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
2 # 小漢字見大歷史
說起來就有點曲折,先用文字學的術語說一個大致答案:一、古文字「鳳、風」本一字分化:甲、金文借「鳳」表「風」。戰國時代「鳳」訛變為「風」:「鳳」中表示『羽毛』的筆畫訛變為『蟲』和『一撇』。遂將錯就錯,積非成是,從而職務分工,各有所專。二、古文字「鳳」的初文從「鳥」從「辛」,加聲符「凡」。後來,隸楷書省聲兼省形,「辛」簡化為「一」,「凡」省為「幾」。也就是今文字「鳳」:從「幾」、從「一」、從「鳥」。
如果這幾句話懂了,就沒必要往下看,沒懂,就繼續往下看。
-------------------------------------------------------------
詳細的從甲骨文開始講起:
風:流動的空氣,這個意義太抽象了,無法以象形的辦法造字,在甲骨文中,主要就是借用「鳳凰」的「鳳」字的表示。比如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非占卜甲骨刻辭《四方風》,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四句話24個字,反應的是殷商時代的風神崇拜,
《四方風》中的「風」就是借用「鳳」的初文:從「鳥」從「辛」。看下面的拓片比較清晰:
《甲骨文合集》14294《四方風》的釋文和解讀:
李圃. (1989). 甲骨文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頁26可以看出,甲骨文「鳳」的偏旁「鳥」:突出神鳥有「長尾」和「美麗羽毛」,「鳳凰」的原形可能是「孔雀」一類的長尾、羽毛很漂亮的鳥。
那為什麼「鳳」的甲骨文有「辛」這個偏旁呢?其實甲骨文「龍、鳳」都是從「辛」在頭頂:
「辛」取像自上古的一種「刑具」,表示「法律、罪行、管治」的漢字,一般都從「辛」。
比如「主宰」之「宰」,表示「法律」的「闢」,表示「罪行」的「辠」。
「龍、鳳」從「辛」表示如同上帝那樣的主宰者,突出「神鳥、神獸」的本質。同時,加「辛」部跟一般的「凡鳥」區別開來:
而且有些字形為了突出「神鳥」,在「辛」部上加上表示「高冠」的筆畫,後來,「又加了一個聲符「凡」,「鳳」也就成了一個形聲字:
甲骨文、金文的左右結構,到篆文變成上下結構,「鳥」上「辛」和表示「鳥冠」的筆畫,簡化成一橫(省形),「凡」簡化成「幾」(省聲),也就是今天看到的「鳳」字。
所以,在甲骨文中沒有「風」字,用「鳳」字表示「流動空氣:風」。也就是說甲骨文「鳳」的本義就是「鳳凰」,假借義就是「風」。「風」字大概是在戰國時代從「鳳」字分化出來,「風」字中的「蟲」就是「鳳」表示「羽毛」筆畫的訛誤,然後將錯就錯,積非成是。引自:李學勤等,《字源》(2012,天津古籍出版社),頁1171鳳凰原形為孔雀,孔雀羽毛有圓形的斑紋,「鳳」古文字描繪出來了:
表示「羽毛圓形的斑紋」的筆畫簡省、訛變為從「蟲」的「風」:
漢代經學家大戴、許慎,沒有見過戰國以前的古文字,不知道「鳳」和「風」關係,所以附會為「八主風,風主蟲」曲折牽強的解釋:
《說文》: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從蟲,凡聲。《大戴禮·易本命》: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日化也。《春秋·考異郵》:“二九十八,主風,精為蟲,八日而化。我看有些論文「八主風,風主蟲」,引《易》據《詩》,洋洋灑灑一大堆,這就是典型的古人之附會之詞而已,真沒有必要當做可靠的前提進行推理證明。
那甲骨文《四方風》,根本就不是「八面來風」,你怎麼解釋?甲骨文中也有直接借用「凡」字表示「風」,怎麼解釋「八主風,風主蟲」?
所以,比較可靠的解釋只能是:「風」正是由「鳳」的省文加訛變,然後分化出來專職表示假借義。就好像「沈、沉」的分化一樣。「沉」是「沈」訛體,在漢代分化,然後變成正字,實現職務分工。
引自:《字源》,頁996 -
3 # 隨意指
"風"古文(凡+蟲),不是現在所專指的大氣流動。是指″不可見的傳播",更多是指疾病。外來的傳(感)染,古人不知原因,泛指蟲(今稱細菌病毒)是源頭。"凡"古文原是乳頭(房)之像形,寄以"含"義。現在文字"凡…"就是把"…"所列事物都包"含"在內了。"風"也由"傳播"把聲音包括在內了,所以有″風傳…",風聞…"的說法。"風雅頌"之中的風指兩人對話或隔遠對唱,各地民俗男女傳情隔山對唱。便是"風"的一種形式。廣西山歌,陝甘道情,廣東客家對唱和漁家"鹹水歌"都是″風"的形式,所以近代音樂家到地方釆集民間音樂素材,叫做"採風"。英語把電話寫作phone,也是指聲音的傳播。"雅"是少數人之間的酬唱,詩詞賦謎曲水流觴令酒皆是。外華人無此文化形式。″頌"是廟堂音樂,齊唱。"聖母頌","橘頌"皆此類,華人在大廟,西人上教堂。英文單詞寫作Song。
-
4 # 嚴師說字
風是由風和鳳簡化而來的字。鳳和風是從不同角度來說明風的產生的。這應該與有翅膀的動物來源有關,並非什麼以訛傳訛的訛變。因有翅膀的動物有鳥類和昆蟲類。下面我們先看下蟲和鳥的本義。漢字在由古文字到楷體的變化中,並非存在“假借”,只是後人不瞭解漢字為什麼要合併。對意義相近,表達結果一樣的字,進行合併是人們認識提高的過程。千萬不要不懂就說“假借”,或者說“訛變”。在漢字的“楷體”形成中,這幾百年,是人們在易經理論的指導下,對運動現象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用筆畫會意而產生的“楷體”,不可能亂來。
蟲(重chóng虺huǐ)的甲骨文和金文為蟲蛇類的象形。隸變楷化後,繁體蟲是三個蟲,表示這類動物種類繁多。蟲是由“口”、豎“丨”、斜橫“一”和點“丶”組成的,筆畫釋義為:“口”表示蟲的圓形體徵;“丨”表示蟲類垂直圓形面的縱向為直線形;“一”表示蟲類在地面或樹枝上橫伏著爬行;“丶”指示蟲的頭部,只能向前爬行,不能後退。蟲借“重(chóng)”聲表示蟲體的各個肢節外表特徵重複;或相同類眾多,數不勝數。虺(諱huǐ)是一種毒蛇。虺是由兀和蟲組成。兀是指高而上平,指示蛇捕食動物時頭高高抬起,如眼鏡蛇、蝮蛇等都是頭昂起很高,用於突出蛇的襲擊動物的動作;蟲是歸類符號,表示蛇的外表形狀和爬行狀態。虺借“諱”聲表示遇見毒蛇要避諱,既迴避又要禁忌招惹它。後為突出毒蛇的兇猛的捕食特性,蟲加兀造一虺字。蟲是漢字的部首之一,從“蟲”的字多與昆蟲、蛇等有關,如蝦、蠎、螞蟻、閩、蠶、蚌、蚊、蚜等
蟲的本義為節肢類爬行動物,即昆蟲的通稱。蟲[chóng]如蟲豸(昆蟲、蟲子)、蟲蛭(小蟲子)、蟲天(百蟲能各自適應所處的環境)、蟲吊(蟲聲,其聲悽切,有如弔問)、蟲出(人死後數日則屍體生蟲,喻死後不得入土安葬)。
蟲加撇“丿”,丿表示向下向內之意,引申陰柔、女人等。這裡指示作繭的蟲子,把自己包裹在繭內,破繭成蝶,長翅會飛。或者指示會飛的鳥蟲身體被翅膀包裹在內。
鳥(擬音niǎo)是個獨體文,是有鳥的側面象形衍化而來。繁體鳥簡化後,鳥有五筆完成。撇點“ ”是撇的變形表示鳥的喙 huì向內用力啄食;橫折彎鉤“ ”表示鳥的頭是圓形對稱;點“丶”指示鳥的眼睛;合體筆畫(豎折折內彎勾)“ ”表示鳥的翅膀形狀和功能,豎折折“ ”表示鳥的翅膀是弧形,內彎勾“ ”向內向下振翅飛行;一橫繁體原來是四點“ ”指示鳥的每個爪有四個腳爪,簡化後一橫表示側面看是鳥的腿。讀音是模擬多數鳥的叫聲。
自右到左 骨刻圖-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鳥是椎動物的一綱,溫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後肢能行走,前肢變為翅,一般能飛。
鳥上加一橫是說明鳥為卵生,破殼後鳥的翅膀還沒有豐滿,不能飛,平行分佈在鳥的身體兩旁。或者說鳥的卵多數是單一,一個鳥蛋只生一個鳥。
風外圍是由撇“丿”和橫折彎鉤“⺄”的筆畫會意,是用來描述蟲蝶的翅子或鳥的翅膀飛行的動態過程。“丿”表示翅子向下向內的擺動過 程;“⺄”是合體筆畫,是橫、折、彎、鉤的總體會意。橫表示平行、水平,這裡表示鳥或蝶的翅膀向上向外伸開,能與身體保持平行;鉤表示相對運動,這裡表示兩翅相對稱,可以上下襬動;折表示圓或弧,這裡指示振翅的弧線運動;彎表示三維運動,這裡指示鳥或蝶的振翅是三維的向外的運動。風的“丿”和“⺄”的筆畫詮釋了鳥和蝶翅膀的飛行動作。
風和鳳簡化為風,用“乂”來代替“蟲和撇”和“橫和鳥”,是人們對自然風的產生進一步瞭解的結果。風的產生,是由於空氣大氣壓的變化產生的風。大氣壓的變化,造成大氣環流的運動,產生的風。“丿”表示向內向下,引申為陰,這裡表示氣流下降;“㇏”表示向外、向上,引申為陽,這裡表示氣流上升;氣流的上升或下降產生風。
風的讀音是模擬颳風的風聲。所以風的本義為空氣流動的現象。
回覆列表
《大戴禮》雲:“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日化也。謂風之大數盡於八。故風之字從蟲。”
甲骨文的“風”與鳳凰的“鳳”其實是個差不多的字,甚至被認為是同一個字。
風的變化也經歷了一個過程,慢慢與“鳳”字相區別開了,演化到今天,簡體字裡只剩下兩劃,而繁體字的“蟲”在秦漢的字型中也出現了雛形。
《大戴禮》是《禮記》早期的一個修訂版本,成書年份不詳,但《漢書·藝文志》根本沒有收錄相關的隻言片語,只能暫且說是西漢以後的成書。可見這個時期的人已經在解釋“蟲”了。
但我們從甲骨文的演變上以對照就可以看出,其實沒有那麼多解釋,這就是個演化過程,解釋的多了反而鑽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