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來吾室
-
2 # 興而有言原創
檔案裡裝了些什麼?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是由檔案管理性質所決定。個人無權檢視自己的檔案。即便您是省委書記、省長也看不到自己的檔案,他們的檔案在中組部。依此類推,歸哪級管理的幹部,檔案在哪級組織部門。國有企業均建有檔案室,分類有文件(上級來文和各級組織之間的行文),人事檔案,科技檔案,財務檔案。除人事檔案外,其他檔案都有借閱制度。企業主要領導的檔案在上級主管機關,企業領導和組織部門可以調閱職工人事檔案,企業勞資部門辦理職工轉移、退休時可借用當事人檔案。職工調動或轉移勞動關係,檔案應隨人流動。改革開放前,職工調動要先由勞動局開具調令和調檔函。職工本人持調令一級級轉介紹信至新單位報到,檔案則由原單位透過郵局機要遞轉至新工作單位。後來,放鬆勞動力管控,人員流動頻繁,也就沒那麼講究了,常有單位將檔案封口簽章交本人自帶。也有人離開多年檔案仍滯留在原單位。
個人建立檔案一般在初中,也有較規範的小學就建立了檔案;也有人原先沒有檔案,進企業以後才建立檔案。普通人的檔案從內容上分,主要有以下幾部份:
1.學籍材料及學校或班級評語;
2.本人填寫的相關表格及家庭情況(不同時期都有);
3.學校分配、徵兵、招幹、招工等表格及檔案(此類最重要,上面均有審批機關的簽章);
4.幹部、職工的定級、晉級表(此類表證明職工的工作經歷、工種、工資級別);
5.政治面貌(黨團員有入黨團申請、入黨團志願書及政審材料);
6.職務任免情況(包括班、組長);
7.獎罰與處分情況;
8.其他(諸如個人總結、檢查、外調材料,政審材料、群眾座談評議之類)
檔案裡的內容大致由以上這此,有的人檔案很厚,有的人檔案很簡單。除了各人的經歷不同外,也與檔案歸集有關,甚至與企業領導人的好惡有關。什麼樣的材料可以歸檔,由單位負責人簽字,檔案管理員只負責具體操作。有的人檔案缺失,就是檔案管理制度不嚴,沒有及時將應入檔的材料歸檔。
-
3 # 記憶浙江
檔案是指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儲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殷商甲骨檔案是中國迄今有實物留存的最古老檔案。此外,按不同的載體形式看,還有金文件案、石刻檔案、簡牘檔案、縑帛檔案、紙質檔案、電子檔案等。漢代將中央檔案、典籍庫稱為蘭臺,用以收藏地圖、戶籍等檔案及圖書,也是當時名儒著述的地方。班固曾任蘭臺令史,並利用蘭臺檔案典籍修《漢書》,故後世也稱史官為蘭臺。
-
4 # 吃口乾糧再上路
檔案是人類活動的原始性記錄,它是儲存下來的有價值的檔案資料。
日常生活中,從內容資訊來說,常見的檔案包括以下4種:
1.人事檔案
人事檔案是以個人為單位的,簡單說就是你的檔案。
主要有以下10大類:
①履歷;
②自傳;
④學歷和專業評聘職務材料(學生登記表、考生登記表、學習成績表、畢業生登記表、鑑定表、授予學位的材料、學歷證明書、培訓結業成績登記表、學習鑑定、學員思想小結(結業)、博士後研究人員工作期滿登記表等材料。);
⑤政審材料;
⑥黨團材料;
⑦表彰獎勵活動;
⑨工資職務任免材料
⑩其它。
2.文書檔案
文書檔案主要是公務活動中形成的檔案,通俗來說就是“紅頭”,包括通知、決定、命令、通報、通告、函等等。
3.會計檔案
會計檔案是以法人為單位的,主要內容是會計活動中的有儲存價值的檔案。
主要有以下4類:
①會計憑證(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彙總憑證);
②會計賬簿(總賬、日記賬、明細賬、固定資產卡片、輔助賬);
④其他類(會計移交清冊、保管清冊、銷燬清冊、銀行餘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
4.科技檔案
科技檔案是一個法人單位,在涉及科技工作活動中,形成的檔案。
因為科技的範圍極其寬泛,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側重點和方向,因此,科技檔案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①科學技術研究檔案;
②工業技術檔案;
④交通運輸檔案;
⑤基本建設檔案;
⑥城市建設檔案;
⑦裝置儀器檔案;
⑨地質、測繪、氣象、天文、水文、地震等檔案;
⑩環境保護檔案等。
當然,檔案從載體形式來說,還包括:紙質和電子的。
電子的還分為音訊、影片等格式。
-
5 # Byron5
檔案是什麼不好回答,因為檔案包羅永珍,不是隻有大家熟知的個人人事檔案或學生檔案,以及清宮檔案等,事實上,檔案一點都不神秘,檔案裡需要保密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常見的檔案還有政府檔案,建築圖紙資料,簽訂的協議合同,房產證,結婚證,出生醫學證明,小孩打疫苗的本本,重要發票,有價值有意義的照片和影片,家電的說明書,榮譽證書,獎狀,獎牌…………可以這麼講,只要是有價值的需要長期儲存的,都是檔案。檔案既有紙質的,也有電子的。家庭完全可以建立家庭檔案,對其分類有序地保管,方便查詢。
-
6 # 啦啦之歌說檔案
之前,我有分享過一篇文章是《人人都說檔案、檔案,可你真的明白檔案是什麼嗎?》,從中國歷史上關於“檔案”的說法,到現在關於檔案的概念表述以及,
理解是否成為檔案的幾個關鍵性因素三方面的內容。今天就從檔案的概念出發,分析成為檔案的關鍵詞吧。
1、檔案的概念
《檔案法》的規定:“檔案,是指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儲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檔案工作基本術語》對檔案的定義表述:
“國家機構、社會組織或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直接形成的有價值的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
一般情況下,認為檔案是指人們在各項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各種形式的具有儲存價值的原始記錄。
2、構成檔案概念的三個關鍵詞:形成者、具有查考價值、載體和形式的多樣性。
形成者這就是說,誰形成了的資料可以稱為檔案。
從檔案的形成者出發,大致可以分為機構和個人兩個型別。
機構可以是國家機構、機關事業單位、企事業單位、軍隊等組織,
個人涵蓋了家庭、家族和個人等等。
具有查考價值說到查考價值,就是說檔案直接記錄了各種事件和活動最本來的面貌。
它不是事後編寫和隨意蒐集的,而是從一定時間和地點直接受用的原始檔案材料轉化而來的,
它是“原始的第一手資料”,內容具有原生性、真實性、是最直接、客觀、準確地記述和反映形成主體“自己”活動的歷史記錄,具有依據和證據的價值。
載體和形式的多樣性。這說的就是檔案的外在表現形式。就從中國的檔案發展程序來說,古有陶文、甲骨、金石、簡牘、縑帛等載體的檔案,
現有紙質檔案,以及以感光介質和磁性介質為載體的多媒體檔案,比如說光碟檔案、電子檔案等等。
從記錄的形式看,有文字、圖表、聲像等等。
3、總結
用一句話,檔案是“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產生的,作為原始記錄儲存起來以備查考的文字、圖表、聲像及其他各種載體的歷史記錄”。
用多句話解釋,就是:
“人人都是檔案的形成者,不限於機關、事業單位”,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一定要保證檔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檔案的載體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只要想著,未來某個時刻,可能是對工作,對生活、對反映社會記錄是有參考利用價值的各種形式的資料都是檔案!
-
7 # 吉地說
檔案什麼?這個問題如果僅僅是要知道其所謂定義,檢視檔案相關專業書籍就可知道,推薦您看看《檔案術語》,裡面有專業的介紹。
而我想回答的是我基於檔案這些專業書籍,談自己對檔案的認識。
檔案的由來很久,人們把檔案人稱為蘭臺人,其起源就很久遠,是在漢朝,具體緣由可在網上查閱。
而新中國的檔案是從黨建黨之後,大概是1931年,黨有了關於檔案管理方面的檔案。新中國檔案真正的發展是1979年以後,國家檔案局恢復並開始行使職能,檔案事業才走向正規。
那麼檔案到底是什麼?有人說它是歷史的真實記錄,有人說它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辦理完畢的檔案。
而要我說檔案就是存在於各種載體的記事資訊。為什麼這麼說?一是檔案的資訊屬性應是其首要性質。當代留傳的關於歷史的種種記載,其最突出的應用就是檔案上面的資訊,只有有了資訊才能稱之為檔案,否則只能叫文物。二是檔案廣泛存在於各種載體中。比如紙質檔案、照片、錄音、錄影、計算機、獎狀獎旗等等。三是檔案概括範圍要廣泛的多。傳統的文書類、科技類、人事類,新興的家庭類、網站類等等,其包含之廣非檔案正規化之初可比。
我還有一個觀點,如果不是從事檔案理論研究,對這些定義沒必要做太深研究,在實際操作中意義不大,特別是對於檔案這個冷門行業而言。
-
8 # 故紙堆與蘭臺人
一個專業概念的回答是:檔案是人們在各項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各種形式的具有儲存價值的原始記錄。一般來說,我們會根據檔案的本質屬性:原始記錄性來判斷事物是否為檔案。檔案載體形式多樣,文書檔案居多,但也有其他形式檔案。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檔案,簡單點說,就是記錄了你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資訊,包括你受到的人表揚,批評,你找的老婆老公,你父母的工作年齡,你在哪裡上學,在那裡工作。到最後,墓碑上簡短的一條檔案,某某某,生於xxxx年xx月xx日,死於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