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狼煙火燎

    前不久我們購買的蘇35戰機就安裝了機翼雷達,俄羅斯這個國家的航電系統和雷達方面技術整體不怎麼樣,但是總能搞一些怪七八糟的拼湊讓人眼前一亮,蘇57的雷達更是幾乎涵蓋360度範圍!

    蘇35除了裝備有推力向量發動機在三代機的機動性上傲視群雄外,還有一項絕活,那就是在機翼上安裝L波段的雷達。襟翼上的L波段(波長15-30釐米)有源相控陣雷達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適應火控雷達作用距離大幅增加後的敵我識別需要;二是用於探測空目標,尤其是對隱身目標探測有一定好處。在機翼前緣佈置雷達,可以將雷達視野擴充套件到全部前半球,也就是將雷達視野從機頭120度擴充套件到機頭180度,但它只能探測距離和方位,不能探測高度,其增加了戰鬥機眼睛的視野,自然也就提高了戰場生存能力!

    而俄羅斯最新的蘇57五代機更是將眼睛的視野從蘇35的180度提高到了幾乎360度,蘇57不但安裝有機翼雷達,還在機頭雷達(N036)兩個側面安裝兩個眼睛(N036B),有時候俄羅斯電子工業整體實力差了一點,但總能有一些天外飛仙的想法,總能將看著不怎麼樣的零部件拼湊成為先進的武器,這方面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有時候俄羅斯也習慣性的誇大吹噓自己,很多武器有些言過其實,但是蘇35似乎在我們使用後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功能,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傳說下馬的殲11D又重新啟動了!

  • 2 # 思悟心蕾

    對於這個問題比較技術類,但是按照科技的不斷髮展和提高,該種設想是可以實現的。諸如以後的戰鬥預警指揮機,就是基於這種模式來進行構架的。

    當今的戰鬥機雷達都是佈局在機首的位置,有的少數戰鬥機卻在戰鬥機尾翼下端,安裝了可後視雷達來控制越肩導彈攻擊後面的目標,但是真正做到綜合多功能的戰鬥預警指揮機還有待開發。

    未來的戰鬥預警指揮機極有可能採取雙發雙座型別的戰鬥機,需要雷達向著更小型化輕型化發展,這樣才能與未來搭配智慧無人戰鬥轟炸機一起作戰。這樣就極大的提高戰鬥攻擊波的攻擊力,還可以用較少的飛行員來控制更多的飛機來作戰。

    未來的佈局是完美的,我們在藍星上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目的,而是踏上星空之路的剛剛開始。戰鬥預警指揮機只是一個過程,還有更為優秀的戰鬥機出場來煥發新的生機與夢想。

  • 3 # 五嶽掩赤城

    可以,毛子蘇-57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毛子的蘇-57戰機雷達系統一共有5塊AESA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構成,除了安裝在機首常規位置的主雷達和兩塊安裝在側面的側視雷達外,他在兩邊主機翼上各安裝了一塊N036L-01雷達。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該雷達是屬於L波段長波雷達,由於長波雷達對於隱身目標具有良好的探測能力,所以廣泛的作為反隱身雷達來使用(但精度不足以鎖定和攻擊),作為給戰機提供早期預警,提醒隱身戰機的大致位置。蘇-57的這種創意非常有想法,這種創新精神值得肯定。

    實際上,之前F-22、殲-20對於機翼的應用,也已經到達臨門一腳的水平,他們是將機翼位置作為CNI天線(導航、敵我識別、通訊資料鏈的收發天線),原理跟雷達功能完全一樣,只不過用途不同而已。選擇機翼位置,距離機身電子裝置較遠,相互間電磁干擾效果最低,收發效果較好。殲-20的CNI系統推測

    實際上毛子最初也是想將此位置作為CNI系統的綜合天線的,作為蘇-57的練習專案蘇-35BM上就是這樣設計,但最後設計上可能將反隱身作為主要目標,而進行讓位。蘇-35BM機翼,那一片片小型刀片狀就是CNI系統的收發天線,將其更換掉就可以變成機翼雷達。

    在未來研究方面,美華人實際上更加前沿,他是計劃將雷達天線與機翼蒙皮結合起來,研究共形雷達,機翼蒙皮可以直接作為雷達收發天線。美國NASA在研究的機翼蒙皮共形貼片雷達

    美國海軍計劃將F/A-18E/F block 3版本“沉默蜂”上首次應用該技術,在機翼上安裝共型雷達。不過美國是用來專門對地搜尋,安裝在主機翼上角度正朝下方,可以更好的開展對下方地面目標進行掃描和攻擊。

  • 4 # 兵工科技

    圖注:俄羅斯第四代T-50戰鬥機也在其機翼位置上安裝了L波段雷達

    傳統上,戰鬥機的雷達主要是在機頭位置,這就存在一個視角盲區,左右兩側較大空域是探測不到的,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呢?俄羅斯人有招!這就是在機翼上安裝雷達。比如,俄羅斯在其蘇-35戰鬥機上,就在其機翼前緣位置上安裝了機翼雷達。據說,蘇-57戰鬥機上面也有類似的設計。

    戰鬥機在機頭位置上安裝的機載雷達,適用於機頭120度方向的搜尋。蘇-35飛機在機翼上佈置雷達,此舉可以將雷達視野擴充套件到更大範圍的空域,戰鬥機的探測死角減小了,感知周圍環境的能力增強了。

    其實,蘇-35在機翼上安裝雷達,雖有好處,但這種好處還是比較有限的。因為,機翼畢竟也是一個有限空間的所在,裡面也不可能安裝太大的天線,要想讓戰鬥機身上安裝的天線更大就得重新想辦法,也就是讓天線分散放置,這也叫作分散式天線,這在技術上有較高的難度,因為天線分佈在各處,需要計算機統一將各處的天線收發訊號管理起來,使它們能夠時而集束起來照射目標,時而分散照射目標,對計算機能力要求很高,從目前技術水平看實現起來還有一定距離。

    戰鬥機身上的雷達,作為電子產品發展是日新月異的,未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收發元件會做得越來越小,越來越輕,最終有可能使之與戰鬥機的蒙皮合二為一,這樣一來,戰鬥機的表面全都成了雷達的藏身之所,雷達天線面積得到了空前增加,雷達效能的提升會是一種幾何級式的增長。

  • 5 # 軍武資料庫

    戰機的機翼前緣一般的情況下是安裝前緣襟翼的。這片襟翼會在飛機起降的時候改變飛機的機翼彎度提高升力。隨著複合材料的不斷應用在機翼前緣的襟翼也有了更多的應用,其中之一就是安裝雷達系統。

    前陣子很火的Su-57在機翼上安裝雷達是一個創舉但機翼上安裝雷達的飛機並不是由Su-57開始的。

    二戰期間機翼上安裝雷達系統的飛機比比皆是啊。

    例如

    例如美國的F6F地獄貓戰鬥機夜間戰鬥型就在機翼上安裝了雷達系統,沒空查資料記得應該是F6F-3E這個型號。機翼上的突起物就是臺AN/APS-4雷達,用以在夜間搜尋敵方戰鬥機和轟炸機。

    至於Su-57的雷達方案實際上也並不是獨有的,咱們先不說Su-57。先說說F-35這家跨時代的戰鬥機吧。

    F-35實際上也在機翼上遍佈了雷達接收和發射系統。用以實現360度的空域監測功能。可以說F-35的雷達裝了一圈,而機翼則是可選位置之一。

    說回咱們之前提到的Su-57,很多人聽聞Su-57在機翼前緣裝備了L波段雷達系統就認為Su-57的機翼雷達是首創的。這樣的認為稍微有點偏僻。

    Su-57主要雷達探測系統分為三個部分:

    1.機身頭尾部的X波段雷達,用於探測和鎖定目標。

    2.機翼上面的L波段雷達,用於發現隱身飛機的大致方向。

    3.機身頭部的紅外感測器系統,用光學手段識別遠距離的飛行器。

    L波段雷達由於波長問題所以饋源需要做的比較大,因此在飛機的機頭內是無法安裝的,俄羅斯人將L波段雷達安裝在機翼上才是一個創舉。

    而這個雷達系統最早是安裝在Su-35戰鬥機上的,Su-57用的是第二代的改進方案了。

    Su-35不僅僅在機翼前緣有雷達系統,而且在飛機的垂直尾翼上也安裝同樣的雷達系統。

    這樣就可以同時完成水平和垂直搜尋。

    而安裝的L波段雷達這次也隨著Su-35採購可以讓我們一窺究竟,那麼我們的戰機上也很快會出現同類型的裝置。

    畢竟饋源和電路模組都在那裡了,就等著華強北了。

  • 6 # 龍驤虎賁九天游龍

    蘇57機翼前緣裝的L波段相控陣雷達並不能精確發現目標,只能看過大概。

    雷達下一步發展,就是智慧蒙皮技術,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初步的產品應用,不是以色列那種共形陣雷達,而是將雷達感測器與蒙皮合二為一。到時候,就不需要專門的雷達了,機身,機翼都可以裝。

  • 7 # 老何157501439

    謝邀!以前的雷達是脈衝多普勒機械掃描體制,體積很大的機械結構,所以必須要有獨立的空間安置,而科技發展到現在,已經實現全電子掃描了,沒有了機械結構,也就不需要專門獨立的空間安置天線,可以將天線和機身的蒙皮融為一體,放在需要的部位,唯一的限制就是掃描方向和範圍,如果安裝在機翼上則只有上下兩個方向,在這兩個方向上有需求嗎?如果與機翼垂直安裝,則要考慮天線的孔徑大小和氣流的影響,將會得不償失,不過將雷達安裝在機身下部的飛機也不是沒有,比如美軍的E8戰場監視飛機,還有科研用的對地探測飛機等等,但是戰機這麼安裝的似乎還沒有聽說過。

  • 8 # 長安小師爺

    老舊的帶液壓附件的機載火控雷達

    而還有一種便是承擔本機自衛功能的電子戰雷達,這種雷達根據需要有設計成全機360度無死角無盲區的無源雷達,也就是說它是被動接收的,還有有源的承擔機尾被鎖定時能夠及時發現,並具備實施干擾能力的。由於科技的進步,雷達的主機尺寸越來越小型化,所以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現役戰機上,並且也是作為現有在役戰機主要的一個改進升級方向。

    在蘇57上已出現了這種趨勢

    所以這就要問到提者在這兩種雷達中主要是針對哪一種雷達而言了,如果是後者,那麼現有戰機基本上都有這類電子戰雷達的裝載,比如美軍現役的F22、F35,俄製蘇35、蘇57,中國的殲20、殲16等這些作為全球主要代表機型。但要說到現役戰機哪個機翼上能夠裝載較大型的火控雷達,那麼很對不起,似乎還沒有出現。

    但要說明的是,前面所說的這類雷達其小型化以及以輔助手段裝在機翼上目前已經出現,不得不說,現在的機載雷達實現了電子化掃描體制,所以對於原來的必需擁有一整套液壓以及冷卻裝置的老舊體制雷達已不能同日而語了。像大家所熟知的俄羅斯SU-57,其號稱在機翼上裝載了L波段雷達,以增強對低可探測目標的偵測能力,所以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具備多能力的智慧蒙皮必然會出現在世人面前,這是完全可以預見到的。

    完全依靠電驅動的火控雷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孝莊皇后活了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