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大哥,那是北極航線,大部分時間都還是冰封萬里。

    北極航線到現在都還是非常初級的開放利用,僅僅在夏天解凍的時候能夠開放幾個星期,如果用破冰船輔助的話,可以開放三四個月,這還是託全球氣候變暖的福。北極航線大部分時間是這樣的北極熊,艹NM人類,幾家歡樂幾家愁,北極冰層消融,讓北極熊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北極航線最大的風險還是危險性,要知道北極航線即使是盛夏解凍的時候,還要時刻提防飄過來的流冰和浮冰,在那個時候一沒有天氣預報,二沒有導航雷達,三沒有衛星定位,甚至連無線電通訊都沒應用的時代,就這樣闖北極航線,真的是嫌命不夠長啊,想想看,鐵達尼克號是怎麼死的?人家可是在北緯55°海域撞到冰山的,而北極航線出入口白令海峽緯度都是北緯65°。

    而緯度最高的北地群島與西伯利亞最北端的維利基茨基海峽緯度高達80°,夏季最高溫度也就1°,全年只有2個半月解凍。甚至人類最早登上該島都還是對馬海戰結束的8年後,1913年俄羅斯人維利基茨基率領考察隊登上該島,並以其名字來命名這海峽。

    所以那時候老毛子當時,壓根不知道北極有航線可走,也沒人走透過,即使真敢走,也會毫無疑問的死在路上。

    擴充套件閱讀,亞馬爾天然氣田專案和中國北極航線

    俄羅斯北極地區亞馬爾液化天然氣田專案,是中俄最大的能源合作專案,中方投資將近190億美元,其中中國石油和絲路基金共參股29.9%,每年可向中國供應400萬噸液化天然氣。該天氣工程建設主要採用模組化建設,中方企業承擔85%的功能模組建設,在國內建造完畢後運輸到當地組裝。此外中方還承建15艘大型LNG液化天然氣船中的14艘建造和運營。亞馬爾油氣田的LNG液化天然氣船運輸中,夏季將走北極航線到國內,冬季走歐洲傳統航線。

  • 2 # 經武歷史講堂

    不選擇當然有不選擇的道理。

    首先,航路不安全。雖然對馬海戰發生在1905年的5月,但是俄國艦隊出發的時候可是冬天。冬天的北冰洋航路是封凍的,船怎麼走。到了稍微變暖和的時候,北冰洋又會出現大規模的流冰,想和泰坦尼克號一樣葬身魚腹,俄國艦隊就可以走北冰洋了。

    (圖分別為北冰洋封凍和融冰季節)

    第二,補給困難。俄羅斯北方沒有不凍港,冬天俄軍沒辦法靠港補給。如果走北冰洋航線,就意味著俄國艦隊要隨船攜帶著彈藥、食品、煤炭。想想都覺得頭疼。

    第三,當時英國和日本結盟,英國下令所有殖民地不許俄國艦隊靠港補給。所以俄國即使走南邊路線,從印度開始就沒有地方補給了。俄國艦隊不得不盡可能的多帶煤炭,據說當時艦長房間裡都堆滿了煤。可想而知,當時的俄國艦隊橫跨大半個地球,一路上風餐露宿,士氣低迷,跑到日本海,只能是去送人頭了。

  • 3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北部路線是,俄羅斯海軍從波羅的海出發,到達北海後向北行駛,進入北冰洋,穿過白令海峽,進入太平洋,到達日本。比大西洋印度洋航線可縮短近萬公里,為什麼不採用這個航線呢?很簡單因為嚴寒。

    那時的冬季的北極,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下,大海完全封凍結冰。在夏季,氣溫上升到冰點以上,北冰洋的邊緣地帶融化。極端溫度比幾天要低20度,沿途沒有任何補給港口。俄羅斯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出發時間正好為1904年的冬季,根本無法在完全結冰的北冰洋航行。

    下面是俄羅斯艦隊的覆滅經歷:

    1904年2月8日夜,日海軍魚雷艇隊襲擊了駐泊旅順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了。

    1904年10月15日,俄羅斯第二太平洋艦隊由裡堡(Libau)基地出發,艦隊總司令為羅傑斯特文斯基,共有四十二艘艦艇。

    1904年11月6日,俄艦隊停靠法屬北非的丹吉爾港(Dangier)。自丹吉爾港出發以後,羅傑斯特文斯基率主力艦隊南下繞過南非的好望角,福克山少將率領西索伊號與納瓦林號等一部分艦艇取道地中海,經蘇伊士運河至印度洋,與羅傑斯特文斯基中將約定在非洲東岸的法屬馬拉加西島會合。

    1905年1月9日,羅傑斯特文斯基與福克山艦隊在法屬馬拉加西島北端的諾希北(Nossi B)會合,但是福克山少將的艦艇經地中海時,艦艇有所損傷,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修理才能繼續遠航。

    1905年5月9日,俄國第三太平洋艦隊終於與羅傑斯特文斯基的第二太平洋艦隊在越南金蘭灣會合。

    1905年5月27日,俄國艦隊進入對馬海峽,對馬海戰爆發。俄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 4 # 北風95723

    當年的日俄海戰,並非俄華人不想走近路,無奈英華人封鎖沿岸的港口,禁止俄華人補給。致使俄華人繞道非洲,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以致於走的精疲力盡。等到了對馬的時候,已毫無戰鬥力可言。否則日本人很難戰勝俄國佬,歷史也將改寫。

  • 5 # 浩漢防務論壇

    日俄戰爭的兩大變數——對馬海戰、203高地攻防戰。而其中,對馬海戰的勝利無疑宣告了,沙皇俄國已經徹底失去了戰爭進行的資本。從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的遠征路線可以看出,長達15000公里的征程使得俄國海軍在到達對馬海峽之前,就已經精疲力乏。那麼,俄國艦隊為什麼不選擇更近的北冰洋-白令海峽航線,而要舍近取遠,繞好望角對日本聯合艦隊發起挑戰呢? 首先,在19世紀時,北冰洋航線並未被完全開發。在當時,俄國最北方的港口也沒有到北方大陸中心點,且浮冰和白霧問題一直都在影響著附近的捕魚業,別說是軍艦,就是捕魚業都受到限制的北冰洋,俄國艦隊怎麼會冒著如此巨大的風險穿越未知的海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也不敢穿越北冰洋。1943年,蘇聯接受的所有援助幾乎都是從波斯灣或者遠東上岸,然後經鐵路進行運輸。直到1960年,蘇聯開始大量建造破冰船和海洋測量艦之後,北冰洋航線才被逐漸開發。

    但是,直到今天,東亞各國也仍選擇馬六甲-蘇伊士-歐洲的航線來運輸貨物,所以,俄國艦隊繞好望角的決定也就並不奇怪了。並且,由於當時的軍艦都是依靠煤塊驅動蒸汽輪機的,而俄國艦隊萬里遠征,必然要大量的運煤船和進行沿途補給才能到達遠東地區,而德國位於非洲的殖民地,是唯一一個願意提供燃煤補給的地區。所以,俄國考慮到燃煤補給,不僅要避開蘇伊士運河,還必須繞遠經過南非洲,才能得到補給。

  • 6 # 軍武次位面

    我發現題主提到了補給因素,表明題主對於艦隊出動的基本程式與遠洋航行需要考慮的戰略因素是有一定認知的,可惜儘管有認知,但對亞歐大陸的兵要地誌認識並不清楚。

    總的來說,俄國艦隊之所以選擇了走南線繞過非洲大陸而不是走北線橫跨整個北極航線主要有如下幾個因素:一是氣候因素,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出擊時間是1904年的10月14日,1904年是20世紀初的第一個冷冬,不僅遠在中國東北作戰的日、俄兩軍凍斃不少,瑞典、挪威以北的北大西洋水域也已經早早出現了浮冰,俄國艦隊如果走北線行動容易被浮冰圍困,別說在1905年4月趕到遠東了,估計本位面對馬海戰爆發的1905年5月27日13時正,次位面的第二太平洋艦隊還被凍在北極冰海里;二是航道因素,我們之前說過了北極航線極易為浮冰圍困,而即便是沒有浮冰,在溫暖的夏季出航,彼時的北極航線航道水文、氣象狀態也並不清楚,畢竟東北航道直到1880年左右才被芬蘭人諾登舍爾德打通,平時也沒有商船行駛,走這條航線基

    本上等於是兩眼一抹黑地瞎子走路;三是補給因素,恰恰相反,不是走北極冰海容易補給,而是走南線更容易補給:彼時的海軍艦隊都使用煤炭動力,煤炭體積大,因此艦隊出動時都需要跟著大批運煤船隨時靠港補充煤炭,或者現地採購煤炭上船。俄國艦隊在出擊之前將補給生意外包給了一家德國公司,這家公司在路途中一共為俄國艦隊實施了7次靠港補給作業,等於是每3000到4000海里就要靠港買煤。非洲大陸沿岸地區的殖民地眾多,要買煤還有地兒買去(到最後第二太平洋艦隊買無可買,高明的羅傑斯特文斯基不知道從哪兒找的野路子居然買上了日本煤炭),走北極航線連個居民點都沒有,難道找北極熊買煤?四是軍事因素,當時的軍事外行尼二不知道出於何種考慮,堅持要求組建(拼湊)一支史上最強的海軍艦隊前往遠東,不僅波羅的海艦隊精銳盡出,俄國海軍部署在地中海、黑海的艦隻也被紛紛抽調透過蘇伊士運河組建第三太平洋艦隊,由涅博加托夫少將率領同第二太平洋艦隊在馬六甲海峽會合。因此,綜合以上因素,俄國艦隊就這樣開始了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的3萬公里遠征,然後在對馬海峽被日本聯合艦隊一波流帶走了。

  • 7 # 深度軍迷01軍影

    1,萬里奔襲一年3萬里,可以想象人馬多疲憊,應該在越南,菲律賓,廣州一帶,最好是上海附近好好休整一段時間。2、認真看看地圖,對馬海峽那麼狹窄,是設伏的絕佳之地,想透過絕非易事。俄軍司令就應該考慮到極有可能這裡就是決戰之地。3,很多人遺憾俄軍不繞行日本外海,那樣比較安全。但是你看看地圖,這麼走,路途遙遠是一個問題,還要考慮從哪裡進入日本海,通道海峽都在日本控制範圍以內,即使今天都如此(千島群島每年也只有一個多月可以通航,其他時間都被冰封)。大家可以去看地圖。

  • 8 # 浴火

    從北線繞行的想法完全是一種不切實際方案,原因很簡單:所謂的北線就是現代北極航線,問題是北極航線所必須經過之地為北極地區,雖說在地圖上看為海洋,但是它覆蓋著厚厚的冰層,那是終年不化的冰層,人類在大航海時代就試圖經過北極航線到達太平洋,可惜直到一戰之前,這條航線也沒有開透過。也就是說,此路不通,根本走不了。即便走不了的航線為什麼還要研究走那?事實上,直到二戰後,人類技術進步,可以建造大型破冰船才讓這個航線成為可能。

    20世紀初時,從歐洲到亞洲,一直都是從南線航行的,只不過有兩個分支,一是,繞過好望角,二是,經地中海走蘇伊士運河,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英國公開支援日本的背景下,蘇伊士運河對沙俄艦隊不開放,所以只能繞道好望角。至於從美洲走,那個路程更遠,補給也更成問題。

    其實,這一仗沙俄必敗,整個艦隊經過長達15000公里的征程使得俄國海軍在到達對馬海峽時,已經精疲力乏了,既便突破日本艦隊的攔截也一樣沒什麼好結果,在失去旅順口之後,沙俄在遠東根本再無大型港口可用,艦隊到海參崴港也實際不會得到什麼後勤保障,受損戰艦無法修理,一旦進入冬季,更是封港的結果。無法怎麼打,最終都輸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牌子的女士運動內衣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