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蜜蜂文學
-
2 # 馬振廷1
文明生信,心火生中央戊己脾胃土,己存意,意念,信同意。心猿生意馬。修心養性,養脾胃健身也。
按文明來看真有可信,假不可信。信與不信都是自己看到,聽到的認識。認識正確是確信,或分不清自以為是迷信。
信生於心,信心。一般來講,承諾與人守諾言辦到不失信。辦不到為失信,失信出禍端。所以不可輕易承諾吆。以防失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人的一生是修煉己也,修心養性。心猿意馬此意也。
-
3 # 乾清坤寧
孔子的儒家實際上是人乘宗教,仁義禮智信分別對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和不妄語。所以從這一層角度來看。儒家從天上傳下來的時候信的本意指的是不妄語。
孔子老子曾有過對話,怎樣治國。先道,道壞用德,德壞用仁,仁壞用義,義壞用禮,所以儒家有一段時間非常提倡禮知道是為何了吧。那麼禮之後呢?禮壞用智,智壞用信。信壞之後,大的五常德行仁義禮智信就全部走完了。剩下的忠孝廉恥謙是不太可能支撐一個大一統的繁榮文明的。所以之後的文明一定會經歷一段崩潰。然後區域性開始佔據忠孝廉恥謙等德行,區域性繁榮一陣。但是世界範圍內,像現在這樣的大市場,大繁榮,很可能有點難了。
現在是什麼德?不就是智德和信德嗎?智德為科技,科技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要。因為世界範圍的仁義禮不存在了。人已經極端自私,所以一定要拼命追逐科技,時不時放出個新玩意,讓大家又提升一陣,然後陷入更大的問題中,再放出個新科技。信德就是契約,契約合同也從未像現在這麼重要。這兩個德是足矣支撐世界繁榮的最後兩大德。
現在信德也已經只剩一半了。很多人籤合同的目的就是欺詐。但是表面上,至少還是尊重合同。法律上至少表面還是尊重合同的公正。等到哪一天,擁有絕對實力的一方開始任意撕毀合同。合同簽訂雙方任意鑽空子。那麼信德正式結束,這一季大的世界性文明結束了。
信之重要,是因為這是一個繁榮的,大社會的最後規制。信本身也是守的意思,守信守信,實際上也有守道的意思,信在道就在。信崩潰了,剩下的忠孝廉恥謙是不足矣支撐世界範圍內的大文明的,所以估計下一次會經歷一個漫漫長夜。然後偶爾一些行正法的地區如星光一樣,閃耀奪目。那個時代可能和現在不一樣,現在這個社會的流行語,什麼法制,司法獨立,自由民主,都是配套而生的,那個時代如果還是忠孝廉恥謙的順序的話,流行語應該是忠孝開始。孝會提升到一個很高的位置
-
4 # 猛哥厲史
孔子所謂的“信”是指別人要對自己講信用,自己對別人則異於是!有諸多事例為證: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有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線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線的木銷子,它靠什麼行走呢?
這麼看,好像孔子是以講信用為榮的。但是,轉折來了,
孔子流竄列國跑官要官時,有一次和弟子們去蔡國,結果到了邊境被匡人攔住了。因為孔子模樣和陽虎很像,而陽虎和匡人有仇,於是被匡人扣押了5天。
孔子再三乞求解釋,匡人才答應放孔子走,但要求孔子發誓不去蔡國,不發誓就不放孔子走。孔子無奈只好發了誓。但等匡人一走,孔子馬上讓學生調頭去往蔡國。
孔子的學生們非常驚訝說:“老師你剛剛發了誓不去蔡國啊,怎麼能不守信用呢?”
孔子笑著對學生說:“被逼迫發下的誓言,神也不會承認的!”
但被迫發下的誓言就不是誓言了嗎?說好的威武不能屈呢?你怎麼就“被迫”了?那誰知道哪個誓言才是合你心意的?只有對自己有利的誓言才是誓言,那這種誓言又有什麼意思呢?人與人之間還有信任嗎?一個品質高尚的人,首先是不會不得已發出誓言,其次是發誓過後不得違背,最後都會以生命的代價來維護“誓言”的尊嚴!只有這樣的人才配稱人!
而且和仁義禮智一樣,孔子總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一會說要誠信,一會: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砼然小人也。(說出的事一定可信,說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辦到,像個淺薄固執的小人呀。)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儒家的祖師爺們都看不起說話算數的人,這不就證明蠕家提倡應該說一套做一套嗎?
孔子最大的不誠信是編史時採用春秋筆法,為尊者諱、為賢者諱,有何誠信?所以蠕家不配談信!
-
5 # 太甲面膜
信: 信用。
先道,後德!
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謙!
智德: 發展科技。
信德: 信守契約。
-
6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論語》中,有關孔子講“信”的,大約有16處,其意思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信”是指為人要誠實、信用。例如《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即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一生可以做什麼。這就像牛車沒有輗(ní)、馬車沒有軏(yuè)一樣,怎麼可以行走呢?”其中“信”指的就是誠實信用,是做人的關鍵。
(注:輗(ní),古代大車(牛車)車轅直木與橫木連線處的活銷。軏(yuè),古代小車(馬車)車轅直木與橫木連線處的活銷。輗、軏分別是牛車與馬車的關鍵部位,沒有它,車子就不能行走)
第二種“信”是指相信別人,但要觀察其行為。例如《論語·公冶長》:孔子批評宰予時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意即“起初我對人,是聽其言而信其行為;現在我對人,是聽其言還要觀察其行為。從宰予這件事後,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其中“信”指的就是對人的相信,但要觀察其行為。
(注:於予與改是,從宰予這件事後,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於,從,自。與,幫助)
第三種“信”是指政事要取信於民。例如《論語·學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意即孔子說:“治理千乘之國,要謹慎政事而取信於民;節約費用而愛護“節用”的執行者……”其中“信”指的就是政事要取信於民。
嚴正宣告:
-
7 # 劉夢輝1445414400581
孔子所謂的“信”,在儒家推行的“三綱五常”治國思想體系中,“信”重在五常中。也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常中的“信”。為此,也是儒家思想“德政”的重要基礎。“信”也是成為規範道德行為準則,並形成在民間以“鄉規民約“的規則,使社會中的人們互相監督執行。
“信”就是誠信,言行一致,不弄非作假。人與人之間有誠之德,這也就是處理人與人之間倫理道理和道德行為規則。孔子所謂的“信”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從孔子的這句教言,就可以得知“信”對穩定社會和諧社會發揮巨大作用。孔子的“信”不僅僅對過去的封建社會,穩定社會和諧社會發揮作用,而且對當今社會求穩定,促和諧,謀發展同樣受用,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社會的廣大人民都要得到重視。
當今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人的主觀意識活動更加活躍。國家推動走自主創業的發展道路,以至於在投資中“信”更為顯得尤其重要。倡導誠信為本,對改善投資環境,減少經濟糾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比如:民間投資造成欠債不還,拖賴,撒賴...等問題制約了發展。而今社會上也還有一句很流行的傳統古俗話“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古代社會用天與地來形容這一誠理,足以說明古代社會對誠信之德很重視並做得很到位。當然,社會上不僅僅這類問題,而且有很多缺失誠信的案例這裡就不需再論。古代社會對“信”的重視並落實到位,值得當今社會借鑑和發揚。
總之,孔子所謂的“信”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中更為重要,市場經濟更要堅持以誠信為本,堅持誠實守信原則,對我們今天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並肩發展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回覆列表
孔子的信是五常之一,分別是仁,義,禮,智,信。孔子認為"信"是處理朋友關係最重要、最基本的倫理原則,"信"包含真實、誠實,以誠待友,守信用,信任他人、取信於人、取信於民三層意思;"益者三友"和"損者三友"的友分類,也體現了交友的"信"原則.它對現代人處理朋友關係也有啟示作用,根據"信"的原則,應該真誠交友。朋友之間要相互學習,要講"信"明"義",講"信"要先從我做起。孔子對“信”極為重視,縱觀《論語》,信字出現的頻率頗高。孔子教育學生,主要是四項內容——文,行,忠,信,信佔據其中一個重要位置。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若失去了誠信,是不可以在社會立足,更談不上君子了.孔老夫子甚至在教學的舞臺上講起了誠信,他教導他的學生要講信用,以信用構建仁德,足見其對“信”的重視。
我們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
誠信的基本要求: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
不要輕易許諾: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踐約守信是我們誠實做人的核心。
誠信守則的具體要求:
誠信守則一: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
誠信守則二:在涉及利益衝突的問題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
誠信守則三: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衝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
誠信守則四:在情與法的衝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
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什麼事也幹不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鍵是要講信用。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講究言必行,信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