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野粗人H
-
2 # 2-2-D-251sso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什麼都不缺,在平時想吃什麼就買什麼,過年也還是吃平時那些,頓覺都沒了年味。
-
3 # 勤奮的茂子
說句真心話,現在過年的感覺真不如以前強烈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五年級的時候,還有50幾天過春節,那陣子開始就整天扳著手指頭數啊:
“49、48、47、46......”
一直心心念唸的煎熬著,馬上過春節了,學校要放寒假,當校長把所有孩子集合到操場宣佈寒假時間時,大家緊張的把校長的嘴巴盯著,希望他說放假20、30天,結果校長脫口而出15天,哎喲喂那個失望啊......
在大年三十這天,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三十就可以換新衣服、新鞋了,我記得那年老爹花15塊錢給我買了一件外套,另外花10塊錢買了一雙球鞋,當這套“裝備”上身時,那個興奮勁兒啊,感覺自己要上天了……
孩提時代的情感比較單純,孩子都是感性的,一年四季穿破涼鞋和洗的發黃的解放鞋,最大的夢想就是能穿上白色球鞋出門牛逼一把。
那時候物質條件匱乏,孩子們也容易滿足,幾件便宜衣服,走街串巷磕頭時再拿個幾塊錢壓歲錢,抓點瓜子花生奶糖,幸福感簡直爆棚,更別說那些天還可以雞鴨魚肉的吃,家長給你支鞭,你就拆散了慢慢放,放在平時,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歷經歲月的磨練後,工作、婚姻、老婆、孩子、車子、房子、票子等各種現實問題不斷困擾著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時候並不那麼的純粹,各種攀比、競爭無處不在,親戚朋友間也或明或暗的多了一些潛在的“較勁兒”,比如春節時大家五湖四海聚到一塊,大人們時不時會問起“今年搞的怎樣?”“房子買了沒?”
若是混的好的孩子,家長們會報以讚許的目光和鼓勵,而那些還在拼搏中的人,只能說是“繼續努力嘛”,這似乎是一種無形的枷鎖牢牢鎖住你的喉嚨,感覺就是那麼的不舒服。
當然,有時候或許是我們聽到別人的話後,自己內心多了一份世俗的演繹,別人可能不是這個意思,是你自己非要往這方面想,但,這就是生活.....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當你還是孩子時,你會發覺世界是多麼的美好,一顆大白兔就可以把你搞定;當你長大了,家庭生活的重山壓在你身上,即便過年,你的心思或許偶爾會想到開年後孩子馬上要交一萬多的學費,自己第一份業務怎麼籤,樂趣自然少了很多。
不過,壓力雖然有,我們依然要面對,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奮鬥的過程,或許當退休那天你回首往事,覺得自己並未枉活一世,累,有的時候也是一種快樂嘛……
-
4 # 紙馬無韁
春節年味走淡,主要還是社會變遷導致的社交關係的認知改變和風俗、生活習慣的轉變。作為一個70後,有必要向更多的80、90、00後述說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春節是如何過的——筆者出生、生活的一個三線城市的科研單位,單位坐落市郊,獨門獨戶,和外界來往不多。每逢過年,父母總要在一起商議,該去單位的哪家拜年,哪家還沒有去,去哪家帶不帶孩子去,等等。一個年下來,幾乎要走訪二三十戶。自家也是熱鬧,常常是客人前腳剛進來,下一波敲門了。回到農村老家過年也是一樣,父母事先要商議好去誰家,帶點什麼東西過去,唯恐落下一家讓人見怪。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過了這天,就是大家公認的“出節”。那麼,拜年、走親戚的事一定要在“節內”完成。孩子樂意跟父母去別人家拜年,因為有各式各樣的糖吃,口袋還經常被塞的滿滿。當然,如果玩伴有約放鞭炮、打雪球,那就另當別論,在別人家裡總是心不在焉,歸心似箭。
80、90年代的城市街頭,春節也是很熱鬧的,只是那時家裡管教嚴格,教育傳統,即使讀初中,也不見得父母會在大年三十“放”你出門,因為不安全,務必要在家裡“團圓”。直到讀高中,才斗膽出門,加上叛逆,甚至大年三十也在同學家裡度過。口袋裡若是有點壓歲錢,就可以去街上逛逛,吃點小食,或是看場電影。印象中過年走上街頭的頂尖娛樂活動就是看電影了。
說80年代單純,更多指的是社會環境和社會關係,同事、朋友之間拜年沒有紅包說,親友之間借錢的事也很少(因為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貧富差距不大(互相沒有什麼攀比),過好日子的觀念很強(賺錢意識很低,守錢意識很高)等等,因而過年的走親訪友簡單、便捷,順理成章、約定成俗。進入90年代,隨著經濟的風起雲湧,社會變化和思想的開放,這種風氣慢慢走淡,大家園的噓寒問暖唯剩小家庭的聚首團圓,紅包也開始多起來,從親戚之間傳遞到朋友、同事之間。
年味趨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風俗、生活習慣的轉變,特別是禁放鞭炮、上網等。過去,孩子們過年聚在一起,鞭炮是抹不去的主題,各式各樣的放法讓人其樂無窮。80年代,只有商店這種地方才會放一串鞭炮,而一放完,我們就去蜂擁而上,撿拾引線脫落的、沒有炸的炮仗,玩的方式是中間一折,露出黑色的火藥,用火柴一點,冒出短暫的火花,我們叫它“刺花”。常常收集了一大堆這樣的半成品,一點點放。
進入90年代,鞭炮不稀罕了,人們熱衷於花炮,一到春節,各式各樣的花炮輪番上陣,而鞭炮,多是大年三十鐘聲一響和大年初一開財門的必需品。那個時候,全城炮聲大作,根本聽不清電視裡在說啥。相信老外會被那時的場景嚇壞,還以為大戰來臨。而今,城裡不能再放炮仗,也就冷清不少。加上回的回老家、宅的宅家裡上網,社交關係往往在過年的時候越發“孤單”起來。
-
5 # 莊燕水
時也勢也!有沒有年味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同時不同的人對於年味是什麼,也會有不同的看法。
對於八十年代之前的人來說,年味更多的是年末整個家族聚到一起吃年夜飯,守歲過除夕,看春晚給老人拜年。或者放鞭炮、在真正的結冰的河面上打冰猴,堆雪人,以及在遊戲廳打一整天大型遊戲等等。那時對成年人來說,過年時一家團圓,交流一年的工作成果,見到遠方一年未見的親人。對孩子們來說是吃飯好吃的,好玩的,穿新衣服等。
而現在過年,以前只能在過年體會到的生活現在平時就能體會到,過年更多的代表著美好記憶和一個能有7天的放鬆假期。
總之,也許是時代發展的更好了,也許是我們需要的更多了!
或者,我們說的年味只是那個年代的氛圍,後來的孩子們未來也會有新的年味。
-
6 # 藍音
昨天剛剛回答過,
如果各位看客,各位看官,有興趣一讀,請自己去翻閱一下吧!
心年不變,何來年變味一說,
-
7 # 街機時代
近幾年總有很多朋友在疑惑,為什麼如今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小時候的我們,有一件新衣服就會高興很久很久。平時都不捨得穿,必須等到過年的時候才拿出來。那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滿足,得到一塊錢、一塊糖、一個蘋果就知足了。
如今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曾經我們幼時注重的儀式和傳承都已漸漸被簡化甚至遺忘了,很多農村的儀式都僅僅是走個過程,失去了最初的那份初心。
早年的時候,我們貼的對聯全都是直接買大紅紙,晚輩們將紅紙裁剪出來,長輩們則親手書寫,然後帶回各家用漿糊粘上去。老一輩的人大多會一些手工活,能做一些非常有趣味的小玩意。隨著老一輩的人漸漸離開我們,如今的春聯全都是買現成的了,很多人都是直接用雙面膠粘上。早年常見的小玩意很多也都失傳了!
那時候對鞭炮也沒有什麼限制,到了年三十左右晚上鞭炮聲絡繹不絕,將年味完全烘托出來了。在臘月期間,街邊上就出現了各種花炮,那時候我們玩的沖天炮、甩彈、擦炮、鞭子炮、各種有創意的煙花爆竹....一大群小夥伴一起玩,年味十足。現在對鞭炮要求非常嚴格了,再到年三十時,外面的鞭炮斷斷續續的,甚至期間很長一段時間中斷了。當年那些比較有創意的花炮已經很少見到了,就算有也不敢買給自己的小孩玩,畢竟現在的小孩都比較金貴。
記得小時候,要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必殺年豬,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都不願意養豬了。而且現在很多地方都不能私自殺豬。如今的很多小朋友估計都沒見過殺豬,等他們長大了再見到時不知道能不能接受。
年味來自親人的相聚、年味來自久遠的傳承、年味來自鄰里之間的人情味,年味來自我們內心深處的童真
-
8 # 福筱航
春聯 燈籠 壓歲錢
窗花 紅色 進了年
傳統年慢慢進化
去除鞭炮過環保年!
-
9 # 老同志8298
現在過年沒年味,
這話不定完全對。
好像年年看春晚,
哪能符合各口味?
過去過年有滋味,
多因生活苦和累。
平常溫飽沒解決,
逢年過節肉入胃。
過去沒有影和視,
村村落落唱小戲,
眾人聚集好熱鬧,
一寒一春都沒事。
現在春節沒幾天,
初一早上放放鞭,
初二各家去隨禮,
親朋好友玩幾天。
-
10 # 冀臨平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每個華夏兒女,祈盼的日子。年是一年的總結,節日能舉家團圓。只是和前三十年有了改善。交通,生活,文化娛樂逐漸提高,這也是年味道。
-
11 # 八哥扒娛樂
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不知道是不是年齡大的原因,今天臘月25,沒什麼感覺,在外地打工,過年沒打算回去,揹著房貸車貸,春節上班公司有額外補助,能多掙一點是一點,再說放假就7天,還是調休的,休完這個月就得一直上班,不如分開休,反正就算回去也待不了兩天。
等老子掙多了錢,沒壓力了,特麼的天天過年!!!
-
12 # 美美208119
和老公孩子回老家縣城過年,感覺挺有年味的,孩子有姐姐妹妹在一起瘋鬧,家裡人多,公婆小叔子妯娌加孩子大小9口人,我做年夜飯,大家一起吃的高興。縣城裡街道人也多、熱鬧!
-
13 # 尋峰者
以前大家沒這麼多高科技產品每年過年過節都很有味道
如今高科技產品增多手機功能變強人人都生活在幾寸的螢幕裡
再加上炮竹管制已經沒什麼年味可言。
今天是年初一還在“空城”深圳上班
回覆列表
雖然相比於以前現在的春節少了很多"環節",但是並不影響所謂的“年味”。之所以很多人覺得缺少年味,我覺得無非兩個原因:
一,很多人都已經長大成人,相比小時候的貪玩,想在都關注在奮鬥拼搏上,心裡的事情多了,壓力大了,生活更加複雜。而小時候思想單純,過年就意味著穿新衣,吃美味,放鞭炮。所以並不是沒有年味了,是你長大了。而且,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過年是個讓他們恐懼的詞語,過年意味著“催婚”“催賬”,而且對於家境不富裕的人來說過年的花費也讓他們感到痛苦。
二,現在很多過年的“環節”都沒有了,特別是城市裡,不能全家在一起放鞭炮禮花,全家人無非就是一頓團圓飯,一起看晚會。相比於農村,確實少了點年味。
我覺得吧,不管是什麼原因,回家團聚才是過年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什麼比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頓年夜飯更幸福的事情了,哪怕一年在外沒有混出什麼名堂,回到家就應該拋掉那些不愉快,好好的陪陪老人孩子。同時祝願各位新年快樂,家庭幸福美滿,來年萬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