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0860489139

      姿勢  正確的騎車姿勢是: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雙臂自然彎屈,便於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衝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穩車座位。  踏蹬  腳踏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腳尖朝下式和腳跟朝下式三種。  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優秀運動員大都採用自由式踏蹬方法。這種踏蹬方法,就是腳在旋轉一週的過程中,根據部位不同,踝關節角度也隨著發生變化。腳在最高點A時,腳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漸加大到B點時,腳掌與地面成平行狀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漸減小,進入下臨界區,肌肉開始放鬆,腳跟略向上抬起,到C點時,腳跟逐漸上提到 15~20度;當腳迴轉到D點時又與地面平行,往上行,腳跟又向上提起。重新進入A點。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學原理,用力的方向與腳蹬旋轉時所形成的賀周切線相一致,減少了膝關節和大腿動作幅度,有利於提高踏蹬頻率,自然地透過臨界區,減少死點。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但這種踏蹬方法較難掌握。  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目前不少運動員,尤其是短距離運動員採用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點是,在整個踏蹬旋轉過程中腳尖始終是向下。這種方法踝關節活動範圍較小,有利於提高頻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自然透過臨界區。  跟朝下式踏蹬方法: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腳尖稍向上,腳跟向下8~15度。這種方法在正常騎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數人在騎行過程中做過度性調劑用力時才使用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點是肌肉在短時間內改變用力狀態,得到暫短休息,達到恢復肌肉疲勞的目的。  上下坡騎行技術  上、下坡騎行技術是公路腳踏車的一種重要的基本技術。平路上比賽時水平接近的運動員之間,很難擺脫對手,然而透過坡路騎行,只要戰術運用得當,就比較容易擺脫。  一、上坡騎行技術  上坡騎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動作,不可突然用力,只有企圖擺脫對手和處於戰術需要時,才可突然加速。一般情況下,不宜採用站立式騎行或提拉式騎行方法,否則會過多地消耗體力,不利全程比賽。遇到短距離坡路,應充分利用物體運動的慣性原理,輕鬆地踏蹬,快到坡頂時可採用站立式騎行,把速度儘可能提高,給下坡加速創造有利條件。遇到漫長的上坡,要根據自己的體力狀況及時調整傳動比,不要等到騎不動和速度完全降下來時才改變傳動比,要堅決避免重新起動的現象出現。坡路較長或有陡坡時,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騎行方法,調劑用力部位,讓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時跟車不要太近。由於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車常常左右擺動,跟車過近,可能發生碰撞。再者,上坡時速度顯著下降,跟車反而會使自己的騎行方法受到限制,影響戰術和技術的發揮。  二、下坡騎行技術  下坡騎行要達到理想效果,運動員就要勇敢機智,膽大心細,精力集中,兩眼密切注視前方路面,隨時準備果斷處理路面上出現的任何情況;不僅要充分利用車子運動慣性滑行,而且要敢於主動踏蹬,加大速度。  轉彎時,運動員身體和車子要儘量保持一致,向裡傾斜,上體和車子保持一條直線,以克服離心力。傾斜角度根據速度和彎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過28度,否則就有滑倒的危險。  轉彎前要控制車速。用點閘的方法逐漸減速,剎車時,儘可能前後閘同時使用,前閘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閘,要求前輪的方向和車子前進的方向相一致,否則,會因運動員的體重和車子慣性受到限制而導致摔跤。進人彎道後將閘放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減速。彎道上使用後閘不要過猛。否則車子可能掉頭或滑倒。  以上為轉帖  =====================  關於變速,個人經驗是平時前邊用中盤就可以。  儘量提高踏頻,也就是說少用大盤,除非在順風或下坡的情況下,可以用大盤加速。  蹬踏的過程中不感覺吃力為好。  鏈條不要走斜線,比如前邊用最小盤,後邊就不要用最小飛輪。  前邊大盤時後邊不要用最大的飛輪。避免1:9、1:8或3:1這樣的尺比。  爬坡之前要提前加速,隨著坡度的增大再逐漸變成較輕的尺比。這樣爬坡時會比較省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項鍊可以沾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