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兵

    最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儲蓄只填寫存款明細表,而理財產品需要簽訂合同或協議書,填寫相對麻煩很多,需要填寫三五張單子。利息相對較高一些。

    儲蓄,儲戶一般都會去銀行辦理普通定期存款,一般都是隻需要填寫一張單子編寫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儲存金額,儲存年限,客戶簽名,年月日這些內容。相對簡單明瞭。

    理財,很多的銀行都有大堂經理理財經理就是為儲戶推薦理財產品,這樣儲戶和銀行都可以獲得更高一點的利息回報,有的推薦保險理財產品。需要新增好多客戶資訊單子。合同書,協議書。理財產品是沒有定期存款單,只會有活期存摺顯示存入金額,有一個星期的儲戶考慮期,之後資金直接被理財產品放把資金划走。中途不需取出。到期本金加利息打到該活期存款折或銀行卡。

  • 2 # 洛邑財經

    這個很好區別,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也可以輕鬆的識別到底是儲蓄存款和理財產品,這裡只有一個原則,做到了就可以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

    1.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都有起售限額,一般都是5萬元起

    2.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固定的期限,在期限內不可進行贖回

    3.理財產品採用的預期收益率

    4.理財產品銷售需要進行客戶風險評級和雙錄(錄音錄影)

    5.理財產品在同檔次的期限內收益率比較高

    說完理財產品的特點,就可以分辨出和銀行存款的區別,具體有以下幾點:

    1.理財產品有產品說明書,需要簽署協議,儲蓄存款沒有;理財產品需要做風險評級,儲蓄存款不需要

    2.理財產品封閉期內不能贖回,定期存款可以隨時支取,在購買一定詢問清楚,能不能贖回是區分的最大準則

    3.看起點,你想區別是理財還是存款,只需要問一點,5萬以下能不能買就行了。

    就這麼簡單,只做好一點,所有簽署的檔案都仔細閱讀,不要聽客戶經理說,只需要仔仔細細的看。

  • 3 # 三人聚眾

      主要注意一點就可以了:存款或說儲蓄,它屬於債權資產投資,即與銀行的關係是債務關係,那麼這就必然會存在固定利率,哪怕如今的智慧存款中的靠檔計息,在一定期限內它的利率也是固定不變的。

      而理財是權益資產投資,不存在債務關係也就沒有固定的利率,且不能說是利率,只能說是收益。而這種收益它是不穩定的,一般可分為兩種形式:預期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

      預期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有什麼不同?預期收益時間跨度較長,波動性較小;而七日年化收益是對過往7日收益年化的結果,市場風險較大,並不代表未來的總體收益,波動性較大。

      一般而言,銀行、保險和證券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為預期收益,儘管每日存在波動,但到期時不出什麼么蛾子收益跟預期收益率是差不多的。

      而7日年化收益通常出現在基金公司提供的貨幣基金,因為貨幣基金採用的計算方法與其他的基金計算方法不同,採用的是攤餘成本法每日計提收益,那麼這個每日就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出現更替,那麼收益就可能大幅下降或上升。

      比如餘額寶對接的天弘餘額寶貨幣市場基金,為了升級預備大量的現金資產以備人們隨時贖回,那麼就會導致收益較高的債券和其他資產投資比例減少,從而導致收益減少,也就導致7日年化收益率波動性較大。

      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主要受市場無風險利率和基金經理的操作策略影響,與固定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相比波動性更大,更不利於投資者對收益的把握。

      除了區別固定利率和預期收益率與7日年化收益之外,還可以看相關說明,是存款一般都會標註存款,理財標註為理財,貨幣基金標註為貨幣基金。

      當然也可以從起投門檻看是存款還是理財,銀行自產自銷的銀行理財按照《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第38條規定,最低等級的是5萬起投。而銀行代銷的固定理財產品由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提供,一般1千起投。也就是說,看到一千或5萬10萬20萬起投的,且期限不是固定的一個月、半個月、六個月和一年的基本可以確定為理財。

      一年以上的整年理財很少,基本可以排除2整年、3整年和5整年的理財產品。

      而害怕是貨幣基金的話,那麼只要相信活期存款不可能達到百分之三四的利率就可以了,看到可以隨時存取且出現7日年化率百分之三四的基本可以確定為貨幣基金。

  • 4 # 司南立冬

    1.看收益。儲蓄會明確利率是多少,到期利息是多少;而理財產品只會告知預期收益率或者往期收益率,不會告知具體數字。

    2.看是否可以隨時隨地取出。儲蓄存款只要銀行營業,可以隨時隨地支取,只不過要損失定期利息,只能獲得活期利息;理財產品一般都有申購和贖回時間限制,開放式的理財一般在週末和節假日無法申購贖回,封閉式理財只能到期支取,未到期根本無法取出。

    3.另外可以根據產品名稱來判定。目前儲蓄存款只有大額存單、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定活兩便等類別,一看名稱就知道是什麼意思;而理財產品一般都會起一些搏彩頭的類似贏、盈、鑫、富、寶等字眼,這些東西不看產品介紹完全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玩意。

    理財和儲蓄都是投資方式的一種,沒必要談理財風險而色變,聞存款收益低而鄙視,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麼如何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呢?要不就多嘗試,要不就多讀書。

  • 5 # 立馬財經

    首先,出於合規銷售要求,客戶經理有介入銷售的話,是需要說明產品的性質的,所以銀行產品是儲蓄還是理財可以透過客戶經理獲知。

    其次,購買產品的時候,會有寫清楚的,一般儲蓄產品就是存款,定期,活期,存單等等的字眼的,理財的話,一般是顯示其他的稱呼的。

    第三,收益來說,一般存款的收益較低,而且是固定的。一般理財產品的話,雖然是固定收益的,不過也是預期的收益。

    第四:風險等級,一般儲蓄是R1型產品,理財一般是R2型的產品。

  • 6 # 財富公元

    銀行理財產品和儲蓄產品很容易區分,主要看銀行工作人員、看利率、看辦理手續、資金流動性。

    一、銀行工作人員的表現。辦理儲蓄存款,大堂經理會指導客戶填寫存款憑證,也可以直接幫助客戶在叫號機取號,由客戶自行去櫃檯辦理;理財產品可不一樣,大堂經理會熱情引導客戶去理財產品業務區找理財經理,由理財經理跟客戶具體談產品,而且時間長,介紹產品品種眾多。

    二、利率不同。每個網點都有存款利率定價表,每一個存款期限的存款利率明明白白地寫得很清楚,無需多問多講;理財產品利率除了保證收益型的產品其餘的產品都不固定,理財經理都會給客戶講一個“年化收益率”,只能給客戶估算預期收益多少。

    三、辦理手續不一樣。存款就從櫃檯上告訴櫃員存多少,客戶把銀行卡、存摺遞進去,或者開存單存款的憑證遞進去交給櫃員辦理即可,辦理完畢在存款憑條簽字確認;理財產品的客戶經理事先要給客戶各種理財產品的資料,讓客戶仔細瞭解熟知,客戶決定辦理購置理財產品時還要籤合同履約。

    四、流動性不同。存款不管定期存款還是活期存款,客戶都可以取款自由,只不過定期存款不到期取了利息變活期,資金流動性強;理財產品流動性很差,購置期限內不到期不可以贖回,只能到期後取出。

    存款的安全性大於理財產品,而理財產品的收益高於存款。兩者各有利弊,客戶在選擇銀行產品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慎重就好。

  • 7 # 風中尋夢

    這是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特別是老年人經常被忽悠,本來想辦的是定期存款,卻被工作人員忽悠辦了理財產品,這樣的事屢見不鮮。

    以前針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只能自認倒黴,沒權沒勢,也沒有人為我們做主。

    現在網際網路發達,銀行不敢把事情鬧大,不敢再不管不顧了,一旦被媒體曝光,不僅會損失聲譽,還可能被罰,但我們日常去銀行存款時還需要六個心眼為好。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判斷自己購買的是儲蓄還是理財產品呢?

    一般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1、看簽字材料

    存款只需填一張存款單,只是薄薄的一張紙;而理財產品的簽字材料,除了簽名外,還要抄寫風險提示等材料。

    2、看操作流程

    普通存款在銀行櫃檯就可以直接辦理,而理財產品需要去理財經理處完成風險承受能力的評測,然後去櫃檯或者在理財經理處直接購買,全程還要錄音錄影,相對更麻煩一些。

    3、看回單

    辦完業務後,銀行會給你回單。儲蓄給你的是存單,而理財列印的是業務受理憑證。

    在收益方面,存單上寫明的“存款利率”;受理憑證上寫的是“預期收益”,這是玩群不同的兩個概念。

    當然,儘量在前面兩步就確定,因為到這一步的話,相當於你已經完成了整個交易流程了。再要去改變,就會相對麻煩了,甚至工作人員會用各種藉口不幫你處理。因此,我們去銀行辦理業務時,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被利益忽悠。

    其實,現在定期存款的業務,也完全不用去櫃檯辦理的,直接在銀行手機APP端就可以把活期存款轉換為定期存款,很方便的,現在大多數銀行都支援手機操作。

  • 8 # 小黑看財經

    不請自來。其實要分別理財還是儲蓄並不難,只要認清以下幾點:

    1.手續便捷。儲蓄的手續非常便捷,一張存款,就可以了,非常方便。而理財是的手續是很麻煩的。正規的理財有一大堆的手續,光簽字都要好幾張,其實明眼一眼就能看出來了。

    2.凡是有合同、風險提示書之類的一律不碰。正規儲蓄是沒有這些的,而理財是要提示風險的,還有還有合同什麼的,遇到這些你就要留個心眼了,這個並不是儲蓄。

    3.看細節。寫著“存款利率”的是儲蓄,寫著“預期收益”的就是理財。

    透過以上幾點,就能基本判斷出是理財還是儲蓄了,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 9 # 斯特里克蘭

    首先購買之前問清楚,其次買之前可以看產品說明書,說明書會非常詳細的告訴你這是什麼型別,這是監管機構對銀行的要求。另外,在櫃檯購買理財產品是必須雙錄的,雙錄是錄音和錄影,所以這也可以判斷你買的是不是理財。

  • 10 # 非典型普法律師

    辨別是儲蓄存款還是理財產品其實很簡單,你就看他給你開的是存單/存摺還是理財字樣的產品協議。

    具體來講,如果你做的是存款,他會給你帶有存單或存摺字樣的單子,當然現在存摺已經很少了,主要是存單,上面會寫明本金、利率以及期限,你只要去視窗辦理就可以了。理財的話,會相對麻煩一些,現場購買的話,你需要進行“雙錄”,就是把你帶到銷售專區進行同步錄音錄影,對你進行風險測評,評估你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後抄錄風險提示,書面告知你“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同時在理財產品協議書籤字。

    說白了,存款很簡單,給你的是存單就是存款,依據《商業銀行法》關於“存款有息”原則,你到期去取就行,沒有什麼風險,你和銀行之間形成儲蓄合同的關係,你是債權人,銀行是債務人。但是理財產品是投資行為,你去購買理財產品,銀行給你出的是理財產品協議書,理財收益只是預期收益,無法保證到期後保本保息,投資者要承擔虧損風險,你和銀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的關係,按照民法精神,委託人承擔一切法律後果。

  • 11 # 楚人一丁

    根據我個人的理解,作了個歸納。

    產品性質不同。一個屬於自身的產品,存款是銀行自身向公眾推出的產品和臨時存放銀行的社會閒散資金,一個屬於代理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屬於代理產品。

    債務主體不同。存款一般吸收的是自身代管的儲戶資產,而理財產品一般是企業委託銀行代為籌措的專用資金,專案包括基金系列、國債系列、代理保險系列,有隨時供選擇的本利豐系列安心得利系列,有自動理財產品系列等。

    風險係數不同。銀行存款比較理財產品屬低利低風險產品,比較穩定,一般銀行不破產,存款無風險。理財產品利大風險也大,受市場影響較大。

    市場化程度不同。理財產品完全是根據市場需要,派生出的產品,大多具應時性,時間靈活性,銀行存款具固定性,品種指定性,時間固化性。

    支取的規定不同。銀行存款雖有定期活期,但只要手續齊全,隨時都可支取,實是定活兩便。理財產品一般是你定的什麼時間,就到期計利還本,不允許提前,大多也不自動續期。

  • 12 # 汝水北人

    其實,現在隨著外部監管力度的加大,自媒體的高度發達。銀行員工把理財產品當的儲蓄(存款)介紹給客的違規成本非常大,比起前些年,這種現象有所減少。因為若出現這種情況,監管處罰金額很大。銀行經濟損失較大,若客戶透過媒體或自媒體爆光,對銀行的聲譽影響也很大。

    作為儲戶,應從這幾方面注意:

    1.銀行存款分為活期和定期,其中活期存款利率0.3%,定期一般為三個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這幾個檔次,利率固定。定期存款的介質有三種,定期存單,定期一本通存摺,銀行卡。目前,根據監管要求,所有的定期存款都不再靠檔計息,若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均按支取日活期存款利率計息。

    2.理財產品往往收益不固定,銀行在宣傳時往往會給出一個預期收益,這個預期收益一般高於同期存款利率(但你要注意,這只是預期收益),同時在辦理時,一般會有產品風險提示函,會介紹銀行用這部分資金投資用途,比如買基金,股票,國債,企業債等,會說明在有利情況下產品收益,在最不利情況發生時,客戶要承擔的風險。

    3.到銀行辦業務,別忘了自己的初衷。如果你的初衷就是辦理存款,無論營銷人員怎麼說,都應是:你有千條妙計,我有牢牢注意。

  • 13 # 小銘愛喝酒

    這個是儲戶非常關心的問題,其實辨別儲蓄和理財還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大家稍微有一點知識即可。

    理財產品分為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產品,都是商業銀行自己發行的,記住銀行網點代售其他單位產品不叫理財!!!如基金和保險,這些都不是銀行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理財收益率較高,期限不定,一般是一個月至一年不等,保本理財銀行承諾在理財產品到期時至少保證客戶本金不受損失,其實非保本理財產品到期後也不至於本金損失。

    儲蓄存款利率都是由央行規定的,分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定活兩便存款等。一般來說,定期存款利率最高,活期存款利率最低。

    儲戶前往銀行辦理業務,只是出具卡折辦理存取款的業務,都是儲蓄業務,若是有銀行工作人員拿一些資料講解要求籤名字的業務都不是儲蓄業務,可能是理財、保險、證券基金等業務。

  • 14 # 飛簡悅

    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分類

    如何辨識是存款還是理財產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驗證

    1、是否進行雙錄,目前網點購買理財產品需要錄音錄影

    2、是否進行風險提示

    3、可以透過產品編號在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資訊,確認產品性質

    4、看收益,銀行存款的利息與理財產品的收益有一定的差距

    5、看期限,理財產品一般有不同天數的封閉期

    6、目前存款也有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定存等形式,只要確人了以上的資訊,基本可以判斷是存款還是理財產品

  • 15 # 鄒周全

    到銀行存款或者理財,是我們經常要辦的事情。怎麼樣去區分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呢?請你記住三個不同就可以了。第一,存款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同。存款的利率是約定的,明明白白地寫在存單上。比如你存銀行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限後為百分之三點一五,存單上一看便知。而理財產品收益率是不固定的,只是預期收益。不在回單上明確標註。第二,辦理流程不同。存款只要帶上身份證,在櫃檯直接辦理了,手續相對簡單;而理財產品要到理財經理處辦理登記手續,填寫風險提示等,如果是保險產品還要填寫保險合同。第三,回單不同。存款回單是存款憑證,如定期存單或者存摺;理財產品給的回單是理財合同或者保險合同。把握好以上三點,你就可以知道自己辦理的是存款或者理財產品了。不會彼忽悠了!

  • 16 # 求發字啊啊啊啊啊啊

    一是看憑證。儲蓄存款一定會有憑證,且上面有“存款”字樣,包括活期、定期、大額存單,乃至結構性存款等都有憑證,要麼是存單存摺,要麼就是銀行卡;而理財類產品一般沒有專門的憑證,主要是以銀行卡子賬戶存在,比如理財產品、基金和貴金屬等業務。銀行會返還一張理財產品協議,但這個協議並不作為支取憑證。

    二,銀行儲蓄存款無論多大金額,最多出示出示效身份證件即可,無需風險偏好測評;而理財類產品的購買之前,除了持有身份證件和銀行卡之外,按照監管要求,銀行必須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測評,不測評不能購買,且不能對客戶銷售超過抗風險測評能力以上的產品。

    三,儲蓄存款是固定期限和利率,其收益率以“利率”表示,可以隨時支取,包括當天存當天支取,實時到賬,沒有任何手續費;而理財類產品除封閉型外,一般沒有固定期限,其收益率以“預期收益率”或“基準業績”表示,即收益是浮動的。開放式理財一般有最低持有天數,滿足最低持有天數,可以隨時贖回,封閉式理財不能提前贖回,同時會收取一定比例的申贖費用;且以上兩種產品均不是實時到賬,常見T+3到賬。

    四,儲蓄存款的交易過程不需要進行“雙錄”,即現場錄音和錄影,只需要監控就行了;而理財業務按照監管要求必須全程“雙錄”,以保證交易的真實、公平和透明。所以,一旦有專人給你錄音和錄影,並讓你大聲朗讀風險提示時,就該注意了和警惕了,不喜歡和不需要的產品應該當場拒絕,以絕後患。

    在現實中,最常見的就是有個別銀行工作人員(或第三方)為了業績,把代理保險產品包裝成儲蓄存款來銷售,以誇大預期收益為誘餌,欺騙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而代理保險產品最大的缺陷就是收益的不確定性,以及極差的流動性,提前退保按照現金價值計算,很可能會損失部分本金,這類糾紛就太多了,因此一定要注意認真辨別,發現上當一定要在10-15(猶豫期)內及時提出退保要求,否則就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

  • 17 # 鑫財經

    這個問題很多儲戶都很關心,很怕自己的辛苦錢從存款莫名其妙的變成理財或者保險,那麼怎麼分辨呢?

    按照我說的方法,很容易就能辨別。

    手續簡單的是存款,手續複雜的是理財

    存款無論是活期還是定期,無論是以存摺、存單還是卡的形式,手續相對無言都比較簡單,基本就是一個記賬的過程,只有大額存單可能要有一個協議給你籤,其他的都不用簽署任何協議和合同,辦理時間很快。

    而理財產品,需要做風險評估,需要簽署一系列的協議和合同,現在按照規定還需要進行錄音錄影,手續相對複雜,這麼說吧,讓你籤兩個字以上的,基本就不是存款而是理財了。

    所以手續簡單的是存款,手續複雜的是理財。

    存款沒有說明書,理財有產品說明書

    存款作為一種簡單的,為大眾所瞭解的投資產品,是沒有產品說明書的,只需表明存期和利率即可。

    而理財產品,是由產品說明書的,無論你是在櫃面購買還是手機銀行網上銀行購買,都會看到紙質版或者電子版產品說明書,對理財產品相關資訊進行說明。

    所以你看到產品說明書,基本上就可以斷定是理財產品了,當然大額存單也是有說明書的,但是會明確說明是存款。

    以上兩個方法,我認為很容易就能判斷是存款還是理財。

  • 18 # 銀財觀察者

    儲戶去銀行存款,被銀行人員一通忽悠,很容易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變成了理財。那麼怎樣辨別銀行產品是儲蓄還是理財呢?空谷來為大家歸納一下:

    首先,看簽字材料。存款只需填一張存款單,只是薄薄的一張紙;而理財產品的簽字材料厚厚一疊,除了簽名外還要抄寫風險提示。

    其次,看操作流程。存款在銀行櫃檯可以直接辦理;而理財需要去理財經理處完成風險承受能力的評測 然後去櫃檯或者在理財經理處直接購買,全程要錄音錄影。

    再次,看回單。辦完業務後,銀行會給你回單。儲蓄給你的是存單,而理財列印的是業務受理憑證。在收益方面,存單上寫明的“存款利率”;受理憑證上寫的是“預期收益”。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知識。

  • 19 # 財富公元

    銀行存款和理財其實很好區分,只要識字都可以看到所有銀行工作人員遞給客戶的資料和需要客戶簽字的合同或者憑證,一眼就能辨別出二者的區別。不能辨別的原因一個是粗心,所有資料看也不看,就拿起筆簽字,一個是文化水平有限,不認識漢字被銀行工作人員忽悠了,本來不想買理財。

    區別二者的方法有“望、聞、問、籤”四法則:

    望就是看銀行工作人員的表現。銀行工作人員針對普通存款客戶,最多就是大堂經理或者工作人員幫忙填一下特殊業務的憑證,一般情況下客戶叫號,直接去櫃檯辦理即可。理財產品需要大堂經理或者工作人員絮絮叨叨地在客戶耳邊一遍遍、一種種的型別不停介紹,看到銀行工作人員熱情地過分,祥林嫂一般地絮叨,又要錄音,還要去理財室,客戶就要警戒了。

    聞就是聽銀行工作人員的介紹。對於普通存款,銀行工作人員就介紹存款期限所對應的利率,這個都是固定收益,不會浮動的。如果不識字,聽到浮動收益、預期收益、年化收益率這樣的字眼兒,就是理財無疑的。

    問就是仔細就聽到的、不明白地再次詢問銀行工作人員,確認一下到底是存款還是理財。可以確定的是,沒有哪家銀行會在客戶購買理財的情況下還推薦普通存款,只有客戶存款的情況下銀行推薦理財,而且為了完成任務實行比較隱晦的推銷方法,嘮叨半天把理財忽悠成存款,讓客戶糊里糊塗就買了。所以說還是要問個明白再確定買不買。

    籤就是最後一步客戶簽字確認。普通存款只要在辦業務的存款憑證上簽字即可,就一張帶著複寫的記賬憑證,理財是簽在合同上,合同一般都是列印的繁瑣文字一大堆,還要抄上諸如“如果出現風險,本人願承擔一切責任”的話語。

    有時候老百姓轉不過彎來,理財產品屬於短期收益,只要加以識別風險,收益是高於普通存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屬兔2010年虎年運程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