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堯居
-
2 # 燦燦公子
年羹堯走向絕路,根源在自己的性格,無論雍正給他多少字的真言,依然改變不了被賜死的命運。
年羹堯的自身性格倔強,他臨死之時說的原話是,“大丈夫處世,憂讒畏譏是個死,轟轟烈烈也是死。”1.這就說明年羹堯期待的並不是默默無聞的一生,而是要轟轟烈烈的生命,作為一個男人,他希望建功立業,他迫切需要改變自己家奴的命運。
2.四爺和十四爺去江南賑災,那個時候的年羹堯很年輕,他很希望在仕途上面往上爬,他為四爺牽馬執鞭,四爺是騎在馬上趾高氣揚的,這對於一個七尺男兒來說是不容易的,年羹堯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飛黃騰達。
3.陝甘總督的任命上,年羹堯由於跟八爺走近了些,惹得雍正生氣,後來又是跪在雍王府道歉,又是幫雍正洗腳,其實年羹堯是不樂意的。
4.年羹堯作為底層的人士,他逆襲成功了,做了大將軍,掌管幾十萬大軍,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晚上睡覺也要學皇帝“翻牌子”,走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
年羹堯享受過了,在最後雍正和年羹堯關係出現裂痕的情況下,年羹堯不會忍了,反正該享受的已經享受過了,男兒不免一死,他已經不害怕了。
雍正派孫嘉誠到西北監視年羹堯,那時候的年羹堯已經義無反顧的決定與雍正博弈1.雍正想要用孫嘉誠監視年羹堯,想利用清流的力量壓制年羹堯,讓年羹堯收斂害怕。
2.而年羹堯是掌管幾十萬大軍的統帥,每天打打殺殺,他見過的場面太大了,死個人對於他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情。
3.在軍隊裡面,他是絕對的權威,他的話就是軍令,孫嘉誠在那裡如果不收斂性格,是必死無疑的。年羹堯殺掉孫嘉誠是自掘墳墓,但是不殺掉孫嘉誠,至少他的大將軍就不好當,他的軍令就沒有威力。
所以說,就算雍正帝給了年羹堯“十一字”真言,年羹堯依然還會走向絕路。
-
3 # 何先生168747443
幾個原因:
1、整個康熙朝,最有實力爭皇位的是大阿哥、二阿哥、八阿哥以及後期湧現出來的十四阿哥,壓根就好像沒老四什麼事。所以在雍正就位初期,幾乎很難突然轉變身份,並且面臨八爺勢力的強大壓力,在年羹堯面前表現得有些稚嫩,企圖用感情拉攏他,這一點從雍正稱年羹堯為恩人可以看出來。這讓年羹堯很是看不起,老年不知道他眼前這位皇上可是個扮豬吃老虎的主。
2、此時的雍正,繼位之初。當皇子時,由於他假裝對皇位不感興趣,一向以孤城自詡,身邊根本沒幾個信得過的能臣,結果當皇帝后,面對西北戰事,除了年羹堯,幾乎沒人可用。年羹堯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覺得離了他大清朝就轉不動了,於是才敢這麼牛B。
3、年羹堯在雍正繼位和西北戰事上,是立了大功的。但凡立功之人,總是有居功自傲的心理。而此時,雍正在大清的官員任命上,過份的倚重年羹堯,給了年羹堯一個錯誤的訊號。
4、此時的年羹堯身邊,聚集的全是馬屁精,天天聽到的都是奉承的話,這讓年羹堯有點飄飄然。其實一個人最難認清的就是自己,此時的年羹堯已經達到了自我膨脹的極點。等省悟過來已經晚了!
-
4 # 達摩說
本回答不涉及歷史和小說,只涉及電視劇《雍正王朝》,特此宣告。
雍正曾給了年羹堯“十一字”真言。
這“十一字”真言是: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
你說年羹堯做官做到那麼大,他能不懂得這個淺顯的道理?之所以直到最後他還和雍正對著幹,這和他的性格有關。
劇中,年羹堯從潛邸就一直跟著雍正。但他和李衛不同,李衛甘願做雍正的一條忠犬,時時刻刻依附於主人,而年羹堯從某種意義上是擁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的。他從心眼裡並不認為自己做官做事是為了雍正,也不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幹到大將軍之位是因為雍正的恩典,而是因為自己本來就才堪大用。
簡單說,年羹堯是一個極度自負的人。
所以當他在青海擊潰羅卜藏丹津,凱旋迴京之時,他能在百官面前昂首挺胸,大搖大擺地騎馬而過,我想他是真心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應得的,他會想:為何只有我為國家立下這不世之功,而你們卻只能躲在京城裡看哈哈,那是因為你們沒那能耐,而我有。
即便雍正以帝王之尊親候於城門,他都沒有滾鞍落馬,跪伏在地,而是拽著韁繩,從容不迫地下馬面聖。
不過雍正也是給足了年羹堯面子的,因為他很憋屈,朝中一直有人在等著前線的壞訊息,然後便可看他的笑話,指責他的決策失誤。幸好這次揚眉吐氣了一把,他也想讓那些不聽話的臣子們明白,除了忠於自己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但雍正的如意算盤打錯了,他以為年羹堯做完樣子,就會給他個臺階,對他痛哭流涕感恩戴德,高喊著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我的一切都是您給的沒有您我就沒法活,然後天下都會流傳著屬於他倆的君臣知遇的榜樣。孰料,年羹堯反倒居功自傲起來,因為他覺得功是他自己立的,自己就有資本比別人傲。
一大長串的立功將士名單已經讓雍正瞠目結舌了,馬上又鬧出了“卸甲”的尷尬事。年羹堯作為一軍統帥,確實夠資格夠擔當,立了軍功就保舉,違了軍規就處罰,手下將士自然心悅誠服,以至連卸甲都要等著年大將軍的軍令。
後來二人的衝突愈演愈烈,簡直是讓幹啥都被懟回去,好說歹說才把一個孫嘉誠給安排了進去。雍正也很傷心呢,為啥我對你示以恩典恩德,你卻總是不知感恩,懟我於無形?是我樹的咱這對君臣榜樣,我總不能就這樣連根拔起吧?
雍正有必要讓年羹堯反思自己的行為,所以才有了這“十一字”真言: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
但雍正低估了年羹堯的自負,在他眼裡,皇上不是主子,自己也不是奴才。只要是他認為應該做的事,他二話不說就是幹。他太自我,自我到可以只順自己心意,而從不考慮後果。
就像他對自己的貼身管家說的那樣:“憂讒畏譏也是死,轟轟烈烈也是死!”
於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雍正的底線,並給了輿論以攻訐的藉口。就算是看城門,都要穿上黃馬褂。直到最後,他都十分堅信:皇上會念舊,認慫,然後留他一條性命。
他以為自己很瞭解雍正,怎奈雍正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四爺。
客觀說,劇中的雍正對待年羹堯有敏感陰暗猜忌的一面,不過總得說來仁至義盡。他自始至終不願殺死年羹堯,除了有多年舊情,更重要的是他與年羹堯一樣,不願意屈從於百官的輿論,更不願自己剛剛樹起個君臣榜樣來就啪啪打臉。
想來雍正與年羹堯其實都是一類人,較真,不屈服,不願認輸。說到底,這對君臣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
-
5 # 江東汪郎
反與不反都不重要!
年羹堯因為對權力的痴迷,因為他的桀驁不馴,因為他挑戰皇權,毀了一段君臣知遇的歷史佳話!
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雍正是念情的。他強壓下手中那把渴望飲血的刀,掏心掏肺的坦言相對,苦口婆心的十一字真言,無非是期望年羹堯繼續保持赤子之心,但終究還是要走到了對立的一面。朕若負卿,則為本朝第一無情無義之人。
皇帝如此的偏袒與恩寵又何止年羹堯一人,但偏偏年羹堯當了真,迷醉在權力的臂彎中無法自拔。
他記住了皇帝的承諾,卻忘了人臣的本份!
擅作威福,“令北向扣頭謝恩”;
結黨營私,“異己者屏斥,趨附者薦拔”;
貪斂財富,“開賄賂之門,無視國法”;
在皇權之下,莊莊都是大罪,條條都是要害,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這才是最要命的。年大將軍啊,你真的是讀書讀傻了,堂堂進士出身,卻沒有想明白這大清的江山姓愛新覺羅,不姓年!
你和胤禛始終是兩種人,君臣的名分已定,規矩要守,進退要知,你不懂規矩,不知進退,搭上的就是自己的全部身家。
明明可以成為後人典範,偏偏淪落成笑柄。
你毀了自己,也毀了雍正,何苦!
相關內容
- 《雍正王朝》中,為何年羹堯竟敢收買雍正帝身邊人做密探?
- 雍正王朝年羹堯為什麼不求饒?
- 《雍正王朝》裡面的狗兒李衛對年羹堯是否是恩將仇報呢?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千里送軍糧幫助年羹堯西北平叛,雍正皇帝知道嗎?
- 《雍正王朝》中奪嫡當晚,為何雍正帝憑鄔思道幾句話就放過他讓他走?
- 《雍正王朝》裡,九爺和十名侍衛到年羹堯軍前效力,年羹堯要殺侍衛,九爺為什麼求情?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很重視雍正送給的佛珠,他死時將其還與雍正,這是為什麼?
-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與私生女喬引娣巧遇可能嗎?
- 《雍正王朝》、《李衛當官》裡的年羹堯,最後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故意給雍正殺自己的理由?
- 清朝九龍奪嫡中四阿哥終成為雍正帝的程序中年羹堯起到了什麼作用?
年羹堯沒有背叛之心,人一旦瘋迷了,的確是無藥可醫,雍正帝好不容易培養出來一個人才不可能說殺就殺,當雍正帝發現年羹堯開始狂妄自大的時候就曾經警告過他,可年羹堯已經瘋迷了!
平定“羅卜藏丹曾”以後,在回京述職的所作所為,讓雍正帝非常吃驚,特別是年羹堯的一舉一動使滿朝文武憤恨不已,西北大捷的確為雍正帝爭回了臉面。
功勞雍正帝給你了,權力也給你了,並同意年羹堯節制西北四省,關鍵是還要養著二十幾萬兵馬,最後好不容易壓縮到了十萬,雍正帝覺得還是多了些。
他們只知道軍令不知皇上西北大營目前已經沒有戰事,羅卜藏丹曾跑到了西藏,一時半會還緩不過氣來,西北大營兵力只是駐防,所以為了與年羹堯商量一下,雍正帝特意擺上了一桌酒菜邊吃邊談。
有三件事要與年羹堯落實:一、兵力部署在十萬的基礎上能否減半以壓縮朝廷軍費開支。
二、派孫嘉誠去西北幫助年羹堯管理大軍財務開支並屬理甘肅巡撫。
三、在西北,特別是先在甘肅推行新政,試行官紳納糧制度,以達到駐軍自給自足的局面。
四、這次西北大捷所保舉的立功人員要一步步安排,因為年羹堯保舉的數量太大,一時半會落實不了。
雍正帝在等待年羹堯的表態雍正帝提出的四條被年羹堯直接否定了三條,只有孫嘉誠是看在雍正皇帝的面子勉強答應了。這讓雍正帝非常尷尬,心理發直酸。
自此;雍正帝對年羹堯看法開始轉變。雍正帝只好作罷,耀武揚威的年羹堯回到了大西北大營,但是年羹堯的做法已經逾越了皇權的承受能力,雍正帝開始對年羹堯予以警告,上諭中的“十一個字”年羹堯並沒有理會! 如果此時的年羹堯能夠積極收斂,必能緩和與雍正帝關係予以保全。
年羹堯不但沒有收斂,而且越發得寸進尺,這使雍正帝已經達到了必能容忍的地步,逐步將年羹堯身邊的親信調離,使年羹堯處於孤立無援的態勢。
這時候的雍正帝也並沒有除掉年羹堯的意思,可瘋迷了的年羹堯並沒有真正理解雍正帝的意思,更加與雍正帝離心離德,最終:雍正帝下手了!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