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向沐浴國風哦

    有緣人啊,前些天我才讀過這幾句!那麼,老向就來發表一下我的拙見吧。

    孔子說啊:“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卻厭惡不那麼仁德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是沒什麼好誇的了;(愛好仁德卻)厭惡不那麼仁德的人,在實行仁德的時候,(只是盡力)不讓不仁德的人影響自己而已。又能有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也許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

    孔子說啊:“以仁為居才是美好的。如果你選擇的地方沒有仁,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好了,孔子的意思明白了。那麼,題主的意思是什麼呢?不得不說題主可真是個有心人,讀書很用心,腦袋也轉得多。

    題主的問題是:孔子不是說以仁為居才是明智的選擇麼?那麼反過來不就是說不以仁為居就是不明智的咯?這不是帶著厭惡”不仁者“的意思麼?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第一句又批評那些”惡不仁者“的人?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第一句是在批評那些愛仁卻厭惡不那麼愛仁的人,那些人知道要仁,卻不行仁,只是明哲保身不讓不仁的因素影響到自己而已。就像某某某知道做慈善是好的,卻只是盡力讓自己不搶劫偷竊就行,從不去伸出援手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孔子認為,這種人並不算好仁。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那些愛仁卻不行仁的只是知之者,比不上真正的愛仁行仁之人。

    第二,不以”不仁者“為居並不是說厭惡那些不那麼仁德的人。就像是我討厭虐狗者,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有多愛狗。正所謂”泛愛眾,而親仁”我們對大眾有著大愛之心,但是真正能夠去親近的,只有仁德之人。

    所以,其實這一切都是題主想多了。不過讀書挺認真的,贊一個!

    以上就是老向個人的愚見,有不對之處還請指教,覺得還不錯還請多多關照!

  • 2 # 藍本動漫

    唔,能夠看到如此深層位置的意思,是《論語》一書裡面,非常專業性的思維意識流了,最起碼有花費大量的功夫來研究吧?

    欲要區別話題裡面兩者的意思,只能簡單粗暴的介紹一下吧!

    關於歷史上的問題,還是需要明白~凡是比較抽象性的“話語”,說句老話題了:必須先要搞出畫面加工分解,來還原它的來歷不明不白之真實。

    意即一個形象化的來說故事情節,就是最容易明白古人為何說此些話之因。不然,誰會知道那些話中有話,裡面說的含義是什麼意思?好難抽象類似的講與明白不是?

    舉一例春秋大夢時期的故事情節的節選:

    話說,甄士隱與那個賈雨村兩人,從二格乾宮門檻阻攔出來。

    賈雨村搖著頭說道:“難啊!真實太過難了!”

    甄士隱回了一句話:“怎樣啊?沒想到吧?”

    賈雨村只顧著走過去,解開牽引馬匹的繩索,並不馬上答他的話題。

    甄士隱此時此刻有些得意的笑了笑:“你啊!乃一個惡不仁者,夠不著個樣子,將來為富不仁也許吧。”

    賈雨村回答道:“我說老練爺子欸,你說大周道德門檻,咋這麼嚴格要求呢?”

    甄士隱回了一句話:“如戲弄好了嘛!不曲折的話,能夠出現賢能之才焉?”

    甄士隱此時也解開了馬繩,拉著馬匹出來馬廄之外。

    賈雨村此時也拉著馬匹出了馬廄,兩人一邊走著一邊談論剛才一幕。

    即使剛才那個殷裔子嗣,如何被科舉制度化淘汰的。

    兩人由頭到尾觀摩他人整個過程,確實有些臆想不出之結果啊!

    兩人拉著馬來到路邊,準備上馬繼續趕路。

    賈雨村問道:“看天色就快餉午,找個地方吃食啊!”

    “前面不遠處就有客店,不必擔心好了吧!”甄士隱回了一句話。

    “原來如此甚好啊!還是跟著老練爺子好。”賈雨村說道。

    當一路來到了路邊,兩人一起跨上了馬。

    賈雨村打風趣道:“欸。。。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啊!“

    甄士隱不滿地啐了他一口:“心裡難受死了嗎?換不服氣呢?”

    賈雨村回答道:“此話誰說的?我只是覺得自己,將來到底是好仁者,還是惡不仁者矣。”

    甄士隱回答他說道:“瞧你說的那副德性,你啊,不會好也不會惡矣。”

    賈雨村坐在馬背之上,有些不經意間的樣子。

    忽然,他背起了,從小到大學識修養的論語來。

    賈雨村:”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甄士隱回了一句話:“你啊永遠分不清,殷周之間有何過節,讓你掌握之故事,難以想象之掌故啊!”

    甄士隱此時此刻有些得意忘形了,他真的慶幸自己是個甄別的人物。

    坐在馬上走著走著,不一會兒,甄士隱故意激將他一下。

    “仁者見仁見智,非是你般見識,為人不仁,非是你般幼稚啊!哈哈哈。。。”

    甄士隱故意開懷大笑江湖傳說一番。

    ”哼!論語說得好聽話,‘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賈雨村依然不解箇中滋味。

    甄士隱嘻嘻一笑而過:”論語還說了‘我未見力不足者‘。“

    賈雨村馬上接著說到:”那麼論語說的‘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甄士隱故意地說道:“又是一例掌故焉?你慢慢參悟禪機吧!”

    沒過多久,兩人騎著馬來到了,那個吃食的客店門口。。。。

    ~點滴啟發,可以更細~只是不便繼續下去了。

    (學些烏龜爬行式的動畫片方式形象化,一些比較抽象思維意識的意思,不就慢慢被會話找出來了?)

  • 3 # 閒看秋風999

    這一章說明仁是很難做到的。這是孔子未能見到好仁者和惡不仁者所發出的感嘆。

    重視“擇居”、“擇鄰”、“擇業”、“擇友”等等,是孔孟之道的一個重要內容。孔子首先強調“為仁由己”(十二·一章),他也十分注意人際交往和社會環境對修身進德成才成事的影響。

    這一章講的是“擇居”,“孟母三遷”其義同,然《孟子·公孫丑上》卻泛指為“擇業”。“擇居”或“擇業”,理由同一,都以仁為美,向禮靠攏。仁是以禮為主要內容,受禮制約的。 《曲禮上》雲:“道德仁義,非禮不成。”《里仁》、《顏淵》等篇大談其仁,均應作如是觀。

    題主對第二段話的理解是存疑的。孔子這裡講的是兩個觀點,互為因果。一個是“仁者”太少見了,另一個是“擇鄰”而居,即不和“仁者”住在一起,怎能增長智慧呢?

  • 4 # 陳廣逵

    提問者將提問的內容悄悄換了,我也把回答換過。

    《論語》是由孔子弟子記載、儲存、提供並初步整理的,由再傳弟子新增的,記錄孔子與部分弟子言行及個別學習內容的“片段”式散文集。

    我依據的文字,去掉篇名、標點符號等進行統計,《論語》全書僅一萬五千九百四十六字,這其中還包括原本重複的。《論語》字數不多,但它卻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極為深遠的影響,它承載了孔子大部分思想學說。在先秦時期,它作為一個顯要學派的創始人的言行錄,有相當廣泛的讀者。秦始皇焚書坑儒,《論語》也在焚禁之列。漢以後,儒學及其典籍獲得統治者的青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論語》進入學官,被視為“五經之管轄,六藝之喉衿”(趙歧《孟子題辭》);元延佑年間,以《四書》開科取士,《論語》文句成為“自學子束髮誦讀,至於天下推施奉行”(康有為《論語注》),成為懸諸日月而不刊的金科玉律。 《論語》早在漢代就已取得了超乎眾學的地位,成為意識形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論語》對中國歷史的影響,無論如何估計都不過分。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深刻的生命智慧,早已融入在我們民族的思想文化中。當然,《論語》也有一些思想給後世帶來消極影響,如政治上的復古傾向,嚴格的等級、秩序觀念,人治觀等。但這些不能也不該損害孔子的人格。一直以來,總有詆譭孔子的聲音,其原因源於有人曲解了孔子和他們不瞭解孔子,正如四十年前的我一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論語》中凡五十九章一百零九次使用了“仁”字。什麼是“仁”,《論語》中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我們已經可以從孔子的談論中概括出來了。

    孔子強調“禮”,《論語》中凡四十二章七十五次使用了“禮”字。

    可以說,除了孔子弟子的個別語言可能有偏差外,《論語》基本傳達了孔子的道德思想、倫理思想、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思想等等。

    孔子讀史集《春秋》,整理《詩經》《周易》等,又直接面對弟子執教,可以肯定《論語》中所有言論都是有針對性的。

    《論語》是片段言行錄,其中“言”的比重大,有的是直接以“子曰”或“孔子曰”的形式出現,有的是以回答弟子或他人之問的形式出現,有的是在敘述孔子與弟子交流過程中出現的。記錄孔子及弟子“行”的內容除《鄉黨》篇比較集中外,在一些篇中零星出現,散見於各篇的“行”也多與“言”揉合在一起。“《論語》二十篇,唯《鄉黨》篇無‘子曰’;《周易》六四卦,獨‘乾坤’卦有‘文言’”,這幅對聯說的是對的。

    《論語》的語言簡練、曉暢,善於利用語言敘事狀物、傳情達理,許多話充滿人生精義,內涵豐富。我們經常運用的不少成語格言就出自《論語》,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欲速則不達”“小不忍則亂大謀”“道不同不相為謀”“言必信,行必果”“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為人們頻繁引用,有著鮮活的生命力。

    《論語》記事雖然不多,但往往有著很強的現場感,寥寥數語,人物情態畢見。如《先進》第24章對四弟子侍坐的描述,《陽貨》第3章對“子之武城”的記錄和《衛靈公》第2章對“子路慍見”的記錄。

    《論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漢時期就傳入了北韓和日本,日本《大寶令》還指定它為日本學生的必修課。1594年,傳教士利瑪竇將它譯為拉丁文後,它又被轉譯為意、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在西方各國廣泛傳播。《論語》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思想價值和文化價值。今天遍佈世界的孔子學院以“孔子”命名,實際這個“孔子”所代表的正是《論語》記述的孔子思想。

  • 5 # 老黃0071

    《論語》中心思想在那一篇?最後一篇《.堯曰》,卒章顯志,概括了整部二十篇兩大主題和內容:半部講做人,半部講做官。中心思想:做好人,做好官;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官。自天子以至庶民,壹皆是以修身為本,修身是根本。所以,《論語》最後一節: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以修身完篇,以知人做結。

    如何做好人?1.知命。知自己的自然稟賦,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性格優劣,天賦好壞,恰到好處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如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yàn)。師也過,商也不及。如果他們都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陷,並加以改正,準確找到人生的座標,自強不息,那就可以接近成人君子了,這是其一。其二,知自己的社會使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成己成物,修齊治平。如顏回閔子等以振興道德為己任,宰我子貢外交辭令折衝樽俎,冉求子路經邦濟世,子游子夏傳播文化等。2.知禮。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情,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人不知禮不立,國無禮不寧。吉凶軍賓嘉,《儀禮》十七篇詳細地講解了周代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各種禮儀,以記載士大夫的禮儀為主,知敬畏,知禮儀,知制度和秩序。3.知言。學會說話,看物件看場合,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唁唁如也。看時機。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說得不全面的話知道它哪裡片面,說得過頭的話知道它哪裡有缺陷,不合正道的話知道它哪裡有偏差,躲躲閃閃的話我知道它哪裡沒道理。

    如何做好官?1.誠信友善。允執其中,信則民任,善人是富。2.寬厚勤敏。寬則得眾,敏則有功。3.公正公平。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公則說。4.勇於擔當。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分有罪,罪在朕躬。

    如果為政?1.以民為本,知民愛民富民惠民,不誤農時,因民之利,擇勞勞之。2.以食為天,謹權量,審法度。3.選賢仁能,修廢官,舉逸民。4.講信修睦,允執其中,信則民任,興滅國,繼絕世 。5.不貪不吝,勤政愛民。6.慎終追遠,明德慎罰。

    《論語》以“學”字開篇,以“知”字做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字統領全篇,“知”字貫穿全文,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珠聯璧合,一氣呵成,金聲玉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和前任有聯絡,見我也會親我抱我他說還喜歡我,但又不想和我複合,我該怎麼做?