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整合,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的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於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式。對教學策略的基本理解在《辭海》中,“策略”一詞指的“計謀策略”,而在較為普遍性的意義上,策略涉及的是為達到某一目的而採用的手段和方法。國內外學者對教學策略有很多界定,這些界定即呈現出一些共性,又表現出一些明顯的分歧,有如下三種觀點:“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達到課程目標而採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學策略要根據教學情境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隨時發生變化。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教學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煉或轉化課程內容的問題。”(施良方,1996)“所謂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後,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徵,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具有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等基本特徵。”(袁振國,1998)“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和學新,2000)儘管對教學策略的內涵存在不同的認識,但在通常意義上,人們將教學策略理解為: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手段和謀略,它具體體現在教與學的互動活動中。教學策略的含義關於教學策略的含義,各個研究者的闡述各不相同。邵瑞珍認為,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的行為(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5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這個觀點把靜態的和動態的角度綜合起來考慮,但仍然偏重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技術。
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整合,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的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於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式。對教學策略的基本理解在《辭海》中,“策略”一詞指的“計謀策略”,而在較為普遍性的意義上,策略涉及的是為達到某一目的而採用的手段和方法。國內外學者對教學策略有很多界定,這些界定即呈現出一些共性,又表現出一些明顯的分歧,有如下三種觀點:“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達到課程目標而採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學策略要根據教學情境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隨時發生變化。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教學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煉或轉化課程內容的問題。”(施良方,1996)“所謂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後,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徵,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具有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等基本特徵。”(袁振國,1998)“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和學新,2000)儘管對教學策略的內涵存在不同的認識,但在通常意義上,人們將教學策略理解為: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手段和謀略,它具體體現在教與學的互動活動中。教學策略的含義關於教學策略的含義,各個研究者的闡述各不相同。邵瑞珍認為,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的行為(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5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這個觀點把靜態的和動態的角度綜合起來考慮,但仍然偏重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