了個獨生女,真的為難她了,尤其是婚後過這個節,到底在婆家還是孃家過?小倆口為此而爭論,怎麼分配兩家老人?習俗不同,弄得我只能抱怨自己當初不該響應號召,應多生個,做為老人真的不需要你們為盡孝而影響了夫妻感情!

    我心疼你們!獨生子女們!

    你為盡孝而影響夫妻感情!

  • 7 # 數漫科技

    缺少了太多儀式感!

    煙花爆竹沒有了

    壓歲錢也沒有了

    拜年沒有了

    年夜飯也不想吃了

    甚至一家人看春晚也不看了

    多了太多的憂愁

    太多的煩惱

    過年重要的是與誰一起過

    一家人的氛圍

    吃飯的時候也不是掙了多少錢 誰家幾套房 什麼車

    也不想與各種親戚八卦各種事……

    以前小時候過春節可以吃肉 可以吃餃子

    甭提多美了

    年前家裡會油炸好多東西

    想起來感覺特別好吃……

    過年的時候父母給1元壓歲錢……趕快去買好吃的 買鞭炮

    聽誰家放鞭炮了 趕快去撿那種沒有點著的鞭炮……

    用鞭炮炸牛糞……

  • 8 # 思成紋

    我想年味的失去在於我們擁有的東西越來越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很多東西都沒有了當初的熱情,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也不再以食為天,而過年的一大特色無非就在吃吃喝喝上,也許現在的孩子們仍然很喜歡過年,男孩子喜歡放鞭炮,女孩子喜歡穿漂亮衣服,就和當時的我們一樣懷有無限期待,對未來。

  • 9 # 小勝_Eep

    舉兩個例子:廣州和潮汕地區,前者是年味淡的,後者是年味依舊很濃的。

    有年味最重要的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廣州,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除了有需要,不會有過多的走動,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打拼的地方,上班的地方,過年了一陣返鄉潮帶走了喧譁熱鬧,自然就顯得冷清了。由於流動人口的增加和經濟快速發展,很多本土的習俗和文化和飲食等也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過年很多人也是逛街,看電影,吃飯,跟平日休息的活動大相徑庭。

    潮汕地區呢,本身就是個很神奇的地方了,形容潮汕人聽得最多的詞是“團結”。團不團結我不知道,但他們平時的節日就很多,各種拜,親戚走動也很頻繁,人多家庭氛圍也會比較濃了。相對廣州而言,流動人口少,各種文化習俗飲食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少。最最重要的是我覺得他們對自身(人,文化,飲食)的認同感超超超強!所以過年的習俗,活動,飲食,拜拜都保留得還是很好。過年過節大家都回家過年的多,比較少去旅遊。

    第一次在潮汕過年,深有感觸!各種傳統的小吃,各種拜老爺,拜老公,戲曲,各式的小樂隊~年味濃得很。

    年味淡不淡還是要看地區~

  • 10 # 阿狸的童話我的夢

    怎麼說呢,多方面原因吧,一來是因為現在人普遍就行出門打工,年輕人不多,留守的多是上了年紀的或者是兒童,所以感覺不是怎麼熱鬧了,二來呢現在環保,鞭炮什麼的都禁止燃放,在我的記憶裡,過年都是煙花爆竹,小孩子湊一塊玩耍,但是現在呢,年三十走在街上安靜的不像樣子,冷冷清清的,真的一點氛圍都沒有。現在春晚也一年不如一年了,節目不精彩,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一家人守著看了,都是早早地躺被窩裡各玩各的手機,,真沒意思

  • 11 # 45201冷潔

    隨著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們日常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新衣服想買隨時買,吃的也是想吃啥都能買到,也就自然少了對過年的期盼。

    雖然現在生活富裕了,但是我還挺懷念兒時的過年。那是在70年代,東北的過年是冰天雪地的,每年到了進臘月(農曆十二月),家裡就開始淘米(就是粘的黃米)蒸豆包、做年糕,殺豬宰羊的,過來臘月二十,就開始蒸饅頭,剁餃餡、肉餡,烀肉(把家裡的豬肉、豬蹄、內臟之類的用一個鍋煮熟)跑油(油炸食品),刷牆糊棚的,臘月二十三還是掃塵日,必須把家裡從上到下,裡裡外外打掃一遍,一直忙活到三十過大年。

    還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兒,就是到了臘月裡,記住哪天是賣年畫的日期,早早的就去排隊買幾幅心儀的年畫,媽媽會告訴我,一定要買一幅帶魚的年畫,意思就是寓意“年年有餘”。

    臘月裡,爸爸會帶著我們去供銷社預訂魚類、菸酒飲料,或者是趕幾次大集,購買一些糖果,凍梨凍柿子,燈籠、對聯之類的年貨,當然新衣服是每年過年必買的衣物,女孩子還會買些絲綢或者歐根紗的頭繩(那時候叫綾子),男孩子會買些鞭炮,煙花。

    我們小時候,對過年充滿了期盼,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過年有好吃的,過年還有數目很小的壓歲錢,雖然很少,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過年前後還有大秧歌可看,因為在那個閉塞的農村、還不發達的70年代,是沒有什麼熱鬧可看的,過年的大秧歌是農村唯一的娛樂節目,讓大人、小孩在那個喜慶的節日裡,平添了一抹歡笑。

    現在物質生活是越來越提高了,新衣服也不用過年在買,好的食物也不用過年在吃,日常娛樂產品也是電視、手機裡隨時可見,也不用勞心費力的備年貨,但是總感覺心裡缺點什麼,缺少了以前的忙碌,缺少了排隊購物的場景,缺人了走親串戶的熱情聯絡,缺少了對過年的期盼與渴望,自然也就少了年味,要不是有日曆的存在,都忘記了還有年要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個瞬間讓你發自肺腑地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