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智風
-
2 # 網際網路的放大鏡
事實上目前對於三大運營商來說,最應該推進甚至是去除壁壘的恰恰是攜號轉網,這個專案的推進試點已經很多年了,但如今在全面實行之後,仍然是很難得到重視,從本質上來說對於所有使用者都是不公平的。
當然我們也理解三大運營商為何這樣做,畢竟無論是移動聯通可能多多少少都和使用者群體之間存在著某些矛盾,這也就意味著使用者在攜號轉網的過程之中將會毫不留情,甚至毫不留戀的轉到另一個運營商。
從試點城市的資料包括放開之後,所有城市的資料彙總來看聯通,包括中國移動成為淨流出使用者,而電信則成為最大的贏家,從整體的發展來看,移動和使用者的積怨已久,這是短時間內很難去緩解的,而聯通則是由於這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網際網路套餐也和老使用者鬧得不愉快。
甚至於聯通本身還存在著訊號衰減,包括網路速度變緩的問題,在室內訊號的衰減,聯通這個問題仍然是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雖然說在過去這兩年進行了針對性的補齊和中國移動相比來說仍然是不能夠讓使用者滿意。
對於中國電信來說,其實我們是比較驚訝的,畢竟中國電信在此前和中國聯通一直是所謂的難兄難弟,在使用者量包括市場規模方面都比較類似,從最新的資料來看,其實中國電信的利潤使用者量包括寬頻等等,可能都已經甩開了中國聯通,這還是中國聯通在進行混改之後,推出了多個網際網路套餐之後的資料。
所以三大運營商其實應該琢磨的是,如何以更好的服務來對待使用者,為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訊號流量服務,而並不是與使用者玩心眼,使用者真要拋棄的時候再去挽回,可能就已經晚了。
-
3 # 茗頌通訊
目前,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專案已經比較全面了。但全面並不代表質量高。個人認為,運營商提供的各項服務中最需要改進的服務有三個。第一個是流量的提醒有點慢,要再快一點,現在的提醒是有延遲的,看到簡訊時已經有收費流量了。第二個是運營商的賬單、餘額、詳單太複雜,太專業,有些專案普通人看不懂,總覺得自己被多扣錢了。第三個是運營商的網上服務太少了,只有查話費、辦業務。改套餐、銷戶、補卡還得去營業廳,很麻煩。
運營商提供的流量使用提醒服務有延遲,使用者沒注意就會產生套外流量費運營商的流量提醒簡訊的種類有很多。有的是每週在固定時間發簡訊告訴你已經用了多少流量。有的在套餐內流量使用到一定量就會發簡訊提醒。有的是流量用光了會提醒。但這些簡訊的提醒時間都是有延遲的。
固定時間提醒簡訊:在固定時間發流量用了多少的簡訊屬於群發簡訊。運營商會在每天準備好第二天傳送的內容。在第二天早8:00開始陸續傳送。由於簡訊閘道器傳送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有時候會收不到簡訊或者很晚才收到
觸發式簡訊:流量使用到50%、80%、90%、100%的提醒是觸發式的。從流量使用量達到觸發標準,到真正收到提醒簡訊之間,最少有2-20分鐘的延遲。如果遇到運營商簡訊閘道器繁忙,可能會收不到。或者使用者在收到簡訊時,流量的使用量已經超過提醒簡訊中的量的。
運營商的賬單太複雜,有些收費專案一般人看不懂運營商的賬單專案並不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設計的,而是為了滿足財務管理的要求。
除了套餐費、簡訊費等特別簡單的費用項外,有些名稱連運營商自己人都看不懂。比如:帳前調整費用,一次性收費,補收款,賬務減免費等等一些只有財務人員才明白。普通使用者根本看不懂。有些特別不常見的賬單項連運營商的客服都看不懂。
所以,運營商的賬單查詢服務應該改一改了。只要告訴我們這個月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不行麼?非得弄的那麼高深。如果使用者看不懂賬單,就會覺得運營商亂收費、多收費。
運營商的手機營業廳或者網上營業廳的功能太少在運營商開始“高質量發展”後,網上營業廳的功能就越來越少了。原來網上新開卡、網上改套餐功能都下線了,只能查查話費、查查流量,新開卡的型別只有那麼幾種,原來低價的卡都不賣了。
運營商應該把網上營業廳銷售的產品再豐富一下。比如加一些低價套餐、低價流量包。畢竟網上營業廳的成本比線下實體營業廳少多了。
運營商的服務雖然有一些不足,但近幾年他們越來越重視服務。無論從滿意度調查,到NPS回訪,運營商也開始轉變對服務的態度。希望運營商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讓使用者使用者的更加舒心。
-
4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中國有三大運營商,現在運營商有各種各樣的服務,就目前的三大運營商的服務,個人認為最應該開啟的兩個服務,一個是異地融合業務,另外一個是異網漫遊業務。
異地融合業務現在只有中國聯通開始了嘗試。現在我們個人使用者可以涉及到的通訊業的運營商服務,主要是固定電話、寬頻和手機。由於現在運營商的組織結構是按照省級單位獨立運營的,各個省份推出了不同的手機套餐,一些省份是特別便宜的,所以也有很多使用者辦理的是異地的電話卡。此外,也有一些使用者,長期到某地出差,也可能面臨著家鄉手機卡長期的漫遊到某地的情況。
目前三大運營商的套餐,辦理手機和寬頻的繫結業務,相應的費用要遠低於單獨辦理寬頻或者是手機套餐。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寬頻和手機業務的繫結,需要是當地的手機卡。在這樣的情況,異地的手機卡和寬頻的繫結,也就成為了現在很多個人使用者希望擁有的服務。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聯通在一些創新的改革方面,還是做了不少的嘗試了。包括網際網路套餐、異地登出都是從聯通開始嘗試的,現在中國聯通又開始了異地融合業務的嘗試,外地的手機卡可以繫結本地的寬頻,這種嘗試對個人使用者來說還是不錯的。現在異地融合套餐,也只有中國聯通使用者才可以辦理,也希望移動和電信可以跟進,帶給中國使用者更好的服務體驗。
異網漫遊業務,其實是中國使用者更希望擁有的一個業務。中國的三大運營商,手機訊號覆蓋還是有一些差異的。在城市,三大運營商建設了大量的基站,訊號差別還不是很明顯。但是在一些偏僻的區域,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的基站覆蓋差異化還是比較大的。整體來看,偏遠地區中國移動的訊號最好,聯通和電信都要差一些,但是聯通在北方、電信在南方相對的要好一些。
面對這樣的現狀,如果三大運營商可以開啟異網漫遊,使用者在某個地區找不到自己運營商的訊號的時候,可以平滑的漫遊到其他的運營商的網路,很顯然的是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將會更好。
而且對於運營商來說,偏僻區域的基站其實也並沒有絕對的必要需要三家都進行建設,諸如農村等偏僻地區,三大運營商同時建設基站,但是基站的話務量都比較低,減少一部分農村區域的重複建設,對於緩解三大運營商的建設維護成本投資,還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總而言之,就現在中國的通訊業運營商來說,個人認為最應該開啟並且推廣的是異地融合業務,以及異網漫遊業務,這兩個業務的開啟,會給個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而且也比較有利於運營商的發展。
回覆列表
題主是想要獲得增值業務的創意嗎?運營商沒有或者不重要,對使用者又很重要的其實很多很多。我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創意想法給你。
1、養雞生蛋,免費寬頻圈客戶運營商的服務,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的就是:免費上網可以嗎?。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我是從網際網路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運營商可不可以革自己命來打造一個新時代?寬頻完全免費圈養客戶,在透過網際網路其他渠道賺錢。
其實,也不是不可以的。曾今的中國移動推出的“飛信”APP就是革自己簡訊的命,去創造社交圈。然而可惜的是,中國移動革命還是不夠徹底,飛信只是免費了移動使用者之間的簡訊,跨運營商之間的簡訊依然收費。所以,“飛信”沒成功,被“微信”打敗了。現在滿世界都是微信使用者,騰訊也是賺的盆滿缽滿。要是中國移動老總早知道社交軟體會這麼火,會這麼賺錢。估計一早革命就會革得徹底些。
上面都是過去的事了,那現在如果要想繼續圈客戶,三大運營商也只能革自己寬頻流量的命,或者通話的命?比如:提供免費通話的APP、完全免流量的APP。讓使用者註冊進來。使用者得到了優惠自然非常歡喜,運營商圈了客戶,可以在此基礎發展廣告,電商、生態增值服務。這是一個很難下決定革命創意。
2、IPTV升級版運營商有一個IPTV業務,出發點是三網融合,運營商運營的卻非常慘淡。和網際網路上哪些如火如荼的直播、點播業務來說。三大運營商的這個IPTV可謂是運營失敗的產品。只是簡單的把TV搬到了網上。完全沒有考慮使用者的使用感受。所以,現在運營商首年免費,依然沒有多少人願意在上面觀看影片。寧願拿著手機刷影片,寧願那網際網路電視看電影。
那我的想法是:三大運營商應該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將IPTV升級成網際網路版的媒體APP。這需要幾個資源。首先最重要的是內容。運營商自己是沒啥內容的。也不會創造內容,不是它擅長的領域。但它可以和廣電合作,電視臺是廣電的獨家資源。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必須和廣電合作。其次就是使用者。使用者三大運營商網路接入的使用者都是現成大量使用者。只是的看三大運營商如何去轉化而已。
3、IPTV機頂盒升級成雲終端當下的IPTV機頂盒沒有什麼特點。不受使用者喜歡。但可以升級成雲終端,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喜好開通雲電腦(按月,按年收費)。這樣,就實現了,使用者只需要一個顯示器、一套鍵盤滑鼠就可以上網衝浪了。一切都在雲端。而且,很重要的是可以解決:當用戶家裡電腦壞了時,依然可以透過臨時購買這個雲終端來應急上網。
同時,還可以售賣雲盤,為使用者提供雲端儲存的功能。這些都是很成熟的產品。運營商來做也是可以做的。
4、寬頻路由器升級智慧家居的入口運營商可以透過將贈送的寬頻路由器升級成智慧家居的入口。讓1個路由器可以控制家裡的空調、窗簾、電燈等等。同時,還支援智慧語音互動。這樣的產品,如果隨寬頻進入千家萬戶。相信使用者不會再額外去買啥智慧家居的控制端了吧。直接用運營商這個就行,但是運營商變現就得好好考慮了。比較成熟的可以結合自己的商城,售賣智慧家居的配套產品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