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書君

    蔡倫是改進了造紙術。

    在東漢以前就已經有了造紙術,但是那個時候的造紙術造出來的紙不僅技藝複雜,而且成本高,不容易推廣。

    蔡倫有才學,盡心公事,敦厚謹慎。多次觸犯皇帝的意旨,輔佐匡正皇帝的得失。

    對於造紙術的改進源於一個偶然的機會。

    蔡倫原本給皇室給製造皇室喪葬所用的刀劍和其他器械做監督。這些刀劍精美堅固,蔡倫也很用心。他發現古往今來的文字大部分刻在竹簡上,然後編成冊;寫在帛上的雖然簡單,但是價格昂貴。竹簡笨重,帛書昂貴,能否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進行最佳化呢?

    進過長時間的刻苦鑽研,蔡倫創造設計,用樹皮、麻頭和破布、漁網造紙。

    人們把用改進的造紙術造出來的紙又叫做“蔡侯紙”。

    造紙術的改進對中國文化傳承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書籍因為造紙術的改進,流傳起來更加方便。

    東漢以前的古籍流傳下來的很少,一部分原因就是書籍不易於傳抄。

    我們要時刻對先民保持敬畏,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總有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 2 # 草原獨狼

    實際是改進了造紙術。但是因為其對造紙術的重大貢獻,通常認為是蔡倫發明了新的可供推廣應用的造紙術。

    文字發明以前,古人以繩結記事,出於無法辨認繩結所代表的事物,經常出現錯誤。文字出現以後,人們便利用甲骨、金石記事。但金石笨重,使用起米很不方便。在紙出現之前,竹簡、木犢、帛是主要的書寫材料。竹簡、木犢十分笨重,所佔的空間又很大,寫作和閱讀都很不便利。帛雖然便於書寫,但價格昂貴,只有少數皇家貴族才能享用。

    中國漢代農業發達、經濟繁榮,文化匕事業蓬勃發展,對改進書寫記事材料的需要日益迫切。蔡倫作為東漢王朝供應皇室用品作坊的主管(尚方令),對這種日益增長的需要給予了特別關注。

    當時漢代的“紙”是採用細薄的絲織品,但價格昂責。蔡倫便動腦筋想辦法用樹皮、麻皮、破布、漁網等材料製造紙張,從而擴大造紙原料的來源,改進造紙技術,提高紙張質量。有文字記載蔡倫於105年向東漢和帝獻紙,說明其所製紙張在質量和數量上已能適應皇室的需要,標誌著其所發明的造紙術在技術上的相對成熟。從此,世人便使用這種紙,並稱之為“蔡侯紙”。後來紙史研究者便將公元105年定為了造紙術的發明年。

    由於蔡倫的努力,人們掌握了用樹皮、麻頭、破麻布、舊漁網等廉價的原料,生產出適於書寫的植物纖維紙,並使這種生產技術推廣流傳開米。後來人們沿用蔡倫生產紙的工藝,採用竹、藤、稻草、麥草等其他原料,生產出形形色色的手抄紙。蔡倫總結出來的造紙工藝很快隨著紙張一齊外傳了。在285年,造紙術傳到了北韓,後又傳到了日本。大約在唐朝,中國的造紙術傳到了阿拉伯,再由阿拉伯傳至歐洲,在造紙術的外傳中,世界人民都承認這是中國的偉大發明。

    現在,關於造紙術發明者的說法還存在爭論,但是不管說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者,還是說他是造紙術的改良者,造紙都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這一歷史定論是無可非議的。

  • 3 # 白sir讀書

    其一,造紙術肯定不是蔡倫發明的;其二,蔡倫應該是改進了造紙術,但改進這項技術的也並非只有他一個人,因為改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蔡倫恰好在那個節點出現並且擁有能夠被歷史記載下來的身份,更多的人則成為“無名”者,被歷史遺忘。

    有些書籍、文章將紙的發明歸功於東漢時期的蔡倫,但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造紙術的發明至少可以追溯到蔡倫以前兩百餘年。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紙,是出土於甘肅天水的放馬灘紙和出土於西安東郊的灞橋紙,其時代皆在西漢前期。

    放馬灘紙是西漢初期文帝、景帝時期的紙,在1986年出土於甘肅省天水放馬灘漢代墓葬區。這片僅餘殘片的紙在出土時放在死者胸部,只有不到巴掌大的一小片。放馬灘紙薄而平整軟滑,上面有用細黑線繪製的山、河流、道路等圖形,因此很可能是一幅地圖。這片珍貴的紙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灞橋紙是1957年在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取土時意外發現的,出土於一座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的墓葬中,共計80多片,大小不一,現存於陝西曆史博物館。有專家稱其為“迄今所見世界上最早的紙片”。

    有沒有比放馬灘紙和灞橋紙更早的紙呢,不好說,但有這個可能性。根據資料,1933年新疆的羅布淖爾就發現過蔡倫時代之前的古紙,但二戰時毀於戰火;1942年在內蒙古的額濟納也曾發現時代非常古老的紙,但當時並沒有作出十分肯定的斷代。

    最後說一下蔡倫這個人,他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宦官,生年存疑,死於公元121年,是因為權力鬥爭而自殺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生產出了所謂的“蔡侯紙”,其意義在於降低了紙張的原料成本,降低了紙張的價格,使得紙張能夠普遍流傳開來,這一點功莫大焉。

  • 4 # 小明愛小兮

    “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拓展資料: 造紙術首先傳入與中國毗鄰的北韓和越南隨後傳到了日本。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不久,北韓和越南就有了紙張。北韓半島各國先後都學會了造紙的相關技術。

  • 5 # 張細水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並利用蠶絲加工絲綢的國家。

    在使用漂絮法從病繭、殘繭中提取絲綢時,篾席上會產生一層纖維,達到一定厚度後,取下稱之為赫蹏或方絮。這是最早的造紙方法。

    中國文字誕生後,老祖宗們喜歡到處使用文字紀錄。

    從遠古時期的甲骨文、到春秋戰國的竹簡、再到錦帛。

    東漢蔡倫入宮當了宦官。平時工作也輕閒。看到宮中書簡笨重不堪,錦帛又過於昂貴。一時發明心起,埋頭苦幹。使用多種材料測試後,終於改進工藝,發明了價廉物美的紙張。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週刊公佈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 6 # 勇往值錢

    紙是漢朝時代發明的的,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開啟人類文明之旅。西漢時期就有造紙,那時的紙太粗糙,不能書寫,所以西漢還在延續著竹簡書寫。竹簡寫成的書放置、搬運、書寫極為不便。到了東漢後期蔡倫在前人造紙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使紙的質量大大的提高、其特點是光滑流暢,不但能在紙上書寫文字,而且能畫畫。從此紙張的書寫文字代替了笨重的竹簡書寫,蔡倫的造紙為中國和世界的文化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的貢獻。

  • 7 # 使用者聽松閒人

    實踐出真知。華人有史以來都是勤奮善於思考的智者。蔡倫更是華夏民族的驕楚!

    古代,農業生產並不發達,特別是絲蠶養殖到織錦,但先輩在這一方面巳經比世界各國先進了一步,這是文明的一大進步。

    其實蔡倫雖入宮當了宦官,但他畢竟是在農村鄉野歷練過,他見過農民是怎樣養蛋,又是怎樣抽絲織錦,又是怎樣從繭傘上收集殘絲整合被子禦寒,也見過抽絲過程之前須燙繭的工序。這些都給蔡倫給予了啟發。

    儘管說蔡倫是從農業生產過程中獲得了啟發,也從廢絲打漿過程中獲了逐步改進的思索。但蔡倫畢竟在朝當宦官,這是由於文字需要書寫,竹簡過於苯重,可蔡倫想到了,蔡倫的智慧在這一方面比全世界的人類先想到了造紙的必須,因此說:蔡倫發明造紙無可厚非。造紙的發明使世界加速邁進了文明時代。

  • 8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蔡倫是唯一一個正史有載的發明家。

    《後漢書·蔡倫傳》

    〔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永豐九年,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這裡說蔡倫是桂陽(今湖南耒陽)人,是負責監製器械的,很有名氣。在這之前,一般用竹簡寫字,或者用裁製好的絲綢寫字,這種絲綢就叫“紙”。絲綢太貴,竹簡太重,都不好用。蔡倫就想出用樹皮、麻頭,或者敝布漁網之類材料做出了一種新的紙。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就此推廣使用。天下管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這裡明確記載了三個問題:

    1、蔡倫以前沒有紙,“紙”這個字指的是寫字用的絲綢。2、蔡倫親自發明瞭造紙術,“倫乃造意”。3、造紙術發明以後,很快由皇帝推廣使用了。

    如果此論屬實,蔡倫為造紙術的發明人無疑。唯一的問題是,和考古發現對不上。

    1957年5月8日,在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在取土時,發現了一座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銅鏡上,墊襯著麻類纖維紙的殘片。這種紙早於蔡倫,但不是用來寫字的。

    如果說只有用來寫字的才叫紙,這個灞橋紙不算。那1986年又在甘肅天水放馬灘西漢文景時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墓群中出土繪有地圖的紙,這個就沒辦法解釋了。

    所以今天我們才模稜兩可的說“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其實灞橋紙、放馬灘紙和蔡侯紙到底有什麼關係,沒有人知道。

    附圖分別是灞橋紙,放馬灘紙和蔡侯紙。

  • 9 # 譙郡太守

    現代考古發現證實:中國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麻纖維紙。蔡倫不是造紙術的發明者,而是改進者。中國古代的“紙”最早經歷了竹簡、木簡、綢絹等演變過程,但相對於底層普通的民眾而言:使用竹、木簡攜帶不便,綢絹又十分昂貴,用不起。只得用麻布或土布來替代,即使這樣,整塊的土布麻布也仍然覺得耗費不起。只能用織麻布剩餘的邊角料來替代,但在使用中仍然因其塊小書寫文字有限、麻布纖維厚、不易摺疊等多有不便。於是便有人將其麻放入水中,浸泡數日,以求獲得其細絲織成麻紙,不料在浸泡過程中,有時日較久麻成泥狀,撈起日曬而成麻紙,用之,利於書,於是廣而傳之。蔡倫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選用日常多見廉價的廢料麻布頭、漁網、樹皮等,浸泡製紙,以此法制成的紙堅硬易吸水、浸墨不透、成本廉價、適合普通民眾使用,於是“蔡倫紙”取代過去的麻布紙,而為人民日常使用,紙為蔡倫發明之言也逐步傳開!

  • 10 # bindong1

    1⃣️.蔡倫紙的發明人;

    2⃣️,蔡倫不是憑空發明的;

    3⃣️,儘管如此,蔡倫仍然是紙的發明人。

  • 11 # 魏甚默

    按照傳統說法,東漢蔡倫開始造紙。

    據《後漢書》記載,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蔽布、魚網以為紙”,獻給皇帝,受到嘉獎,“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其實,早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已造出了植物纖維紙,這有出土的實物為證。下面略舉幾舉例:

    1933年新疆羅布淖爾漢代亭燧出土的古紙,簡稱“羅布淖爾紙”,屬西漢中後期,紙面存有麻筋;

    1974年甘肅居延金關漢代亭燧故址出土古紙,稱“金關紙”,屬西漢晚期,內尚存麻筋及線頭、麻布的殘留物;

    1978年西扶風中顏村西漢窖藏出土古紙,稱“中顏村紙”,屬西漢中期,紙內含有較多的麻類纖維束及未打散的麻繩頭;

    1979年甘肅敦煌馬圈灣漢代亭燧出土古紙,稱“馬圈灣紙,屬西漢中後期,紙面麻類維分佈不勻;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西漢早期墓出土古紙,稱“放馬灘紙”,造紙原料亦為麻類,該紙殘片紙面平整光滑,紙上有用細墨線勾畫的山川道路圖形,是世界最早的一張紙地圖。

    以上5種西漢紙比蔡倫所造之紙分別早著300至100年。總體來看,它們的質地還較粗糙,結構也較鬆散,製造技術明顯處於初級階段。西反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工匠為蔡倫的貢獻打下了堅實基礎,使造紙技術得到發揚光大。

    所以說,造紙術並不是蔡倫發明的,但是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教訓,改進並完善了造紙程式,擴大了造紙原料,提高了造紙質量,對造紙術的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婉兒梁祝面板特效曝光,建模打爆原畫,大招變蝴蝶飛天,網友:特效堪比典藏,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