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礦泉水163550980
-
2 # 閒看秋風999
歐盟國家有28個(包括英國),儘管都是歐洲國家,都是自己申請而得到批准後成為歐盟成員國,但是這些國家又因為彼此之間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各不相同;
歐盟內部又分為幾個派系或者幾個部分;比如“新歐洲”和“老歐洲”;“南歐”與“北歐”;因此,無論是馮德萊恩還是其他什麼人當選歐洲理事會主席,都難以促成歐盟內部的團結一致。
所謂老歐洲,就是包括英國在內的傳統意義上的西歐國家;這些國家一般都是靠殖民主義擴張而率先在世界中崛起;工業基礎雄厚;科技發達;社會福利覆蓋面廣;
所謂新歐洲,指的是原來的蘇聯集團國家如波蘭、羅馬尼亞、捷克等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基礎建設薄弱、工業基礎底子差;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狀態;
因此,“老歐洲”國家與“新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應該是馮德萊恩必須面對的首要任務,比如如何“說服”老歐洲國家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援新歐洲國家的發展呢?
歐盟國家之間的第二個矛盾就是“北歐“與“南歐”國家之間的矛盾;所謂南歐國家通常指義大利、希臘等等地中海沿岸國家;
這些國家是近年來成了中東地區難民潮衝擊的主要物件;特別是義大利,因為承受了難民安置甄別接受的巨大壓力,對北歐國家抱怨不斷。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歐盟只不過是一個經濟上的聯合體;雖然歐盟也有中央銀行,但是歐元區國家有限(19個歐盟國家);而且歐盟各國的財政政策並不受歐盟央行轄制;
其它政治、軍事方面就更不用說了。馬克龍上臺以後,於2017年就提出了構建一支歐洲聯合部隊的構想;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任何落實的跡象。
上面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解決,歐盟的解體會如同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馮德萊恩的當選只不過是又延緩了歐盟解體的步伐而已。
-
3 # 李建秋的世界
不能。
馮德萊恩本來就是幾個國家妥協的產物,她選舉歐盟主席,以及她當選歐盟主席,不夠使默克爾和馬克龍的一比交易罷了。
先說馮德萊恩這個人,她和她的丈夫的祖上都是貴族,馮德萊恩寫作“von der Leyen”,其中的von der,翻譯成馮,意思是“來自於”,其實歐洲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命名規則,德國二戰有個名將叫“馮曼施坦因”,也帶個“馮”,暗示著此人是個貴族,一查,果然是普魯士貴族。
馮德萊恩的祖上是阿爾布萊希特家族的貴族,曾祖父是不萊梅的棉花商人,曾祖父娶了一個美華人,這個美華人是南卡州副州長的女兒,當時還有200個奴隸。
馮德萊恩的丈夫是克雷菲爾德男爵的後代,是在1813年由拿破崙提拔成為的男爵。
馮德萊恩並不是歐盟主席第一人選,主要是因為德華人推出的韋伯,法華人不同意,德華人推出了蒂默曼斯,東歐人不同意,馬克龍和默克爾勉強就馮德萊恩達成了共識,所以才有了馮德萊恩上臺。
其實連德國國內的人都很不喜歡馮德萊恩,首先社民黨就討厭她,其次,德國民眾也不喜歡她,在她擔任國防部長的時候,稱其為“比國防部,更重視自己的頭髮”。
馮德萊恩擔任德國國防部長的時候,德國國防部搞的是一團糟,醜聞不斷,有性侵案,有欺凌新兵案,有極右翼在國防軍氾濫,軍備也非常差,居然能升到歐盟主席。
歐盟主席表面上看起來權力挺大的,實際上歐盟真正能說得上話的人,是馬克龍和默克爾,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歐盟主席就相當於聯合國秘書長,真正決定聯合國事務的,還是那幾個常任理事國。
媒體經常關注馮德萊恩到底是“親華還是反華”,她親還是反都不重要,她又做不了主,真正做主的還是法國和德國。
至於促進 團結云云,唉,算了吧,把她政績拿出來看看,又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她除了會說三國語言,實在乏善可陳。
此人是典型的官迷。距離她八丈遠都能感受到一股“普魯士破落小貴族”的味道。
-
4 # 回馬一腔
連默克爾馬克龍對促成歐盟內部團結一致都無能為力,馮德萊恩更是連想都不要想。
(圖:歐委會新任女掌門人馮德萊恩)
歐盟委員會是歐洲名義上的最高領導機構,但我個人覺得該機構就像微縮版的歐洲小聯合國,歐委會主席並無太大的實權,幾乎所有重要決定都須經歐洲議會投票表決,而議會議員又各自聽命於所在國與所在黨派。
所以馮德萊恩出任歐委會主席,主要使命還是協調各方利益,當好門神一般的擺設,根本就不具備一統歐盟內部的能力及客觀條件。
第一,馮德萊恩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頗有些戲劇性因素。
本月16日歐盟議會以九票之差險險通過了馮德萊恩擔任歐委會主席的任命,這是歐盟委員會迎來的第一任“女掌門人”。馮德萊恩現年60歲,出身於德國政治世家,曾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是七個孩子的媽媽。德國總理默克爾第三次連任,同為基民黨員的馮德萊恩由勞工部長轉任德國首任女國防部長。
(圖:涉險過關的馮德萊恩)
歐盟委員會這次投票選舉新主席,原本沒有馮德萊恩什麼事。但是因為歐盟內部出於各自利益糾葛,所有被提名人均難以達成妥協為各方接受,無奈下只好折中推出馮德萊恩這個備胎。
從著手準備接受提名到最後表決,留給馮德萊恩只有短短13天時間,她開始走馬燈似的遊說於自己並不熟悉的黨派和議員中間,最後投票結果涉險過關。
第二,作為人生贏家馮德萊恩也算是榮歸故里衣錦還鄉了。
不久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內閣會議時,把人們贈送給她的鮮花轉增給了最後一次以班子成員出席會議的馮德萊恩,祝賀她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這種看似接力棒傳遞般的儀式感,實際上並不意味著馮德萊恩已經獲得默克爾的真傳。
(圖:馮德萊恩與默克爾)
馮德萊恩以383票贊成、327票反對、22票棄權(另有1票無效)的表決票驚險獲勝,這也創下了歐委會當選主席最低贊成票數。歐盟擁有28個成員國,內部分歧矛盾相當複雜。馮德萊恩創紀錄的低票當選,證明她在歐洲議會根基尚淺,真正駕馭歐盟這輛馬車,還得看法德本國的臉色行事。
不過就馮德萊恩本人來說,能夠就任歐洲名義上的“掌門人”,已經算是職業巔峰與人生贏家。她生於布魯塞爾,50多年後又重歸故里,可以說是衣錦還鄉了。
(圖:歐委會所在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美景色)
總之,前德國女防長在歐盟缺乏根基。她之前的政治生涯大部分在德國政壇度過,以一種近似於空降的姿態來領導虛架子的歐委會,既沒有什麼人望,也沒有超乎尋常的個人能力,一盤散沙的歐盟更不具備整合成鐵板一塊的客觀條件。因此馮德萊恩在促進歐盟內部團結一致方面,未來難有多大作為。
-
5 # 新文化街男孩
德國不愧是巾幗英雄輩出的國家:繼馮德萊恩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之後,有“小默克爾”之稱的卡倫鮑爾又擔任德國國防部長。德國政壇核心人物默克爾懷抱著顫抖的雙手,注視著自己的姐妹,在國際舞臺展示自己的魅力。
最早起源於“煤鋼聯盟”的歐盟,法國和德國一直都是骨幹。隨著前東歐國家的陸續加入,波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體現出來。但總體而言,法德聯盟關係的穩固與否,將決定歐盟的穩定前程。
在德國盡現“鳳凰騰飛”的時候,法國則是馬克龍獨舞。歷經黃背心運動的騷擾與折磨,馬克龍仍然權力穩固。
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馬克龍與默克爾率領歐洲國家與美國抗衡,在汽車關稅和鋼鋁關稅的博弈中,沒有讓美國佔到絲毫便宜。在軍費議題上,法德也聯手進行抗衡。在北約會議上,法德堅持自己的增幅步伐,讓特朗普無功而返,以致回國後大發雷霆,竟然發出退出北約的哀嚎。在處理對俄羅斯、敘利亞和伊朗等問題上,法德也儘量排除英國的干擾,繼續塑造歐洲穩定器的作用。
所以"只要有法德聯盟關係的存在,歐盟的穩定就可期,新歐委會主席的工作就也會比較輕鬆。
但隨著默克爾不斷顯露出疲態,手抖的根源很神秘搞不清。而德國新任國防部長卡倫鮑爾更打破默克爾一貫堅持的模糊政策,公開宣告要提高軍費上限水平,以滿足美國提出的GDP2%佔比的最低要求。這種做法,嚴重破壞法德原有的默契,給法德聯盟的穩定帶來陰影。這勢必給新任歐委會主席提出難題。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未來歐洲的穩定,可能也逃不出這個宿命。
回覆列表
認為這個問題還是有點難,馮德萊恩是否有能力讓歐盟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二大層面達成以歐盟利益為中心(真正具有獨立自主權的歐盟,而不是別人的傀儡)的一致共識是關鍵。。。
一、世界發展至今,各種利益集團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相互交織影響與牽制,那麼,首當其衝就是要歐盟各國在政治意識方面,達成真正以歐盟利益為中心的一致共識,否則其它免談。。。
二、軍事方面能否擺脫美國控制組建歐洲自己的防務體系,眾所周知,歐洲的防務一直以來依賴以美國為首和控制的北約組織,如果做不到獨立自主則反應政治層面的影響和各懷心思,沒有共同的政治共識,各自為戰其它從何談起。。。
三、經濟層面,歐盟自身也是一龐大的經濟體,長期以來因各懷心思,形成難以擺脫美國控制的經濟環境,造成政經互相影響難以形成一個團結的歐洲,那麼就無法擺脫美國的控制,只能做傀儡和受壓榨,團結統一的歐盟也就無從談起,英國脫歐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綜上分析,認為馮德萊恩要想達成讓歐盟內部團結統一的目標,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她自己首先要改變思維和認知。比如,改變對中國的敵對態度,中國是將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已毋庸置疑,只有中國才能幫助歐盟,在將來可能的歐美經濟衝突中,因受美製裁平衡歐盟的經濟利益損失,甚至是讓歐盟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比如華為5G蛋糕和一帶一路願景以及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改變對俄羅斯的歷史認知,未來世界需要的是和平與發展,這已成世界共識,既然無法消滅和擺脫俄羅斯(能源),那就不如合作,合作將會大大減輕歐洲的防務負擔(當今世界誰不想世界和平安寧,恐怕歐洲各國心知肚明),把節省下來的龐大軍費用於發展經濟豈不更好,戰爭給歐洲不會帶來任何好處(二戰的災難還沒受夠嗎?),總之,歐盟能否達成團結一致形成獨立自主的歐盟,就要看馮德萊恩和歐盟各國領導人的智慧和格局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