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面板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面板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八種人易中暑——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容易出現中暑問題。
1.老年人由於面板汗腺萎縮和迴圈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2.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3.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4.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7.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覆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8.服用抗組織胺藥、抗膽鹼藥、安眠藥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一、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噁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溼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併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儘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
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儘量不要超過8小時;
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儘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二、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迴圈,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鐘後可使面板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三、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四、特殊人群如何防暑
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裡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1.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儘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係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2.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3.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五、家中應備一些中藥
1.藿香正氣水、丸或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溼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2.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藥預防中暑。
3.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4.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甦醒後即可停藥。孕婦忌用。
5.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六、中暑外治3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稜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鐘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覆進行3-5分鐘,以區域性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衝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鐘。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藥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鬆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七、其他....
炎炎夏日進食一些清熱解暑、潤喉止渴的食物。如綠豆湯、苦瓜、油麥菜等等,可有效預防中暑的現象發生。
高溫天氣下,戶外作業人員要儘量穿淺色服裝,戴隔熱帽,中午最好能休息。隨身應攜帶一些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
平時要多喝水,尤其是補充鹽水,防止因出汗過多引起的脫水;不得不在戶外高溫工作時,可將涼毛巾搭在頭上;飲食上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去游泳池運動,避暑降溫。 賊|⊙√∑你 2008-07-07 20:14 檢舉
首先,要注意飲食衛生。夏季氣溫高,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汙染,最好不好,如吃,也必須經過高溫處理,生吃瓜果要洗淨削皮。做涼拌菜時,菜一定要洗淨,最好在開水中焯一下;用來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開;涼拌時,應放點蒜泥和醋,這不僅能增加食慾,有助於消化,並有殺菌解毒作用,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做冷飲時,要用涼開水,不用生水。夏季,老上人最好不吃小攤上的食品,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夏季氣溫高,人體神經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某些分泌腺的功能也受影響,因而常出現消化力減弱、食慾不振現象,故應適當多吃些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如豆製品、蛋類、乳類、雞、魚、新鮮蔬菜、瓜果等,少吃油膩食物。夏季人體水分和鹽丟失較多,應多喝水,並適量飲些淡鹽水。但切忌飲水過多,以免增加心臟和消化系統的負擔,應採取少量飲的方法。
如經常喝綠豆湯、赤豆湯、既能防暑清熱,又能解毒開胃。而經常飲用保健茶,則有解暑熱及爽身提神功效。常見的保健茶有:鹽茶:用食鹽1克,茶葉5克,加開水500毫升,沖泡,涼後飲用,有祛熱解暑,補液止渴作用;菊花茶:白菊花5克,用500毫升開水沖泡,涼後飲用,可清熱解毒。此外,用冬瓜500克,切塊,煮湯3碗,少加些鹽調味,1日服3次;用鮮藕250克,白糖適量,共煮水服,每日1劑。如經常飲用,對年邁體弱或多病的老人,可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
中暑: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面板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面板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八種人易中暑——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容易出現中暑問題。
1.老年人由於面板汗腺萎縮和迴圈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2.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3.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4.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7.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覆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8.服用抗組織胺藥、抗膽鹼藥、安眠藥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一、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噁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溼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併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儘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
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儘量不要超過8小時;
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儘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二、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迴圈,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鐘後可使面板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三、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四、特殊人群如何防暑
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裡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1.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儘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係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2.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3.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五、家中應備一些中藥
1.藿香正氣水、丸或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溼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溼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2.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藥預防中暑。
3.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4.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甦醒後即可停藥。孕婦忌用。
5.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六、中暑外治3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稜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鐘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覆進行3-5分鐘,以區域性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衝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鐘。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藥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鬆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七、其他....
炎炎夏日進食一些清熱解暑、潤喉止渴的食物。如綠豆湯、苦瓜、油麥菜等等,可有效預防中暑的現象發生。
高溫天氣下,戶外作業人員要儘量穿淺色服裝,戴隔熱帽,中午最好能休息。隨身應攜帶一些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
平時要多喝水,尤其是補充鹽水,防止因出汗過多引起的脫水;不得不在戶外高溫工作時,可將涼毛巾搭在頭上;飲食上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去游泳池運動,避暑降溫。 賊|⊙√∑你 2008-07-07 20:14 檢舉
首先,要注意飲食衛生。夏季氣溫高,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汙染,最好不好,如吃,也必須經過高溫處理,生吃瓜果要洗淨削皮。做涼拌菜時,菜一定要洗淨,最好在開水中焯一下;用來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開;涼拌時,應放點蒜泥和醋,這不僅能增加食慾,有助於消化,並有殺菌解毒作用,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做冷飲時,要用涼開水,不用生水。夏季,老上人最好不吃小攤上的食品,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夏季氣溫高,人體神經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某些分泌腺的功能也受影響,因而常出現消化力減弱、食慾不振現象,故應適當多吃些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如豆製品、蛋類、乳類、雞、魚、新鮮蔬菜、瓜果等,少吃油膩食物。夏季人體水分和鹽丟失較多,應多喝水,並適量飲些淡鹽水。但切忌飲水過多,以免增加心臟和消化系統的負擔,應採取少量飲的方法。
如經常喝綠豆湯、赤豆湯、既能防暑清熱,又能解毒開胃。而經常飲用保健茶,則有解暑熱及爽身提神功效。常見的保健茶有:鹽茶:用食鹽1克,茶葉5克,加開水500毫升,沖泡,涼後飲用,有祛熱解暑,補液止渴作用;菊花茶:白菊花5克,用500毫升開水沖泡,涼後飲用,可清熱解毒。此外,用冬瓜500克,切塊,煮湯3碗,少加些鹽調味,1日服3次;用鮮藕250克,白糖適量,共煮水服,每日1劑。如經常飲用,對年邁體弱或多病的老人,可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