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所處的環境以及規劃佈局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畜產品的質量安全。生產實踐中,一些養殖戶在新建或改擴建豬場時,盲目投資建設,不僅增加運營成本,同時也給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養殖化糞池建造標準
1、豬場的選址
選地。養豬場在選擇養豬用地時要注意土地的的性質,不能選擇用基本農田,並且要對該地塊及周圍地塊今後的開發方向有所瞭解,避免所選地塊與政府其他開發項日相沖突。
地勢。養豬場要求地勢高燥,場地的高度至少要在歷史洪水的水平線以上,地下水位在2m以下,地勢要求平坦但具有一定的緩坡,但是坡度不宜達大,不應超過20度,以便於排水排汙。可避免地面潮溼,利於豬體的熱調節及肢蹄的發育,可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侵襲。養豬場要求背風向陽,通風良好,這樣可透過自然通風保持圈舍的溫度及相對溼度,防止舍內有害氣體大量的積滯。
周邊環境。還要求根據養豬場的經營方式、生產特點、飼養管理特點等選擇場址,要求豬場要距離鐵路、公路、城鎮、居民區以及其他公共場所1000m以上,並且要位於居民區的下風向或者側風向;距離屠宰廠、畜產品加工廠、垃圾場以及汙水處理場、旅遊區2000m以上,周圍3000m沒有大型化T廠或者其他畜牧汙染源。養豬場周邊的交通要方便,供電要求電壓穩定,少停電。
水質和供水量。養豬場用水量大,尤其是日前養豬場多為規模化養殖,每天的需水量都非常多,如果水源不足會嚴重影響豬場的正常生產,兇此豬場的選址還要注意水源是否充足。同時還要注意水質,要求水質要符合無公害畜禽飲用水標準要求,水中的細菌含量不可超標,水中的重金屬含量也不可過高,兇此在建豬場前還要到相關的機構檢測該場地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質是否達到標準。
排汙。豬場排汙一直以來都是較難解決的問題,尤其是規模化豬場,日產糞汙量大,並且汙水的日產量也因清糞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建場時要確定好汙水處理場的位置,一般汙水處理區應該設計在豬場地形以及風向的下游,這樣便於排汙,並且可以保證豬場生產區和生活區的空氣質量。另外,在選址時,豬場的周圍最好有較大面積的農田、果園等,這樣可以將糞水處理後當作肥料使用,不但可以利於糞水的處理,還可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豬場的建場面積要地勢地形以及養殖規模來定,豬場的生產區的總建築面積要按年出欄一頭生豬需0.7~1lT12來計算,其他區域則要根據實際的規模大小來確定,在計算佔地面積時要將生產區、管理區、生活區等都考慮進去,還要留有一定的餘地。
2、豬場的佈局
日前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各功能區的細分佈局影響著豬場建設投資、經營管理、組織生產、勞動效率、疫病防控,同時還影響著豬場的小氣候條件,從而影響著養殖經濟效益。兇此在定好場址後就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割槽規劃與佈局。養豬場可分為三個功能區,即生產區、管理區和病畜管理區。生產區又分為豬舍、料庫等;管理區包括與經營管理相關的建築物以及職工的生活福利建築物與設施等;病畜管理區包括獸醫室、隔離舍等。在劃分各區時要綜合的考慮,既做到利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和措施,又做到使生產達到有機的聯絡,兇此要根據風向和地勢去場區進行劃分。
生產區的豬舍根據種豬群、仔豬群和育肥豬群進行分割槽,各群要在不同的地段分割槽飼養,其中種豬群和仔豬群應設定在防疫較好的地方,不同豬群間要保持100~200m的衛生間距,種豬舍還細分為妊娠母豬舍、哺乳母豬舍、空懷母豬舍。種豬舍要與其他豬舍隔開,並且要設定在人流較少和豬場的上風向,與公豬舍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母豬的氣味對公豬形成不良的刺激。分娩舍要與妊娠舍與保育舍接近,育肥舍則應在生產區的下風向,並且要與出豬臺較近;生產區飼料料庫的設定要在不需要外來運料車輛進入的前提下,還要方便飼料的運進與運出,同時還要與豬舍保持最短且最方便的距離,還應設定在豬場地勢的高燥處。
管理區兇與外界的聯絡較為緊密,兇此要與交通線、銷售點、電路、水源以及飼料供應地的距離較近,管理區應設定在場區內的上風口,並且場外運輸與場內運輸的車輛要嚴格的分開。另外,管理區還包括辦公室、食堂和宿舍,這些地方應該獨立設定。
病畜管理區,包括獸醫室、隔離舍等,為了防止疫病的傳播與,該區應設在生產區的下風向和地勢較低的地方,並與豬舍的衛生距離保持在300m。病畜隔離區要與外界隔絕,要設定有單獨的通道和出人口,與其他豬舍的距離保持在300~500m。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地也要與豬舍保持300~500m的距離,並且要嚴密的隔離。
豬場的四周要開有防疫溝,還要做好綠化T作,不但可以美化環境、淨化空氣,利於防疫,還可以改善豬場的小氣候,起到防暑、防寒的作用,另外,還可以減弱噪聲汙染,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兇此在對場區進行佈局時不可忽略綠化的重要性。
space
1、養豬場的選址
1.1遠離工業區和居民區
建造養豬場要綜合考慮2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避免外部環境的汙染,豬場周圍3000m以內沒有大型化工廠、採礦場、製革廠、屠宰場等汙染企業。另一方面,也要遵守公共衛生準則,不要對周圍環境造成汙染,養豬場與居民區、學校等公共場所的距離應保持在1000m以上。
1.2土質的選擇
養豬場對土質的要求並不高,越是貧瘠的地方,越適合建造養豬場。一般以沙質土壤為好,要求吸水性好、透氣性強,質地堅硬。為了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建設養殖場,儘量利用荒山、荒坡、次耕地,以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
1.3地勢高燥,通風向陽
1.3.1地勢
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有一定的坡度,這樣便於排水。低窪地帶蚊蠅聚集,容易導致疫病的滋生和蔓延。山區有部分養豬場建在河道中,一方面不利於洩洪,另外也不利於防疫。
1.3.2通風及採光
建設養豬場要做到通風向陽,但要減少冬春季節風雪侵襲。特別是山區,要注意避開冬季西北方向的風口,防止“賊風”侵襲。
概括起來就是8個字“通風、向陽、乾燥、衛生”。
1.4交通便利,水電配套
為了保證防疫需要,減少噪音汙染,養豬場離交通主幹道至少1000m以上,並有專用道路與主幹道相通。
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水標準。沒有自來水的地方,最好用深井水。河水和池塘水沒有經過消毒處理,不適宜作為養豬場水源。同時,電力供應要有保障。
1.5禁止在保護區修建養豬場
不在旅遊區、自然保護區和水源保護地建場,開工時要具備環保局出具的《建設專案環境影響報告》。
2、豬場的規劃佈局
養豬場要想做到佈局合理,首先要懂得養豬場如何分割槽。原則上養豬場分為4個區,即生活區、生產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生活區包括食堂、職工宿舍等,生活區應該建在豬場大門外;生產管理區主要包括辦公、飼料加工貯存、水電供應設施等;生產區為各類豬舍及生產設施;隔離區包括隔離豬舍、獸醫室、糞汙處理設施等,該區是衛生防疫和環境保護的重點。
2.1四區排序
按照夏季主導風向,生活區在主風向最上方,依次為生產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生活區和生產區要分開,這也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2.2生產區佈局
生產區內各豬舍的佈局要考慮轉群方便,節約勞動力和生產成本。種公豬舍和空懷母豬舍相近,妊娠舍和產房相臨,仔豬舍要靠近育肥豬舍。按照規模豬場的生產工藝流程佈局,即配種→妊娠→分娩→培育→生長→肥育→出欄進行,種豬舍在上風向,依次為妊娠舍、產房、保育舍,育肥豬舍位於下風向,臨近裝豬臺。
2.3豬舍間距
豬舍間距要綜合考慮光照、通風、防疫、防火、佔地等方面的因素,過大則佔地太多,過小不符合標準化要求,通常以不少於前排豬舍高度的3倍為宜。
2.4淨汙道分離,雨汙分離
2.4.1淨汙道分離
淨道和汙道要分開,互不交叉。所謂淨道即喂料和管理通道,汙道是指運送糞便和病、死豬的通道。兩者要分開,包括場區大環境和豬舍內小環境2個方面,都要實行淨、汙道分離。
2.4.2雨汙分離
中小型規模養豬場糞汙處理利用能力相對較低。為減少汙染治理成本,養豬場要做到雨汙分離。這樣,雨水走明道,汙水走暗道,透過排汙管進入密閉式化糞池。山區地形有一定的坡度,不易堵塞。平原區鋪設排汙管道時,要留出一定的坡度,同時,建議在各豬舍排汙口設沉澱池,將汙泥、糞渣等雜物沉積後,再排出汙水,不易堵塞。
3、豬場防疫及無害化處理
標準化養豬場宜採用“自繁自養”飼養模式,建立嚴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確保養豬場生產安全。
3.1消毒池
豬場大門口設定消毒池,寬度與大門口相同,長度相當於大型機動車車輪一週半的長度,深度為30cm左右,沒過車輪胎即可,水泥結構,池內經常放有消毒液。
3.2消毒通道
進入場區要有專用消毒通道,即防疫消毒室。常用的有噴霧消毒、紫外線消毒以及在地面附著物上噴灑消毒劑等方式進行消毒。進入生產區門口有紫外線消毒室,工作人員在此消毒,更衣換鞋。
3.3糞汙處置
對於豬舍排出的糞便汙水,提倡採用沼氣池進行無害化處理。先幹清,後用少量清水沖洗,清出的糞便堆積發酵,防毒滅菌。沼氣池的容積要足夠大,視養殖規模而定,以保證完全利用養殖場的糞汙。
3.4病死豬處理
有條件的養豬場可購置焚屍爐對動物屍體進行焚燒,徹底防毒,處理重大動物疫病通常採用此種方法。沒有焚屍爐的養殖戶,可在糞汙處理區建造屍體處理井,將病死豬投入專用埋屍坑,使其腐敗,埋屍坑一般直徑3m,深10~13m,要求底部和四周用不透水材料製成。
養豬場所處的環境以及規劃佈局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畜產品的質量安全。生產實踐中,一些養殖戶在新建或改擴建豬場時,盲目投資建設,不僅增加運營成本,同時也給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養殖化糞池建造標準
1、豬場的選址
選地。養豬場在選擇養豬用地時要注意土地的的性質,不能選擇用基本農田,並且要對該地塊及周圍地塊今後的開發方向有所瞭解,避免所選地塊與政府其他開發項日相沖突。
地勢。養豬場要求地勢高燥,場地的高度至少要在歷史洪水的水平線以上,地下水位在2m以下,地勢要求平坦但具有一定的緩坡,但是坡度不宜達大,不應超過20度,以便於排水排汙。可避免地面潮溼,利於豬體的熱調節及肢蹄的發育,可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侵襲。養豬場要求背風向陽,通風良好,這樣可透過自然通風保持圈舍的溫度及相對溼度,防止舍內有害氣體大量的積滯。
周邊環境。還要求根據養豬場的經營方式、生產特點、飼養管理特點等選擇場址,要求豬場要距離鐵路、公路、城鎮、居民區以及其他公共場所1000m以上,並且要位於居民區的下風向或者側風向;距離屠宰廠、畜產品加工廠、垃圾場以及汙水處理場、旅遊區2000m以上,周圍3000m沒有大型化T廠或者其他畜牧汙染源。養豬場周邊的交通要方便,供電要求電壓穩定,少停電。
水質和供水量。養豬場用水量大,尤其是日前養豬場多為規模化養殖,每天的需水量都非常多,如果水源不足會嚴重影響豬場的正常生產,兇此豬場的選址還要注意水源是否充足。同時還要注意水質,要求水質要符合無公害畜禽飲用水標準要求,水中的細菌含量不可超標,水中的重金屬含量也不可過高,兇此在建豬場前還要到相關的機構檢測該場地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質是否達到標準。
排汙。豬場排汙一直以來都是較難解決的問題,尤其是規模化豬場,日產糞汙量大,並且汙水的日產量也因清糞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建場時要確定好汙水處理場的位置,一般汙水處理區應該設計在豬場地形以及風向的下游,這樣便於排汙,並且可以保證豬場生產區和生活區的空氣質量。另外,在選址時,豬場的周圍最好有較大面積的農田、果園等,這樣可以將糞水處理後當作肥料使用,不但可以利於糞水的處理,還可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豬場的建場面積要地勢地形以及養殖規模來定,豬場的生產區的總建築面積要按年出欄一頭生豬需0.7~1lT12來計算,其他區域則要根據實際的規模大小來確定,在計算佔地面積時要將生產區、管理區、生活區等都考慮進去,還要留有一定的餘地。
2、豬場的佈局
日前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各功能區的細分佈局影響著豬場建設投資、經營管理、組織生產、勞動效率、疫病防控,同時還影響著豬場的小氣候條件,從而影響著養殖經濟效益。兇此在定好場址後就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割槽規劃與佈局。養豬場可分為三個功能區,即生產區、管理區和病畜管理區。生產區又分為豬舍、料庫等;管理區包括與經營管理相關的建築物以及職工的生活福利建築物與設施等;病畜管理區包括獸醫室、隔離舍等。在劃分各區時要綜合的考慮,既做到利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和措施,又做到使生產達到有機的聯絡,兇此要根據風向和地勢去場區進行劃分。
生產區的豬舍根據種豬群、仔豬群和育肥豬群進行分割槽,各群要在不同的地段分割槽飼養,其中種豬群和仔豬群應設定在防疫較好的地方,不同豬群間要保持100~200m的衛生間距,種豬舍還細分為妊娠母豬舍、哺乳母豬舍、空懷母豬舍。種豬舍要與其他豬舍隔開,並且要設定在人流較少和豬場的上風向,與公豬舍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母豬的氣味對公豬形成不良的刺激。分娩舍要與妊娠舍與保育舍接近,育肥舍則應在生產區的下風向,並且要與出豬臺較近;生產區飼料料庫的設定要在不需要外來運料車輛進入的前提下,還要方便飼料的運進與運出,同時還要與豬舍保持最短且最方便的距離,還應設定在豬場地勢的高燥處。
管理區兇與外界的聯絡較為緊密,兇此要與交通線、銷售點、電路、水源以及飼料供應地的距離較近,管理區應設定在場區內的上風口,並且場外運輸與場內運輸的車輛要嚴格的分開。另外,管理區還包括辦公室、食堂和宿舍,這些地方應該獨立設定。
病畜管理區,包括獸醫室、隔離舍等,為了防止疫病的傳播與,該區應設在生產區的下風向和地勢較低的地方,並與豬舍的衛生距離保持在300m。病畜隔離區要與外界隔絕,要設定有單獨的通道和出人口,與其他豬舍的距離保持在300~500m。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地也要與豬舍保持300~500m的距離,並且要嚴密的隔離。
豬場的四周要開有防疫溝,還要做好綠化T作,不但可以美化環境、淨化空氣,利於防疫,還可以改善豬場的小氣候,起到防暑、防寒的作用,另外,還可以減弱噪聲汙染,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兇此在對場區進行佈局時不可忽略綠化的重要性。
space
養殖化糞池建造標準
1、養豬場的選址
1.1遠離工業區和居民區
建造養豬場要綜合考慮2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避免外部環境的汙染,豬場周圍3000m以內沒有大型化工廠、採礦場、製革廠、屠宰場等汙染企業。另一方面,也要遵守公共衛生準則,不要對周圍環境造成汙染,養豬場與居民區、學校等公共場所的距離應保持在1000m以上。
1.2土質的選擇
養豬場對土質的要求並不高,越是貧瘠的地方,越適合建造養豬場。一般以沙質土壤為好,要求吸水性好、透氣性強,質地堅硬。為了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建設養殖場,儘量利用荒山、荒坡、次耕地,以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
1.3地勢高燥,通風向陽
1.3.1地勢
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有一定的坡度,這樣便於排水。低窪地帶蚊蠅聚集,容易導致疫病的滋生和蔓延。山區有部分養豬場建在河道中,一方面不利於洩洪,另外也不利於防疫。
1.3.2通風及採光
建設養豬場要做到通風向陽,但要減少冬春季節風雪侵襲。特別是山區,要注意避開冬季西北方向的風口,防止“賊風”侵襲。
概括起來就是8個字“通風、向陽、乾燥、衛生”。
1.4交通便利,水電配套
為了保證防疫需要,減少噪音汙染,養豬場離交通主幹道至少1000m以上,並有專用道路與主幹道相通。
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水標準。沒有自來水的地方,最好用深井水。河水和池塘水沒有經過消毒處理,不適宜作為養豬場水源。同時,電力供應要有保障。
1.5禁止在保護區修建養豬場
不在旅遊區、自然保護區和水源保護地建場,開工時要具備環保局出具的《建設專案環境影響報告》。
2、豬場的規劃佈局
養豬場要想做到佈局合理,首先要懂得養豬場如何分割槽。原則上養豬場分為4個區,即生活區、生產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生活區包括食堂、職工宿舍等,生活區應該建在豬場大門外;生產管理區主要包括辦公、飼料加工貯存、水電供應設施等;生產區為各類豬舍及生產設施;隔離區包括隔離豬舍、獸醫室、糞汙處理設施等,該區是衛生防疫和環境保護的重點。
2.1四區排序
按照夏季主導風向,生活區在主風向最上方,依次為生產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生活區和生產區要分開,這也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2.2生產區佈局
生產區內各豬舍的佈局要考慮轉群方便,節約勞動力和生產成本。種公豬舍和空懷母豬舍相近,妊娠舍和產房相臨,仔豬舍要靠近育肥豬舍。按照規模豬場的生產工藝流程佈局,即配種→妊娠→分娩→培育→生長→肥育→出欄進行,種豬舍在上風向,依次為妊娠舍、產房、保育舍,育肥豬舍位於下風向,臨近裝豬臺。
2.3豬舍間距
豬舍間距要綜合考慮光照、通風、防疫、防火、佔地等方面的因素,過大則佔地太多,過小不符合標準化要求,通常以不少於前排豬舍高度的3倍為宜。
2.4淨汙道分離,雨汙分離
2.4.1淨汙道分離
淨道和汙道要分開,互不交叉。所謂淨道即喂料和管理通道,汙道是指運送糞便和病、死豬的通道。兩者要分開,包括場區大環境和豬舍內小環境2個方面,都要實行淨、汙道分離。
2.4.2雨汙分離
中小型規模養豬場糞汙處理利用能力相對較低。為減少汙染治理成本,養豬場要做到雨汙分離。這樣,雨水走明道,汙水走暗道,透過排汙管進入密閉式化糞池。山區地形有一定的坡度,不易堵塞。平原區鋪設排汙管道時,要留出一定的坡度,同時,建議在各豬舍排汙口設沉澱池,將汙泥、糞渣等雜物沉積後,再排出汙水,不易堵塞。
3、豬場防疫及無害化處理
標準化養豬場宜採用“自繁自養”飼養模式,建立嚴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確保養豬場生產安全。
3.1消毒池
豬場大門口設定消毒池,寬度與大門口相同,長度相當於大型機動車車輪一週半的長度,深度為30cm左右,沒過車輪胎即可,水泥結構,池內經常放有消毒液。
3.2消毒通道
進入場區要有專用消毒通道,即防疫消毒室。常用的有噴霧消毒、紫外線消毒以及在地面附著物上噴灑消毒劑等方式進行消毒。進入生產區門口有紫外線消毒室,工作人員在此消毒,更衣換鞋。
3.3糞汙處置
對於豬舍排出的糞便汙水,提倡採用沼氣池進行無害化處理。先幹清,後用少量清水沖洗,清出的糞便堆積發酵,防毒滅菌。沼氣池的容積要足夠大,視養殖規模而定,以保證完全利用養殖場的糞汙。
3.4病死豬處理
有條件的養豬場可購置焚屍爐對動物屍體進行焚燒,徹底防毒,處理重大動物疫病通常採用此種方法。沒有焚屍爐的養殖戶,可在糞汙處理區建造屍體處理井,將病死豬投入專用埋屍坑,使其腐敗,埋屍坑一般直徑3m,深10~13m,要求底部和四周用不透水材料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