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之瀛大夫
-
2 # 追逐夢想之路
俗語有云,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從這句話可以看得到湯的重要性!我們廣東這邊很注重湯水,會隨著,不同的氣候,搭配不同的湯水。 春天。是雨水的季節,潮溼陰冷,人體會溼氣重,出現疲倦乏力。這時候需要煲些有去溼健脾功效的湯水,材料有,淮山,土茯苓,芸苓,扁豆,白朮,沙參,玉竹。這些材料有健脾祛溼之功效。 夏天 嚴熱的夏季會讓人感覺非常之澡熱,一般這時候會有種吃不下東西的感覺,這時需要煮些清爽祛暑開胃的湯水,配料有 冬瓜,節瓜,薏米,粉葛,赤小豆,五指毛桃,霸黃花,白菜乾。 秋天秋天天氣乾燥,會感覺到口鼻乾燥,面板瘙癢,大便乾澀。這時需要煮些,滋陰潤肺的湯水,材料有,雪梨,南北杏,蓮子,百合,木瓜,雪耳,太子參。 冬季,廣東有句話說,冬天不補容易老!冬季天氣寒冷,手腳冰凍,這時需要喝些能滋補養身的湯水,材料有,當歸,紅棗,當參,淮山,枸杞子,杜仲,元肉。一年四季喝些應時節的湯有,保建強身之作用。 感謝閱讀,我是琪琪,一個專注健康美食的阿姨謝謝關注。
-
3 # wm啟航
喝湯是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習慣了湯湯水水的飲食,對於產後、術後的調養人群,煲一碗湯喝是一種理所應當的健康進補方式。
椐研究表明,煲湯類食物的營養成分確實能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注意養生了,日常也會抽時間煲個湯喝喝,但對煲湯喝湯上應注意些什麼還不甚瞭解。下面幾點建議共分享,希望對您能有幫助。
1,煲湯用的器皿,以砂鍋、陶罐類為最佳上選。
2,有一種說法,“飯前喝湯 勝過良方”,這也不無道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飯前喝湯不能多,空腹喝多了,沖淡了消化液,久而久之,引起消化不良。
3,感昌期間,不適宜過多的煲湯進補,更容易加重感冒症狀。
4,順應季節的變化和人體所需煲湯,夏季不宜多喝太過油膩滋補的湯,要偏重於喝降火去暑的湯,如綠豆百合湯,冬季如羊肉牛肉湯,有防禦嚴寒作用。
5,孕產婦、老人和小孩,時常煲些骨頭湯,補充身體所需的鈣質。
6,注重膳食營養的平衡,各種湯交替喝。
7,夏季要到了,下面的幾款適合夏季喝的湯供您參考。豬蹄黃豆湯,海帶冬瓜湯,魚頭豆腐湯,薏米紅豆湯除溼,綠豆百合湯解暑,墨魚湯補血,紅糖生薑湯驅寒,黑木耳湯明目,白木耳湯補陰。
-
4 # 王思露營養師
謝謝邀請。常言道:“飯前一口湯,不用進藥房”;“湯餚”總是以“滋補養生”的形象存在於大家的心目中,大家總認為湯中所含的營養物質要比食材中更豐富,還有人說喝湯遠比吃肉要重要;真的如此嗎?健康(理性)喝湯,稍有“妙方”;盲目喝湯,貽笑大方。
經常喝湯,會給身體增加幾種健康風險:其一,熬湯一般不會少放鹽,濃湯鹹度較高,熬湯會導致水分不斷蒸發,這樣鹽的含量自然會被“濃縮”,如果您經常飲湯,無疑會增加高血壓、缺鈣、甚至胃癌等問題的發生風險。
其二,排骨湯等肉湯“長相”乳白誘人,看起來貌似特別有營養,其實而言含有更多的只是“脂肪”,經常大量飲湯,脂肪攝入過多,無疑會讓您離肥胖、血脂異常、痛風等問題更近一步。
其三,很多人靠“單純喝湯”來減肥,但湯中營養素的種類和含量皆受制約,長期單純喝湯很容易導致出現“營養不良”等問題。
健康喝(煮)湯,有些事情您應該做到:熬湯,細節要明確:
熬湯的過程中要“用心”,建議您起鍋之後再加鹽,有些自帶鮮味的湯可以不放鹽;減少食用油的新增,另外喝湯時建議撇去湯表面浮著的油脂。
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湯可以喝,但要喝“清淡的湯”。
喝湯的時間要關注:
對於正常人而言,飯前和飯後飲湯都可以,清淡的湯餚對健康並無太大影響;如果您正在減肥,推薦餐前20分鐘左右少量飲湯,提供一部分飽腹感,減少正餐食物的攝入量;對於胃酸不足或者不想影響消化的人群來說,建議可以在將要吃飽時飲湯,促進代謝。
喝湯量別太多:
可以少量飲清淡湯餚,但不可過量,無論是餐前還是餐中,建議150毫升左右(一小碗)即可。
喝湯的過程要吃肉(菜):
剛才已經說過,湯中的營養遠比不上食材,所以,喝湯的過程中請將湯中“乾貨”一併消滅,既不浪費,還可以補充營養。
喝湯彆著急(太燙):
喝湯可以,但請各位不要心急,注意飲湯溫度,喝太燙的湯容易刺激並損傷食道粘膜,反覆傷害甚至會增加食道癌的患病風險;因此,適當“晾晾”再喝,接近於體溫的湯更安全,最高溫度不超過65攝氏度。
健康喝湯保健康,胡亂喝湯傷身體,希望您在春節這個階段“靠譜喝湯”。
-
5 # 只有營養師知道
很多朋友都愛喝湯,也有很多朋友認為“湯”是最健康、營養價值最高的飲品。我們常常聽到人們說“湯中融入的全是精華所在,胃口不好吃不下就多喝湯”,不過這湯融入的果真都是“精華”所在嗎?
特別是肉湯,肉湯可能並沒有我們所想象得那麼“優秀”,比如老母雞湯、老鴨湯、豬蹄湯等,這樣的湯熬出來有兩個特點,要麼就是浮油有厚厚的一層,金黃金黃的,要麼就是湯頭乳白乳白的,這些都代表油脂含量較高,乳白色的湯頭更是代表脂肪的顏色,如果是瘦排骨,難以燉出乳白的顏色。有調查發現,融入肉湯中的營養成分最多的是肉類中的脂肪、膽固醇、核苷(能合成嘌呤)等成分,而肉類本身中的優質蛋白、礦物質含量融入量不足1/3,也就是說,大半的肉類營養都還保留在肉中。
這樣的“高脂高油”的湯對於三高,包括高尿酸患者來說喝多了都是不利的,其中的核苷是生成嘌呤的底物,高尿酸患者喝多了同樣會因更多嘌呤攝入最終代謝為尿酸,影響血尿酸濃度。若是三高、高尿酸、肥胖人群喝肉湯的話,推薦儘量避開浮油,且不宜過多飲用,喝個一小碗即可,倒不如適當吃點肉,肉中保留更多優質蛋白、礦物質等有益成分。很多家裡熬雞湯,熬出的湯很受歡迎,大家都好幾碗地喝,其中的肉熬了好幾遍變得鬆弛,脫落在湯裡,最後由於又不好夾出來,索性一起倒掉,這就太浪費雞肉了。
為什麼魚湯也是白色?白色不是代表脂肪顏色嗎?魚肉脂肪含量這麼低,魚湯也是高脂的?這還真沒錯,魚湯這些乳白色脂肪的貢獻最大,可別認為魚肉中就沒脂肪,魚肉中的脂肪很容易溶出,伴隨著一些肌纖維、肌源蛋白、膠質成分一同溶出,成了乳白色的魚湯,魚湯適當飲用,也並不適合過多飲用。魚肉熬湯之後可不要丟掉,很多朋友用鯽魚熬了湯之後就丟了,因為鯽魚刺多,大家都不愛吃,這丟的可是更多的優質蛋白啊。當然也不是說肉湯就毫無營養價值,它還是融入了一些優質蛋白、礦物質、脂溶性維生素成分,只是不推薦大家喝多了。適當吃肉,適當喝肉湯。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湯中新增較多調味料,特別是食鹽、味精等成分,很多朋友為了熬出更美味的湯,往往可能會在湯中新增更多調料,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如果喝多了很可能會影響血壓;剛熬好的湯過燙不要急著喝,最適合的飲品溫度在20~40℃,長期攝入過燙的食物甚至可引起舌癌、食道癌。
愛喝湯的朋友可以多喝蔬菜湯、菌類湯,蔬菜中水溶性維生素含量較多,這些有益物質更容易從蔬菜中融入湯裡,而且低脂低熱,對三高患者影響較小,是更可安心喝的湯。當然,湯中融入更多有益成分自然是最好的,更健康的湯可熬煮更多食材混合,例如蛋類、魚蝦、蔬菜類一同來煮。不過喝湯並不能成為我們攝入營養的主要來源,更多的營養還是要從食物本身中攝取,湯只是開胃,輔助補充營養的食物。
回覆列表
喝湯是中華民族延續了幾千年的習慣,“湯”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實它包括粥、豆漿、湯等等以液體為主的食物。但是說到如何喝湯最健康,張大夫覺得要特別注意下面幾種情況。
要注意湯裡的“鹽”湯裡的鹽是很隱蔽的,華人喝湯,很多情況下攝入了太多的鹽,但是自己還沒有注意到。這裡張大夫著重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控制湯裡面的鹽,注意清淡喝湯。
要注意湯裡的“糖”在喝雪梨銀耳羹這類湯的時候,很多人為了口味好,都會特別新增冰糖。但是,殊不知如果加入過多的糖,對於那些存在血糖異常的朋友來說可能加重血糖異常,實在得不償失。
要注意湯裡的“油”很多湯,尤其是肉湯,都會含有較高的脂肪含量,這種情況下一定要特別注意別喝太多,否則很容易引起血脂超標。
要注意湯裡的“嘌呤”對於很多熬製時間長的肉湯來說,大量喝、長期喝的危害是導致尿酸升高,就有調查顯示有長期喝熬製湯習慣地區的尿酸水平普遍高於無此習慣的地區。
別喝太燙的湯在中國,有喝湯趁熱的習慣,實際上這個習慣並不正確,還可能有害。主要原因在於,口腔黏膜最高溫度大約是65℃左右,而食道黏膜可以耐受溫度遠低於口腔黏膜,也就在45℃左右。可以說食道黏膜比口腔黏膜嬌嫩。長期喝太燙的湯,可能會損傷食道黏膜,嚴重時可導致黏膜上皮細胞癌變,最終發展成食道癌。
注意喝湯的時機在中國,北方地區喝湯多數在進主食以後,而南方地區往往在進主食之前,這兩個喝湯時機的選擇有講究,往往進主食之前喝湯相對來說更好一點,這樣有助於控制主食攝入量,有助於減少能量的攝入,有助於控制體重。
總之,湯雖好喝,健康問題也不少,大家一定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