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只一相,張居正是也”。很多人說明朝延續276年,後面的76年全部仰仗張居正!

    張居正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與他少年時的傳奇經歷密不可分。他自幼聰慧,兩歲認字,十二歲便中了秀才,是時人眼中的神童。就連當時的湖廣總督顧璘也對他許以國士,呼為小友,兩人成了一對忘年之交。顧璘把13歲的張居正請到家裡做客,以成人之禮盛情款待。顧璘還把自己的兒子叫了出來,指著張居正說:這就是我經常給你們提起的江陵第一神童,以後一定會成為國之棟樑,將來你們去投靠他,可以成就一番事業。13歲的張居正參加了當年的鄉試,在考試前寫了一篇名為《題竹》的詩作: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在此詩中,他自比為鳳毛麟角,立志直上青雲,成就一番功業。這首詩一方面體現了他的自信、霸氣和抱負,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他在性格上過於自負和高傲。一個13歲的少年便有如此的傲氣,如果不經受一些挫折和考驗,在一帆風順中步入官場後,必然會目中無人,難以合群。

    作為當年鄉試主考官的顧璘祖籍蘇州吳縣,也是一代才子,自幼聰慧,與同裡陳沂、王韋並稱金陵三俊。同為才子的顧璘深知人才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經過必要的磨練。雖然張居正的鄉試成績優異,但是為了給國家培養一個真正的棟樑之才,顧璘執意促成了張居正的落榜,以便他能從中汲取人生的經驗教訓。鄉試結果公佈後,顧璘親口告訴張居正:是我堅持不錄取你。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也沒有多做解釋。在如此巨大的人生挫折面前,一個心高氣傲的13歲少年居然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冷靜和理解力。他不但沒有怨恨顧璘,反而非常感激顧璘的一片苦心,終生都把顧璘當成自己成長道路上的精神導師。在後來的回憶中,張居正說道:我當時年齡還小,不知道將來會有怎樣的發展,但是我知道顧巡撫是真正為我著想。在之後的這麼多年中,我一直想報答他的恩情。

    13歲經歷了鄉試落榜的考驗後,張居正16歲考中舉人,23歲考中進士,投身徐階門下。後一直為國家奮鬥了一輩子!

  • 2 # 王義君

    謝謝!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嶽,明嘉靖年間首輔,謚號‘’文忠‘’,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十五年(1536)十二歲的張居正才華出眾,童試考中頭名秀才,三年後,又參加鄉試,十六歲中舉。張居正考舉與當朝著名才子,時任湖廣巡撫顧嶙的重視是分不開的,他們的故事有史載可據。謝謝!

  • 3 # 穿越再現彼岸

    張居正考舉人明明考中,被巡撫顧璘壓著不讓中舉人這事是正史的記載,而且好多當時的官員都有記載。

    神童張白圭如何變成張居正?

    話說,1525年5月3日(陰曆)在荊州府江陵縣張秀才家中出生了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的曾祖父在他出生之時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他夢到一輪圓月突然投射到自己家的水缸裡,然後一隻小白龜浮出了水面。月亮、白龜都是神奇的代表,老爺子認定自己這個曾孫子將來一定會將家門發揚光大,於是執著的為這個小男孩起名“白圭”(一語雙關,白色的龜,還代表著古代禮制中的玉器),也就是張白圭了。

    張白圭5歲入學,10歲精通六藝,12歲參加童生試高中秀才。張白圭小神童得到當時荊州府知府李士翱垂青,鼓勵他好學上進,並且為他改名為“居正”,張白圭併成張居正了。(白龜圖,古代白龜是神獸。張居正的曾祖父在他出生時居然夢到月亮和白龜,於是張居正神童本名是“張白圭”)

    巡撫顧璘和張居正之間的那些事。

    1537年,考中秀才的第二年,張居正參加了武昌府的鄉試,張居正的考卷得到審閱試卷老師的推崇,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阻隔,小神童張居正13歲就應該中舉人了。不過神童張居正的名頭太響亮了,當時的巡撫顧璘考慮將張神童壓壓,明確指示錄取主管人員將張居正刷下來,很多官員都感到不解。

    顧璘給出的解釋是,張居正是一個國家的棟樑之材,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壓制他就是磨練張居正心中的傲氣,適應一下明朝官場的氛圍。像張居正這麼聰明,下一屆絕對會再次中舉人的。

    事後,張居正知道了這件事,他非常感激顧璘,畢竟書本之中得來的知識和現實是有一定差距的。三年後(1540年),張居正果然再次中舉人,中舉人之後他拜訪了壓制他的顧璘。((明朝官員服裝規定,犀牛角配飾的腰帶屬於二品大員的標配,顧璘將自己二品大員的腰帶贈給了張居正)

    顧璘非常高興,將自己的犀牛角腰帶贈送給了張居正,這可是二品官員配置的腰帶,可見顧璘對張居正的關心和期望非常大。顧璘希望張居正將來要做伊尹、顏淵那樣的大臣,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犀帶圖,明朝一品官員為玉帶、二品為犀帶、三品、四品為金帶,五品為銀鍛花、六品、七品為銀帶,八品、九品為烏帶)

    1547年,22歲的張居正中了進士,而顧璘則已經去世兩年了!

    為何顧璘要壓制張居正?

    顧璘小時候也是一個神童,和顧璘同時期的神童還有李夢陽、何景明等,何景明19歲中進士、顧璘21歲中進士、李夢陽21歲中進士,他們都比張居正年輕中了進士,而大多數中進士的年齡在30-40歲。(顧璘像,也是一個神童)

    他們三個年少成名,很年輕中進士,自然都有些自負、傲氣。在大明的官場之中生活,自負傲氣卻是他們做官最大的缺點,難免在行事之中不夠老練,遭受挫折。

    1、神童何景明(19歲中進士,明孝宗、明武宗時期)

    何景明傲氣耿直,本來考中進士就可以選為庶吉士,但是落選了。庶吉士是選拔的有潛質的進士擔任,是皇帝的近臣,將來在官場之上的發展潛力很大。傲氣、耿直害了何景明,官場行事不夠老練,此後由於傲氣,被劉瑾批准辭官。(何景明雕像)

    2、神童李夢陽(21歲中進士,明孝宗、明武宗、嘉靖帝初期)

    李夢陽這個神童也遭遇了差不多的遭遇,年少成名,因不滿皇親貴戚強佔土地,仗義執言,被誣陷,差點被殺死,幸虧皇帝保了他的命,此後在大明官場幾度沉浮。(何夢陽雕像)

    3、神童顧璘(21歲中進士,明孝宗、明武宗、嘉靖帝初期)

    神童顧璘要比其他兩個要好點,也因為有些傲氣,得罪了宦官廖堂,被貶到全州(廣西桂林)任職,此後才升遷到北京吏部侍郎(吏部的副部長),最後就任南京的刑部尚書,但始終沒有進入過大明的內閣權力核心。

    顧璘這是現身說法教育張居正,考試神童在政治上未必有遠大的前程,年少傲氣、自負是官場的一大忌諱。他壓制張居正的目的就是磨去他的傲氣,多學習知識,熟悉官場的一些事情,短短三年的磨礪,讓張居正少年老成,在大明的官場有些如魚得水了。

    張居正在萬曆初年升任內閣首輔,開始了著名的“一條鞭法”的政治改革,挽救了大明的危局,確實像顧璘說的那樣做到了伊尹那樣的著名政治人物。

  • 4 # 凱哥講史

    明嘉慶十六年(1537年),一場相當於現在高考的鄉試在湖北武昌舉行,主持考試的是時任湖廣巡撫的顧璘。而參加考試的,有一位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張居正。十二歲那年,小神童張居正報考生員,並順利取得秀才名號,時人紛紛稱奇。第二年,他從荊州到武昌應鄉試,這次一旦考取,便是舉人了。事實上,單憑當時張居正的才華、年齡和聲名,中舉是很有希望的。

    張居正雖然是考生中年齡最小的,但考卷卻答得相當漂亮。然而正當考官准備將他錄取時,卻被顧璘阻止了。原來張居正在考試之前曾寫了一首《題竹》,其中寫道:“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他把自己比為鳳毛麟角,要就此直上青雲。這一方面展現了一種自信與抱負,另一方面也透露著那麼一點自負和高傲。

    顧璘把朝廷派來監督招生工作的趙御史請來,對他說:“張居正不是一般的人才,將來一定會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但是13歲就讓他中舉,這麼早入了官場,將來不過是多一個官場上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的文人,對國家其實是一種損失。不如趁他現在年齡小,給他一個挫折,讓他多經歷一些。”這事遭到了副主考官、湖廣按察儉事陳束的堅決反對,因為他實在太愛惜張居正的才華了,他反對的理由是:“以後的事誰能說得準呢?但是從現在的卷面成績看,你不錄取他,那不是埋沒人才嗎?”趙御史很是猶豫了一番,最終按照顧璘的意見,給張居正亮起了紅燈。

    鄉試結果公佈,呼聲最高的“江陵才子”落榜,一時成為轟動的新聞。這對於此前早就習慣了順風順水、到處都是鮮花和掌聲的張居正來說,由此帶來的打擊可想而知。

    顧璘也沒瞞著這件事,他找到張居正說:“是我堅持不錄取你。”雖然沒有更多的解釋,但年少的張居正讀懂了一切。顧璘沒有看走眼,從此張居正沒有抱怨,轉身投向了更紮實的學習與歷練。三年後,16歲的張居正再次參加了鄉試,並考中舉人。

    恰巧這年顧璘在安陸(今湖北安陸市)督工,張居正前來拜見,顧璘很高興,對他說:“古人都說大器晚成,這是作為中材的說法罷了,當然你不是一箇中材。上次耽誤了你三年時間,這是我的錯誤。但是,我希望你有大的抱負,要做伊尹,做顏淵,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說完,解下了自己犀牛皮的腰帶送給他,說:“你將來是要系玉帶的,我的這一條配不上你,只能暫時委屈你了。”張居正這邊,也從沒記恨顧璘,甚至因此一輩子感激給自己下絆子、使他落榜的顧璘,對當初顧璘的遠見和良苦用心始終念念不忘。

    後來,走入明朝政治權力中心的張居正在回憶這件事時說:“僕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恩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

  • 5 # 王玉潔507

    在張居正少年考秀才時雖才高八斗,但顧璘指示主考官員不予錄取。其因是顧璘考慮到張居正年少氣傲還不足以成大事。成大事者必磨練其心智,使其在今後的仕途中能不負重望替朝庭效力。這也是顧璘的良苦用心。所以說這是一段正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的汽車工業到底是什麼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