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幕忠

    孩子犯錯,先別急著指責,需要父母去分析孩子為什麼犯錯。最近,有一則小故事在微信中被家長們大量轉發。故事說的是一位名叫史蒂芬?葛雷的科學家,他兩歲的時候想自己嘗試從冰箱裡拿一瓶牛奶,結果瓶子很滑,他沒拿住,掉在了地上,牛奶灑得滿地都是。史蒂芬?葛雷想,這下完了,肯定要挨媽媽罵了。但是令他出乎意料的是,媽媽看到這一切後並沒有教訓或懲罰他,反而說:“哇,你太能幹了,竟然能把奶瓶摔成這樣,我還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奶水坑呢~在我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裡玩幾分鐘,”這可把小史蒂芬高興壞了,他還從沒玩過牛奶呢~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地面清理乾淨了,對史蒂芬說:“你拿奶瓶的實驗失敗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為什麼失敗吧。你拿個瓶子裝滿水後,看看能不能發現一個很好的搬運方法,使瓶子不會掉到地上。”史蒂芬學發現,如果他用雙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會掉。史蒂芬?葛雷回憶說,從兩歲那年起,他不再害怕錯誤,因為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實驗失敗沒有什麼值得隱瞞的,即使出錯的原因在於我們自己,我們還是會從失敗中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開明的母親~一件小事,成就了一位富有個性的科學家。之所以被史蒂芬的故事打動,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史蒂芬的媽媽身上的教育智慧。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也許會對孩子發脾氣,訓斥孩子,“怎麼這麼淘氣,看你把牛奶灑了一地,怎麼這麼不聽話”。脾氣再爆些的家長,甚至會在孩子的屁股上來幾下。最後的結果是,家長生氣,孩子哇哇大哭。下次再做同樣的事情時,還是不得要領,並害怕媽媽的斥責。從史蒂芬媽媽的身上我們學到:孩子犯錯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纏人、不好好吃飯、亂塗亂畫、搗蛋、撒謊、偷拿別人的東西、貪玩、不愛學習……以上的種種行為,相信在每個孩子的成長中都曾經有過,也許現在正在發生。心理學家認為,透過這些錯誤,孩子能夠確定與外界或他人的關係,也可以獲得對錯誤的免疫。不要說孩子,就連我們成年人也不敢說自己不會再犯錯誤了。這樣想,是不是覺得孩子犯錯誤也沒有那麼可氣,有這樣一個溫和的心態,家長就不會遷怒於孩子,而會採取一種恰當的方式來處理。比如,淘氣的甜甜又光著腳在地上亂跑,在和弟弟玩抓人遊戲時,她竟然跑到了床上,乾淨的床單上立馬多了幾個小黑腳印,甜甜媽非常生氣,真想揍她兩下,說了好多次了,她總是不聽。後來,甜

    甜媽平靜了一下,拿著髒床單對甜甜說,媽媽說了很多次了,你總是不聽,這次你要把踩髒的地方洗乾淨。甜甜知道錯了,乖乖地洗起了床單。當媽媽問她洗得累不累時,甜甜哭著說,累,我以後再也不光著髒腳上床了,媽媽洗床單很累。從那以後,甜甜再也沒光著小髒腳上床了。讓孩子明白不需要害怕錯誤和失敗就像史蒂芬說的,他不再害怕錯誤,因為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是這樣的,沒有人做事不出錯的,如果你的孩子做事不出錯,家長們倒是應該小心。只有犯錯誤,孩子們才能知道正確的方法,才能離成功更近一步。引導孩子尋找成功的方法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通常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犯的錯上,然後斥責甚至打孩子一頓完事,至於該怎樣告訴孩子避免錯誤,並引導孩子找到成功的方法,家長似乎很少考慮。而史蒂芬的媽媽做到了,她不僅告訴孩子打碎牛奶瓶沒關係,還引導史蒂芬找到正確拿牛奶瓶的方法。其實,這才是父母最該做的事情,不要把眼光盯在錯誤上,而是要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去摸索、去發現,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犯錯家長的態度很重要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會著急生氣,這是正常的,畢竟家長也是有情緒的。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常常透視出父母早年未處理好的情結。但是,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年齡和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對孩子提出過度要求。小孩子也是有羞恥心的,尤其是在其犯錯誤遭受家長批評後。所以,有些孩子在做了錯事後,會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因為他害怕承認錯誤後會受到父母的懲罰。所以,父母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做錯了不要緊,但是要告訴媽媽,然後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這樣的態度會使孩子在犯錯之後,把焦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如何逃避父母的訓斥。它會使孩子更容易學會承擔後果。孩子也會因此很信賴家長,並很有安全感。孩子犯錯後,需要父母去分析孩子為什麼犯錯,行為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動機是好的,要先表揚他,以減少孩子的焦慮;再看方法對不對,最後看結果如何,錯誤是怎樣形成的。

  • 2 # 若水心靈小屋

    內心,

    那些認為,

    不得不如此的事,

    統統,

    都是自己的

    執念。

    2017.12.09 上午,正午的Sunny很溫暖。

    清晨,A阿姨來找我,說了一下最近的狀態,經常做義工的她,承擔崗位有一些變化,心理有一些落差。停下手中的事情跟她聊天,換位思考,人心力低的時候都希望人陪著,希望有人傾聽。也有一搭沒一搭地跟她聊天,其實聊啥不重要,事情本身也沒有對錯之分,因緣如此,就會呈現這樣的結果。道理也都明白,不過走出來,需要時間。我們能做的,就是陪著。

    阿姨有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女兒,她退休後全身心都撲在女兒身上,找怎樣的工作穩定,考哪個大學的研究生,申請怎樣的國家留學.....如同其他父母操心的,那樣操心。勸阿姨不要管太多,兒女隨她去吧,總有一些經歷需要我們獨自去面對才會有體會,不管是失敗的教訓還是成功的經驗,都如此,這是他人無法替代的。

    曾經,一位老師告訴我,兒孫自有兒孫福,焦慮和管太寬的父母從兒女身邊走開,就是對兒女最大的好處,“你不去‘管’孩子,孩子反而會成長得很好。反而你越管,越操心,他(她)就越不好”老師說。

    當時幾位家長也在,“可是這個事情需要我做,那個事情需要我做,孩子自己沒辦法弄。孩子沒有錢......”家長自然有自己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不過老師笑了:還繼續去操心、去幹涉,就是孩子和家庭的苦難,做父母的怎麼可以自大到以為我們就可以安排好孩子的人生呢?這一個人的人生哪是安排能來呢?

    無論佛家的觀點,還是生物學基因學的觀點,都有很多證明:人這一輩子的表現,有很多說不明道不清的因素在左右,甚至跟家庭環境、受教育水平沒有直接的關係,很多就直接來自人的上輩子、上上輩子,“之前您反覆串習的事情,這輩子也就會很熟悉”。

    這樣想,好像做父母的就會覺得很“無奈”,不過換一個角度講又覺得解脫,那自己就不用“負更多責任”啦,就是做好自己,安靜地守候,伺機以待,在每個需要的時刻,及時出現,去幫一把孩子就好,去陪伴、去關懷。

    這樣的守候,看似“冷血”,其實確是莫大的慈悲,那是一種默默的持續的注視,從心裡的持續的關照,但沒有過多的粘著和陷入事項的評判,這樣的心理狀態下,人才會有智慧,這樣的父母才能關懷好孩子。

    做父母如此,做員工如此,乃至一段感情中的關係其實也是如此,根本上,人生是孤獨的, 我們無法去真正體驗到別人所正體驗的,但是我們可以全然地融入我們的每個體驗中,在這個體驗中去消融很多分別和雜念,這就是對自己、對他人最大的負責。

    跟F妹妹聊天,她也是這樣的觀點——不要有太多擔憂和負面的評價,我們充分接納、肯定自己了,我們好好活著了,也就能接納和肯定他人了,那人與人之間和諧了,我們和世界也和諧了,那整個人生就“圓融無礙”了,這樣難道不美麼?

    當然過程中還是有很多“我”和“我的”觀點會出來,但不斷用正念、正知去引導,修正自己、淨化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結果就肯定會好的~

    過程中也會有很多情緒乃至業力(見尾註)的糾纏會翻滾,那就讓它釋放吧。只是看著這些情緒不作評判,或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把這種情緒止住,心平靜下來,正念的觀照的心,又重新上路,套路就是這樣,結果肯定會好的~

    加油!

    松間明月,潭底清風。

    看流水悠悠。

    太陽落下,

    夜生,

    白晝生,

    白晝滅,

    夜滅,

    白晝生.....

    業力:善惡之業有生起苦樂果之力用,稱為業力。一切苦樂之果皆因業力所致,故通常有“業力不可思議”之語。有部毗奈耶卷四十六(大二三·八七九上):“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佛學大詞典》

  • 3 # Jenny老師

    孩紙犯了錯誤不敢告訴家長怎麼辦?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犯了錯誤為什麼不敢告訴家長?Jenny英語覺得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平時和家長缺乏交流。

    二、平時家長對待孩子犯錯大聲呵斥,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孩子和家長就像貓和老鼠,關係緊張。

    三、犯了錯誤告訴家長,孩子擔心會被打嗎。

    四、孩子覺得所犯的錯誤是小事,不必告訴家長。

    那麼,孩紙犯了錯誤不敢告訴家長怎麼辦呢?

    第一、平時與孩子多談心,關心孩子的思想動態,多聆聽孩子平時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的話題,即使在學校與與同學有矛盾,也要耐心聽孩子的描述,然後針對事情進行分析對與錯,教育孩子學會與人交流、溝通。

    第二、孩子犯錯誤也是很正常的,大人都會犯錯,何況孩子呢?一開始可能孩子是主動告訴家長的,但是可能家長會大聲呵斥,孩子心理很受傷,非常害怕,久而久之,犯了錯誤就不敢告訴家長了。小時候我弟弟見大人用縫紉機縫衣服,出於好奇,我弟弟趁大人不在家,自己也學著踩縫紉機,由於不會用,裡面的線盒掉下來了,弄了半天也不會裝回來,以為是壞了,當時就特別害怕被家長打罵,所以就偷偷的用牙膏來把線盒粘回去。幾天後,家長用縫紉機發現用不了,一開啟線盒,發現已經生鏽了,根本用不了,家長就問是誰幹的?弟弟哭著說是他乾的。就是由於害怕,所以不敢告訴家長。所以平時和孩子經常溝通,多安撫幼小的心靈是很好的辦法。

    第三、平時多與孩子談心,讓孩子信任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犯錯誤要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這樣就會不斷的進步和快樂成長了。

    我是“Jenny英語”,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教學問題,關注“Jenny英語”,一起呵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八個月了哭還沒有眼淚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