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達說說
-
2 # 朱靜歌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小說的故事梗概是: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為了他更熱愛的繪畫藝術,決絕地拋下妻兒、背叛朋友,捨棄了舒適的中等階層生活,甘願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艱苦日子。按照傳統的道德觀念,他是一個十足的混蛋;但到最後,他卻是一個得到作者和讀者的同情、在藝術領域奏響凱歌的大英雄。
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六便士這種小面額的硬幣代表著世俗的雞蟲得失與蠅頭小利。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理應如何取捨,作者並無給出定論,而是如是說道:“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丟擲了一些非常引人深思的問題。例如,“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
個人覺得這部小說,對於學生而言更具有啟示和引導意義。希望年少純真善良的他們,不要過早的受世俗的影響,學習不是為了什麼好找工作,什麼更容易成功,而是跟從自己的內心,大膽地去追求和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仔細想來,我們有多少人熱愛文學,卻學了經管,喜歡音樂卻學了金融。渾渾噩噩如行屍走肉,到了也未能逃脫中年危機,依然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希望年輕一代比我們更勇敢,更灑脫,不囿於現實的牢籠!
-
3 # Ha茶館
如果理想和現實相互衝突,不可兼得。選擇理想,你會完全放下,放棄現實,不顧他人眼色,奮力追逐理想,甚至不管可不可以追得到。選擇現實,你仍可中規中矩,每天上班下班,過著別人以為還不錯的生活。如果是你,你會選擇那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角斯特里克蘭選擇了理想。在忙碌的社會中,他甚至忘卻了他的理想。不知是上天的垂簾,還是生活太過乏味,使他想起了年少時的夢想——做一名畫家。
在理想的驅使下,已經四十多歲,並沒有一絲專業的繪畫技巧的斯特里克蘭毅然決然的放棄當下所有生活。他丟下自己的妻子以及孩子和自己所有的資源,前往巴黎開始了他逐夢的一生。
一個人往往不是他想成為的那種人,而是他不得不成為的那種人。可斯特里特蘭除外,自從他決定追逐夢想的那一刻開始,他好像變的什麼也不在乎。他可以當面說自己的崇拜者是個傻蛋;他可以為了自己的需求搶走在最後關頭幫助自己的朋友的老婆;即使“搶來的”老婆最後自殺他也理所應當的漠不關心;即使時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要忍受各色人等的白眼和嘲笑。
故事的最後,斯特里特蘭找到了心中的故土。在哪裡,他有一個全身心支援他的家庭,讓他可以沒有顧慮的畫畫。他盡心盡力的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的鉅作,甚至當雙目失明他仍在創作,他死後,他的畫漸漸被人們認可,收藏,斯特里特蘭成了一代宗師。
斯特里特蘭用一個在現實社會中多數人不理解的決定成就了自己的一生,我想,不管最終成功與否,他都以自己最想要的方式度過了自己的一生。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多簡單卻又多艱難。
理想與現實,終究是兩個極端。夢想與現實即是月亮與六便士,夢想與現實之間總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是妥協苟且還是為了夢想不顧一切,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與權衡。對我們來說,稍微能觸碰一點,已經是很幸福了。斯特里特蘭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
看完這本書總是讓人思考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是什麼?在這個過分強調資本帶來的變化和利益,使得現在,全民崇尚資本英雄,從而忽略了它唯利是圖的本性,和給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
我們總以為有了錢才有了追逐夢想的資格,在這個社會條件下,斯特里特蘭的選擇顯得獨樹一幟,放棄了自己的優質生活,為一個虛無縹緲的理想奮鬥一生。可事實並不是這樣,追逐夢想的門檻其實很低,只是看你有沒有那個決心,只此而已。毛姆用斯特里特蘭這樣一個人物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當天空上的月亮,可是我們都要為了六便士帶給我們的生活忙碌,甚至沒有看月亮一眼的時間。最後,理想今年你幾歲?
-
4 # 西西濃裡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一、《月亮與六便士》梗概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著。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在經歷種種離奇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同當地一位姑娘結婚生子,成功創作出一系列驚世傑作。就在此時,他被絕症和雙目失明擊倒,臨死之前,他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二、為了理想,放棄安逸生活在他的體內彷彿有猛烈的力量奮力掙扎,不去繪畫他會死去。
1、切入靈魂的創作本能
當然這本書以斯特里克蘭的畫畫理想為主:他放下別人眼中最重要的一切,為了去畫畫,在現實生活中的確不可思議。
“我”第一次去巴黎找他時:他穿著破舊的夾克,鬍子拉碴,好多天沒刮。我上次見他整潔一新,可看上去並不自在;現在。他這般邋遢,卻神態自若。
“我必須畫面”,“我必須畫畫。” 他重複地說,“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已。一個人掉進水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在他的靈魂中,也許有著深層的創作本能,儘管生活遮蔽了它,它卻無情地瘋長,像癌症一樣擴大到細胞組織,直至佔據了他整個人,使他無法抗拒,必須採取行動。
斯特里克蘭心裡壓抑的畫畫的夢想,衝出了心底,衝上腦門。讓他為了這個理想放棄看起來完美的一切,去追求自己內心強烈的畫畫夢想。
這個願望這個理想該有多強烈。
他窮困潦倒,依然不退縮。也許藝術家唯有透過靈魂的煎熬,才能人宇宙的混沌中創造中美。
2、不斷推翻自己的生活
初期這個不幸運的男人在窮困潦倒,疾病纏身時,德克救了他,並把他弄回家照顧。
他沒有控制住肉體的慾望和誘惑,不顧道德和布蘭奇偷情。
雖然性慾在斯特里克蘭身上並不明顯,他的靈魂在畫畫上。他有狂暴的激情,有時候慾望佔據了他的身心,迫使他一時縱情狂歡,但他對這種本能感到非常厭惡,因為這剝奪了他內心寧靜。
但只是肉體一時需求,他給不了她想要的,最終讓布蘭選擇自殺走上不歸路。
他有更深層的精神需求,他不斷推翻自己的生活。
他奮力創作,他對於金錢無動於衷,他對名聲不屑一顧。他從不求人,只要能讓他一個人待著。他一心一意,追求理想,為了實現它,不惜犧牲自己——這一點,甚至犧牲別人。
3、靈魂和肉體的依託
經過多年漂泊,斯特里克蘭來到了塔希提島,這裡有必要的條件讓他的靈魂變得茁壯有力。
就好像他的精神一直脫離了軀殼,四處遊蕩,尋找寄託,終於,在這片遙遠的土地上,進入他的身體。在這裡,他終於“如願以償”。
關於斯特里克蘭的畫,是他死後才出名的,他在意的並不是畫畫能不能出名,能不能值錢,他只是想畫畫而已。
他把內心的理想和追求變成現實,對於夢想堅定的執著,義無反顧去實現,去畫畫,無論會遇到什麼。
三、理想與生活的選擇小說結尾的地方,作者講了兩個醫生的故事,其中一個有天賦有運氣,面臨大好前途卻突然辭職,去一個小港口當檢疫員。另一個一直運氣不佳,卻在第一個醫生辭職後時來運轉,直至封爵。
毛姆對此的評論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彷彿所有不惜犧牲一切瘋狂追求理想的人,都似盜火者普羅米修,總有一天會面臨上帝的處罰,會被綁在高加索山,每日忍受風吹日曬和鷲鷹啄食。
在現實生活中,理想和生活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會深深感到激勵著自己的那種熱望。抵擋得了表面誘惑,才不會活成別人眼裡的樣子,我們要時常問問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什麼對自己而言才是最有意義的,才值得自己去追求。
其實,在這個時代大部份的時候只要我們對物質不過於貪心,只要我們明確方向,可以懷揣著六便士看月亮。或者你夠堅持走在夢想的路上,六便士也會擁有的。
回覆列表
《月亮與六便士》是作家毛姆以印象派畫家高更生平為素材,創作的一篇長篇小說。
小說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美滿幸福的生活,離開倫敦前往巴黎學習繪畫,後又流浪在馬賽,最後定居在世外桃源塔希提島的故事。
斯特里克蘭德的藝術探索之路是貧窮與落魄的,在巴黎食不果腹,在馬賽四處躲債,在塔希提沒錢看病。
但是,正是憑著對夢想的追尋和對藝術的追尋,斯特里克蘭德的畫像是上帝經他的手畫出的傑作,令人讚歎不已。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代指夢想,六便士代指世俗生活,是選擇不惜一切追求夢想,還是選擇安逸舒適,受到主流觀點接受的生活?
斯特里克蘭德在書中給出了答案,追求夢想!
於是他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對於平常的我們來說,常常會在心裡自問,是一個前途渺茫的夢想,還是一份不喜歡但相對穩定的工作?
相信讀完這本小說的你,也會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