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燎原學書

    這個問題好像不能從一個層面上來說,要是拋開行書和楷書楷書來理解的話區別也比較大。難度也不一樣。

    共同點都是兩位大書法家作品,都是成熟期的作品,書法造詣深厚。

    單從書寫角度來分析的話,據說《蘭亭序》是王羲之在酒後書寫的,整篇文章氣勢恢宏,洋洋灑灑,連貫流暢自然飄逸。而《九成宮》是奉敕的作品,文章不是歐陽詢寫的,而是魏徵作文,歐陽詢書寫,所以在書寫的時候就缺少了自己創作的感覺,整篇文章也是按照規定書寫的比較規整,嚴謹,比起《蘭亭序》就缺少了一些灑脫。

    單從筆法上來說也是一樣的《蘭亭序》的筆畫隨意性較大,反而《九成宮》筆法就比較拘謹嚴肅,必定是皇家的東西。

    所以這個問題不能放到一起來解釋,如果單單從筆法上來說《蘭亭序》的書寫難度要比《九成宮》大。

  • 2 # 斐梵物語

    一個是楷書中的經典,一個是行書中的經典,對於學習來說相對來說九成宮要容易一些,畢竟楷書中字與字之間規律性更強一點,而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酒後神來之筆,筆畫變化豐富,學習的難度要高得多,尤其是其中情感的流露。

  • 3 # 存希齋書法

    《九成宮》是被譽為“唐楷之冠”的歐書第一人歐陽詢的法書,是他晚年的代表作,是歷代書家學習書法所極力推崇的。

    這兩個書法作品都是書法史上的經典,而這兩個書法家也是書法史上的重要人物,研究書法不能不研究他們兩個。

    那麼《蘭亭序》和《九成宮》哪一個學習難度更大一些呢?一個是行書,一個是楷書。這其中自然是不一樣的。

    但我個人覺得,拋開書體不談,我認為《蘭亭序》難度更大一些,因為《九成宮》畢竟是規範的,一筆一畫臨摹即可,而《蘭亭序》也不同,它的用筆,氣韻就很難學。

    總之,這兩個書法作品學習起來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想要在任何一方面有所成就,都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 4 # 123細柳

    九成宮難度更大,從筆法的角度講,從王到歐筆法已經有所進化,王的方起筆已進化到了小方頭起筆,橫的露鋒起筆已進化為方頭起筆。從結字上講,歐公是結構大師,歐九成宮的結字方法更勝於蘭亭的結字。

  • 5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我認為這兩件書法作品難度旗鼓相當。《蘭亭序》難度更大一點,當然學習《九成宮》也絕非容易的事情。但是相對於王羲之的《蘭亭序》來說,還是簡單一點的。理由也可以分為以下4點:

    一、筆法和書體差異

    不考慮行書和楷書的差別是不可能的,因為楷書和行書的差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筆法差異。當然在結構和章法也是存在差異的。但是說實話,楷書和行書的結構有很多是相似的。

    比如啟功先生就曾經打過一個比方,說什麼是行書呢?行書就是楷書的快寫。如果把楷書和行書在書寫過程中所必須經過的重要節點比作車站的話,那麼行筆的過程其實就可以理解為一輛車在行駛。

    然而不同的是,行書行駛的速度是比楷書要快,因此這就造成了行書和楷書的差異。但是楷書結構中重要的節點,行書是要一個都不落的經過的。

    可見行書和楷書的差異在結構上是很小的。

    所以要想探討這兩個書法作品中筆法的差異難度,我想其實就是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書體差異。

    二、一般情況下,楷書與行書的書體差異

    如果就書體差異的難度來說,其實楷書還是要高過行書的。為什麼呢?原因就是楷書相比於行書來說,要求更嚴格,書寫更規範,法度更嚴謹。

    這不是我瞎說,而是有根據的。

    我們都知道楷書的頂峰時代是唐朝。唐朝楷書相比於他之前和他之後任何一個朝代來說,其特點就在於他的嚴謹性、法度性和規範性。為什麼會呈現這樣的特點呢?我認為是唐朝當時的國家和政治局勢造成的。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繼漢之後又一個集權大帝國,幅員遼闊,國力強盛。而在這背後能夠支撐其這一切的,是唐朝的法治精神、開放包容的精神造就瞭如此輝煌的歷史畫卷。面對這麼複雜多變的國情,如果沒有一個嚴謹的法治態度和開放的姿態,唐朝統治者的統治很難長久了。

    而這一治國理念,在士大夫心中牢牢紮根,演化、遷移到書法的創作上,其實就是楷書的書法特點了。唐朝楷書,嚴謹之中帶有大氣象,不拘束但是很講究,既要把楷書的嚴謹性表現出來,又要不死板呆滯,的確是一個高難度的技巧,無疑唐楷在這一點上處理得十分得當。

    三、《蘭亭序》與《九成宮》在書體角度下的難度考察

    但是,第二點我們講的只是一般情況,在具體的分析中,實際上是不一樣的。比如王羲之《蘭亭序》雖然是行書,但是在難度上是很大的。原因也很簡單,楷書要像想寫的法度規範嚴謹,那是楷書的本性使然,而行書若是也這樣,必須嚴謹而恰到好處,其實就很困難了。

    之所以說《蘭亭序》注重法度是有根據的。解縉在《春雨雜述》說:“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佈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這句話常常被人們用來說蘭亭序的章法,其實我們都被解縉這句話中的“佈置”這個詞給迷惑了。誰說只有章法可以佈置的?結構、筆法一樣可以,這個詞,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書寫創作。可以指代任何一方面,筆法結構章法都可以。

    這句話的重點不在這裡,而是在“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什麼意思呢?他是說蘭亭序的書寫,加入你再給他增加一寸長度就會顯得太長了,減少一寸長度就變短了。這就說明王羲之的書寫是恰到好處的。

    也就是說,王羲之這幅行書作品,是有嚴格的講究的。他打破了行書散漫的特點而重新賦予了行書嚴謹的精神。這種嚴謹,就是你改動一丁點也不行,只要稍微變化一丁點,整個作品就面貌全非了,這就是王羲之的嚴謹度。如此嚴謹,豈不難?

    四、筆法難度

    筆法難度上,無論是考慮到書體差異還是具體的實際情況,《蘭亭序》那多變的書寫筆法,千變萬化、鬼斧神工的書寫姿態都是我們學習過程中的巨大障礙,因此,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比如我們都知道《蘭亭序》裡面變化莫測的21個之字,這21個之字其實非常關鍵,他是一個我們看王羲之書法筆法變化的一個視窗。

    有人說你這樣講是不是特例呢?其實我們看王羲之這個作品裡面還有很多“一”字,從這些簡單的筆畫對比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王羲之筆法變化的精巧細膩。

    但是我們再看《九成宮》楷書中筆法的變化,就相比於《蘭亭序》而言,沒那麼多了。這其中雖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書體差異原因造成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九成宮》筆法變化是沒有王羲之《蘭亭序》多的。

  • 6 # 不二齋

    王羲之的《蘭亭序》和歐陽詢的《九成宮》相比較,肯定是《蘭亭序》的難度係數更高一些。

    現在參加書法比賽,你會發現展覽上很少出現楷書,即使出現了楷書,也都是魏碑這種變化豐富有發揮餘地的作品,這些風格的作品,單從寫好的角度來看,它未必比楷書難寫。

    問題是用這些書體參加比賽,它的書寫的難度係數更高一些,楷書的難點在於結構,而行書和草書,除了結構,用筆、氣息、節奏也非常重要,你要同時把握多種技法,這樣寫起來比較難,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跳水運動一樣,難度係數增加了。

    即使一位書法家他的行書和楷書水平一樣,評委肯定是要選擇他的行書。這個書體更能體現作者的功夫和水平。

    楷書比較公整,每一個筆畫都是有固定的寫法的,它的發揮的餘地比較小,尤其是唐代的楷書,大家寫出來基本風格也都很一致,很難分辨出哪位作者寫的更加有水平。

    所以說,比較《蘭亭序》和《九成功》,蘭亭序的難度係數風高,它也就會比較難寫一點。

  • 7 # 子衿書法

    對初學者來說,《九成宮》會難一些,《蘭亭序》要簡單一些。而對於書法具有相當的造詣的人來講,《蘭亭序》神飛韻逸,自然天成的筆法,為書學者取之不竭的源流,又豈能是《九成宮》所能比!

    初學書法的朋友,他們的注意力全部是集中在字形上。在他們的眼中,結構的相似,是最重要的。楷書的橫平豎直,規整的結構,對於初學者們來說,簡直就是珠穆朗瑪峰,只屬於少數專業素養的人才能去攀登。而《蘭亭序》的“歪歪斜斜“太簡單了,隨便一寫就能寫的”差不多”相似了。

    行書的筆法,不是楷書所能夠相比。楷書是靜態的,而行書是動態的。初學書法的人,只能夠注意到大的形體。沒辦法,這是眼界的問題。他們還沒有去看到筆法的能力,只看到這個字的形狀是這樣。一個高手所臨的《蘭亭序》和他們相比,他們只是說,臨的和自己的差不多,只是比較像而已。卻不知道這個”差不多”裡面的差距,就是天壤之別。

    筆法歷來是書學者不傳之密。顏真卿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說,裴儆師從張旭日久,都不蒙傳授。很多慕名而來的人也向張旭請教筆法,張旭只是大笑,提起筆來,或三紙,或五紙,眾人都乘興而散。

    筆法第一不是人人都能講通的。講了出來,聽者領會不了,浪費了口舌不說,別人還以為你故意在賣弄關子。張旭對像祖宗一樣服侍他的弟子裴儆,只是告訴他勤加練習。卻和一面之緣的顏真卿講授筆法十二意。就是能力到不到能夠悟解的程度。不到,講了也是白講。

    《蘭亭序》與《九成宮》,就是如此。能悟者,自有自己的見解。

  • 8 # 魏保良

    我們學習書法什麼樣的帖容易入門?其實很簡單。風格特點愈明顯,個人風貌愈獨特,那麼這個帖就更容易上手一些。但需說明一點,我們這裡說的是更容易上手,而不是說這個帖就簡單,古人留下的任何經典,要真正學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就藉著這種思想,來分析一下這兩部帖。

    《蘭亭序》和《九成宮》。

    《九成宮》,風格特點明顯,用筆以方筆為主,結字中宮收緊四面放開,章法疏密得當。《蘭亭序》屬晉人蕭散簡遠的典型代表,“蕭散簡遠”,說是風格也是風格,但卻極難把握尺度,我們可以把她定義為沒有風格的風格。那我們就極難把握了。

    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明。什麼樣的帖更容易學?離我們時代愈近,愈容易學,離我們時代愈遠,難度則愈大。

    撇開二王、歐陽詢,董其昌的字絕對要比以上兩家要簡單。為什麼?因為董其昌離我們的時代更近,無論是書寫工具亦或是用筆習慣與我們相比也更接近。從這一點上也是說的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東坡和辛棄疾,哪一位喝酒的境界更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