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普外科曾醫生
-
2 # 抗癌勇士34189251
結直腸癌,目前治療的水平,提高了很多很多,消化道的癌症,除去胰腺癌,肝癌,也屬於第四大癌症,五年生存期,逐年提高,我認為,現在不是不治之症了,五年生存率逐步提高,這是我的觀點,因為我也是的,將近五年了,感覺很好很好,我也是,中期以後的,希望大家不要,千萬不要恐懼癌症,戰勝癌症,將來是人類的,很很正常的事情啦。
-
3 # 小影大夫
目前的治療水平,直腸癌患者能不能康復要看癌症的分期和患者的身體狀況。
直腸癌通俗講就是在靠近肛門的一小段腸管發生的惡性腫瘤,直腸癌位置很低,通常用直腸指檢就可以摸到腫塊。如果靠近肛門的直腸癌,手術切除後就不能保留肛門,需要腹部造瘻,部分人會影響生活質量。
發病因素:直腸癌的發病跟環境因素、家族、飲食有關。在我前兩篇講結腸癌的回答裡也講過結腸癌的發病因素。結直腸癌的發病因素類似,結直腸息肉的人容易好發,高脂肪和低纖維素攝入的人也好發。
症狀:早期直腸癌一般沒有明顯症狀,腫瘤增大後可以出現血便、大便變細、排便困難,消瘦等症狀,所以說我們排便的情況能夠很好的反應胃腸道的好壞,每天對我們的排洩物看一眼,能預防胃腸道疾病。回眸一看,早知道。
晚期腫瘤侵犯周圍器官,比如向前侵犯前列腺精囊腺、膀胱,向後侵犯骶骨而出現不同的症狀。直腸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就是肝臟。所以發現直腸癌時,一定要做CT或者MR(磁共振)看看肝臟有無轉移病灶。而MR相對於CT,對直腸癌分期的診斷價值更大。MR能很好的顯示CT看不到的直腸周圍脂肪侵犯情況。
這是一位56歲直腸癌患者的磁共振檢查,清晰的顯示癌症侵犯周圍脂肪組織。
早期直腸癌是指腫瘤只位於直腸的黏膜層,沒有侵犯周圍組織,沒有淋巴結和遠處的轉移。手術切除後,五年的生存率為90%,也算是治癒了。以現在的醫療水平,早期的直腸癌是可以康復的,但是手術後還要堅持定期體檢。
侵犯周圍合併遠處轉移的中晚期的直腸癌患者或許就沒那麼幸運了,如果腫瘤較大,導致排便梗阻,就需要放療把腫瘤縮小了再切除,還要合併全身化療。這時候能不能康復,需要看患者自身情況和對治療的耐受性如何。
-
4 # 美中嘉和聊腫瘤
把時光往回倒三、四十年,如果說誰得了結直腸癌。很多人會判斷這人的分身較高,因為這是一種富貴病,只有吃肉多,油水足才會得。當年的新聞中常會諷刺一些發達國家:就會引用資料說X華人民的肥胖,結直腸癌,高血壓等比例很高。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轉眼中國的經濟也發展到世界第二。結直腸癌在中國的發病率也是年年增加,從90年代初期開始排到了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五位,持續到現在。
但是隨著醫療的發展,結直腸癌的危險性已經大為降低。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中國約是31%,美國已達到67%,日本更已高達80%以上。雖然總體上只有美日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但是在早期和早中期的結直腸癌患者中,五年生存率很高。Ⅰ期結直腸癌患者術後五年生存率高達90%,Ⅱ期結直腸癌患者術後五年生存率為80%;而Ⅲ期結直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35%。(華商報2014年)
所以從上面的統計可以看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結直腸癌都是可以臨床治癒的,只是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如何才能早期發現呢?——腸鏡。目前的統計是腸鏡可以減少90%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率。看下面的圖比較恐怖吧,其實不用害怕,一般會在麻醉的狀態下進行。而且如果只是出於息肉的狀態,腸鏡是可以直接切除的。
既然如此,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腸鏡檢查呢?——對於結直腸來說,癌變的過程特別長,從小息肉→大息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息肉癌變,這一過程一般需要5-15年;而從早期結直腸癌都晚期又需要大約10多年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範圍內,腸鏡檢查都是很救命的。現在醫學界已經總結出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假如屬於高危群體,腸鏡這樣的篩查您既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有擔心價格。因為這兩個和生命比起來都不重要,一旦延誤治療,無可挽回。下面就是結直腸癌患者高危人群的判別方法和篩查建議。
PS:另外補充一點,菸草也和結直腸癌有關。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隨著最近四十年美國禁菸運動的發展,吸菸人群大幅下降,進而由吸菸引發的眾多癌症的死亡率都有明顯的下降。其中就包括結直腸癌。
-
5 # 消化內鏡劉醫生
結解直腸癌是所有惡性腫瘤中治療效果比較好的。特別是早期癌,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結腸癌大多是結腸息肉演變而來,目前大力提倡結腸鏡篩查,發現息肉內鏡下切除,大大降低結腸癌發病風險。
-
6 # 暖胃大叔田豔濤醫生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預後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算比較好的。一些國內的研究機構公佈了其關於結直腸癌生存期的研究結果。李恆愛等2017年發表在中華胃腸外科雜誌的論文統計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間具有完整臨床病理資料的670例結直腸癌手術患者的生存情況,其中622例患者完成隨訪,這些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總生存率分別92%,74%和55%。他們的研究發現,影響預後主要的因素包括為手術方式(是否為根治性手術)、腫瘤的TNM分期、腫瘤細胞分化程度(高分化還是低分化)、年齡和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詹天成等(2016年,實用腫瘤雜誌,國內單中心1321例結直腸癌預後的臨床分析)統計了1321例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病例資料及隨訪資料進行分析,結果:1321例接受結直腸癌切除手術患者5年總生存率為62.6%,而中國整體平均水平為47.2%,差異可能由醫療技術水平和患者質量有關。SEER資料庫和EUROCARE-4資料庫的統計顯示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為64.7%和56.8%,大致反映了西方國家結直腸癌患者預後。
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第八版結直腸癌分期系統推薦了8個獲得I-II級 證據支援的預後和預測因素,前5個包括血清CEA水平、腫瘤退縮評分(即腫瘤在接受新輔助治療後切除標本的腫瘤退縮情況,反映了癌術前放化療後的病理反應)、環周切緣(從腫瘤最深位置到後腹膜或系膜切緣的距離)、淋巴管血管侵犯和神經周圍侵犯,另外3個則是基因水平的因素,包括微衛星不穩定(表現為一段重複的1-6個核苷酸片段即DNA的微衛星序列,這是DNA錯配修復的功能性缺失所致,約15%的結直腸癌患者有高度的微衛星不穩定)、KRAS與NRAS基因突變、BRAF基因突變。由於基因組學改變驅動癌症的發生與發展,即使是同一類或者相同分期的腫瘤,其生物學行為及預後也不盡相同,這些因素為預測結直腸癌患者生存期提供了新途徑。(姚宏偉等,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第八版結直腸癌分期更新 及其“預後和預測”評價體系,中華胃腸外科雜誌,2017)
-
7 # 腫瘤專家姜爭
90%以上的早期結直腸癌患者,透過手術治療能達到治癒,而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低於10%。
目前針對結直腸癌治療,有靶向、免疫、放化療、姑息治療,但對於晚期並出現轉移的結直腸癌,治癒率是很低的。
結直腸癌治癒率,除了和腫瘤分期有關,同時和病理指標、治療手段、是否轉移、術後恢復情況等有關。
目前結直腸癌治療手段主要有?1、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治療結直腸癌最主要且有效的手段,根據腫瘤分期,視情況進行手術切除根治。
2、化療
大多數情況下,透過手術切除腸道腫瘤後,出現癌細胞輕度轉移擴散時,為降低復發風險,此時需進行化療。
3、放療
一般在術後、化療後用來降低癌症復發,同時對無法透過手術切除的腫瘤,可透過放療來縮小控制。
對於直腸癌,通常可透過新輔助治療,即同步放化療,來提高手術切除率,同時提高保肛率。4、免疫療法
透過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屬於新興領域,對於結直腸癌免疫療法,目前僅限於具有微衛星不穩定性分子特徵的腫瘤,應用範圍較窄。
5、靶向治療
目前常用於結直腸癌的靶向療法,比較側重腫瘤周圍的變化,尤其是針對腫瘤的血液供應,可阻止腫瘤生長和擴散所需的新血管生成,是否適合靶向治療,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基因檢測,避免無效用藥。
6、姑息治療
主要應用於晚期、出現轉移的結直腸癌,透過放化療、靶向治療等來提高手術切除率,延長生存期。
最後,早發現對結直腸癌治癒幫助很大,如果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等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胃腸外科醫生,天天跟結直腸癌患者打交道,我想我很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
結直腸癌是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全國的統計資料來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排第四或者第五位。整體來說,中國結直腸癌的五年生存率60%左右,也就是說,整個結直腸癌患者人群,有60%的人可以活過5年,超過5年沒有復發和轉移,基本上就是治癒了。
結直腸癌的生存率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1.腫瘤分期
腫瘤分期是最重要的預後因素,腫瘤分期越晚,預後越差。根據國際指南,結直腸癌可以分為一、二、三、四期。
一期的五年生存率90%左右,二期的五年生存率70%左右,三期的五年生存率50%左右,四期的五年生存率10%左右。
所以,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期癌症治療效果好,五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
2.病理指標
腫瘤病理指標有很多,例如腫瘤分化程度、有沒有神經侵犯、脈管癌栓、環周切緣情況等等,這些都太專業了,大家聽醫生的就好了,因為你自己也左右不了腫瘤的病理特徵。
3.治療情況
患者一定要接受規範化的治療,這點至關重要,現在腫瘤的治療都有指南可尋,千萬不要胡亂治療,大家也不要去相信那些所謂的江湖醫生,什麼祖傳秘方,那全都是騙人的。
4.術後恢復情況
有研究顯示,術後恢復順利的患者,預後也好。術後出現併發症的患者,預後也較差,可能是由於術後出現併發症,延誤了術後化療的時機,導致預後差。
綜述所述,結直腸癌是相對預後較好的一種腫瘤,一定要堅定信心,接受規範化治療,不要自怨自艾,希望大家都能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